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孙权 劝学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孙权劝学 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书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变

  吴下阿蒙 ─────→ 才略吕蒙

  乃始就学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变

  环境 ────→ 天才

  持学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议论──结友(惊赞)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⑵ 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⑶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能力目标

  ⑴ 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 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德育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4、教学重点:

  ⑴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⑵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赶超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1、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 ,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⑵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1、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4、疏通文义,理清结构、

  口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五、情景再现,表演课文内容,评价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

  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再抽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准备评价表演。

  2、评价表演。从表演有没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评价。

  ⑴ 评价演员孙权

  ① 涉及到的语言情味有以下几项。

  Ⅰ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Ⅲ “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⑵ 人物形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孙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点拨: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⑵ 评价演员吕蒙

  ① 涉及到的语言情味的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② 人物形象

  虚心受教,善于学习。

  ⑶ 评价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迁移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 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⑵ 但当涉猎( )

  ⑶ 见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

  ⑵ 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语言运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经过学习,吕蒙感叹道“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在你的周围,你的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等,他(她)们中有人发生变化吗?请将这一变化写出来。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孙权劝学 教案 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

  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 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资源准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提问: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四帮助学生通读全文并理解文意。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作评价和反馈。

  八、帮助与总结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网上的讨论发言,教师给予引导与总评,并且对课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探究情况作评价和反馈。

孙权劝学 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故事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预习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句子所表示的语气,标注在括号内。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见吕蒙进步之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吕蒙对于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吕蒙的颇为得意。

  (3)通过学习,吕蒙由“______________”变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3.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摘抄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比较赏析:

  【课后巩固】

  结合课本注释,翻译下面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

  及鲁肃过寻阳: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

孙权劝学 教案 篇6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丁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一就 (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 (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 (自得、自豪)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H相待”两个成浯的含义: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 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 教师落实重要词句。[可结合教学设计(A)。]

  主、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孙权劝学”。

  L 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语文教案-23 孙权劝学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 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淡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孙权劝学 教案 篇7

  一、学生查字典,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的含义。

  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

  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外机功学”。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功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允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7是怎样表明的7

  没有直接表现目获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占语中侧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表现了鲁市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象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孙权劝学 教案 篇8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词语

  3、疏通文意

  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 了解主要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 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 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注意:断句 读音 语气读 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 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 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 关键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岂 :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 :只

  见 :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 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 考考你:

  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 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