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陈希亮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在各领域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陈希亮传》阅读答案附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宋史陈希亮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在各领域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史陈希亮传》阅读答案附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
节选自《宋史》
注释:于阗,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练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B.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C.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D.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
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
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D.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希亮为人宽容大度。他十六岁准备拜师求学时,哥哥故意刁难,他并没有因此记恨,而是在学业完成后教导哥哥的孩子求学。
B.陈希亮敢于声张正义。王康在上任途中遇到恶霸,被殴打几乎丧命,官员们都不敢过问,而希亮不畏强暴,终将恶霸流放并惩治了官吏。
C.陈希亮勇敢承担责任。他在凤翔做官时,发生饥荒,他果断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给百姓,主动承担了擅自动用官粮的罪责。
D.陈希亮真诚善待朋友。朋友宋辅去世,陈希亮照顾朋友年迈的母亲并为其送终,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辅之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2)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4.D
5.B(“闾阎扑地”指房屋众多,市集繁华。“闾阎”泛指平民)
6.C(原文是有司担心害怕以擅自动用官粮获罪,并没有真正获罪)
7.(1)张元一事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假如真有其事,做大事的人最终不会顾及自己的家,这样做反而坚定了他从贼的决心。(“使”“诚”“徒”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希亮为人清正刚直,私欲很少,不给人好脸色,从王公贵人都很怕他。(“清劲”“假”“惮”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陈希亮字公弼,他的祖先是京兆(首都周围地区)人。希亮幼时丧父,爱好学习,16岁时,准备拜师求学,他的兄长故意刁难他,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陈希亮把借钱人都召集来,烧掉债券后离去。学业完成后,就召见兄长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学习,后来都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乡里人称他们所在的里闾为“三俊”。陈希亮任房州知县时,有人告发华阴人张元逃往夏州,做了元吴的谋臣。诏命将其家族百余人迁到房州,监管出入,饥寒将死。陈希亮说:“张元一事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假如真有其事,做大事的人最终不会顾及自己的家,这样做反而坚定了他从贼的决心。这些人都是关系疏远的亲属,无罪。”就密封上报,诏令释放。张元老幼亲属在陈希亮院中哭着说:“现在我们应该回故乡了,但怎么舍得离开你这样的父母官?”于是画了陈希亮的画像祠祭。升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任,路经博平,绰号“截道虎”的恶霸殴打王康和他的女儿几乎致死,官吏不敢过问。陈希亮发文火速追捕,结果将恶霸流放海岛;又弹劾官吏故意放纵,数人被免去了官职。多次上奏请求告老退休,未获允许,调任凤翔知府。仓中粮食可供十二年之用,管事的官员担心会霉腐,发生饥荒,陈希亮拿出十二万石借给百姓。有司官员担心害怕以擅自动用官粮获罪,陈希亮亲自负责此事。当年秋天大丰收,以
新换旧,官民两便。于阗使者入朝,经过秦州,经略使以宾客礼仪接待。使者十分傲慢,停留一个多月,毁坏宾馆的器物,放纵手下入街市抢掠饮食,百姓白天紧闭门户。陈希亮听后说:“我曾经负责接待契丹使者,知道情况。使者起初不敢横暴,都是译官教唆的结果,我依法严惩,译官害怕,使者不敢妄为了。何况这么一个小国?”于是就派教练使持信符告诉译官:“到了我的管辖地,有一丝一毫不依法,我将斩你。”并拿着军令状回来。使者来,在庭院罗拜行礼,陈希亮让他们坐在两廊吃喝,护送出境,没有一人敢喧闹。希亮为人清正刚直,私欲很少,不给人好脸色,从王公贵人都很怕他。少时和蜀人宋辅交往,宋辅在京去世,母亲已经年老,儿子宋端平尚且年幼,陈希亮为其母养老送终,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端平,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求学,后来考中进士。
