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思政第一课教案(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思政第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思政第一课教案(精选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思政第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政第一课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
(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
(2)友谊的作用。
(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思政第一课教案 2
针对初一年级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一全体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认真研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发展学生为先导,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本学期统一备课,统一组织研讨,形成共识,把初一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现拟出具体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三、教学目的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四、教学安排
由于新课改的安排,现思想政治课每周二节,改革后的初一思想政治一共有五课,十五框题,每一课后面都有探究与活动,一共有五个部分,现具体安排:
第一课安排五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尽快了解教材。
第二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第三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第四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第五课安排四节课的时间。
每一课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学习方法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在第三课完了之后进行期中的总结,用二节课的时间。五课完之后,进行期末的复习,用三至六节,最后由学生自主复习。
思政第一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教学主要内容:
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教学难点: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的基础不差,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思政第一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回顾体会自我成长,总结中小学学习方面的变化;
2、学习校规校纪,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
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从昨天的小学,到今天的中学,有许许多多的变化。老师、父母、学校、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变高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变高了。正是这种种变化,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步伐,经历成长,走向成熟。对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学生,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任务就是学习。那我们就先从中小学学习上的变化谈起吧!
2、讨论
1)中小学学习方面的变化
课本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讲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进入中学,课程的.门类多了,课程的内容加深和系统化了,学习任务变重了,难度也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的地方,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同时,初中教师会更多地指导和启发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你认真看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吗?
3)你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发生变化了吗?(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角色变化,课本第16页)
生理上的发育——长大了
心理上的发展——更有思想、更独立
不能还是把自己当小孩子,不能再一味依赖长辈,要培养自己独立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思考:我心目中的中小学生(课本P16)
能够基本生活自理、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能够独立进行一些是非判断
3、总结
教师: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新的身份、新的角色、新的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附:
1、作业:怎么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初中生学习生活适应不良解决方法
1)转变角色,改变看法。自己已经从一个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了,要认识这一点,承认这一个变化,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2)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法。学会预习、复习,不仅善记忆,还要善思考,这样才能理解老师和教科书的要求,找出自己的问题,并能自己纠正、补救,努力做到自主学习。
思政第一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过程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做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板书)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板书)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明确责任的含义: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4、分析责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4、让学生说说其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并说出自己所了解的这个事件中出现的人及其各自承担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让学生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角色扮演:《我是谁?》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要求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五张纸片,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同学分析自己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的体会,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在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思政第一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
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3、熟悉新老师的教学特点,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9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每个中学大致都在每年的这一时刻重复着迎新的程式,一批一批的新同学加入了中学殿堂!那我们怎么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呢?
2、师生的自我介绍
1)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
2)姓名、爱好、特长、愿望
3、由上引出话题讨论
1)新的环境,你适应了吗?(不适应,为什么?)
2)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学
3)新的'老师,你比较喜欢哪位?(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4、总结
通过这几天的交往,我们基本上已经算是初步认识了彼此,跨越了陌生。不管大家是在小学还是初中,或者以后升入高中、去外地读大学,只要你们愿意去感受新环境,你们就会很快适应;只要你们愿意伸出你的橄榄枝,坦诚待人,你就会发现,你身边原来都是朋友;只要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流,你们就不会觉得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也是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的!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不仅仅只是同学关系,我和你们不仅仅只是师生关系,而是能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融入XX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友爱互助,让欢声笑语荡漾在我们中间!
