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子兵法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子兵法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非《孙子兵法》莫属它不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其极具价值的思想创造,为后人的兵学思考开辟了无数法门。在传统兵学领域,《孙子兵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位崇高,无一匹敌。《孙子兵法》更是在全世界各大著名军校中定为教材,可见其内涵深厚和军事思想的丰富。以下则是具体谈谈读完兵法后的感受,每一篇给我的感受都不太一样,每篇都会让我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一些做人的常识。我觉得《孙子兵法》讲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军事,还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态度。
“奇”、“正”是相辅相生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要出奇制胜,就应善于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根据情况的变化,改换奇正的战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态势,还必须善于故意向敌示弱,诱敌以利,以达到欺骗和调动敌军的目的,造成战胜敌军的有利时机。《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孙认为,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瞒我军的意图、行动和用兵规律。如能做到这些,就能掌握主动,集中我军兵力,分散敌军兵力;利用敌军的弱点和错误,以众击寡,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
《军争》篇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机动掌握主动,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取得制胜的条件。孙认为,两军相争时,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懂得将迂曲视为径直,以不利为有利,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先敌取得制胜的有利条件。孙还指出,要先敌取得制胜的条件,必须避免轻率冒进,把握各国的动向,了解道路、地形,重视向导,善于欺骗敌人,根据情况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长指挥军队,根据军队的土气、军心和军力,因敌而变,去夺取胜利。
《九变》篇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孙认为,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弊进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设法威胁、挫折和困扰敌国,以利诱敌,才能常备不懈,使敌无机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据具体情况,趋利避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配置、组织军队,观察判断敌情和团结将士。孙认为,行军作战必须占据便于作战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于根据地形配置兵力,必须对敌情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善于深谋远虑,从现象到本质,对各种症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孙还指出,将帅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后,才能用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好士兵,率领全军去争取胜利。
《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孙认为,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指挥作战的'原则。孙认为,在不同的作战地区,将帅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用兵的原则在于善于发现敌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备,迅速行动,集中兵力,抢先攻占其战略要地,以压倒敌军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孙认为,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
《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孙认为;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2
“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孙子所说的话。他著作了中国军事书籍中最伟大的一部-----《孙子兵法》。这本书是围绕着在战场上怎样用兵,在军营中怎样陪练,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此刻《孙子兵法》在美国军方已经成为了必修课。每一天美国军方的.xx都要让军员们自学并在演习上灵活运用!这本书的魅力无尽呀!但是在和平社会中,这本书可不是就成为费书了吗?不是的。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一个道理:要冷静的思考,要去多练习,要对自我有信心。所以我去实践了一下。
有一次,我在上奥数课。何老师进了我家,说:“帅浩均,我们先做一套卷子吧!”我说:“老师,我们是在学奥数,为什么要做一套课本卷呢?”他说:“你不要小看课本,奥数其实是从课本里研究出来的!”我不服气,就生着气做了一套卷子,结果何老师一改我才得了79分,我惊讶地叫着,我回家把卷子给何老师看了一下,他说:“第一你心态不静,没有练习也没有冷静思考才没考好!”我一下子找到了方法,就开始用这三种办法,我二单元考试考了100分。太好了!因此,我想起何老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思考+认真+好心态,自信油然而生。
我记住了这句话,生活中也能够用到《孙子兵法》,这真是一本好书呀!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3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 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
“ 凡 此 五 者, 将 莫 不 闻, 知 之 者 胜, 不 知者 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孙子战争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
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等季节变化。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等地形条件。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等条件。法制,是讲部队的编制、将帅的职责等部队基本情况。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不单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它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决斗。战争是以有生力量为主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智力斗争,使用诈术是它的特征。用兵作战以欺诈为原则,要领在于诡诈(欺骗)。其诡道思想在“诡道十二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诡道十二法”:1、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3、近而示之远4、远而示之近5、利而诱之6、乱而取之7、实而备之8、强而避之9、怒而挠之10、卑而骄之11、佚而劳之12、亲而离之。诡道“前四条”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对方,使对方不辨真假。