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白居易 唐代 生平 诗人 人物

管理员

摘要: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84……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记》,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极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应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二、人物生平

  1、简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贞元十八年,于元稹同举书判拔崒科。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贞元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朝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召回朝任职。十年,因上书请扑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航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行州任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一面的堤,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邢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因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制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把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居易是弥了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望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份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喜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2、为官

  一生以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嗸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症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再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身受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者不与处理,白居易很气愤,上书力主缉拿凶手,以肃法纪。可那些全贵说他是潜越行为;于是被贬为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3、被贬后

  贬官江州给百居易以很大的打击,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召回长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门争权夺利,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作了不少好事,他在西湖上筑了一条长堤,并写了一首《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入何蓄水放水,蓄泻及时就不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假庭背景下,白居易又读书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白居易家中酿有美酒,每次喝酒必有丝竹伴奏,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名流入裴度、刘禹锡等。他宴请宾客有时宰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多只空囊,内装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一只,直到吃完为止。他是以天酒醉来解除九天疲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已。他在《传》中说:有个醉吟先生,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家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4、诗歌作品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元和初年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值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严惩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至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的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明》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即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琵琶行》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野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妙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了声荤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出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格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浙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5、经典之作

  《放言五首》(其三)

  赠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背景)

  唐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已得心情:“死诗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偕下了五首《放言》诗奉和。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生于唐太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年间(821---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池上足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前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虑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以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简析》

  这是以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的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年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得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苦“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的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有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青草比喻充寒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严谨,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历史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都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仅连声称赞首:“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时艺术造诣之高。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很到归时放始休,月明人倚楼。

  须知诸相皆非相,弱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诗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早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磬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承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衰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宛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归。

  梨园弟子百发新,椒房阿坚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稍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睡与共。

  悠悠轻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些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壁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思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又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琵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登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近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又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事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数教房地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所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文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竹笛,呕哑嘲晰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拓展知识:诗歌理论

  《琵琶行图》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