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秦观的师徒情 苏轼和秦观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苏轼的笔风属于豪放派,而秦观却被称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根据史实的记载两个人是师徒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与秦观的师徒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秦观师徒情 熙宁十年(1077),苏……
苏轼与秦观的师徒情
苏轼和秦观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苏轼的笔风属于豪放派,而秦观却被称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根据史实的记载两个人是师徒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与秦观的师徒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秦观师徒情
熙宁十年(1077),苏东坡从密州太守移任徐州太守,秦观前往拜谒,师徒二人欢聚了一段时间。嗣后,秦观仿照李白的名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写诗向苏东坡致意:“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邢恕评论秦观的文章铢两不差,不是从大秤上称来的,而是从戥子上戥来的。有人告诉秦观:“东坡先生夸赞你的诗文如美玉无瑕,倘若较量精雕细琢的功夫,没几个人能比得上!”秦观说:“年少时,我喜欢作赋,雕琢的习惯早已养成,对于炼字我从不畏难。但有时候雕琢太过,就会辞华气弱。”秦观有自知之明,这个优点许多文人都不具备。后来,李清照将秦观的词定性为“小家碧玉”,元好问将秦观的诗定性为“女郎诗”,都是针对他“辞华气弱”的短板而言。
苏东坡将秦观视为“异代之宝”,盛赞这位门徒有“屈宋之才”,但他偶尔也会出语批评。有一次,苏东坡对秦观说:“真没想到,你近来居然学习柳耆卿,创作艳词。”秦观辩解道:“虽然我学问不济,但还不至于此。”苏东坡就拎出秦观的词句“销魂当此际”来敲打他,认为这是典型的柳永句式。敲打完毕,苏东坡问起秦观的新作,秦观随即吟诵“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东坡说:“十三个字只描写了一个人骑马从楼前经过,太浪费笔墨。”很显然,苏东坡对秦观的作品期望值很高,他特别欣赏秦观的代表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当众称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谪居黄州时,苏东坡写信给秦观,劝他多著书,此前所论“练兵”、“治盗”的篇目很好,具备实用价值。至于时政,多有忌讳,少谈为佳。苏东坡还劝导秦观在著书的同时积极应举,争取早日考中进士。
在《苏轼全集》中,收录了苏东坡写给王安石的两封书信,其中一封书信的篇幅较长,主题却只有一个:向王安石极力推荐秦观,表彰秦观的几大优点:“行义修饬,才敏过人,有志于忠义”,“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习医药,明练法律”。苏东坡深知王安石的影响力巨大,只要他肯在公开场合夸赞秦观几句,世人就会重视秦观的才华和品德。
苏东坡有一个苦命的同胞姐姐,由于婚姻生活不幸,年纪轻轻就弃世了。民间故事却给他杜撰出一个才智不凡的同胞妹妹。“苏小妹三难新郎”流传甚广,那位遭到编派的新郎就是秦观。倘若不是苏东坡从旁支招,新婚之夜,秦观连洞房都进不了。实际上,秦观的妻子是徐文美,他钟爱的女人是边朝华。
古人认为,玄虚的诗谶非常灵验。宋朝时,于诗谶之外,又添词谶。秦观在处州梦中作词,结尾是“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预示他将死于古藤州(今广西藤县)。后来,苏东坡听侬君沔讲起秦观的这桩轶事,为之老泪纵横。
元符三年(1100)初夏,苏东坡奉命从海南儋州移居广西廉州,他写信约秦观在海康县见面。令苏东坡高兴的是,秦观“意色自若,与平日不少异”,但令他吃惊的是,秦观自作挽词一首:“……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蒿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秦观自料身后事如此凄凉,字字催人泪下。
只过了一个多月,秦观就在藤州光化亭中暑去世。死前,他给客人讲述梦中所得的长短句,直讲得唇干舌燥,想要喝水,凉茶端来了,他却眼睁睁地看着它,微笑而逝。
苏东坡得悉噩耗,两天吃不下东西,但他怀疑这个消息属于误传和谣传。别人曾多次误传和谣传过他的死讯,不足为奇。苏东坡抵达白州(广西博白县)那天,秦观的死讯得到证实。他写信给欧阳元老,哀叹道:“当今文人第一流,岂可复得?此人在,必大用于世;不用,必有所论著以晓后人。前此所著,已足不朽,然未尽也。哀哉!哀哉!”
秦观死于知命之年,在苏门四学士中,年寿最短。噩耗传开,一位爱慕他的歌姬伤心不已,自杀身亡。一年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
拓展阅读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秦观的艺术成就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1、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2、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3、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4、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