附:
作业:
1)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2)印象最深刻的同学
3)设计自己的名片
4)希望老师以什么方式讲课
思政第一课教案 7
课题:经受挫折的考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教学重点掌握锻炼方法:正确认识挫折,敢为天下先,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移目标。教学难点1、敢为天下先2、情境结合,情感渲染,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学方法榜样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赏识教育、合作式教学课型讲授新课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效果: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时遇到的挫折,比较起颜艳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们平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思政第一课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及换算公式。
2.理解国际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3.能正确把握外汇与外币的关系。
4.知道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原因与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演绎汇票的使用,学生感受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提高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外汇的含义与主要类型。
【难点】
汇率的兑换及其变动所带来的相关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夏威夷风光以及中国人到国外购物场景的图片和视频,激趣置疑,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若是我暑假计划去夏威夷度假,到法国购买奢侈品,请问我能直接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去国外度假,必须使用外汇消费,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什么是外汇及汇率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1.外汇
教师总结: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不等于外币,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2.汇率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必须把人民币先换成其他国家的`本币。那么货币间的兑换比率都是1:1这样的吗?根据上节课的安排,请同学们下来搜集世界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若是你有一百万,你希望这是哪个国家的货币,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适当发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国货币的图片以及介绍世界主要币种及购买力最强和最不强的币种。
教师总结:国际间结算需要货币的换算,由于每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存在差异,因此就涉及到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教师演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为了方便运算,我们假设100单位外币为标准,原始折算为100单位人民币。随着汇率的变动,现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200单位人民币。这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带来的影响是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外国商品出口到我们国家,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到他国,同时人民币主要呈流出趋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大家知道,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持人民币不升值,大家知道原因吗?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外汇,重点是把握理解外汇的含义与主要类型,知道国家间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难点是掌握汇率的兑换及其变动所带来的相关影响,由于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存在差异,就需要对货币进行换算——汇率,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作业:搜集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外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与外币:
1.外汇不等于外币
2.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思政第一课教案 9
一、教学设计思路:
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
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6.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主要的消费心理的种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怎样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环保和绿色消费的意识。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1)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重点内容的实现:
①时间上的突出:计划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此内容的教学。
②教学手段、过程上的突出: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在这之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引出主题、并认识其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1)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涉及“适度消费”、“艰苦奋斗”等问题的理解,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这一内容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难度。
(2)难点内容的实现:通过“给故事加一个结尾”的环节,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能通过同学间的辩论,使其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最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关于富人节约的小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认识,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3.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本框的又一教学难点。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旧教材没有涉及的,又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所以,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前面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及消费结构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学生的正确的消费观,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社会的热点和身边的实际对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的能力急需加强。
五、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立求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因小见大,以大喻小。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学习方法:
1.问卷调查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
2.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原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备注
课前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短剧编排;小组调查并做出调查结论;网上收集材料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均选与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主题,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开展。调动积极性,增强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
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情景剧《我要买手机》带着问题观看情景剧,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观察能力
探究、点拔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调查小组展示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思考:1为什么剧中的主人公要买手机?2为什么他买了诺基亚手机?3为什么他要对手机的外形进行DIY?
分组讨论
同学们看书,我们消费中的这些想法分别对应的是哪种消费心理?
学生辩论
通过上面消费心理的分析,学生谈自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学生讨论
展示关于重视精神消费的名言
A小组主要是对班级6名同学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展示调查数据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查询、计算、分析等,得出以下结论
展示:调查结论:对个人来说,每天用掉的也就是几个塑料袋,可积少成多。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不难发现,这仅仅是6个家庭塑料袋的消耗量,就能在近10年的时间里污染1.8公顷的土地,那以一个班的家庭、全校的家庭、全市的家庭、全国的家庭,乃至全世界的家庭为基数计算,小小的塑料袋给地球带来的污染显然是灾难性的。
B环保小组
我们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在日常中对环境破坏较大且消费数量较多的有塑料袋、电池、发泡一次性饭盒等,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巨大的破坏力,展示图片
小组的口号是:为了我们同一世界,圆同一个梦想,请您和您的家庭少使用塑料袋,不要乱丢废弃电池,乱吐口香糖,请进行绿色消费!
请你给这个故事结个尾。一个富翁,有无数的钱财,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有一天,他掉了一块钱硬币,他的态度将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消费中的这些的想法也就是我们的消费心理,现在把大家的这些想法整理一下,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
提问:对于这些消费心理,你们怎样评价这些消费心理呢?
