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孙权 劝学

管理员

摘要:

《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劝学》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劝学》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查阅人物资料,了解文学常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步骤

  二、读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层次

  1、自由朗读

  2、单读评价

  3、范读比较

  4、理清内容

  三、译 理解词语,读懂句意

  1、根据注解,独立翻译

  2、出示重点,质疑问难

  3、合作讨论,共同解决

  四、品 读出语气,赏析人物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

  五、悟 感悟探究,获得启示

  六、拓展 延伸阅读,想象写作

  文章对吕蒙的“辞”“就学”写得很简略,请根据孙权的语言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想象吕蒙如何推托?又是怎样学习的?补写两段文字。

  附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人物 情节 特点

  孙权 劝学 关心下属,严格要求

  语重心长,善劝好学

  吕蒙 就学 知错就改,小有所成

  鲁肃 赞学 性格爽朗,敬才爱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1分钟)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灿若星辰,他们或以超凡的能力,或以崇高的品格,或以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站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国时期的几位历史人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1分钟

  二、初读 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层次(约10分钟)

  1、自由朗读 2分钟

  文言文学习贵在朗读,从读中理解课文,读出语言的味道。请用两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

  2、单读评价 3分钟

  请一位同学来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完后给予评价。出示读音。

  3、范读比较 2分钟

  音准,节奏准,语气,层次清。

  4、读出层次 2分钟

  要想读出层次需要理清情节。概括情节:根据人物的活动确定情节,各用两个字概括主要情节。劝学——就学——论议——结友(板书人物情节)

  人物 情节 特点

  孙权 劝学 关心下属,严格要求

  语重心长,善劝好学

  吕蒙 就学 知错就改,小有所成

  鲁肃 赞学 性格爽朗,敬才爱才

  分组分层次读课文

  三、译读 理解词语,读懂句意(约15分钟)

  1、根据注解,独立翻译3-5分钟

  2、出示重点,质疑问难 7-10分钟

  一词多义的词:大:表示程度,非常;年长 见:了解;认清 当:掌管,担当;应当

  古今异义的词:博士:古代学官名;现在指学位最高一级。 但:只,只是 过:

  表示称呼的词:卿: 大兄

  表示语气的`词:邪 耳 乎

  较难理解的词:及 就 谓……曰 辞 治

  本文两个成语: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难理解的句子:

  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语言通顺。

  翻译的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四、品读 读出语气,赏析人物(约10分钟)

  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

  完成板书

  人物 情节 特点

  孙权 劝学 关心下属,严格要求

  语重心长,善劝好学

  吕蒙 就学 知错就改,小有所成

  鲁肃 赞学 性格爽朗,敬才爱才

  3、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五、悟读 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约9分钟)

  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1分钟思考

  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

  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

  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

  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

  我从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结果中学到了

  ……

  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六、拓展 延伸阅读,想象写作

  文章对吕蒙的“辞”“就学”写得很简略,是为了突出“劝学”的主题,请根据孙权的语言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想象吕蒙如何推托?又是怎样学习的?补写两段文字。

  结束语: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识别善恶,明辨是非;读好书能让我们领悟人生真谛,提升自我修养,培养高尚情怀;读好书还可以体会伟人们奋斗的艰辛与执着,从中汲取与困难抗争的力量与智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孙权劝学》相关资料

  孙 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据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 蒙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bēi)(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享年四十二岁。

  鲁 肃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幼丧父,有壮节,好为奇计,喜击剑骑射。初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协力抗曹,孙权采纳其建议,任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县境)。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46 岁。鲁肃死时,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哀。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司 马 光

  司马光(公元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sù)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chì)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公元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yìn)(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除了历代“纪传体”断代史(所谓“正史”)之外,还采用了大量的“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考订史实,舍弃“符瑞”等神怪材料删繁就简、取精用宏,先由“当代通儒(博洽多闻的学者,即今之史学家)(司马光的助手)刘攽(fēn)、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所以全书读来如出一人手笔,很少有自相矛盾之处,文字也简洁流畅,富有文学色彩。

  《资治通鉴》的编写,为我国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它是继《史记》之后的我国又一历史巨著;然而就其编写目的而言,正如题名一样:“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是为使后代统治者吸取前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它着重于政治、军事,而缺少社会经济变动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