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古诗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 鉴赏

管理员

摘要:

送春古诗鉴赏(通用2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春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春古诗鉴赏 篇1 ……

送春古诗鉴赏(通用2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春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春古诗鉴赏 篇1

  sòng chūn

  送春

  wáng lìng、

  王令

  sān yuè cán huā luò ɡènɡ kāi , xiǎo yán rì rì yàn fēi lái 。

  三 月 残 花 落 更 开 , 小 檐 日 日 燕 飞 来 。

  zǐ ɡuī yè bàn yóu tí xuè , bú xìn dōnɡ fēnɡ huàn bù huí 。

  子 规 夜 半 犹 啼 血 , 不 信 东 风 唤 不 回 。

  2 送春古诗翻译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3 送春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送春古诗鉴赏 篇2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

  宋朝:苏轼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古诗简介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是一首集句词,其体式源于集句诗。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的词作,既有他为人熟知的豁达开朗、处之泰然的一面,亦有痛苦、挣扎的灰暗一面。全词取唐人诗句不仅均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仿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再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翻译/译文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注释

  ①怅望送春怀:截取唐人杜牧《惜春》:“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②渐老逢春能几回:此句取杜甫《漫兴九首》第四首:“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为杜甫流落成都时所作之绝旬。

  ③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稍稍改动了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一诗:“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④何况清丝急管催:此句选自刘禹锡的《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五首之三:“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本欲醉中轻远别,不知翻引酒悲来。”

  ⑤吟断望乡台:取自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一诗:“西北朝天路,登临思上才。城闲烟草遍,村暗雨云回。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⑥万里归心独上来:来自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诗:“月沈高岫宿云开,万里归心独上来。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泷分桂岭鱼难过,瘴近衡峰雁却回。乡信渐稀人渐老,只应频看一枝梅。”

  ⑦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譬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尾联:“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⑧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这首词便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赏析/鉴赏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繁叶盛的春日虽好,然而它终会远去,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伤春之情比酒更浓郁,千回百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渐老”,谓逐渐衰老,语调悲哀沧桑。“逢春”,忽一喜,词情上扬。“能几回”,情绪再次跌落,由扬而抑,更显悲怆,人已衰老,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几个春天。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法缠绵而苍老,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作者所处之时节恰是盛春,繁花似锦,故日“花满”。楚城,正是作者贬谪之地--黄州。词人流离飘零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这里虽然只取原诗下旬,实际上句诗意亦隐含其中。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一个“断”字形象地描绘了其望乡情切的心态。词人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同宴的伙伴们谁能领会这份情怀。“独”字突出了词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景物登临习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诗两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闲”字,苏轼取其诗意,化为己用,意蕴颇深。只因此时了无官职,一身轻闲,悠然从容中登台眺望,才能将这春日的美景尽收眼底。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结句为全词点睛之笔。功业不可建。故土无法还。两种相思,一种愁绪,纠结在一起,令词人辗转反侧,心如寒灰。

  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由外向转而内向,是此词特色之一。而此词则证明,东坡词横放杰出风格之外,更有内敛绵邈之一体。若进一步知人论世,则当时东坡之思想蕲向,实已从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转变为更多的向内用力。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送春古诗鉴赏 篇3

  古诗原文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释解释

  ①朱弁(bian四声)(约1085—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江西婺源人他在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冬天以太学生擢任通问副使,出使金国,不屈于金人的威胁,和共同出使的洪皓同被拘押,16年后方归回南宋。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

  ②风烟节物,和季节相适应的自然风物。

  ③褚衣,棉絮做的衣服

  ④君,指春天。

  诗文赏析

  《送春》这首七律就是他出使金国期间所作。诗中说北国气候严寒,几乎没有春天,花柳之类的景物,迟迟不见春意,待到春意刚来,可春天又过去了;意在以塞北春天的短暂来反衬被拘押在塞北时间之久。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三月,气候仍很冷,缺少春意,眼前很难见到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云,更很难见到标志春天到来的景物,如春草、春花、春柳、春莺之类的动植物,人们还不能脱掉褚衣(棉衣)。这里表面是写季节气候,实际是写自身遭遇。写寒季之长,实际上是写诗人被拘押时间之长。这样第二联写愁和梦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结就客愁云片断,唤回乡梦雨霏微。”这两句是写:天空片片云朵,就像是我这被拘押在外地的人的'愁绪凝结而成的;下了一阵蒙蒙(霏微)细雨,把我还乡的好梦给唤醒了。诗人作为南宋使者,无理被押,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即使做梦也在思国思家。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这两句写出三月即将过去,已是春末时节,桃花柳树才露出春意。照实说,三月底,桃花早该凋谢了,可山下的小桃树的花才刚刚开放,沙滩边的垂柳却还没有飞絮。不过总算有点春意了。但是颇令人遗憾的是,春天刚到却又完了。

