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江中秋月的中秋随笔 秋风飒飒,暑气日见消减。尝过新芋新薯,一转眼便是八月中秋了。 这正是泉州八景——笋江月色尽美之时。夕阳刚刚落进西边紫帽山的怀抱,那比脸盆还大的月亮就从东边的凤山升起,像喝多了荔枝酒的醉汉,懒洋洋地晃着。几条彩带在它附近游移着,像被……
笋江中秋月的中秋随笔
秋风飒飒,暑气日见消减。尝过新芋新薯,一转眼便是八月中秋了。
这正是泉州八景——笋江月色尽美之时。夕阳刚刚落进西边紫帽山的怀抱,那比脸盆还大的月亮就从东边的凤山升起,像喝多了荔枝酒的醉汉,懒洋洋地晃着。几条彩带在它附近游移着,像被它信手扯来又随手扔掉似的,变幻无常。
站在笋江石桥上放眼东望,沿江一带的竹林,间杂着荔枝树和龙眼树;背光的这面,翠绿的颜色已有些模糊。晚风中,枝叶轻轻摇曳,影影绰绰,拂着初升之月。抚着拂着,那月就顺着竹子一节一节地给拂上来了。到了顶端,月亮被那弯弯柔柔的竹梢轻轻地刷着擦着,渐渐地变小了,薄了,轻了。那颜色也越来越亮,像经玛瑙刀刮削得十分洁净的一个大金球。
闻名四海的石笋古迹,位于一个小山岗上。岗上有一个天坛,据说古时候,在开元、承天两寺未兴之前,达官贵人的春冬两祭就在这里举行。坛上悬有三千社稷匾额,黑漆金字,十分壮观。坛前岩石稀奇古怪,各有形状。那块龙门鲤鱼石上还长着鲤鱼藤哩!石笋就竖在天坛旁边一个永不干涸的小池边,有野花芳草簇拥,高三米多,下圆顶尖,如春笋直立。
离石笋古迹不远,便是有名的笋江。沿江两岸的石堤,一色石砻出产的汉白玉石砌成,经历代风雨洗刷,呈微红色泽。岸上,长着一株株千年古榕,长须飘拂,形如龙飞凤舞。那些服色鲜艳的赏月人群,嬉笑着、交谈着,在岸上流连忘返。
此时,月亮已上中天。潮水定了,风静云散。江水明净如镜,圆月仿佛掉落江中,使人有如置身太空之感。忽有鱼儿跳跃江面,波影荡漾,满江碎银。不一刻,江水又复平静了。望见笋江石桥的十八个桥洞,水面上同时倒映着十八个月亮,像十八面青铜宝镜,闪射银辉,把江面映衬得如同白昼。啊,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十八仙女提灯来了!东岸的.清源山,西岸的紫帽山,双双倒影,在江底交颈而眠。据说,这山影就是天宫里的清源神童和瑶池的紫帽仙女,因互爱情深,触犯天规,被点化在笋江两岸三十里外。后来,他们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月里嫦娥,于是在中秋佳节更深夜静之时,嫦娥带着仙女们提灯指引,让他俩通过江底暗道,聚会佳期。其实,这无非是月光的折射罢了,但时至今日,这个美好的神话,却还在笋江两岸的人民中,广泛流传着。
过了十八洞,那悠扬的南曲声就在耳际缭绕。举眼望去,岸上那个雕龙画凤的凉亭上,坐着两个人。抱琵琶的是中年妇女,唱歌的是姑娘。歌声贴着江水,满腹衷情,尽付东海波涛。这时,我的心都被这江水、这月色、这歌声熏得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