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草》词作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鉴赏 苏幕遮

管理员

摘要:

《苏幕遮草》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苏幕遮草》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

《苏幕遮·草》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苏幕遮·草》是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原文】

  苏幕遮⑴·草

  露堤平,烟墅杳⑵。乱碧萋萋⑶,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⑷。窣地春袍⑸,嫩色宜相照⑹。

  接长亭⑺,迷远道。堪怨王孙⑻,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⑼。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

  ⑴苏幕遮: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⑶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

  ⑷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庾信留魏时已经四十二岁,当然不能算“年最少”,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⑸窣(sū)地:拂地,拖地。窣:拂,甩动。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宋代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⑹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⑺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⑻王孙:贵族公子。

  ⑼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白话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赏析】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万物澄彻、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此词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全词结尾处的“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

  梅尧臣在艺术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这首词用“平”“烟”“萋萋”,状草之形;用“碧”“嫩”“翠”,状草之色;又用映衬手法传写出草之神与情,或实或虚,都鲜明如画,历历在目。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情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绪,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让读者于言外得之,因此这是一首较好地体现了作者自己的艺术主张的佳作。

  名家点评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乐府·咏草词》云:梅圣俞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准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都官。诗主平淡,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有《宛陵先生集》,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