  最后两句:“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是说端起酒杯来送春,没别的话可说,只是羡慕你春天的刚到来,又要回去了。慨叹自己长期被拘押在金国而不能回南宋去,读者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无限惆怅的心境。

  古代的诗人词家,常常写一些留春送春的诗词,作者这首送春诗也写得缠绵悱恻,却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这一点不可不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和眷念之情,婉转缠绵,有晚唐诗人的风格和情调。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塞北三月又怎样呢?有人说“天春不见花”,有人说“春色未曾看”,都说得太抽象。而朱弁以“恋褚衣”极写塞北的风寒,以小桃“花初见”和弱柳“絮未飞”说其姗姗来迟,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就把塞北春天来迟去速的特点具体地勾勒出来。

  送春古诗鉴赏 篇4

  (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送春古诗鉴赏 篇5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送春古诗鉴赏 篇6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简析】

  春天终于又要离去了。任凭垂杨用千万缕柳丝,想把春天留住,可她却停不住匆匆的脚步。那末就让我们随着纷纷飘飞的柳絮,去追妹春的归宿吧。但追寻的结果却仍莫明其踪迹----只见到满眼的山川已恋得碧绿一片,而杜鹃鸟则啼叫得令人发愁。无奈之下,词人只好举起酒杯,默默为春天送行,春却缄口不语,飘然洒下蒙蒙的细雨,似向词人挥泪告别。

  【赏析】

  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唤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红,而要欢欣喜悦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几何时,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传说她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朱淑真却给后人送来了悲凄幽悒的《送春》词。扫视这前后的强烈反差,读者既可感触到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又可从女作家不同风貌的艺术描述中领略到不同的审美韵致,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

  词中首先出现的是垂杨。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三句,描绘了垂杨的绿姿。这种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的景色,对于阴历二月(即仲春时节),是最为典型的。上引贺诗中即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句。它不同于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杨基《咏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宋人翁灵舒《咏衰柳》)。为什么借它来表现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细如丝缕的枝条的构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联象。少住春还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条没有达到目的,它只把春天从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对暮春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诗人们说: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他们都把飞絮同残春联系在一起。朱淑真却独出心裁,把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描写为似乎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像黄庭坚在词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比起简单写成飞絮送春归或著人春意老来,朱淑真这种随春的写法,就显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犹自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似乎是垂杨为了留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

  像飞絮一样,哀鸣的杜宇(杜鹃鸟)也似看作是残春的标志。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词人在想: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词人通过这摇曳生姿的一笔,借杜宇点出人意的愁苦,这就把上片中处于暮后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仅仅从楼外两个字,感觉到她的楼内张望;从系春随春,意识到是她在驰骋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杨和柳絮表现出来的。现在则由侧面烘托转向正面描写。

  把酒送春春不语。系春既不可能,随春又无结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听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鸟鸣,于是她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

  阴历三月末是春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这时把酒举杯,以示送春。唐末诗人韩偓《春尽日》诗有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之句。朱淑真按照旧俗依依不舍地送春,而春却没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作者用一个却字,把雨变成了对春的送行。这写法同王灼的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相似,不过把暮雨同送春紧密相连,更耐人寻味: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声呢,还是春不得不去而洒下的惜别之泪呢?

