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张先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张先原文: 诉衷情 张先 〔宋代〕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
诉衷情-张先原文翻译及赏析
诉衷情-张先原文:
诉衷情
张先 〔宋代〕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混用。双调四十一字,平韵。
苦恨:甚恨,深恨。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绊惹:牵缠。
诉衷情-张先拼音解读:
sù zhōng qíng
zhāng xiān 〔sòng dài 〕
huā qián yuè xià zàn xiàng féng 。kǔ hèn zǔ cóng róng 。hé kuàng jiǔ xǐng mèng duàn ,huā xiè yuè méng lóng 。
huā bú jìn ,yuè wú qióng 。liǎng xīn tóng 。cǐ shí yuàn zuò ,yáng liǔ qiān sī ,bàn rě chūn fēng 。
相关翻译
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由。酒醒之后,美梦断了,花儿谢了,月亮也有些黯然失色。
花开不败,月亮也会升起,我们的心思也会永远一样。这个时候,多希望我是杨柳的枝叶,这样就可以一直和春风相伴随了。
相关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遭受挫折的爱情。值得称道的是,词中虽然抒发了爱情受阻的痛苦,但并不哀伤和绝望,而且充溢着对爱情的美好前景的期望,表现出一种忠贞不渝、执着追求的向上精神。
词的上一片抒写了对往日欢愉幸福的回忆和爱情横遭挫折的痛苦。
“花前月下暂相逢”。花前月下,向来被说成是情人幽会最美好的情境。月色溶溶,花影婆娑,一对热恋着的情人,两相偎依,在静静地欢度一刻千金的良宵。然而,我们注意到句中的一个“暂”字,它显示出这对恋人爱情的前景并不顺畅,良辰美景中的欢会里蒙着一层令人不安的气氛的。
“苦恨阻从容”。原来,好姻缘受到了无情的阻挠。“苦恨”,说明爱情受阻后内心痛苦之深,同时也流露对阻挠他们爱情的力量的不平和怨恨。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这一句更深一层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楚。难以忘怀的往事,件件触动人的愁怀,心中游结着那么多的愤想和思念
只好借酒来消解,也许在醉梦中会忘却跟前的烦忧,重温往日的欢乐?可是,一旦酒醒,愁苦又压上心头,好梦不能再续,往事成空,面对的仍是与爱人生别离的严酷现实。因而,更添愁肠,倍觉凄凉,越发不能排遗那"苦恨”的心绪。这种“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描述,在古人的诗词中太多了。柳永的(雨霾铃》中就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已成为古今传颂的佳句。又如李璟的《应天长》中“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周邦彦《关河今》中的“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都明显地是表现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
“酒醒梦断”已够妻凉的了,却又见“花谢月朦胧”。花,曾经是那样多姿娇艳;月,曾经是那样皎洁明亮,花月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可如今,花已经凋谢;月也已暗淡,都成了姻缘被阻断的象征。写到此,词人内心的痛苦已到了顶点。
下一片写对爱情的美好誓愿。
“花不尽,月无穷”。词人的情感从沉痛中醒来,不断升华,萌生一种执着的信念。花谢了,将来还有烂漫时,暗淡的月色,还会再度放出光辉。爱情也如这花月一样,生生不灭,天长地久。而且坚信“两心同”,心爱的人与自己同样对爱情生死不渝。两心相悦,两心相知,这已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还有什么力量能分开这两颗心呢!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到此,词人又以浪漫的幻想形式,对两情寄托着美好的愿望。春天定会回来的,愿在明媚的春光里,双双化作如丝的杨柳,随着荡漾的春风,恣意飘舞,那将是多么快活、多么惬意的情境呵!
全词以明丽的色调,乐观的精神结尾。这就比那些一般表现离情别恨的伤感之作高出一筹,就这点来说,这首词在思想上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色是,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写出感情经历的变化,全词借用花、月贯穿始终。“花前月下”,象征昔日卿卿我我的幸福;“花谢月朦胧”,象征爱情受挫的痛苦;“花不尽。月无穷”,象征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花、月以不同的形象反复出现,感情则随着花月的变化而起伏跌宕,其蕴意是颇为深长的。
张先是一位享高龄(990-1078)又极为风流的词人,苏轼曾赠诗给他说:“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平生写过不少感情浅薄的艳词,但在这首词里,词人的感情却显得真挚而热烈,含蓄而深沉,读来感人至深。
作者介绍
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