“后八条”是因势利导造成不利于对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孙子 》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它提出一些正确认识战争情况的原则和方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2、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3、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4、要善于观察敌人并了解敌人行为的本质内容。《孙子》认识到既要了解战争中的现象也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要了解本质通常要费一番功夫。“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它强调认识战争情况必须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细微现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敌情,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情报“微妙”一番,即经过认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质,抓住敌人的真实意图。
《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其后,它又不断强调难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告诫君主和将帅,对待战争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凶战危,“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它强调不需要战争,就使敌人俯首称臣,这是战争的一种不战而胜的思想。这样就不用伤害百姓人民、下属甚至自己。其实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孙子兵法》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4
感悟:
利用工作之余把《孙子兵法》读了两遍,从书中我了解到《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理论专著,从他诞生起到此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辩证的真理,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武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孙子兵法》能够说是中华民族5000年礼貌的结晶之一。
据说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囚禁的最后岁月,看到《孙子兵法》时,曾老泪纵横地说:“如果我早点看到它,我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虽然这样的说法没有根据,但足以证明《孙子兵法》的影响力了。
看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孙子能在古代战争时期写出这么好的兵法书籍。《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肯动脑筋、抓紧时间、遵守纪律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样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更让我受益匪浅。
摘抄:
1、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5、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6、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8、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9、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5
《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乃春秋时期孙武所作,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全书共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等13篇,虽然枯燥的文言文让我难以下咽,但我读过之后深受震撼,对孙武更是崇敬万分,其中像计谋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师灭殷商”,作战篇的“商鞅立法奖军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其中孙武总结的亘古不变真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体现孙武超强的军事能力和战略能力。
在此书中不仅涉及普遍的军事规律,军事战略,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管理经营等方面都有着联系,只要一个组织,无论公司、甚或班级,就有斗争,就有竞争,就有管理,《孙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尤其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这需要我们引发一些思考,在研究这本书的`其中的军事战略应用于现代国防,军事战略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在经济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从中的理论只要我们稍加变通,就可以适用于商场,现在的经商不是以前那样刻苦努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就能成功,而更需要的是智慧,战略,一种致胜方案,计划。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军队形象。风、林、火、山四个字可谓是孙子兵法中的精髓。孙子很崇尚“兵贵神速”。
商场之道也亦如此。如今在手机产业,诺基亚可算是巨头,三星,MOTO等等紧追其后,竞争相当激烈。于是乎时间成了关键,新产品,新功能一直在更新,不单单是硬件方面,外观上各品牌也下足了功夫,价格战也是必不可少,而今各大厂商又在环保领域抢占商机。正所谓“先发制人”,谁在某方面有所领先,那么就有广阔的市场,良好的形象,又因为大众的从众消费心理,就有大笔的销量,这是军事战略所转换经济战略所带来的效益。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在战场中需要,在商场上同样需要,只要在竞争中,你能充分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知道他们是怎样生产管理,怎样管理,怎样计划,怎样销售,那么你就可以对应的做出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一招制一招,那么在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化被动为主动,在经营中可以游刃有余。像雪碧和可乐两家公司,就是在知己知彼中相互推动发展,越加改善,越加创新,销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正所谓“兵不厌诈”,无论在战场还是在商场中,都需要有智慧的头脑去策划,需要有一双慧眼去洞察虚实,需要冷静的心去面对一切困难。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商场也是一样,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永远的弱小,只要企业经营者能够不断创新,在产品、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或者能够出奇制胜,那么成功就会慢慢得靠近了。《孙子兵法》是我们一笔无形的财富!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6
一、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不胜。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七计”即思虑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诡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二、作战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故兵贵速,不贵久。