  这首词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将春拟人,抒惜春情怀,但写法上各有千秋。黄词从追访消逝的春光着笔,朱词从借垂柳系春、飞絮随春到主人公送春,通过有层次的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相比之下,黄词更加空灵、爽丽,朱词则较多寄情于残春的景色,带有凄忱的情味,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关。

  送春古诗鉴赏 篇7

  夏风吹来的时候,恍惚发觉春日已经离我而去了。

  来到苏州的那天,仿佛一夜回到了冬季,呼啸的风为我送行,连绵的阴雨也带走了好心情。静坐在屋子里,听着窗外雨打树叶的声音,竟也有几分好听。

  是什么时候发觉春日来临的.呢?或许是楼下那棵早樱盛开的时候,春风吹开了点点粉红,缀在枝头格外清丽。每日出门,总能沐浴着花雨,抬眼望去那一树芳华,通勤的步伐也变得轻快。

  工作的地方在河畔,春日杨柳依依,早晨的风还是带着凉意的,吹过会忍不住打寒噤。杨柳却温柔一笑,轻轻挂住行人的衣襟。偶有几声鸟啼,声过叶间,带得春声到高楼。自习室里看见阳光透过新叶,生出的绿意斑驳,那是一封春日来信。

  春雨又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地,仿佛没有尽头。一如往日,我走过马路前往公司,路人行色匆匆,撑着雨伞,躲避着雨水的侵袭。忽地瞥见了旁边面馆外摆放了几盆鲜花。像是月季,粉红淡黄,不争不抢。花朵开得热烈,地上有几片剥落的花瓣,更多的是在枝头极力地吮吸着雨水。无人为她们驻足,却也那样肆意绽放。

  我不禁感到欣喜,拿起手机拍下这一画面,不知是否有人也会注意到这花盆里的春天,但是拍照记录生活,已经成了我的日常。即使这些花儿终将凋零,曾带来的春日欢喜,也将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忘了是什么时候,好像一夜之间,楼下的那棵早樱已经告别了朵朵飞红,长出了细嫩的新叶。地上是成堆的花瓣,铺就了一袭华丽的长毯。无数人从她身上走过,步步生香。春天的一切都是这样温柔,即便远去,也不做那无情物,要让人在炙热的夏天,还能忆起它往日的春情。

  夏风吹来的时候,春日已经离我而去了。

  送春古诗鉴赏 篇8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万物复苏的气息随处可见。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同样令人神往的是迎来人生的春季。

  20xx年的春天,确实是学习征途上的一个全新起点:高一同学做出了分科选择,高二同学的学习压力和任务也会更多。在这个新起点上,回望昨天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磕磕绊绊,但却坚实有力。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如此,未来的艰辛程度只会加倍。无论在巅峰还是谷底,我们都要举步前行!

  在骨骼拔节留下的余音里,我们学习、探索、创造,只为圆一个大学梦。在开启新的征途前,你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勇往直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真正的猛士。比如中国的先师孔子,他便是真的猛士。长沮,桀溺的嘲弄,平民百姓的误解,小儿辩日的刁难,他一一淡然面对,勇气满满,追逐自己教化天下的梦想。纵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依旧如日月,光照千年。古人尚且如此,同学们,我相信你也可以!

  上帝曾创造风景,留给世人观赏。“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正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悲哀。因为太容易实现的,那不叫梦想。因此说,踏上一条崭新的路时,我们要时刻牢记着“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

  如果你有了梦想,那一定要捍卫它,去追逐它。就拿我来说吧,我曾经也一无所有,没有优秀的成绩。只有一颗向上的心,不曾停下的双脚。我知道我努力过,但这努力一开始并不见成效,挫折感像沙子一样磨损人的心。但这些我不能说,只能往前走,如果自己放弃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我更没有资格往后退,我要给那些关注我的人争一口气。选择了最笨拙而最有效的方法:勤勉。所以我只能努力着,等到跳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很多事情都理顺了。

  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你走进梦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你无奈的心中,是否依旧碧绿鲜活?

  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与梦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只有足够优秀,才有资格和底气要求过怎样的生活。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正如我们十七班班训所言:“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虔诚的`耕耘,淡定的收获。”状态没有上限,一切皆有可能。

  欲成大事者必先厚积,没有绽放前的隐忍与坚守,难成花开一瞬的美丽。我知道,我们现在奋斗的日子,都会在最终迎来属于我们的结局。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义无反顾。同学们都是16、17岁的花季,我们除过自己手头仅剩的青春以外,什么也没有,但你手头拥有的青春却能决定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一句歌词中说的那样:“我不能在这里变老,我要做一些到了80岁还会微笑的事情。“

  你必须不断的努力,用你接下来的每一次胜利,去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你的存在。同学们,还等什么,让自己的青春充满激情,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挑战。新的学期,让我们举步前行,带着梦,带着思想,更要带着快乐,相信路的尽头,一定是收获的欢颜,是夺目的光芒!

