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苏轼 其二 赏析 新城 答案

管理员

摘要:

苏轼《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赏析  新城道中其二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

苏轼《新城道中其二》阅读答案赏析

  新城道中其二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作者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这两句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2分)

  2、①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3分)②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3分)

  附加注释

  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辔(pèi):缰绳。

  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 ,见栎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卷旆(pèi)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译文: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赏析:

  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与第一首诗词意衔接。此诗的末两句用《论语》中的典故喻归隐之意。

  《新城道中》第二首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首联: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诗人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诗人在马背上陷入了沉思。

  颔联: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很像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

  颈联: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诗人想到了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曹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间,诗人却迷路了。

  尾联: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

  苏轼

  【体裁】七言律诗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