三、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君之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靡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四、形篇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五、势篇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击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弩,节如发机。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六、虚实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众而敌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七、军争篇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拙为巧。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八、九变篇
圮地无舍,衢地交和,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将之“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九、行军篇
“四处军”之利: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四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时,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相敌三十二法”: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军营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十、地形篇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来,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曰北。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十一、九地篇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玉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为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而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十二、火攻篇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以或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十三、用间篇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主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用间有五: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7
以正合,以奇胜
这句《孙子兵法》最为人所熟悉的话,
在我看来估计也是孙子兵法中误解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绝大部分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平常坚持原则,关键的时候可以突破原则,正所谓“变则通”。
而实际上他阐述的是一种战术原则,分战法,
任何时候都需要分兵用来相互策应。
制定原则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的`这么做,
正所谓“结硬寨,打呆仗。”
奇就是预备队,是手里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
你要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制胜,
这叫出奇制胜,又叫分战法,是兵法里最基本的战术原则。
韩信背水一战,他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队都布阵在水边。如果那样的话,他就真被人撵到河里面去喂鱼了。韩信是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有预备队在关键的时候杀出来,这才获胜。
而马谡将所有兵集中在山上,拒绝了王平的分兵建议,最终被司马懿断水以致军心涣散,全军覆没丢了街亭,直接导致诸葛亮战略上失败。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投资领域要保证足够的流动资金,
比如巴菲特手中长期持有200亿美金现金资产,
这才使他在08年金融危机后有大量资金购买低价的优质资产。
人们老是相信奇袭得胜和以少胜多,这还是一个侥幸心理,总想使巧劲。孙子告诉你,兵法没有侥幸,弄巧一定成拙,打仗必须按军事规律,按兵法的套路来。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8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好处的军事规律,不仅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放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能够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种潜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那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必须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做出不一样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应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应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能够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适宜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务必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适宜的人才在适宜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那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
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就应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务必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就应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用心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构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个性是在这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好处和实际的使用好处。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9
《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的第一部分,兵之利,地之助。
一、兵法解析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又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之,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意思就是:
大凡驻军宿营,以干燥的高地为宜,应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的地方,避开阴湿的地方,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具备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在丘陵地区、河堤岸旁,必须占领向阳的一侧,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好处,是得自地形的辅助。上游降雨,河水暴涨,洪水骤至,想徒步过河,应等到水势平稳之后。
凡事遇到绝涧(地形前后险峻,水横其中)、天井(四面陡峭,中间凹陷,如天然之井)、天牢(山林环绕,易进难出)、天罗(草木丛生,弓弩钩戟无法使用,人进去如落罗网)、天陷(地势低洼,遍地泥泞,车马难行)、天隙(道路狭窄,地面多坎隙沟坑)这六种危险地形,必须迅速离开,切勿靠近。
我军应远离这类危险的地形,让敌军靠近它们;我军应面向这样危险的地形,而让敌军背靠它们。
孙子首先指出军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驻军规律:好高恶下,贵阳贱阴,养生处实。这样做的好处是“军无百疾”,是军队胜敌的根本。
在战争中首先要维持人的生存,军队不吃不喝不行,没有武器不行,生病减员更不行。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选择既方便生活又能保障供应的地方宿营。
除了根据地理环境驻军外,还要根据地形,决定攻受策略,以克敌制胜。孙子在说明了丘陵、堤防的驻军原则后,指出在河水暴涨渡河时,应“待其定也”,以求安全。
灵活地对待地形还表现在对待天险。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六种地形时,必须诱敌“近之”,己则“远之”;迫敌“背之”,己则“迎之”。
“兵之利,地之助”的谋略,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形,设营布阵,指挥作战,它不仅是对古代战争经验的总结,对现代战争也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战争是作战双方在一定空间的角逐,而地形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兵之利,地之助”强调用兵作战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在战争史上不乏其例。如马陵之战,齐军在马陵成功地伏击了庞涓率领的魏军,除了采用示弱诱敌,以逸待劳之策外,与马陵道路狭窄,路旁为茂密的树林、地势险要也有很大的关系。熟知兵法的庞涓本应对这类隘险的地形有所警示,不应贸然进入,然而他利令智昏,贸然进军,导致丧师殒命。
带兵打仗要利用地形,企业经营同样要考虑地理因素。商家开张营业,首选的地段大都是都市的黄金地段。那里地处都市的工商、文化中心,交通便利、通讯、服务设施齐全,商旅往来不绝,有利的地形给生意兴隆提供了便利。
西班牙马德里城有一家书店,刚开始营业时,生意清淡,后来书店老板利用大都市名流荟萃的优势,每天请著名作家到书店召开茶话会、演讲会,向读者推荐、介绍好书,又举行抽签售书活动。幸运者可获得签名书、唱片等奖品。推出经营新招后,书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每天开门前,顾客已在门口排队等候。这是“兵之助,地之利:谋略的成功运用。
地理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仅仅被动地认识它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开拓与挖掘有利的因素。有的企业经营失利,常常抱怨缺乏地利。其实地理条件的优劣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抑短扬长,兴利除弊。
二、古今联想
不只掌握地理信息,掌握信息往往是克敌制胜的前提。在孙子兵法中,作者多次提到了这个问题。
如《行军篇》中“敌近而静者······必谨察之”。在这长长的一段话里,孙子详细的列举了各种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对敌人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关敌人目的、行动、状况、地利等方面的信息。
在商战中企业也可用“相敌”的方法来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即直接观察竞争对手的活动,如推出新产品、营销方案的改变,购买生产设备,兼并活动,然后从长远目标、现行战略、假设和能力这四个方面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从而估计竞争对手的战略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
还可用“示形”来进一步了解对手的情况,如企业使用“火力侦察法”可以直接了解观察无法了解或难以判断的情况。
《虚实篇》说:“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进行一场战斗,以了解敌人哪方面具有优势、哪方面处于劣势,这种方法为“交手较量法”。
这种角之,运用到企业竞争中,主要是探听销售反响,适用于企业新产品试销后、大批量生产之前进行。
三、感触
在古代战争的角度分析:
先立于不败之地,即先考虑有利存活的.地形;
再探求取胜的因素,即再考虑有利攻守的地形;
再寻求此因素中的特殊因素对战争结果的影响规律,即再寻求六大特殊地形(绝涧、天隙、天罗、天陷、天牢、天井)的战争规律:“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最后总结此因素的核心,即战争胜利的核心策略为:“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形,设营布阵,指挥作战。”
在现代商战、团队管理的角度分析亦是:
先为不可胜,即先保证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无论是资金还是团队人数上;
再寻求取胜的因素,即公司、项目、产品盈利还是提高团队成员执行力;
再寻求以上因素中的特殊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规律,即公司盈利的规律(实业还是互联网)还是团队业绩的提升(主动还是被动)。
最后总结取胜的核心,即公司盈利的核心、团队管理的核心。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规划。这是全书的纲要。《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发动。《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础因素篇:“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火散集结、包抄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察看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普遍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普遍地运用于军事、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高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盛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抵触的对峙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抵触及其转化条件的基本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普遍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1
今天,我和我妈去书店买了一些书,我看了其中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里有很多篇如《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我还查了一些作者的资料: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2
