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村夜》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村夜》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夜》 朝代:唐代 作……
唐诗《村夜》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村夜》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
⑶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凄切。
⑷行人绝:了无人迹。绝,绝迹。
⑸独:单独,一个人。
⑹野田:犹田野。
⑺荞麦:一种农作物,开白花,结黑籽,磨成粉可食用。
白话译文
经霜的野草秋色浓重虫声切切,夜晚村南村北路上行人已断绝。
我独自出门朝前面的田野跳望,见月光下一片荞麦花开白如雪。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母亲去世,白居易便回家为母丁忧,住在今渭南下邽的金氏村。这首诗就创作于此时。乡村的夜晚寂静无声,诗人难以入眠,独自徜徉于原野,面对乡村秋夜的种种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诗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他从小聪明过人,具有非凡的才华。在诗词方面,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白”,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属于现实派诗人,他的诗作题材比较广泛,形式多种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著有诗集《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