  送春古诗鉴赏 篇9

  原文

  苏幕遮·送春

  清代:高鹗

  日烘晴,风弄晓,芍药荼醾,是处撄怀抱。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

  絮从抛,莺任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日影渐斜人悄悄,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

  注释

  日烘晴,风弄晓,芍药荼(tú)醾(mí),是处撄怀抱。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

  萘醾:名花。撄:触动。

  絮从抛,莺(yīng)任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日影渐斜人悄悄,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niǎo)。

  “拼作无情”句:当是反用苏轼《蝶恋花》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悄恼”。

  赏析

  此词抒写了作者对春归的看法。眼前春光明媚,春花撩人。而“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一任絮飞莺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全词写得新颖别致,艳丽多姿而又不落俗套。

  送春古诗鉴赏 篇10

  译文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捱得过去!

  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注释

  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

  斗转城荒:指转眼间南宋都城临安变成一座荒城。

  箭雁:中箭而坠逝的大雁。

  沉边:去而不回,消失于边塞。

  梁燕:指亡国后的臣民。

  长门:指宋帝宫阙。

  江令:江淹被降为建安吴兴令,世称江令。有《别赋》。

  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苏堤:西湖长堤,苏轼守杭州时所筑。

  孺子:辰翁有子名将孙,也善作词。

  送春古诗鉴赏 篇11

  斗转城荒,

  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谁最苦?

  但箭雁沉边,

  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

  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

  庾信愁赋,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

  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

  顾孺子,

  共夜语。

  赏析

  太后等北行。至此,南宋实已亡国。全词分为三片,每片均以送春发端,但三处各有不同。上片写临安城陷后的残败景象。“送春去”是主题,“无路”预示王朝面临山穷水尽,宋亡已成现实,不可逆挽。“风沙”暗指敌军凶猛。“飞絮”,形容幼帝君臣命运飘摇。“乱鸦”

  送春古诗鉴赏 篇12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10、(1)[答案] 拟人(1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解析] 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1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送春古诗鉴赏 篇13

  [宋]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作品赏析:

  朱弁(约一o八五—一一四四)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他在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冬天出使金国,不屈于金人的威胁,和洪皓同被拘留。他被拘留了十六年之久,才得回南宋;留金期间写了不少想念故国的诗篇,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

  这首诗就是出使金国期间写的,诗中说北国气候严寒,几乎没有春天,花柳之类的景物,迟迟不见春意,待到春意刚来,可春天又过去了;意在以塞北春天的短暂来反衬被拘留在塞北的长久。

  第一联说,到了三月,气候还很冷,缺少春意,眼前很难见到了和煦的春风、暖热的春云,也很难见到标志春天季节的景物,如春草、春花、春柳、春莺之类的动植物;人们舍不得棉衣(褚衣)。已经到了暮春三月,眼前的景物和身上的衣裳,仍然不见春天的样子,这就把塞北金国寒季之长表现出来了。人们常以寒冬来比喻恶劣的环境,这里写寒季之长,实际上也是有寄托的,暗指他被拘留,处于严酷的逆境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表面写季节气候,实际写自身遭遇。这种寄托很自然,几乎不露痕迹;既然处于逆境,也不容他写得太露。但是读者还是可以感觉出来的,因为第一联有这种寄托,所以第二联写愁和梦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第二联说,天上片片云朵,就象是我这被拘在外的人的愁绪凝结而成的;下了一阵蒙蒙(霏微)细雨,把我还乡的好梦给唤醒了。金国倚仗着它的军事力量,无理拘留南宋使者,他想回南宋回不了,成日价发愁,做梦也在想念着自己的国家。

  第三联写三月即将过去,已经到了春末季节,桃花、柳树才露了春意。三月底,桃花早该凋谢了,可是山下的小桃花,刚刚开放,初次见到;照一般情况,这时柳絮也该飘光了,可是沙滩那边的垂柳,却还没有飞絮。不过总算有点春意了,即便这点春意来得晚了,也还是值得高兴的,但是春天刚到却又完了。

  所以最后一联说,端起酒杯来送春,没别的话可说,只是羡慕你春天的刚到来,又要回去了。感叹自己长期拘留在金国不能回到南方去。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那无限惆怅的表情。

