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苏武 课时 实录 课堂

管理员

摘要: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体会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体会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班固《苏武传》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文言字词进行了梳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ppt)这是一幅苏武牧羊图,大家看苏武的简介(公元前160——公元前40),你从这里能够捕捉到哪些信息?

  生:苏武活了80岁

  师:安享晚年了,班固在课文写了苏武多少年?

  生:出使匈奴的19年

  师:有没有一年一年的写呢?有没有列出人物的大事年表呢?

  生:没有

  师:那侧重写了哪些事情呢/

  生::苏武作为一个汉史出使匈奴,恰好遇到匈奴国内发生了谋反,被牵连后被扣押在匈奴19年

  师:那在匈奴都遭遇了哪些事情呢?

  生:先是被牵连后要自杀,自杀没有成功。匈奴先后派卫律和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拒绝了。

  师:那卫律劝降失败后,苏武还遭遇了什么?

  生:被幽禁在大窖中,之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了

  师:是的,概括一下就是幽禁流放。我们把自杀、拒绝劝降和幽禁流放看作苏武的人生三部曲吧。(板书)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苏武在他人生的三个重要关口是如何表现的,班固正是抓住这个来刻画苏武的形象。

  首先是被牵连后想到自杀,这部分主要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生:3、4段

  师:好,我们齐读这两段。请大家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

  (生齐读)

  师:苏武为什么会想到自杀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看他在自杀前说了什么话?

  (生在文中勾画)

  生:“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师:很好,这两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重负国,屈节辱命

  师:是的,那你如何理解呢?苏武的身份是什么?

  生:汉朝的使臣

  师:他的使命是什么呢?

  生:出使匈奴,沟通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

  师:他的使命完成了吗?

  生:没有

  师: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呢?

  生:他的副使张胜参与了匈奴的谋反。苏武作为一个主要使臣,没有事先发现这件事情

  师:这对苏武来说是不是失职呢?

  生:是,所以苏武要承担责任,对不起国家,辜负了国家。

  师:理解很到位。还有补充吗?

  生:苏武是汉朝的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苏武要通过自杀避免受辱。

  师:非常好。那你能看出苏武什么品质呢?

  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为国着想,以死报国。

  师:总结很全面。那苏武的自杀行为引起了什么反响呢?

  生:卫律惊

  师:卫律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生:卫律原是汉朝的一个武将,后来投靠了匈奴,成为了单于的亲信。他是一个叛徒,他没有想到苏武会自杀

  师:是的,从卫律的吃惊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环境中人物的性格不同,做出的选择也是不同的。那还引起了什么反响?

  生:惠等哭,他的同伴哭了

  师:为什么同伴会哭呢?

  生:被他的行为打动了。

  师:那有没有打动敌国的首领呢?

  生:打动了,“单于壮其节”,单于很佩服他,被他的气节折服了。

  师:是的,一个人的行为透露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刚才提到卫律吃惊,现在卫律作为匈奴的代言人,他是如何去劝降苏武的呢?我们来看课文第5段。这一段主要是卫律和苏武的对话,我们找两个同学,一个代表卫律,一个代表苏武来进行对白,要求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情态。

  (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全班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们的肯定。那你能不能说说卫律是如何劝降的呢?

  生:先是逼迫苏武,想把苏武吓倒。看到苏武不为所动,再用荣华富贵去利诱他,威逼利诱的方式。

  师:拿在逼迫苏武之前,卫律还做了什么事情呢?

  生:斩虞常,降张胜,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

  师:对,其实就是杀鸡儆猴,是吧!卫律劝降失败之后,匈奴开始对苏武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幽禁流放。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6段,思考:面对艰苦的考验,苏武是如何顽强的活下来的呢?

  (生自由朗读后)

  生:幽闭大窖中时,“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苏武饮雪吞毡,顽强地活下来了。被流放到北海之时,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顽强地活下来了。

  师:是的,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细节描写,表明苏武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大家找到了吗?

  生:“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表明苏武始终坚定自己是汉朝使者的身份,这种强烈的爱国心,是苏武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师:正是这种坚定的爱国信念让苏武战胜困难,顽强地活下来了。既然精神上没有摧垮苏武,匈奴又派谁来劝降了呢?

  生:李陵

  师:李陵和苏武是什么关系?

  生:昔日的朋友和同事

  师:作为老朋友、老同事,李陵又是如何劝降的呢?请大家小组讨论,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

  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组的看法

  生:李陵和苏武聊天叙旧,说道“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李陵告诉苏武,他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因为皇帝而死的,皇帝对不起苏家。还说道“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如今的圣上年老昏庸,不值得效忠,其实是在挑拨君臣关系。

  师:概括得有理有据,还有吗?哪个小组有补充呢

  生:李陵打感情牌,他还告诉苏武家里的情况:“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苏武的母亲去世了,妻子改嫁了,三个孩子如今也是存亡不可知,也就是告诉苏武如今汉朝已经没有亲人了,没有亲人也就没有了牵挂,这其实是在断绝苏武的亲情之念,没有必要回去了。

  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李陵劝说苏武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苦了自己。

  师:是的,凡是投降者都有这种观点:我就这一辈子,干嘛苦了自己呢,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这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叛徒哲学。那苏武是如何应对的呢?

  生:苏武只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做了回应,其他的一概不理。他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师:是的。两次劝降失败后,我们可以看出同一环境的对比中凸显出苏武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先前的张胜,还是卫律,还是苏武,我们来做个对比。

  生:张胜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自作主张,说明他无谋;遇到威逼之时,赶紧投降了,说明他贪生怕死。而苏武则不同,苏武遇到特殊变故,先想到的是国家;遇到威逼之时,不为所动。

  生:卫律作为一个叛徒,对苏武的自杀很是吃惊,因为对他这个卖国求荣的人来说,不明白苏武为什么要自杀,可以看出苏武的忠贞。

  生:李陵在劝降失败后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他也被苏武的忠诚感到自己的羞愧。

  师:是的,就连匈奴的最高首领单于也被苏武的气节折服。尽管种种的劝降,种种的精神折磨,就是没有杀掉苏武。在多重对比中凸显了苏武怎样的精神呢?

  生:忠贞不屈,坚贞不渝,视死如归,以死报国,坚忍不拔等。

  师: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诗“白发丹心尽汉臣”,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精神崇高者,你有没有被震撼到呢?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生:“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这是一个永远的苏武。堂堂男儿,一腔热血,本的是精忠报国的信念,行的是忠贞不渝的志气。忠心、铭记,方是男儿的精忠报国。

  生:黑发去白发回,岁月匆匆终不悔。拒受降遇流放,一片丹心尽汉臣。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的很好。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写了一副对联,让我们在折服对联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上联是:风吹白节,为彰天道赴朔漠。下联是:雪拥丹心,不违汉志誉满裳。好,下课!(下课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