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四世同堂 读后感

管理员

摘要:

《四世同堂》读后感   一、书籍简介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

《四世同堂》读后感

  一、书籍简介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1982年《四世同堂》未删节本出版,才得以全貌为中国读者所知。2016年,《四世同堂》中的《饥荒》的21段到36段,约十万字的英文原稿被找回。

  2017年秋,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完整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增添了由英译本回译的十六章内容。

-------------------------------------------------------------------------------------------------

  二、内容简介

  第一部《惶惑》: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

  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由于众人的告密,大赤包入狱,冠家被封,冠招弟不知所踪,高第与晓荷流落街头。

  第三部《饥荒》:日本人的疯狂战争使日本人开始经济紧张,北平也随之开始了断煤断粮的生活,祁家也开始食物紧缺,冬日也没有煤火取暖。失势的冠晓荷与瑞丰一同在街上游荡被日本特务抓走,大赤包在狱中被打致死,高第希望出城抗日在途中被当上特务的妹妹拦截最后回到北平在钱老人的指导下开始地下抗战。

  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在这种粮食的摧残下北平人开始流行传染病,日本人在街上抓住得病的人进行活埋,孙七与刚被放出的冠晓荷惨遭活埋。瑞全得到组织的命令回北平进行地下工作,回到北平的瑞全遇见了特务招弟,两人一番争斗后,瑞全是杀死了自己的前女友。因为共和面的摧残小妞子死在了母亲的怀里,在韵梅的哭泣中人们被告知抗战胜利,欢愉庆祝。

-------------------------------------------------------------------------------------------------

  三、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

  四、《四世同堂》读后感35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四世同堂》200字到2000字的读后感35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四世同堂》读后感200字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决定他们。

  第2篇:《四世同堂》读后感400字

  我慢慢的松了一口气,轻轻的合上了最后一页书,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那小羊圈……一幕幕,清楚的在我眼前跳动,让我为之震撼。

  《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老舍先生用犀利的笔法将每个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谨慎持家的祈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热血青年瑞全,乐于助人的李大爷,无耻的瑞丰和冠小荷,阴狠得大赤包等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小羊圈的各色人等的荣辱观,生死存亡,记述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以小羊圈内人们与日本人及罕见的顽强斗争为例,表现出中国人英勇反抗日本人,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斗争。

  读《四世同堂》,尤使我愤怒的是那一帮汉奸,贪财好色之徒,尤其是大赤包和冠小荷,为了权势钱而出卖自己的亲人,让人既可恨又可悲,但是又让我觉得可喜,最后他们都惨死了,没有一个完整的活下来。

  小说以钱默吟先生抗战胜利后惊奇地出现在乡亲们的面前,并与祁老人及一家老小庆祝抗战的胜利而结束,这是完美的结束,是现实,也是读者包括我愿意看到的。

  第3篇:《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四世同堂》这本书,据书上写,这是老舍写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讲述的是革命时期日本鬼子闯入北平,小羊圈人原来正常的生活,被搞得不像样子。

  对于这个变化,小羊圈里的各家人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从军的从军,反抗的反抗,毫无变化的毫无变化,甚至还有人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高兴,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让我最印象深刻、表现截然不同的二人分别是钱默吟先生和冠晓荷,先说钱默吟先生吧!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不但没有伤心,还因儿子的死是因为干掉了一车日本人而骄傲,当邻居冠晓荷把他儿子的死因告诉日本人,日本人派人来抓他时,他也没有一丝恐惧,反而昂首挺胸,被捕了后,他也一心只想着消灭侵入中国的日本人,被人救出后,他便开始对外界宣传反抗日本,并给那些反抗者出主意,这没有恐惧,没有害怕,一心把入侵者赶出中国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再说冠晓荷吧!在日本人侵入北平之前,倒也没什么事,日本人来了以后,他就一心帮助日本,全然不顾自己是个中国人,他相信,只要帮助日本就能获得利益,于是便无耻地出卖了钱默吟先生,得到了利益,便更加疯狂地帮助日本,弄得整个小羊圈乌烟瘴气,大家都讨厌他,可他却全然不顾。还和他老婆一起,和一些汉奸、日本人称兄道弟,亲密无间。最后他得了胃病,日本人怕传染,就把他埋进坑里,他却还一心以为,日本人能救他还要给日本人下跪,真是不可救药,令人鄙夷。

  老舍用他的神奇的笔,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反抗日本侵略者、毫无动摇的钱默吟先生、瑞全,阴险狡诈的冠晓荷、蓝东阳等,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场景的重现,让我们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和人们丑陋的一面。真不愧为老舍写过最好的一本书啊!