  春回大地,万物昭苏(回生),春天是最有生机、最为美好的季节,人们都喜欢春天。农历三月末,是春季的结束,古代诗人、词人常常写一些留春、送春的诗词;作者也写了这首缠绵悱恻的送春诗,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送春古诗鉴赏 篇14

  原文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赏析

  这首词共三阕。上阕由“送春去”开头,“人间无路”极写辛酸悲咽。“斗转城荒”诉说临安陷落,“不见来时试灯处”尤有深意。中阕由“春去谁最苦”的设问,讲述宋亡而爱国军民最为痛苦的事实。“送客屡回顾”状写宋宫室被掳掠的凄惨境遇。下阕由“春去尚来否”的设问,暗示宋朝大势已去,恢复无望。全词凄绝哀怨,寄托很深。

  《兰陵王》是词中的长调,共分三段。第一段写临安失陷后的衰败景象及词人的感受。“春去人间无路”是全词的主题句,词中各段发端,均以“春去”领起,并围绕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加以发挥。“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用对比手法写出临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画面,“芳草”、“秋千”,写出元军陷城前的景况。“芳草”,又暗喻送别。这首词的“芳草”却不是隐喻一般的离情,而是送别一个朝代,汉家王朝仓皇南奔,故国何在?凄苦之情,怎能自己。“风沙暗南浦”,则意味着元军攻陷临安后的摧残践踏,又象征着南逃群臣们的危厄前景。“南浦”本指分别之地,此处却暗指南宋故土,补充了“春去人间无路”“慢忆海门飞絮”写词人挂念着的宋室君臣,想象他们如柳絮一般飘泊无处归依。作者首先着笔于“海门”,说明他寄希望于南逃的端宗,也反映了作者有随端宗南行之愿,但却因风沙隔阻,无路可通。“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三句转写眼前的现实,临安一派残破衰败之象:狂噪的鸦君在颓城上空掠过,北斗失向,城池颓圮;元宵前夕本应是华灯照耀的`都城,到此时已黑暗一片寻不到灯的踪迹。“乱鸦”,暗喻元军,“斗转”,暗示南宋王朝的陨落。“试灯”,元宵前的张灯预赏。临安失陷于二月,春来时尚可见元宵灯景,至三月春归,则南宋已亡,所以说“不见来时试灯处”。

  第二段写春天归去以后,南宋君臣与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国之痛。“春去,最谁苦?”以设问句过渡,“苦”字用得醒目尖锐。下面连用三个分句,分写三个方面形象回答:“箭雁沉边”,写被掳北去的君臣,如同被射中的大雁,坠落到遥远北方,永无归日,“梁燕无主”,以“无主”的“梁燕”喻南宋臣民,大厦将倾,凄惶天依“杜鹃声里长门暮”,写临安宫苑凄惨悲凉景象,暮色之中,“长门”闭锁,唯有杜鹃啼血而已。三个分句,用“但”字领起,一气呵成。“玉树”三句,紧承前三句的意韵。摹写亡国的悲痛之情。“玉树”本指汉宫中之物,王朝倾覆,故“玉树凋土”,就连那金铜仙人也不免有辞离故国的悲伤。“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二句,用“衰兰送客咸阳道”(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玉树”、“泪盘”,都用来喻宋。“斜日未能度”,指“铜仙”,依依不舍,行动缓慢,标志着被迫北去的君臣对故国的无限留恋,与词题“送春”之意。

  第三段写故国之思。仍以设问总起:“春去,尚来否?”“来”字重如千钧,怀有深深眷念之情。下面接着以江总、庾信之事来抒写亡国之痛。江总在陈后主时仕至尚书令,故称“江令”;陈亡后,他入隋北去。庾信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长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还;著有《愁赋》,以抒郁抑之情。

  词人此时此刻的忧恨之情与古人相同,因此以“正”字领出“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两四字对句。同时,借风雨尽日袭击苏堤来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斗转城荒”相绾合,使临安的景色更加凄迷荒凉。苏堤在杭州西湖外湖与里湖之间,堤上有六桥,桃柳成荫。此处以苏堤在风雨中飘摇之态,来暗指沦陷后的临安亦如苏堤一样,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在“送春”之际,作者只能“神游故国”,此二句扣紧“送春”,并对“尚来否”作了回答,说明故国的新春只能梦里依稀得见了。“花记前度”,由“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意仅来表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最后,“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一句,表示“人间无路”,以只能跟“孺子”共话亡国之痛结尾。“孺子”,指作者的儿子刘将孙。