一直以来便知《孙子兵法》的智慧博大精深,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因为没有决心去了解,所以对《孙子兵法》的内容仅限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中更多的智慧,确实鲜少了解。这学期以来,得幸于老师的要求,我终于进一步了解了这本智慧之书。至此,我才刚刚读了《始计篇》和《作战篇》,所以本篇论文也主要从这两篇谈谈对《孙子兵法》认识。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其实,现代商业之战如同“兵者”,所以,这些内容又与现代公司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道”,即吸纳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要想下属衷心竭诚,就必须行道。“天”即天时,“地”即地利,将则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法”即制度,一个公司没有严明的制度是没有办法运行的。到此,孙子强调的是用人之法。兵不厌诈,是计篇传达的又一重要计谋。所以三十六计,任君选择。同时合理的规划与计划能够使自己掌握更多的胜算。这些内容,与我们学习的管理学知识完全契合。在此,我不得不感叹孙武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物,也明白为何各类名人都十分推崇《孙子兵法》。孙子强调兵者,诡道也。所以要出奇制胜,要迷惑对手。最著名的赤壁之战,我们都学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诸葛亮运用了“亲而离之”等方法,终于以多胜少,为后来魏蜀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作战篇》主要讲了战争对国家带来的负担,以及长时间打仗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强调兵贵神速,以及取用粮草于敌国和使用战俘攻敌的作战思想。其实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感受真切。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对于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记忆格外清晰,自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的祖国都处在战争之中,不论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内战,都给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还记得有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还记得有多少国人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真是当时国家的真实写照,近百年的战争使得我国积贫积弱,一度处于危难之中。战争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往事已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无限缅怀中铭记教训。
有时候我总是在庆幸,幸亏我生活中和平的时代,和平的国度。我总是会想,那些不和平的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何其不幸,所以,我想,孙子之所以写下《孙子兵法》也不是为了教人们战争,而是告诉人们战争真的是一件罪恶的.事情,所以慎战是我从《孙子兵法》里看到的,孙子更想表达的思想吧。而且,现在,我们在阅读《孙子兵法》的时候,兵者,不一定指的就是战争,而是有着其他更加广泛的意义。虽然也许我说的有些牵强,可是我觉得这些战争可以是学生与难题的战争,农民与害虫气候的战争,公司领导与竞争对手的战争,而不是刀剑相向的战争。文科生可能就是会有一些多愁善感,想的过于复杂吧。可是,战争真的不是普通百姓想要的,所以希望每一个国家的管理者、领导者让自己的子民远离战争吧。
虽然现在对《孙子兵法》的学习还在初期,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对《孙子兵法的》更多的学习和理解,会获得更多关于《孙子兵法》思想的认识。在了解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是,还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3
《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后又经曹操修改批注流传至今,我阅读的这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7月1日出版。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还是小学时,在家里的书堆中我翻出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当时书里的文字还是从右往左。看着其中的文字,一句也看不懂,但是还是将其中的三十六计的名称背诵了下来,喜爱象棋的我经常和同学切磋棋艺,每当我走出妙招时,那些妙计的名称就在脑海中若隐若现。转眼间,我上了高中,买了这本通俗易懂的比较现代的《孙子兵法》,慢慢的了解了孙武,了解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规划,这是全书的纲要。《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发动。《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础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火散集结、包抄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察看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正所谓大道同归,在这部经典的著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孙子兵法》与为商之道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我作为市场营销班的学生,感受颇深。如《计篇》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指的是在作战前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制订出详细的作战方案,胜利的把握就大,否则,胜利的可能性就小。这就好比我来做项目策划以及预算,准备的越充分,越有可能获得成功。《作战篇》中“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指的是远征军队的粮草应在作战国征取,如果从本国运至战场就劳命伤财。这点就拿超市来说,一个超市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用来存货进货,所以他们用供货商的钱来赚钱,先供货后付款,多退少补,所以他们可以拥有资金周转,使超市运作越来越好。《地篇》中“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指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朝一个方向进攻,就能长驱直入,取得胜利。这个是我以后拥有自己的公司后公司内部施行的精神方案,现在看来有些遥远,但一个公司如果上下一心,不管经历何种风浪定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作战篇》中“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指的是军队应制定奖励制度,明确对那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给予奖励,鼓励他们今后奋勇杀敌,再立新功。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如果赏罚分明,那么不仅能收拢员工的对公司的忠心,更能让他拥有更大的创新动力。《谋攻篇》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就说两个超市打价格战为例,如果华联能及时获知苏果搞活动的货物价格,制定出更有利的价格,那么这次活动中华联便能获得极大的优势。
二、《孙子兵法》与做人之道
《计篇》中记载:“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表明做人不仅仅要有智慧,重要的要有信用,诚信乃为人根本;做人要有广阔的胸襟但是要有原则,该严的`时候必须严格;做人还要有追求,不可惧怕困难,勇于探索。缺了其中任何一个,想做一个成功的人是不可能的。《谋攻篇》中记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对自知之明的概括。知彼,要求你客观的分析别人;知己,更要求客观的评价自己。“知彼”是对人的基本要求。社会是一个群体集合,不是某一个人的私有物品。你和别人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就必须客观地分析别人;不能因为别人和你的某个意见不合就轻易否定别人,更不能因为别人某个方面的欠缺而瞧不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要做的不是指出别人的缺点而是学习别人的长处。“知己”更重要,想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又怎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更可怕的是,当自己取得一点点成就时便忘记了深入的分析一下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话都是对的,自我膨胀相当严重。