小结:通过上面的短剧和我们谈生活中的体验,我们感受到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这四种心理并不是独立地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它们常常是共同影响人的消费行为。只不过可能在某种消费行为中某一消费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现得更鲜明。由于消费心理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消费时更要注重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展示图表:北京市未成年人文化消费特点
教师小结:做为精神文化消费中又分为知识性文化消费与娱乐性文化消费。所以我们不仅要重文化消费还应该重视知识性的消费
教师讲述香港巨富李嘉诚等富商的勤俭故事。
教师提问:这些真正的富翁们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
全面塑造人才,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等能力。
回归生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剖析生活事例,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发提出的绿色消费口号,震撼心灵,升华认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使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使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原则。
本块内容简单,交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归纳即可
辩论激烈
引导正确评价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讨论
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归纳、总结、提升,从而突出本课主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思政第一课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都需要人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每种社会角色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未成年人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是美德的表现,是赢得他人信任、尊敬和赞赏的基础,本课力图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责任源于主体的成熟,基于主体的自立。中学生正是处于逐渐成熟,主体意识萌发,并开始承担责任的时期,因此,本课力图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
本课也是全书的落脚点和理论升华。中学生步入青春期,面对着交往问题,面对着走进社会认识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才能在交往中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本课从认识“我们的责任”和“做负责任的人”两个角度来说明承担责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教学重难点
1、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正确认识与了解。
2、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我们的责任
视频导入
2012年5月,曾有这样的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请看视频)
这就是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
看完视频思考:是一种什么力量和精神、促使他在三根肋骨被砸断,肝脏爆裂生命危急的关头,还能这样平稳的完成停车一系列动作?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无论是你的私人生活还是社会公共生活,负责任的人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尊敬和赞赏。所以,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就要明确一下自己的责任。(板书课题:第十课勇于承担责任的第一站--我们的责任)
活动2
【导入】师生共学
1、法国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这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社会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这种责任意识。
责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责任?
个人意义:负责任的人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尊敬和赞赏。
社会意义:责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请举学生例说明
二、责任是怎样产生的
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1、说说在事件中下列人物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应该做的.事
不应该做的事
司机、路人、妈妈
2、你认为责任是什么:
责任是怎样产生的?(P103①、P104②)
①是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
约定的形式:口头书面约定的范畴:道德法律
遵守约定,养成守约的习惯,是责任意识强的重要表现。
3、小悦悦事件中的这些人或部门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父母:医生:
政府部门:记者、媒体:
可见责任还产生于:
②不同的社会角色承责担着不同的责任。
说说下列社会角色的主要责任
教师、军人、司机、农民、医生、警察
正是有着千千万万不同身份和角色的人们在生活中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我们的社会生活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三、我们的责任
1、有同学认为,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年龄还小,稚嫩的肩膀还承担不起责任,也没有从事社会上的职业,所以谈不上责任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2、在不同的人面前,你又承担着哪些角色?不同角色的你有哪些不同的责任呢?
思政第一课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提升对比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对世界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并能指导正确的认识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质的概念。
【难点】
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盘古开天地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是否真的是由盘古或者上帝创造的,世界的本原又是什么。结合前面所学哲学基本问题,进而导入本课:物质的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物质及其唯一特性
活动一: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月星辰、山川树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史前巨兽化石等图片,并口述桌椅板凳、学习用具等常见物品。
请学生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并结合教材找出物质的概念,最后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并说明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活动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物质的概念和前面所列举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何区别。
2.物质的唯一特性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共同认识到,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不生不灭的;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过渡:在理解了物质是什么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下唯物主义是如何看待这个物质的世界的。
(二)世界的物质性
活动三:同桌二人为一小组,每人任选一个方向,但不得重合: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结合教材自学5分钟后互相给同桌讲解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互相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愿作答,其他同学点评和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观点:有人认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于物质已经有了科学理解。请学生思考该观点的.正确性。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差别。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请学生代表结合教师板书及自己的笔记,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作业:1.搜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相关案例,并在下节课的时候分享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2.预习下节课,物质的存在状态——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四、板书设计
思政第一课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
形成公德意识,关注社会公共福利。
2、能力目标
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3、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懂得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呈现目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你知道他们分别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责任是什么吗?
(预设学生回答)请你说,你说,你呢?
师:回答得很好。警察——维护治安;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每个人的责任)
师:首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来,读一读。
二、自由交流,探究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分内职责
师:俗话说“人生如戏”,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
(小组内交流)
师:好!请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们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预设小组代表发言)第一小组代表、第三小组代表、第五小组代表,还有什么补充的?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在家里,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儿女,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哥哥姐姐的弟弟、妹妹;在班级里,有的是班干部;在学校里,你们是学生,我是你们的老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每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的责任相对应。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0页“红其拉甫边防哨所”的故事。说说官兵们是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预设学生回答)请你来回答,你呢?
师:是呀!他们不顾环境的恶劣,戍守边关,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红其拉甫边防哨所”,那里海拔4300米,“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那里被视为“生命禁区”,但是,哨所的官兵们却毫不畏惧,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履行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些官兵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预设学生回答)你说,你说,你呢?
