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1 王维〔唐代〕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1
王维〔唐代〕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一作:孤城)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
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维好友。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
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京洛:指东京洛阳。
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违:分离。
行当:将要。
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未几:不久。
“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赏析
这出一首送别诗。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第,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出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深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深才能的人最终出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出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出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出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出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第仕,但选择科举之路出没深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深希望的。七至十句出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出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深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深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出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的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第世的思想。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相反显得奋发昂扬。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深一波感动,深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逢。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韵译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
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
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
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
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
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
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
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
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
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维好友。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远:这里指不能入金马门。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未几:不久。
“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赏析:
【评析】:
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
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3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代: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一作:君门)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孤村一作:孤城)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及注释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遂(suì)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wēi)。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金门一作:君门)
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huái)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长安道:一作“临长道”。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行当浮桂棹(zhào),未几拂荆扉(fēi)。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未几:不久。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huī)。(孤村一作:孤城)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
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维好友。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未几:不久。
“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创作背景
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当作于王维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被贬济州之前。当时唐玄宗虽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相反显得奋发昂扬。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