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王维 唐代 山水

管理员

摘要:

唐代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  1.《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

唐代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

  1.《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附:《鸟鸣涧》》赏析

  这是一首流动着生命韵律的小诗,一支宁静安谧的月光曲。

  古人有泛神论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宏大磅礴如日月天体的运行,乃至轻柔飘渺如纤尘游氛的流动,无不与宇宙本体生命息息相通。(《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愈轻柔愈细微的事物运动,愈能显现出宇宙自然生命的微妙律动,这,正是诗人在这首小诗中所传写的。

  桂花寂寂地开放,又悄然飘落;皎洁的月光,如薄雾似流霜,梦幻般地弥满洒落天上人间,也将婆娑的桂影斑斑驳驳地投映于涧中;小鸟在月夜里随意鸣唱,空谷传音,悠扬婉转。这是一个自然自在的世界,鸟啼花落,默默无言地透露着大自然的生机、韵律和生命的信息。诗人这首小诗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空灵微妙的境界。

  “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袁枚《续诗品》)而诗人却领悟到了。这种感悟,不凭借知识,也非有意识地强求所能得,而是猝然间的兴会和物我相遇;这种感悟,不止于感官知觉,也非漠然的旁观,而是泯灭了物与我的界限,以整个心灵去亲和去感应。“人闲桂花落”,一个“闲”字,轻轻抹去物我的对立,淡化了主体色彩,使整个境界具有了自然自在的意味,而诗人则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诗人此时已摒除一切尘思俗虑,以朗澈透明的心境与超然的审美态度感悟与观照周围的一切,“嗒焉似丧其耦”(《庄子·齐物论》),而与自然无言地默契。这是道家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也是佛家禅宗的妙悟境界。清代神韵论者王士祯说:“王裴辋川绝句,字字人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此诗亦然。佛家祖师在拈花微笑中领悟与传示了佛家真谛,诗人在他的诗境里领悟和向我们传示了什么呢?他没有明说,而一切也都在这无言之中。

  “人闲桂花落”,正是这忘机忘我的“闲”的心境与观照态度,使诗人敏感与赏悟到至微妙至纤细的景物及其变化:似看到桂花魂梦般的飘落,也似听到了花瓣飘依大地的瞬间那轻柔的声息。诗人是敏感的,他也将敏感如游丝的气质赋予精灵般的小鸟。“月出惊山鸟”,一个“惊”字,他人写来,或不免有惊心触目之感,而在诗人笔下却如此自然和富于表现力,既烘染出环境氛围的静谧,又传写出小鸟的神韵。诗人领悟到的一切,小鸟也领悟到,并以清脆甜美的串串音符表达出来了。

  苏东坡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首小诗正是一幅绝好的月夜春涧图,这里不仅在时间意味上,而且在空间意味上也那样和谐有序,富于层次感和韵律感,光影声色,妙合无间,莹彻玲珑,毫无人工造作的意味。“夜静春山空”一句,写出了整个境界与氛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东坡此语,也道出了王诗之妙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王维的五言绝句,正完美地体现了人格理想与诗美理想。

  王维的诗歌创制鲜明地体现了“诗中有禅”、“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从而使山水田园诗创作别开生面,呈现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