其实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地了解自己。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会做到“知己”,才可能“百战不殆”。《势篇》中记载:“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谋攻篇》中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语句。这其中都显现出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表明别人的慌乱、害怕、示弱完全决定于你的实力,这也证明一个人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必须自己有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别人乱、怯、弱!只有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实力才可以成功。运气是必须的,但是等待运气的人绝对等不到运气,“守株待兔”是最好的例子。孙子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必须是对方认识到无法战胜你,总之当你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自己主宰命运了,你才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形篇》中记载:“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意思说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应考虑个人的功名、得失。我的理解就是,做人应该负责任,有强烈的责任感,我认为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拥有一颗负责任的心,才有可能上不负国家,下不负良心。
三、心得总结
《孙子兵法》是一部千古奇书,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感受的了得,就如同品茶,得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味道。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只有通过阅读书籍,无论书籍是何种方式,才能真正充实自己。一部经典是作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在阅读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的精神,更当以作者为榜样,有什么事比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让人快乐呢。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那些优美而哲理的文字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无论今天作为学生还是以后走向社会,都应抽点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一些经典,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让阅读融入血液,做一个真正拥有内涵的人。时间可以负我,我却不会辜负青春,只此言语,以求自勉。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4
我看了孙子兵法后觉得非常神奇,动一下脑子什么都可以做成。比如说孙子训练女兵,只要对那些女的严格就好了。还有很多都是这样。
我看出了这本书里还要有胆量,如果没胆量怎么和人家战斗,还要有气势,有了气势就明显的能超过别人说以这本书告诉大家没有这两条是无法战胜别人的。
这本书的.意思很简单,是告诉大家遇到紧急的时候要冷静,动脑子。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收获,我也懂了很多。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5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部闻名世界的战争经典《孙子兵法》。这部兵家奇书可以称为战争方面极其“系统”的理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现代化的战争理论也没能动摇它的根基。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诡者,欺诈也。欺诈什么?欺诈的是对方的感情和性格上的弱点。兵法中的《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是针对敌方主帅性格上的弱点而设,并可以起到防止己方将帅性格弱点被敌方利用的作用。比如:“围魏救赵、暗渡陈仓、调虎离山、远交近攻、指桑骂槐、美人计、反间计、走为上计”等等。
其中的“走为上计”乃将帅能够审时度势的明智策略,避免了硬拼(感情冲动)给军队造成的伤亡。
又比如《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
◎只知道死拼硬打的人,就有可能被诱杀;
◎只顾贪生活命的人,就有可能被俘虏;
◎性情暴烈、急躁易怒,就有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激怒而中计;
◎廉洁好名,就有可能被流言中伤而落入敌人的圈套;
◎过分爱护百姓,就有可能因敌扰民而陷于被动。
以上五种情况,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全军覆没,将帅被杀,都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对此,不能不予以充分的重视。
所以,古书有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可见,《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涵盖的有关智谋的丰富内容,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今天,人类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人们对《三十六计》还是情有独钟,绝大多数人认为其中富含“智”与“巧”,并将它推而广之,应用于政治、经济、哲学、人生、管理、商界等各个相关领域。其实,《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决不只是“智”与“巧”的组合,最主要的是“淡泊宁静”的功夫。
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又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里所说的“辅周”和“知彼知己”都是“宁静致远”的具体表现。
有人说:“战争打的不是谋略,而是指挥员的性格,性格的弱点,会造成行动上的失误,就成为战场的突破口。”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说明,选择或培养人才时所注重的应该是性格和品德,其次才是知识和谋略。在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场上,共产党军队60万与国民党军队80万进行决战,如果把当时敌对双方的人员装备等要素输入今天的电脑进行军事对抗,那么,在电脑上解放军与国军就是打上一百次,也必输无疑。由于当时能够严重影响战局的、不可原谅的、不可思议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战局向着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是现代先进的电脑所无法设计的。而所谓的“人为因素”就是双方指战员的不同性格,仔细研究一下淮海战役的详细资料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东汉末年的刘备征战多年,屡败屡战,感叹自己没有人才辅佐,所以才“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不只是因为诸葛亮深通天文、地理、兵法和数术,更主要的是他清净而又深远的品格修养,他具有这样的品格,才会有如此博学(这一点在他的《诫子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否则,刘备只须精心培养一名(像马谡那样)能将《孙子兵法》烂熟于心的博士也就可以了,何必去请诸葛亮呢?
而且,诸葛亮没有读过“军校”,也没有带过乡勇或团练,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却一出山就能够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狄仁杰和包拯,也都没有上过“公安警官学校”,却能够断案如神,这都是“宁静致远”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