  第4篇:《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书架上,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书的名字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们的英勇无畏。

  书中的人物冠晓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户,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计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对日本人毕恭毕敬,向他们的背影深鞠躬,给日本人下跪,却因为“消毒”丢了性命。他的太太外号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国被日本打垮,找关系给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刚烈,对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晓荷的结局一样,在他们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书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见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国奴,而决定离开北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做一个抗战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经不是一个急躁的学生,而变为了有丰富的阅历和抗战斗经验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组织委派,潜回北平,做情报工作,他在北海公园刺杀了给日本人做特务的招弟,在抗战胜利时,与邻居们共享快乐。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他不怕为国捐躯,只希望为战争胜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一部灵魂的觉醒史。战争激怒了人,也改变了灵魂。虽然招弟从一个纯洁的姑娘变成了日伪的特务,让人心寒,然而钱默吟却被战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旧式知识分子激怒成投笔从戎的革命者,也让矛盾的高第与瑞全并肩作战,让祈老爷子抱着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账,让小崔和李四爷等人不乏悲壮地为革命而牺牲……这足以让人喟叹,让人震撼!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这里,我们借先生的笔看到了一部旧中国的抗战史,了解到了在枪炮的雷鸣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质的性格,它让我们不断地理解与反思。而透过这部国民史,我们又读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他轻松幽默的笔调里有的是满腔的愤慨,嘲笑讽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颗对家国拳拳之爱的心,是对国民蒙昧强有力的呼唤,是对胜利最急切的渴望与坚信。

  这位先生,叫老舍;这部书,叫《四世同堂》。

  第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小说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在描写汉奸时,老舍先生显示出充分的讽刺与幽默才华。冠晓荷与蓝东阳是小说中的汉奸形象代表,“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一堆牛粪,冠先生是个很体面的苍蝇。”而老舍先生用极妙的笔法对蓝东阳做伪日汉奸时道:“蓝东阳的相貌先引起试官的注意。他长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觉得他的相貌是一种资格与保证——这样的人,是地道的汉奸胚子,永远忠于他的主人,而且最会欺压良善。东阳的脸足以引起他的注意,恰好他的举止与态度又是那么卑贱的出众,他得到了宣传处处长。”

  作者对于动词是精益求精——“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  “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无耻形象,而且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的清清楚楚。——“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一般下,“勾引”一次用在女人上,而此处,用在瑞丰上却极为恰当,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想要大家关注他的不劳而获的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中,刻画的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祈老人,他是“四世同堂”中祁家的长者,是守着“老规矩”坐着“老生意”的旧式商人代表。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计。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包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当战争初期时,他认不清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击碎了他晚年无忧无虑的幻梦,在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反抗的种子。

  我最喜欢里面的祁家第三代祁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而对于北平,几乎每一段都有作者对于北平季节、风俗、建筑、文艺等等深情描述。如老舍先生描写北平的夏天:“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活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茶。‘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接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舒爽地吃半天茶,砸几块酸梅膏,或呷一碗八宝莲叶粥。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潭或高亮桥的两边,在河边的古柳下,做半日的垂钓。”

  老舍笔下,人不离城,城不离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关的。

  《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小说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通过爱国诗人钱默吟,祁瑞宣后来与老三一起抗日等,歌颂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敢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第6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

  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诗人钱默吟,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

  五年前,十五六岁年纪的我,总觉得世界就在自己脚下。懵懂,单纯,冲动…强烈的正义感配合着自己少的可怜的能力,现在看来,也只是个只知道爱恨情仇的愤青吧!

