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糖类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糖类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糖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糖类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

糖类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糖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糖类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

  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讲解】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阅读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设疑】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讲授】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讲授】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

  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

  【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讲授】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讨论】具有醇和醛的性质。

  【讲授】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讲述】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讲述】①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②氧化:

  【总结】本节课讲授了糖的定义及分类,同时讲授了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

  【作业】

  1、结合P6科学视野,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阅读P6资料卡片,并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一、糖的定义及分类

  1、糖的概念:

  2、糖的分类:

  二、葡萄糖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简式: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2)体内氧化:

  ①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②氧化:

  糖类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能一: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知能二: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知能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多媒体演示、教材中的插图,分析比较三类多糖的异同,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2)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比较容易的一节。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怎样深刻记住相关的内容。

  三、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活动“讨论已知的糖类、脂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实例展示,让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归纳:糖类共分为三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共分为三类,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在制定分组讨论方案时,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见的糖类和脂质种类举例,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探讨。训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根据举出来的事例,找出事件的原因,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难点: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五、教学方法

  列表比较:利用分类比较,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源于生活实际;

  媒体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提高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课前准备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相关网站收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回顾初中相关知识,在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养分的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解不同食物供给养分的不同点。

  七、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设置问题情景,激趣导入:

  创设情景一:同学们是否有不吃早餐或早餐没吃饱的经历,如果有在上午第四节课时会有何感受。

  创设情景二:多媒体展示家庭一般的食谱,讨论这些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吗。

  那些食物能尽快补充能量呢。

  思考讨论

  踊跃发言:很饿,头晕,没感觉……

  1.切身体会现实情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争做课堂的主人。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细胞中的糖类

  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解答上面的问题,得出结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概念:关于碳水化合物名称的起源,可举例说明;哪些糖类不是“碳水化合物”,举例说明概念的发展。

  了解糖类的分类依据,把握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单糖:不能再分的糖。常见单糖(主要类型: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的分子式)及分布、功能(着重强调葡萄糖是细胞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五碳糖构成核酸)。

  二糖:水解时能够形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媒体展示“图2—11-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二糖及它们的组成和水解产物。

  多糖:水解时可形成3个及3个以上单糖的糖。

  主要是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多糖的分布(存在生物及部分)和作用。

  指导学生完成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一览表(见板书设计)。

  预习思考:

  1.糖类都甜吗。

  甜的物质都是糖吗。

  2.日常生活中都接触到哪些糖。

  如何分类。

  3.结合教材,试列举糖的主要类型、分布与功能。

  1.通过谈话、讨论、学生发表是否赞成的意见,形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初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意识。

  细胞中的脂质

  创设情景三:

  人如果摄食太多的糖会怎么样呢?

  发胖其实是人的脂肪过多.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那么脂肪又有何作用呢。

  多媒体展示问题:

  1.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什么。

  2.常见的脂质有哪些。它们各有何作用。

  3.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4.在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含脂肪较高的植物有哪些。脂肪主要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屏幕展示问题逐一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同时指出脂肪是脂质的一种.阅读书本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脂肪与脂质的关系

  2.脂质的.分类、分布、溶解性及功能

  结合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完成:脂质的分类、分布、组成元素、溶解性及功能一览表(见板书设计)。

  总结:脂肪不等于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依据脂质的功能可分为储存脂类、结构脂类和功能脂类,依据化学本质可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学生回答

  发胖…

  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脂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阅读

  讨论

  1.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完全放开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完全由被动变成主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肪几类有机物有那些共有特点。

  这些小单位以什么相连。形成形式是怎样的。(都含C、H、O元素,都由小单位连接而成;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碳原子的连接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大分子形成的基本方式都是脱水缩合。)

  2.如何理解“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和“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两句话。

  (有机物是生物的基本元素,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同是,碳原子的结构也是其作为有机物基本元素的基础。)

  结合碳原子的结构,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复习与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下一知识点做铺垫.

