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权劝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孙权劝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关于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孙权劝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
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 谓 岂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
5、分角色朗读:
① 先同桌练习
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
③ 讨论
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6、小结: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
8、巩固拓展:
① 试背课文(比赛)
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
全班讨论
9、作业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2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型、课时:新课 1课时
教学手段:
黑板、粉笔和投影片
教学设想: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一、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竟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对着无标点符号之课文大声、流利学生读课文?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每组确定一中心发言人,展开比赛,看谁翻译的最准确。
2、抢答题,词语解释选择正确的一项。
3、提示古今异义现象。
4、揣测人物语气。
五、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本环节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
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六、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七、小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八、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学习的必要性
正面描写 现身说法 学习的可能性
鲁肃言行 结友而别侧面烘托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 、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
3、请同学翻译课文。
三读,浏览课文,概述情节
记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四读,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
1、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2、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3、课堂熟读“劝学”部分内容直至背诵。
4、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劝学的结果?品味鲁肃与吕蒙两人的对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的才略的.惊人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才略深感自豪,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自豪、自得)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表明鲁肃爱才、敬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才、敬才)
7、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听取意见、好学)
8、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9、小组同学间分角色表情朗读劝学结果。
10、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卷有益(或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刻苦学习)
四、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到用时方恨少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五、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布置作业:
1、有表情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顶尖课课练》第44页至45页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