  同样是《四世同堂》,在老舍笔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五年时光,我便被自己打败了。

  我曾爱过,恨过,愤慨过,鄙视过,感动过。

  爱祁家老三祁瑞全,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一个不想做亡国奴而离开北平的人。当回到北平时,已然不是一个毛燥的学生,而成为了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抗战工作者。爱他有理想有追求,不怕牺牲,只希望为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恨那些令人咬牙切齿的汉奸,即便临死却仍是执迷不悟。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为冠所长的大赤包,无论何时何地都对日本人毕恭毕敬的冠晓荷,还有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让人愤慨的败类,死不足惜。

  会同情那位学识渊博的钱诗人。被冠晓荷出卖入狱,出来时只剩半口气,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死在墓碑上。可怜一个文人,面对日本人的折磨,仍有勇气做地下党,虽又被抓,却也是令人钦佩的老人了。

  彼时读到这样的沦陷的北平,爱国之心便涌上心头,从老舍笔下着实又恨了一把。恨那些残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寇;恨那些软弱无能,不予以抗争的国人;恨那些利欲熏心,卖国求荣的汉奸;恨那个动荡不平年代,那一座城。

  此时再读《四世同堂》,分明看出了老舍先生在序中写着“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的些许意味。

  《惶惑》,《偷生》,《饥荒》;“战争”,“沦陷”,“觉醒”。

  四代人的家庭,祁老太爷所想要维持的一直是这些,似乎关上门来,门外的世界便与“我”无关。是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呢!其实也折射出从古至今现代社会,此种人性。“不关乎自己,无所谓他人”,值得反思。

  不得不提的还有钱默吟老人,此时我已不能再用可怜二字去看待这样一位让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的老人。不论是本性,或是仇恨使然,这样一位吟诗作画,浇花看书的清高而又高深莫测的老人,却也诠释出几分“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这样一个舞文弄墨的诗人,确是坚强勇敢革命战士的化身,像是大多数北平人,更甚是中国人,从惶惑,到偷生,最后觉醒。一如此时的中华民族,是一条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巨龙,直上云霄。 “外表上并没有什么英雄气概,浑身满布战争的创伤”,抗争胜利时,钱老人就这么从狱中走出,平凡的老人没有什么光环,却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铿锵有力的“时代战将”。

  我也曾以为非生即死,或许是年纪太小所以才那样的爱憎分明,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只是那个时候我不懂,在这个社会里,一个人,不止担负着自己,同时还要承担许多。

  譬如责任。祁瑞宣则是如此:他常常想象,假设他孤身一人,没有四世同堂的枷锁,他定然会把满腔的热血洒在伟大的时代中。可是,人生不是想象的产物,责任是你永远逃避不了的镣铐,把你束缚在命运中。是文化人,还是废物?大概都不应,也无法单纯的评判吧。

  住进小羊圈里的两个外国人——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和日本老婆婆。

  “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现代史。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瑞宣纯粹是民国的人……小顺儿和小妞子是将来的人……”

  “看到祁家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

  日本老婆婆:“对于日本人,我只愿他们因失败而悔悟,把他们的聪明与努力都换个方向,用到造福于人类的事情上去。”

  只是一个四代同住的院子,一个小小的小羊圈胡同,一座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却暗藏汹涌的城。老舍只是精准的描绘了那些小到尘埃里的人物,不曾跌宕起伏,却深刻人心。而岁月,也让我从中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许多事情看法变化了,想法新增了,理想束缚了,评判复杂了……不变的……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若是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

  ——老舍这样写到,平淡朴实,写进了我的心里。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铭记吧!

  第7篇:《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

  断断续续看完了《四世同堂》,打心眼里喜欢这部小说。文章以小羊圈为线索,写了小羊圈里的几户人家在北平沦落后的悲欢离合。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他的语言文字是别有风味的,诙谐但干净。这部小说中透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各种北平人的特点,软弱又坚强、怕事又勇敢、狡猾又老实。老舍先生细致真实地刻画了北平人民。

  故事在祁家小院拉开帷幕,写了祁老人对日本人围城的担忧,他认为怎么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几乎所有的人想法都跟祁老人一样,认为日本人不会伤害百姓,不会株连无辜。因此,谁都没有亡国之忧,只求保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谁都没有真正的太平,小羊圈的各家各户都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一幕幕惨剧血淋淋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说常二爷进城买药被罚跪是小事的话,那第一件大事就是钱诗人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钱诗人的儿子载着一车日本兵壮烈牺牲,钱诗人被捕,受了酷刑,钱诗人的另一个儿子病逝,妻子自杀。眼睁睁地,一个好好的家就这样分崩离析了。这一幕幕悲惨的景象惊心动魄,让人不忍睹视,但是又迫切想知道故事怎么发展,急切地看下去。