  这首词写在元军攻破临安之后,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爱的感情,许多词句如“春去人间无路”“谁遣风沙暗南浦”等,爱憎分明,显而易见。作者在词中运用借代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春”象征着南宋王朝:“飞絮”暗喻南渡的君臣:“乱鸦”指代占领临安的元军等等。作者将这些日常所见的感受赋予主观的感情色彩。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灭亡的悲剧氛围。词的现实性和认识意义,也是通过这种气氛体现出来,为了强调这种氛围,词人运用了某些典故,因此送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此篇是专主寄托的成功之作。作者把南宋灭亡的伤痛哀悼之情和词中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交融浑化“浑化”的高水平,使读者也产生种种感慨。

  送春古诗鉴赏 篇15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闾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赏析/鉴赏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水园”,即荷池。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艳春”三句,述春去而迹遗。既曰“送春”,所以此言万紫千红的春天虽已过去了,但是飘到头饰上的微尘中还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园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气息。“步绕”两句,写初夏景色。入夏之后,如果人们在绿荫下散步,会发觉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窄小。“小”字韵咏“新阴”入细。“醉深窈”三句,说明自己对浓绿的喜爱程度。因为绿色表示生命,古今爱绿之心相同,所以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千姿百态的繁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故此,词人在“送春”时,对“落花流水春去也”,没有留恋之意。“好” 字韵,写“绿阴幽草胜花时”妙极。

  “芳架”三句,再叙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时节,花架上的白色花瓣还没有来得及清扫掉,从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锦被的阳光已变得翡翠色了(此因阳光从浓绿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懒于起床。此是写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层“送春”。“柳丝”三句。“阊门”,即是西园,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阊门运河边、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不知道在这条运河上,也曾经送别了多少个春天。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今柳丝终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这儿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实是词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晓”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为第二层行客之“送春”。“倦蝶”两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阳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响),更懒于飞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选一处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类停下来休息。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离开这里(即“飞”)后,所能选择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样属一时新鲜也。此潦倒中含有闲放也,是第三层词人的“送春”。“酹残照”两句,写实而兼影射。此言词人迎着夕阳洒酒于地送别残春。而古江村由于地处偏僻,受城墙阻隔,所以也听不见暮钟催晚的响声。这两句是梦窗化用周邦彦《扫花游》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而“酹残照”也是照应上片“醉深窈”。

  据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考证,此词作于吴文英在苏州仓幕供职之时。“古江村”,在苏州西园内。西园中有张孝祥书写的“古江村”匾额。

  送春古诗鉴赏 篇16

  和送春诗送陈泽民

  宋代 吴芾

  少年买青春,千金初不惜。

  常恐春不留,韶华难再行。

  种杏更栽桃,为春添景色。

  对酒复当歌,与春亡间隙。

  春去或未来,日探春消息。

  及至春又归,送春恨无翼。

  追随九十日,无日不自适。

  胡为把一麾,千里从吏役。

  当涂古道院,事简非繁剧。

  宴坐对江山,亦足自怡怿。

  所叹乏游从,无与共良夕。

  陈侯有高标,鸷鸟空累百。

  落笔动成篇,端不在促迫。

  不意牢落中,乃得此佳客。

  人事苦参商,天意有顺逆。

  笑言犹未竟,遽尔成乖隔。

  虽未唱阳关,别恨已填臆。

  此邦固寂寥,颇亦富水石。

  方拟出郊坰,共拭登山屐。

  何事逐春归,不念人相忆。

  春事虽已阑,残花尚红白。

  且复引离尊,倒此香醪碧。

  送春古诗鉴赏 篇17

  原文: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

  [元代]梁曾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拼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问花花不说话,为谁零落为谁而开。就算有三分春色,一半已随水流去,一半化为尘埃。人生能有多少欢笑,故友相逢举杯畅饮却莫辞推。整个春天翠围绿绕,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

  回首高台烟树隔断昏暗一片。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拼命畅饮挽留春光却挽留不住,乘着酒醉春天又偷偷离开。西楼斜帘半卷夕阳映照,奇怪的是燕子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注释

