《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浣溪沙 赏析 诗词

管理员

摘要: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写离恨。上下片结构相似,皆作前景后情之语,又交织浑成。语言浅淡,明白如话。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1  摊破……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写离恨。上下片结构相似,皆作前景后情之语,又交织浑成。语言浅淡,明白如话。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1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纳兰性德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一)

  这首词写离恨:孤灯之前,一下子沉醉不醒,又怕醉中梦境与现实分割开来。窗外有舒云淡月,细雨声声。人说若太多情,情谊就会变得淡薄,而现在我已经真的不再多情了。可是,窗外又传来鹧鸪啼鸣之声,不知那送别的短亭长亭之处是否有人驻足倾听?

  作为伤感之词,这首词写得十分哀伤,自怜自伤太甚。纳兰自己也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这首词抒写是离情,但纳兰声声感慨真是多情不似无情,只有品尝过情爱之苦的人,才能做出如此深的体会。

  在这首词上,纳兰做了一些词语上的技术处理,开那句“一霎灯前醉不醒”仿佛是一组动静交替的画面,做到了情景交融,相互映衬。这句起,令整首词有了似醒似醉、似睡非睡的模糊意境。

  写道离愁的诗词有许多,但这首离愁的词因为是纳兰写的,便与其他的词有了很大的不同。纳兰是一个天生内心纤细的人,他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比别人更加敏感,更加透彻。离愁在纳兰的眼中比别人的更加沉重,仿佛天地万物同悲的味道。

  在纳兰的离别词中,“淡月淡云窗外雨”,云和月在雨夜淡淡的,看上去朦朦胧胧似乎要落泪的样子。这真是将离愁写到了极致,而前一句“恨如春梦畏分明”也分明说道,这份悲愁,无可替代。

  唐人张泌《寄人》诗有:“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纳兰在这首词中,将一个“畏”字与前人的诗句中相替换,更使得词意显得矛盾哀愁。在这首词中,纳兰采用了许多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手法令这首词读起来不乏趣味,虽然写道离愁,但也有着明快的色彩。

  不愿面对现实,便要入梦逃避,但又无法安然地睡去,似梦非梦之中,离愁之意犹如窗外细雨,淅淅沥沥,连绵不断。而最后整首词的结语“一声声”,“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使得词的整体风格更显得冷清生动,孤寂格外分明。

  词中的每个字眼,都好似敲打在心坎上,难怪王国维称赞纳兰,纳兰既突出“离情”之“苦”,又写出夜里相思之恨。这首离别之词,写得十分精妙贴切。句句都写出了离人之恨。虽然纳兰总是化用前人诗句,但在词中所描述的心情和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纳兰仿佛是一位能工巧匠,将词意拿捏得恰到好处、巧夺天工,丝毫让人看不出有着前人的影子。从作词上来看,纳兰尽力完美地展现了他的情感,让其展露在世人面前,虽然凌乱,但却始终哀伤顽艳。

  在一首《摊破浣溪沙》中,纳兰同样写到了“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极为平淡的一句话,却被用在了两首词中。想来纳兰是对这句话感悟极深的。无情不似多情苦,纳兰体会到了内心深处。

  多情的纳兰自然无法忍受离别,所以他才更愿意长醉不醒,在梦中想念远去的人。但是,人世间,哪能不遇离别,唯有祈求时间,尽力地冲淡别离之后的伤感。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二)

  此写离恨。上下片结构相似,皆作前景后情之语,又交织浑成。语言浅淡,明白如话。其景语又自然平实,余味无尽。“摊破浣溪沙”实际上就是由“浣溪沙”摊破而来。所谓“摊破”,是把“浣溪沙”前后阕的结尾,七字一句摊破为十字,成为七字一句、三字一句,原来七字句的平脚改为仄韵,把平韵移到三字句末,平仄也相应有所变动。