  小结

  主要从组成、分类(分类依据)、分布、功能几方面进行。

  屏显:刘翔110米跨栏图片。

  结束语:生命在于运动。

  1.识记并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

  2.欣赏图片,产生共鸣。热爱运动,热爱生命。

  练习

  介绍本节的主要题型及解答的基本方法。

  课后练习

  八、板书(或媒体展示)

  糖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

  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过程】

  【复习】糖的分类,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葡萄糖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但是,日常生活中能量通常是通过摄入多糖类物质来提供的',如淀粉,淀粉又是如何给人体提供能量的呢?

  【讲授】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阅读教材】P6-P7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讲授】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参考方案】

  【实验】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讲授】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讲授】

  【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9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总结】本节课讲授了淀粉和纤维素的消化过程及对人体的功能。

  【作业】配套练习卷

  【板书设计】

  三、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2、如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四、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1、物理性质

  2、纤维素的水解

  3、对人体的功能

  糖类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糖类的组成、种类、来源,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2)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学会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

  (3)知道糖类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知道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4)知道油脂的组成,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知道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行阅读,掌握资料收集与讨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难点】

  葡萄糖的'检验方法及淀粉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近几年微商行业迅速崛起,同学们都知道微商吧?

  [学生]笑嘻嘻的议论并回答。

  [教师]据统计,近几年微商们卖的减肥产品非常畅销。现在有些女中学生,为了赶潮流,在青春期就刻意减肥,有的已造成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

  [提问]大家如何看待减肥这件事呢?

  [学生]回答提问,自由发挥。

  [教师]提出科学合理减肥的观点,讲述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糖类

  [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糖类有哪些?

  (2)糖类的组成元素有什么?

  (3)糖类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4)糖类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那么,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葡萄糖或淀粉呢?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混合均匀,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再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片刻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学生实验]在有少量面粉的蒸发皿上滴加2至3滴碘水,淀粉遇单质碘显蓝色。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葡萄糖和淀粉的检验方法。

  2。油脂

  [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油脂有哪些?

  (2)油脂主要含哪些元素?

  (3)油脂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1)有的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有的来自于动物的组织器官。通常人们将室温下呈液态的脂肪为油(植物油),室温下呈固态的脂肪为脂(动物油)。常见油脂包括:豆油、花生油、菜油、猪油、牛油等。

  (2)油脂的主要成分里含碳、氢、氧等元素。

  (3)油脂在人体内经过酶的作用,部分经过氧化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人体吸收供代谢需要。

  (三)巩固提高

  自行网上搜集、阅读食物酿酒的资料。

  (四)小结、作业

  略。

  糖类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此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上好该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设计理念

  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本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反思

  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管理调控课堂,分工合作,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发现,试剂用量的差异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实验中要掌握统一恰当的标准。另外,开展探究性实验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对实验结果也需要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和预设,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域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液→蓝色

  2.实验材料

  未知组织样液(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蛋清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

  3.实验程序

  (1)分组实验,对未知样液进行鉴定

  (2)填写实验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4)评价交流

  4.拓展探究

  (1)雪碧饮料与木糖醇饮料所含还原糖有差别吗?

  (2)米粉和奶粉的营养成分有什么主要区别?

  糖类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认识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2.运用辩证思维,正确看待糖类的功能。

  3.能够根据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能为合理膳食,提出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难点:糖类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教师提问:不吃早饭,容易得低血糖,怎么缓解低血糖呢?

  (口服或注射葡萄糖。)

  追问激疑:葡萄糖是糖类的一种,糖类究竟具有哪些种类和功能呢?

  导入课题——《细胞中的糖类》。

  (二)新课教学

  1.糖类的元素组成

  教师提问:糖类经常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大家能说一下糖类的'元素组成是什么吗?

  (C、H、O)

  2.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教师提问: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糖类有哪些?

  (葡萄糖、蔗糖、淀粉。)

  教师讲解:这些糖类有的是单糖、有的是二糖、有的是多糖。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单糖的相关知识。教师提问:什么是单糖?常见的单糖有哪些?

  (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教师追问:葡萄糖的化学式如何书写?为什么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教师提问: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叫二糖,而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有哪些?化学式如何书写?

  (大多数水果和蔬菜含有蔗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有麦芽糖;C12H22O11)

  教师补充:人和动物乳汁中有含量丰富的乳糖,也属于二糖。

  教师提问: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多糖的化学式如何书写?有哪些种类?