  我特别喜欢小文夫妇,虽然他们是“戏子”,不过小文出身名门,被迫拉琴度日,但是他身上还有一种“贵族”精神,不沉沦不市侩不消极,淡泊钱财名利,只要自己过得舒坦,不管其他。不管家道多么没落,日子多么困窘,他依然是个“人”,在苦的时候他能果腹度日,稍微有点余钱,他也会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正因此,也才有后面的故事吧,小文夫妇借演戏为名,杀死了日本人。当然,他们也血溅当场,死无全尸。

  小羊圈里死的最无辜的是拉车的小崔,他是为了送冠晓荷去参加一个集会,但是被作为替死鬼给砍了头。

  死得最悲痛的是祁天佑,因日本人的过错给店里多送了十双鞋,结果授予“奸商”的头衔游街,边游街边说骂自己是奸商。天佑不堪其辱,当天晚上,投湖自尽。天佑是家里的顶梁柱,半边天,有他,家里人才觉得踏实,才觉得温暖。但是他没有和任何人告别就离开,是全家人最深的痛。

  当一幕幕悲剧走进小胡同,也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这是我们在 “抗日神剧”中看不到的情节。当外敌入侵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安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部小说应该推荐给我们所有的青少年读一读,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老舍先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写这部小说本着一个善良的愿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说这部小说里的五大汉奸和他们的下场。

  晓荷,他仅仅为了向日本人献殷勤,没有证据就开始举报钱诗人。这是他所做的第一大恶事。为了恶心他,老舍先生没有安排他升官发财,一直被“笼罩”在“大赤包”的阴影下。后来他被抄家,被下监狱,出狱后不思悔改,衣食无着,因肚子痛被日本人拉到城外“消毒”,也就是被活埋。这个下场是让我们读者大快人心的,死得也算惨烈。

  “大赤包”,老舍先生对她丝毫不手软,将她相貌描写得特别丑陋。她亲日之后,成为妓女检查所的所长,从此醉生梦死,大肆敛财,贪得无厌,而且愚蠢至极,比如最后她给她的助手十万。她被抓是因为“狗咬狗”,汉奸蓝东阳诬告了她。她入狱后特别悲惨,没有吃的,没有衣服换,她发疯至死。老舍先生写她在狱中所受的折磨也是不惜笔墨,极力渲染,读之,虽感恶心,也感畅快。

  蓝东阳,应该说是老舍先生笔下最恶心的一个人,首先是他长得既丑,又脏又臭。其次,就是他对日本无限忠诚,时时刻刻都在念叨“万岁”。他还具备一切坏人的一切缺点:小气贪婪,连泡妞都只买几粒花生米,但是,老舍先生巧妙地以恶制恶,让他娶了胖菊子,被整的够呛,所有财产被席卷了;他没有底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令人发指。不够,我觉得他的下场不算最坏的,被送往广岛治疗,被原子弹炸死。

  胖菊子,祁瑞丰的老婆,她最初追求的就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但是,她的丑陋是慢慢展现出来的,喜新厌旧,贪图享受,没有廉耻,贪婪无比。她嫁人,而是嫁给“什么长”,而不是某个人,所以,她抛弃了祁瑞丰嫁给了最恶心的蓝东阳,一对奇葩走在了一起。最后,她沦为下等妓女,卖淫为生。

  我觉得祁瑞丰也是汉奸极品。日本人一进城,他就想着怎么和日本人拉上关系,但是实在没有门路,只好巴结冠晓荷。他所做的一切也实在是说不出口,一心想着自己怎么贪图享受,背信弃义,不念手足之情,而且不知悔改,执迷不悟。最可笑的是冠晓荷家败祁瑞丰丢官后,俩人打听到冠晓荷二女儿做了特务去投奔,被日本人抓后,由天津调来两位有权威的“支那通”,结果是:在相貌,言谈举止,嗜好,志愿,心理,各项中,晓荷的评卷分数是九十八,瑞丰稍差一点,九十二!而据那两位支那通说,能得到平均分数八十分就可以做第一等的顺民,晓荷与瑞丰应该是超等。瞧,老舍先生是怎么恶心他们的。他死得很痛快,就是被日本人抓走后,不分青红皂白杀了,丢了一件他穿的衣服到院子里。