  幕天席地:以天地为幕席,比喻高旷的意思。

  翠绕珠围:形容豪华,又称珠围翠绕。

  高台:即高阳台。

  青楼,指妓女所居之处。

  赏析: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词,并没有严格按照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路数来写,反倒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了对春景极力挽留又无力挽留的情绪变化。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以问句开头,语义显豁。开篇是发问的动作,后雨句是问的内容。其实作者心中是有数的。

  “花开花落”,“总赖东君主”。眼下的情形是,十分春色,仅余三分。就是这三分春色,也将一半随波而逝,一半化作尘埃。良辰美景,如此难留。人世难逢开口笑。一旦好友相遇,干脆浮一大白,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好了。白天不妨以天地为幕席,喝个痛快,更有妓女劝酒,沉醉春风。作者问花不语,逢酒必饮,看起来十分放浪佻达,但细细品味,好像仍有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隐含其中。毕竟残春、流水、尘埃的意象,是无法让人变得斗志昂扬的。“幕天席地”、“翠绕珠围”的场面,热闹倒是热闹,但未必能排遣愁怀。

  词的过片以时间为轴,继续描写诗人的感受。开头通过“彩云”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来提示时间已悄然流逝。分明是触景生情,伤感春暮,频频举杯,开怀痛饮。但找了正当的理由:作者拼一醉不为别的,只为了将春留住。结果入喝得烂醉,春天居然偷偷熘走了。“醉里春归”,极言佳期易逝,不过一场宴饮功夫,就送走了春天。此时夕阳欲坠,燕子已纷纷归巢。白日有妓女陪酒,夜里有妓女伴眠,是当时文人的习惯作法。可惜“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好端端的梦境被风雨打破。暗喻出作者表面放荡不羁、自甘沉沦,实际上还是渴望有所作为,有所进取的。不然完全可以沉醉在温柔乡里,一直睡到东方既白。这里“风雨惊回”,不妨认为是纪实,但也流露出作者的`某种企盼。

  全词的情绪变化有耐人寻味之处:上片主张“但相逢、尊酒莫相推”,是基于“人生能几欢笑”的前提,堪称豪放。待到“拼一醉留春,留存不住,醉里春归”。已见无奈,已觉伤感,直到“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则不仅是伤感,而且是悲哀了。留春不住,可叹天意,青楼梦醒,叫人不堪。字面上没有失望,伤感的意思,而风雨惊梦的细节,还是泄露了作者好梦难圆的惆帐。这其间,不光包括对春光易逝的叹惋,也应包含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送春古诗鉴赏 篇18

  太匆匆,落花几时凋谢已空,绿肥红瘦堆积成梦,一滴凉凉雨点醒。万千红尘,不惹,不碰,依旧在心头烙印深深的痕。尘世间,熬尽一季春,谢了春红,醉了春最后一程,风起尘没成灰,会念,会疼。

  诵一纸光阴诀别书,一句一行,一浅一深,错综的纹路绣一屏岁月的锦。看过最美夕阳红,看过江南烟雨蒙蒙,看过落红深深满径,深情地放映沉睡入春泥的身影。你来过,研磨岁月的深情,一瓣瓣红的影子深深存档,醉了春梦。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我懂,你的故事零落无声,我一起一落的人生深藏一世参悟的经。一页页青春的纸张上,一点,一点,镶刻上最是暖心的情,瘦尽一盏岁月的灯,一滴滴烛泪落案声,唤醒迷途伤情的我,怎能浪费时光?

  花红冢,解读留不住一幕幕的醉人时光,红尘风,暗藏着前路的曲折不平,燃烧的岁月在心上滚烫,怎能懂得生命乐章依旧交响?人生多少美景鸿程,又多少刺骨心痛,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沉醉后又怎知归路?岁月一层层的老去,握在手中的弦,扣响早入了骨的人间情,是最真的情,留下最暖的景。

  凝望,静待落红埋葬,丰收一季春阳为爱供养,细想,静听心跳的脉动,隔着一扇半开半闭的'窗,追求外界辉煌的航向,追求内心浅淡的芬芳。岁月蹉跎,带走了自己的容易,锁住了人生的却太浅薄。

  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谁来护庭前一缕残香?饮尽一壶春的陈酿,谢了春红,末了,殊不知,却只是从一梦醒又落入另一梦。千帆过后心情的惆怅,记忆的风景总有一人是思成痛,滴泪成殇,触痛的情席卷狂涛,无舟,亦无岸,却让心窒息。

