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
吴国国王想要攻打荆地(楚国),吴王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要进谏却不敢,于是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几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过来,为什么要像这样沾湿衣服呢?”侍卫道:“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一面唱歌,一面汲取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想要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伸出脖子正准备啄螳螂时,却不知我的弹丸已在下面对准它。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啊。”吴王听后说道:“很好啊!”于是撤回了军队。
注释
1.吴王:指吴王阖闾。
2.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
3.舍人:门客。
4.少孺子:年轻人。
5.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操:持、拿。
6.三旦:几个早晨。三,泛指多次。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9.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附即“跗”,脚背,这里代脚。委:曲折。曲:弯曲。
10.傍:同“旁”,旁边。
11.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颈,脖子。
12.务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务:一定,必须。利:利益。
13.顾:考虑。
14.患:忧患、灾祸。
15.善哉:好。
16.罢:停止。
17.欲:想要。
18.伐:征讨,讨伐。
寓意
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启示
1.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2.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3.看问题要有全局意识,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典故故事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战国策》、《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原文信息
原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