人物介绍
陈希亮(1014年-1077年),宋朝人,字公弼,祖先原为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迁居眉州青神(今属四川)。
年幼孤单好学,在烧掉钱息三十余万后,外出求学。终于在天圣八年(1030年)获中进士,和他的侄子陈庸、陈谕一同升入了进士第,被当时人称“陈家三俊”。最初时任职大理评事,在长沙县任知县,严明执法,王公贵人都对他颇为忌惮。升任殿中丞,调任鄠县知县。嘉佑二年(1057年),担任开封府判官。继任过京东转运使。嘉佑八年(1063年)正月,任凤翔府知府,是苏轼的上司,颇严格。有吏员称呼“苏贤良”。公弼大怒:“府判官,何贤良也?”,下令用刑杖责打吏员。又继任湖北房州知州。《宋史》称其“为政严而不残,不愧为清官良史”。苏轼评论他:“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
《宋史》记载希亮发明“飞桥”,当时汴河改道流经宿州(今安徽宿县),陈希亮建造了一座横跨汴河的“飞桥”,仁宗下诏褒奖,并令“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后英宗即位,迁任太常少卿,后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在老家居住十年,熙宁十年逝世,享年64岁,获追封为工部侍郎。有《陈希亮文集》10卷、《制器尚象论》等。其第四子为陈慥(季常)。
主要成就
为官政绩
陈希亮字公弼,他起初做大理评事,主管长沙县政事。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
郴州竹场有人伪造凭证供给缴纳租税的人送给官府,事情被察觉,这个缴纳租税的人应当被处死。陈希亮明察他没有罪,释放了他,不久果然查捕到那个伪造凭证的人。陈希亮后来又升为殿中丞,调转主管鄂县政事。县府的老官吏曹腆怠慢法令,因为陈希亮年轻,轻视他(陈希亮)。陈希亮任职办事,首先查到了他的罪过,曹腆磕头流出血,表示愿意改过自新,陈希亮告诫他而免去处罚,他终于成了好官吏。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百姓谣传有穿红衣的三个老人带来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等到陈希亮免官离开,当地父老送他出县境,流泪说:“您离开我们,穿红衣的老人又会出来了。”
陈希亮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做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着了火,官府想要再建,估计要用三万钱,陈希亮说:“陕西在打仗,希望用这笔钱馈赠军队。”皇帝下令停止建塔。青州百姓赵禹上书朝廷,说赵元昊一定反叛,宰相认为赵禹乱说,把他流放建州,赵元昊果然反叛。赵禹诉告所属的宫府,官府不接收他的案子,他逃到京城自己申辩,宰相发怒,把他下到开封狱中。陈希亮提出赵禹可以奖赏不可以加罪,争辩不停。皇帝下令释放赵禹,奖赏他做徐州推官,并且想要陈希亮做御史。正赶上外戚(皇后家族)沈元吉因做坏事、偷盗杀人,陈希亮一审问就得到实情,沈元吉自己受惊倒地而死,沈家诉告陈希亮,皇帝下令弹劾陈希亮以及几位办事的官吏。陈希亮说:“杀死这个坏人的唯独我一人。”于是陈希亮把罪过归在自己身上,他因犯罪而罢官。
皇祐元年,皇帝下令让他做提举河北便籴之官(负责征调粮食),都转运史魏瓘揭发陈希亮擅自提高降低物价。不久魏瓘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主管开封政事,陈希亮请求在朝廷上与他们论辩。他们对答以后,仁宗认为陈希亮正确有理,罢免魏瓘的官职,让他去主管越州政事,并且想要任用陈希亮为龙图阁学士。陈希亮说:“我与转运使不和,不能算没有罪过。”他竭力请求回到滑县。正赶上黄河鱼池一代涨洪水,快要决口,陈希亮全都召集朝廷派到黄河监督防洪的人,派那些皇帝的亲兵防守堤坝。陈希亮住在会决口的地方的屋子里,官吏百姓流着泪轮换劝谏他离开,他坚决睡在那里不躲开,洪水后来也退去了。
智架飞桥
北宋年间,四川青神县人陈希亮正在安徽宿州做官。那时汴河改道流经宿州,年年洪水泛滥。一年夏天,又逢天降暴雨,差役慌忙前来禀报说:汴河上的桥梁又被冲垮了。陈希亮当即冒雨来到河边,察看灾情。据当地老百姓讲,这汴河水势太猛,再坚固的桥礅都要被冲垮,要在此地架桥架桥真比登天还难。如今桥又被冲垮,来往行人过河只有靠渡船,极不方便。再加上水势太猛,渡船也不时翻沉。陈希亮想,这河上还是应该架桥,要怎么架才不被冲垮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次陈希亮察勘了汴河水情回衙以后,就见他成天伏案在纸上画着什么。深夜烛光下,也在不停地改改画画。经过没日没夜地筹划,他终于创造出一种新的造桥方案。这就是不在河水湍急的流水中建桥礅,而是修建一种木制结构的直接飞跨两岸的桥梁。这样不仅来往船只不受阻隔,而且不论夏天发多大的洪水,桥身也丝毫无损,安然无恙。 于是,他命令属下采备木料,并请来木工现场施工。没有多久,宿州城的汴河上,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木桥,桥身如虹,飞跨两岸。桥上行人来往,桥下般楫畅通。人们都赞扬陈希亮不仅是一位清官良吏,而且还是一位能工巧匠。这宿州的汴河桥确是一大发明,连朝廷都下诏嘉奖,并且推广这种造桥的造桥的方法。过去苦于水患,造桥无方。如今从河南开封的京都,到泗州(安徽泗县)都模仿陈希亮的造桥方法,建起了一座如虹的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