  春的花,肥了心动,情动的佳话,流年画,锁住了命里缘,命里情的牵挂。一季烟花易冷,人生似梦而非梦,只因太真实,心知七分情;人生似水而非水,只因太苦涩,心知三分痛。

  多情种,一季轮回重逢,落红编织云淡风轻的虚无幻境,无忧入梦,香浓,沉沦不醒,心空。纵然落花成霜,我依旧倔强,陪你一起微凉。一朵花无悲无喜开在红尘深处,指捻一桢香,陪你看溪水流淌。站在你凋谢的专场,空无的日光隐约三寸长,我独行在荒野的岁月,呼唤你来年登场,带着希望一路云天水长。

  一瞬,摆渡心间情愫,滋生一处闲情,不问归期,不问归途,醉一晌清欢。游离在梦境与红尘梦之间,一切落错无序,不负光阴,不负来时路,落笔瘦字取暖,是一寸心安,是一路的执念。

  春来了,一朵一朵开在心上,走进人间烟火,红楼一梦转瞬空。一驻足,一回眸,万千红尘,你已经不是盛开的模样,留在回忆里的是你走进我的世界,靠近灵魂的安暖,惊醒了我素白的时光。

  一念,次第花开,一回眸,谢了春红,醉了春最后一程,最美的时光依旧在路上,情未央。怎能遗忘?你来过,抵达了心底的温软,你如画,尽收一程世间的风景,你香满庭,留得一岁醉心的情。

  送春古诗鉴赏 篇19

  诉衷情·送春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翻译

  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注释

  一鞭:形容扬鞭催马。

  困流霞:沉醉于酒中,

  流霞:美酒霁:晴。

  望中赊:回望来路遥远漫长。赊,遥远。

  分付:交与。

  鉴赏

  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为咏春词的创作开创了新的境界。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昨晚因还家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喜庆的气氛之中:“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双燕”,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远。

  过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客子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蒙蒙杨花,总是报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去和家人团聚。词最后以幽默、俏皮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

  创作背景

  北宋末期,因为词人即将要回家,于是回头观望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思绪万千。于是词人作此词抒发自己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和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

  送春古诗鉴赏 篇20

  清明过后,天街小雨润如酥,紧接着,漫山遍野的翠色便纷至沓来,一层层浓郁,悄悄越过每一座山头。每一个日子都温暖明亮,东风在耳边厮磨,连呼吸都痒痒的。我伸出手探出窗外,明媚的阳光就站在指尖,漫天的柳絮扑面而来。

  春天是个神奇的精灵,总能留给人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捧一卷诗词,吟一阙恋歌,轻念一段时光,我在古人的故事里斟酌春天的起起落落。

  最是一年春好处,春天是生机的符号。二月,草色初露抽新芽,雪穿庭树作飞花。隔岸遥看青树白,原是霜落累松塔。三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细柳呢喃,夹岸桃花蘸水来。四月,春风绿秋水,莺啼唤花开。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春天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铺卷开来,处处是风景,满眼是惊喜。

  春天是相思的旋律,字字真心,句句动听。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是远行的诗人对挚情友人的不舍眷恋;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思妇寂寞的内心独白和翘首以盼的痴愿;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四海为家的游子深深的思念,是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愁思。春天是一封难托的家书,日子走得太慢,寄不出伤心人积聚已久的思念。

  流水落花春去也,月满西楼,愁上心头。春天是离愁的`悲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红花溅泪,翠鸟惊心。多少次梦回盛唐,却一次次趟过铁马冰河,一腔热血无处洒,一片丹心空地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夜阑珊,易安在月下徘徊,隔窗虚幌。江山乱,朱颜改,国破夫逝,而她只是一位悲戚的女子,风雨飘摇中且行且回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玉树琼枝,往事忆如烟。望断川,几重山,身在燕塞家国何在,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春天是一曲哽咽的离歌,几处断弦,几经泪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诗,每首诗都有他的故事,念春,每段春都有他的思恋。就像国学大师王国维所写的:今年花事垂垂过,明岁花开应更亸。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劝君莫厌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卧。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书卷四合,我的手指在文字上一一摩挲,思绪万千。窗外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一朵绒絮跌进来,吻着我的脸。

  送春,送春。东风十里送春去,坐等下个季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