  李璟那首词在《词律》中词牌就直接标为“摊破浣溪沙”。此后的词人觉得好就一直沿用。这首词可与“风絮飘残已化萍”比对来看,都是自怜自伤太甚的哀词。无论是“悔”或是“不”,总归还是免不了多情所扰……所不同的是,这首词抒写是离情,在技巧上借用了外界的景物作为内心的映衬。“风絮飘残已化萍”像一副静态的画,旁边题着作者的的心语。而“一霎灯前醉不醒”则似一组动静交替的画面。虽然在感情的表达上有所削弱,但情景交融互相映衬,在表现手法上又相对丰富很多。全词以“一霎灯前醉不醒”起句,又以“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做结,上下片结构相似,皆做前景后情之语,交织浑成。犹如人从梦中惊起,尚带着三分迷惘。全词似醒似醉,意境飘摇。容若这样神经纤细的人,他的离愁注定就比别人沉重,甚至有普天万物同悲的味道。在他为离别所伤的时候,云和月在雨夜淡淡的`,也是看上去蒙蒙若湿将要落泪的样子。

  当真是愁情难遣难梦也悲,不梦也悲,唐人张泌《寄人》诗有:“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容若在此翻做“畏”字则化原诗的惆怅之情为矛盾哀沉。因为离愁,醉得分外快,仿佛一刹那就在灯前沉醉了,又不愿从梦中清醒过来面对伤人的离别,害怕醉中梦境和现实分明起来,偏偏在这似梦非梦,愁恨盈怀的时候,窗外的雨声淅沥不断。离人苦夜长,雨夜更是使得孤寂格外分明,以三更雨衬写离愁,清冷生动。这种“间色法”出自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打在梧桐叶上的雨声,好似在敲打心坎。这既突出“离情“之“苦’,亦反映出离人长夜难眠长“思”,正合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物”皆着“我”之情也!三更雨映离愁,因为太精妙贴切,就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妙句引发后世文坛巨大震撼一样,温庭筠发明创造了妙喻之后,古人多有化用,沿成词中一成俗。容若此词中所述的心情和心境,与飞卿词大同。这种“盗意”不“盗境”的高杆学习法,比宋之问杀外甥夺句(见《唐才子传》,真假待定。)的搞法可高明多了。这两阕《山花子》,都有“人到情多情转薄”之语,也许容若本人对此句是特别感慨良深吧!情感是共通的,却也是渐入的。“真个”这看似极平常极淡的两字,却是光亮,值得再三玩味,少了这两个字品不出容若心比秋莲苦。

  前番是情深转薄,现在是情深到无。还要加上“真个”两字强调,越读越有“愁多翻自笑,欢极却含啼”反语意味。人什么时候才说反语,是身不由己时,还是言不由衷却不愿被人看破时?反语一旦读穿了,比直语更让人心酸。“而今真个不多情”看似比“而今真个悔多情“果决,其实心意更凄绝。不多情的人像自绝了天日的树木,即使生长,也在幽暗冷腻的沼泽里。

  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长亭作别,连鸟都懂得愁苦,愿你不要远行。套用恒温的那句感概就是“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如非必要,不要离别。因为时间会冲淡感情,人生却又是矛盾的,有时候唯有离别才能更深的体会到被人牵挂的温暖和快乐。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2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慾”,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矍嗵煲”。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植物,为世人所深爱。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什么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即如欢乐的人看见周围的一切都闪着使人愉悦的光环,而被愁苦笼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爱之物,也会撩起如云涌起理而还乱的愁绪,这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境界!更何况词人在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扬此的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粗”、“俗”,暗誉丹桂之清、雅,以达到更加鲜明主题的目的。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终于点出个“愁”字来。这个“愁”字点得好!离人在千里之外,相思而不得相见,只能梦里相寻觅,以图一梦解愁;然而却被郁郁花香熏透惊扰,这花香何其如此严酷绝情!这两句语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点透处却是词人含嗔带斥地指责的对象,到底是梅与丁香?还是桂花?两者虽皆可诠释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贬暗誉的手法来看,这里指的该是金花玉叶的桂花。这个结尾,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却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

  该词写作特点上片侧重正面描写桂花质地之美,从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现出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神韵,重在精神气质;下片则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衬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回味无穷的小调。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3

  【原文】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

  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

  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赏析】

  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