  ((C6H10O5)n;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常见的多糖在生物体中的分布位置及作用。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还大量存在于马铃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还可组成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

  (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思考哪些单糖、二糖和多糖是植物或动物特有的。

  (动物特有: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二糖水解后的单糖种类是否一致。

  四、板书设计

  糖类教学设计 7

  学情分析:

  因为前面已经用一节课学习了细胞中的糖类,而且上一节课刚刚做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学生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而且学生对于脂肪这个话题还是挺感兴趣的。

  教学策略:

  复习导入,巩固上一节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把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

  讲授新课

  一、细胞中的脂质: 生活例子,引入话题;列表归纳,自主探究;共同,归纳;发散思维,关注生活

  二、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 回顾,深化认知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的实验结果的照片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回顾实验。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巩固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可以直接过渡引出脂质这部分的新内容,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我们知道花生子叶含有丰富的脂肪,而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种。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脂质这种有机化合物,看看通过学习它,我们又会揭开生命的什么奥秘呢?

  讲授新课(新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细胞中的脂质,二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一、细胞中的脂质

  1、 生活例子,引入话题

  {设计意图:在大屏幕上展示这么与软骨病有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 19世纪,工厂里许多工人的孩子得了软骨病,这种物质主要来源于阳光,阳光作用于皮肤后人体才能产生这种物质。舍拜尔德爱帕姆在1890年写了这么一段话:“那里没有阳光,环境遭透了,到处都是软骨病的受害者。”上述案例中指的这种物质是什么?

  2、 列表归纳,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知道脂质的种类和功能,对脂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共同,归纳 在此环节中邀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把他们的知识结构图画出来,师生们共同,引导学生完善图表,然后根据表格的内容逐一分析解决书本上旁栏的问题。

  4、 发散思维,关注生活 学生们提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脂质的疑惑,或者是他们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老师也给予一定的知识拓展。例如肥胖症,胆结石,脂质体,动脉粥样硬化等等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也存在着一定的疑惑,渴望得到解答,同时还可以触发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二、生物大分子以炭链为骨架

  5、回顾,深化认知

  请三位学生上黑板,把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组成单位写出来,同时还要求写结构通式,然后再把氨基酸,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式和多肽链,蛋白质,DNA平面结构图、RNA平面结构图在幻灯片上展示出来,然后共同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利用初中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对“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进行分析。

  6、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在PPT上投影两道05、06年的高考选择题,还有一道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综合题 。 让学生了解高考题的深浅度,克服对高考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有机物有一个系统的巩固区分。

  糖类教学设计 8

  目的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 使学生了解果糖的'性质和它在结构上跟葡萄糖的差别、

  教学重点: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

  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

  【学生讨论】

  【讲解】 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 Cn(H2O)m;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结构: 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设问】 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板书】 糖的分类: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过渡】 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

  一 、 葡萄糖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简式: CH2O (30)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 CHO

  或CH2OH(CHOH)4CHO (CHOH)4

  CH2OH

  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与新制Cu(OH)2作用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 2[Ag(NH3)2]+ 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与氧气反应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酯化反应: 与乙酸 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导】 让学生学会写复杂的反应方程式、

  制法: 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催化剂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用途

  营养物质: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医疗 糖果 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

  二 、 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与葡萄糖同分异构) 式量180

  存在水果 蜂蜜 比蔗糖甜

  纯净的果糖是白色晶体,通常是粘稠的液体,易溶于水、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羟基酮)

  化学性质: 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三 、 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 (脱氧核糖)

  糖类教学设计 9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其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教程

  2、了解食品中的甜味剂的种类,增加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有一位书呆子在家看书,妈妈让他去超市买一点糖。当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妈妈发现他拎了一大包东西,一袋生粉、一包白糖、一卷棉花,妈妈惊讶地问?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些都是糖啊!请问,他讲得对吗?讨论1口语中的糖与理论上的糖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问题1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

  实验一、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填表。

  讨论2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回忆生物课中糖的检验和氯气检验用的试纸)

  实验二、

  (1)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氢氧化铜悬浊液加葡萄糖后颜色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用量。

  (2)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加入试剂用量与表达。

  (3)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向大试管中加入4毫升淀粉溶液,再加入1毫升硫酸溶液,加热4~5分钟。得到溶液冷却后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水;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毫升氢氧化钠中和,再加入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问题2实验(4)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3酸在淀粉水解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3为什么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时,要先用氢氧化钠中和?

