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
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
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
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
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
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提倡“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以增大信息量,拓宽阅读面。
5、与诗词创作相结合
唐宋诗词代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最高水平,继承这份文学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字词、典故或一般的内容分析、艺术赏析,还应通晓诗词格律,尝试写诗填词,尝一尝创作的甘苦,既可学会一种写作技能,更能以较为内行的眼光去鉴赏诗词。
让学生过过当“诗人”的瘾,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
1、建立《唐宋诗词鉴赏》系列立体化教材,20xx年及以前建设8种教材:《唐宋诗词鉴赏》(20xx年北京大学版,32万字)、《唐宋诗词鉴赏》(20xx年版,北京大学版,50万字)、《唐诗鉴赏》(20xx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词鉴赏》(20xx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诗词鉴赏电子教案(CD-ROM格式)》、《唐宋诗词鉴赏音像教材(DVD格式,约3G)》、《唐宋诗词鉴赏网络课件(DVD格式,约5-6G,上片不含教学实况,下片只含教学实况)》。
2、20xx年再编纂一种文字教材:《诗词写作教程》,并有配套的电子教案、音像教材及网络课件。
3、计划编著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三种:《诗词艺术教程》、《诗学通论》、《词学通论》,并与电子音像配合。
4、此系列教材均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唐诗鉴赏》按诗史顺序分为18单元:唐诗概论、初唐诗(上、下)、盛唐诗(一、二、三)、李白(上、下)、杜甫(上、下)、中唐诗(一、二、三、四)、白居易、晚唐(一、二、三);
《唐宋词鉴赏》按词史顺序分为18个单元:绪论及唐词、花间词、南唐词、柳永张先、晏欧词、苏轼(上、下)、苏门词人、贺铸周邦彦、南渡词人、李清照、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辛弃疾(上、下)、辛派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宋末词人。
5、教材分精读篇目(含作者介绍、集评、课文、注释、汇评、本事附录资料、赏析)、备选课文、泛读课文、专题,作品综述、参考篇目、中小学已学篇目、思考与练习等。
专题包括咏史、怀古、山水、田园、思乡、咏物等三十多个专题,一一附于各单元后。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题、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方法。采取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的基础上再精读唐诗、唐宋词近二百首,泛读近1500首(均纳入课本中)。
2、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与教材配合建立与之配套电子教案、音像教材、网络课件供本校任课教师及全国同行采用。
3、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作用,在“大学语文·中国”网(http://或)建立起“唐宋诗词”网络课程(5000兆以上),以丰富的内容、图文音像并茂,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逐步开辟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交流等功能。
加强师生互动,使本课程具有更人性化的特点。
4、与写作相结合,开设“诗词格律与创作”全校公选课程,供本科生、硕士生选学,学生创作的优秀诗词和对联挂上“大学语文·中国”网,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其写作能力。
5、与“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等媒体合作,在电台开设“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系列课程,开通网上辅导课程,面向海峡两岸及全球爱好唐宋诗词的听众、观众。
6、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召开唐宋诗词讲座,向全国高校提供教材、电子光盘,扩大本课程的辐射作用。
五、学时:
唐诗鉴赏:32课时,唐宋词鉴赏:32课时,诗词格律与创作:32课时(或48课时)。
六、考试:
参见《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如下:
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
一、总则
本校“唐宋诗词鉴赏”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五大功能(“梳理”和“激活”已学旧知识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功能、改善思维品格的功能、建构唐宋诗词史的功能、学习诗词写作的功能)的落实情况,三门分课程各有侧重,考核其知识水平、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诗词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实际水平。
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写小论文、网上答题等形式,小论文也可采用纸质、电子邮件等形式,但切不可从网上下载作简单拼接或互相抄袭。
考试应以考核已教的精读课文为主(不少于60%),兼及备选课文、泛读课文及专题课文,考试既考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考核能力的提高。
二、唐宋诗词历史及基本知识的考核
应考核诗词的基本知识:文体知识、流派知识、专用名词、诗词修辞术语等等;
应考核重要诗词流派、诗词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文学原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
考核重要的诗词学术争鸣攻辩双方的主要观点,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考核诗词发展中某个流派或某个历史阶段诗词的简略情况,能以二三百字说清要点。
应弄清重要诗人、词人的代表作,他(她)在诗词史上的地位,从思想性、艺术性把握其主要特色,还可将在诗坛、词坛齐名或生活年代相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进行艺术比较。
如苏、辛齐名,其风格却相去较远,应能辨证分析其异同。
三、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含诗词全篇及名句赏析,也包含解释诗词句中某一两个关键的字词;
名句赏析要求其能说出该句出于何代、何人、何首诗词,并能说说该诗句的艺术内涵以及用典、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诗词赏析只可考绝句、律诗、小令、中调和长篇古风中特别有名的段落;
考核赏析的主要是已教篇目,若考未教篇目不仅必须课本上有的,且必须是难度大大低于精读篇目。最好是已学作家的其他篇目,方便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鉴赏。
考核中也可兼及中小学已学篇目,检验本课程“激活”旧知识的作用。
四、考核与诗词有关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知识
可以考虑以卷面份量1/5的篇幅安排考核学生将繁体改简体、将简体改繁体,也可考核某些诗词中出现的多音字、多义字的不同用法以及科举、职官、天文、历史等与诗词相关的简单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