师:是呀!如果边防哨所的官兵们不履行分内职责,会造成边疆不宁,国家不安,民心不定等后果,大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换句话说:官兵们履行了分内职责,他们为维护公共利益出了力。所以,履行分内职责=维护公共利益。
(板书:履行分内职责=维护公共利益)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你身边还有哪些因为履行了分内职责,促进了社会和谐、美好的例子?
(预设学生回答)你说,你来。
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呀!老师教书育人,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心灵;医生救死扶伤,给病人以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人生;警察维护治安,给人们以和平的环境和安宁的生活!只有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运转。那么,要维护公共利益,是不是仅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预设学生回答)你说?
师:对,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板书: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三、小组合作,探究“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师:请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50-54的内容,探究:我们应如何履行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生反馈,师评议)第二小组、你们的意见是?
(板书: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第四小组呢?(板书: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第六组请补充。(板书: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你们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履行公共生活中的责任应该做到上述三个方面。
师: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社会公德。那到底什么是社会公德呢?请小组合作探究。
(生合作探究反馈)第七小组,请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
师:不错!你们探究了社会公德的含义,它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师:好,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议一议:为什么这名女子会成为大家都不欢迎的人?
(车站里,旅客很多,大家都在排队买票。这时候,只看一个穿着打扮前卫的女子也走来买票,可是她却没像其他人一样排队,而是直接从最前面挤了进去,车站值班人员发现后,就请她排队,这名女子却非常大声的说道:“排队?排什么队,我要去青城山,车马上就要开了,时间很紧,排队来不急了。而且,本姑娘不喜欢排队。”结果,一句话激起了众怒,大家纷纷指责女子的行为。女子自己也弄得很不好意思。)
(生交流反馈)你找到的原因是?你呢?
师:是呀,如果大家都像她一样,不遵守公共秩序,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公共秩序混乱的后果表面上是破坏者得一时方便,遭人谴责,深层次来看是对大家利益的损害。所以,社会公德规范告诉我们“人无德不立”。而真正的有德之人,常常拥有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博大胸怀。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则资料,谈谈你的感想。
(在岳池的`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义工联合会”。长期以来,义工们携手并肩,走访资助贫困学生近2000人次送达助学款40余万元;资助贫困户、孤寡老人2500余人次,送达助困款16万余元,其中赠送粮油、衣物、棉被等生活日用品378户,物质折合人民币9万余元;开展了义演义卖活动,来募集善款,先后为重大疾病患者募集了救助款6万余元;每年冬天,他们还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让孩子们度过温暖的冬天;为空巢老人义务提供医疗保健、家庭清洁卫生、心理陪护等服务……多年来,义工足迹遍及全县40余个乡镇,把爱和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可是,所有活动的个人费用,都是义工们自己掏腰包,就连喝的每一瓶水都是自己买的。)
(生交流反馈)来,你来说说你的感想?你呢?
师:是呀,义工们如此辛苦地付出,完全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为了贫困学生能上学,为了贫困群众有饭吃,为了孤寡老人有依靠。岳池义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和构建和谐岳池作出了积极贡献。义工们这种“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作为,表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更是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力量之源。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物或组织吗?
(生反馈:志愿者)师:对,义工、志愿者,都是“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最佳代言人。你还有哪些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和小组成员分享分享吧。(生交流)
师小结:好了,同学们,世界需要热心人。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对别人多一点关爱,对社会多一份责任,哪怕牺牲自己的一点小利益,世界都会因为你的付出变得更加美好。
和谐的公共生活,还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公共利益呢?请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
(预设4个学生回答)
师逐一评议小结: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你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
第二小组呢?你们要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第五小组,你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六小组代表,你们可以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是呀,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提炼检测,巩固提升
1、好,同学们,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每一个成员都应该( C )
①履行自己的职责
②遵守社会公德
③心系社会、关爱他人
④珍爱生命、自尊自爱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下列同学的做法,对于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具有直接作用的是( D )
①节假日到小区敬老院为老人服务
②节假日参加社区义务宣传活动
③星期天到小区广场捡拾游客扔掉废弃物
④每天都上网了解当天的新闻报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3、很好,你们很有收获,请你们当一回法官,观察下列几组图片判断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师评价:很好,你们都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有句话说得好:态度改变,我们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你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维护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切实地为维护公共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