  几种糖的相互关系:类别

  葡萄糖:单糖

  蔗糖:C12H22O11二糖

  麦芽糖C12H22O11C12H22O11+2H2O→2C6H12O6二糖

  淀粉(C6H10O5)n

  纤维素(C6H10O5)n(C6H10O5)n+nH2O→nC6H12O6多糖

  同分异构体蔗糖、麦芽糖

  讨论4以淀粉M=500000纤维素M=2000000说明其各自n值

  两者是同分异构体吗?

  糖的存在和制备:(学生看书解决下列问题)

  葡萄糖的存在、制备、用途:

  利用葡萄糖来补充营养的原理:

  课堂反馈

  现在农民收割以后,很多人都在田里把秸杆火烧,这样既造成空气的污染,又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公路的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帮助考虑一下如何能够合理的利用?

  ①制沼气

  ②制葡萄糖

  ③制酒精

  ④造纸

  ⑤动物饲料

  以162吨含纤维素80%的秸杆为原料理论上可制备96%的酒精多少吨

  知识拓展:

  添加到食品中的甜味剂:

  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

  糖类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特点,并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3.提高思考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准确描述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

  【难点】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马铃薯中存在的糖类是哪一种?

  【学生回答】多糖淀粉。

  【引导】其实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得马铃薯中到底是淀粉还是葡萄糖,这就涉及到了淀粉和葡萄糖的特征反应。除了特征反应,还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些营养物质的性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教师引导】借助实验,探究总结蛋白质和糖类的相关特性反应。

  【学生实验】

  实验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者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教师提问】三组实验分别具有哪些现象?并且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常温下,碘酒能使淀粉变蓝;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教师补充】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够和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上述两种反应都能检验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通过烧焦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这些都是糖类及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教师讲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尿液中的含糖量高,主要是葡萄糖成分,医院根据葡萄糖的特性反应制作仪器以及相关实质可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监测。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演示实验】取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记录并解释现象。

  【教师提问】实验过程的现象是怎样呢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滴加稀硫酸加热时,无明显现象,调pH加入新制的Cu(OH)2后,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蔗糖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教师补充】双糖、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视频呈现】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学生总结】油脂在酸或碱的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教师补充】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

  【学生总结】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详细解释我们咀嚼馒头后有甜味的原因。

  【解析】馒头的主要成分为淀粉,馒头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切碎并且通过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单糖具有甜味。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布置作业:试着写出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四、板书设计

  糖类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特点。

  2、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3、通过从实验现象到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通过对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反应的探究过程,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难点】

  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食物,同学们知道食物中有哪些成分吗?

  【学生回答】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引出新课】这些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常吃的糖和蛋白质有什么样的奥秘。

  环节二:新课讲授

  【PPT展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提出问题】根据表3—3,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分组回答】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完全相同,但分子内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也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纤维素由于组成分子n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提出问题】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却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教师过渡】根据结构不同,引起了不同的糖类有不同的性质,前人根据这些物质的不同性质找到了一些特征反应,通过现象的不同可以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因此特征反应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葡萄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最重要的一种糖类,它有怎样的特征反应呢?

  【学生实验】取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在溶解的葡萄糖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出现砖红色沉淀。

  【视频展示】葡萄糖的银镜实验。

  【教师总结】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还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这些方法可以检验葡萄糖。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食物都含有大量淀粉,因此淀粉的来源很广泛,我们可以直接用淀粉含量高的土豆进行实验,看看淀粉有哪些特征反应。请大家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上,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土豆变蓝了。

  【教师总结】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

  【提出问题】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酶、肌肉、毛发中,因此课堂上我们用鸡皮来观察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请大家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鸡皮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学生回答】鸡皮变黄了。说明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

  【教师总结】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请举出生活中你见到过的关于鉴别蛋白质的实例。

  【学生回答】用电吹风吹头发的时候,头发不小心卷进去会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头发也含有蛋白质。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的糖类和油脂有什么特征反应,都有哪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