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去秋行》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吗?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诗《去秋行》赏析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唐诗《去秋行》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吗?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诗《去秋行》赏析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去秋行》作品介绍
《去秋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9卷第32首。
《去秋行》原文
去秋行
作者:唐·杜甫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去秋行》注释
①宝应元年(762)作。与上首《苦战行》宜合读。
②涪江:水名,在四川省,源出川北南坪县,至合川县入嘉陵江。
③枪:全诗校:“一作苍。”
④部曲: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此指军队。
⑤遂州:今四川遂宁市。汉节:汉天子所授的符节。此即指上首的马将军,受命领兵救遂州,而战死城外。
⑥巴人:巴蜀百姓。
《去秋行》译文
秋天去了,涪江边的树木落下时,那些挥臂持枪、骑马奔驰的战士是谁家的儿子呢?直到今天,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白骨埋葬在何处,他们的部曲(战友)都离散无归。
在遂州城内,汉族的节日依然在庆祝,而在城外,巴族人稀少。战场上冤魂们每个夜晚都在哭泣,只让野营中的勇士们心生悲痛。
《去秋行》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后靠献赋才得授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后弃官移家至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严武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杜甫的诗歌,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范本;他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沾溉和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去秋行》繁体对照
去秋行杜甫
去秋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
到今不知白骨處,部曲有去皆無歸。
遂州城中漢節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戰場冤魂每夜哭,空令野營猛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