  这些坏人,老舍先生一个都没放过,送他们去了该去的地方。同样,老舍先生也给“好人”安排了比较圆满的结局,虽然钱诗人家都破了,但还留下了一个孙子,而且,钱诗人第二次被捕后没有受刑,被营救了出来。不美的姑娘高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后也和祁家老三走在了一起。

  唯一不圆满的是祁家的小孙女被饿死了。我想,这是老舍先生再次对日本人可恶行径的控诉吧。最终,老舍先生不能释然,悲剧就是悲剧,日本人种下的罪恶,是永远不能忘怀的,是应该铭记的,他们杀死了太多无辜的人,包括不谙世事的娃娃也没有幸免。

  读过这本书,感受着各种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恨——倭寇和汉奸。让我特别感慨的还有老舍先生文字的魅力,想象丰富,描述得淋漓尽致,描述得细腻精致,描述得入木三分,让人深深折服。文字,不管是让我们恨也好,爱也好,它本身就有无穷抗拒的魅力。

  第8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生活之余,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篇小说给我最直观的一点感受就是,那时,北平人生活及其艰难,几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再看看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两边对比,天壤之别。不由得心生感慨。平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呀!国破家亡,国强民安。平日,这种话显得大而空,但以这篇小说为背景,再去回味这句话,的确就有了较深刻的感悟。

  小说中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侵略亚洲的中国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北平城貌似平静,没有硝烟和炮火,但是城外传来的隆隆炮声和空中飞过的轰炸机以及街上日渐增多的日本人,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就是战争。日本人的战争,不单单是真枪实弹,烧杀抢掠,还要从经济上扼住中国人的咽喉——自印钞票流通,控制日常百货供应,尤其是粮食的供应。更要从文化上进行侵略和腐蚀——利用中国的文化为其侵略行径粉饰掩盖,严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催生了许多粉墨登场的小丑。以大赤包、冠晓荷为代表的一批巴结献媚日本人,出卖灵魂的无耻之徒,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陷害百姓,大把捞钱,为自己赢得了短暂的权利、金钱和平静的生活。这种看似荣华富贵的生活如同开在腐烂尸体上的花朵,貌似艳丽无比,实则臭气熏天,让人掩鼻,令正直的中国人唯避之而不及。假洋人丁约翰盲目崇拜欧美,不关心国事,不同情百姓,一味追求自己狭隘的幸福和所谓上等人的生活。还有蓝东阳、招弟、胖菊子等一帮丑恶嘴脸的下流人,为了嗟来之食,宁肯抛弃做人的最起码尊严,跪地匍匐在侵略者前面,甘心做民族的罪人、败类。

  但是,更多的北平人在侵略来临的时候,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度难关。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是一个慷慨,有侠肝义胆心肠的人物。街坊邻居,无论谁家缺吃少穿或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他只要有点能力,都一定要出手相助。瑞全代表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青年,毅然抛弃了温馨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钱默吟老先生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家庭变故后,由一个只钻学问,不问政治的老学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日的地下斗争中,成为一个活跃在敌人皮子底下的抗日分子。瑞宣代表性格懦弱,委曲求全的一部分人,在经历了父亲、女儿无辜死亡,自己入狱的大劫之后,由一个温文尔雅的不抵抗分子转变为一个抵抗侵略的隐形斗士。

  通过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百姓、战士、汉奸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也明确地昭示世人——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文中释放出的信息是:短腿小鬼(文中语)可不管你是否是它的一条狗,只要它认为你可疑,不值得信任或没有利用的价值了,旋即投狱、折磨、杀死,没有丝毫的理由。这就是日本人的强盗逻辑!这就是这个民族嗜血成性的侵略本性!只有我们自己手握武器,充满胆量,狠狠地痛击它,它才能乖乖地缩回头,在它的小岛上蛰伏不动。

  思绪从文章转回现实,当今社会,吃的穿的应有尽有,孩子有学上,大人有工做,休闲娱乐更是花样繁多。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快乐。但是,一旦发生战争,眼前所有的秩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防那个曾经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至今仍然在蠢蠢欲动、伺机复出的强盗。只有我们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才能镇伏它,让它永远做着它的黄粱美梦,不复苏醒。

  第9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周末,我一如既往的走进了图书馆,特意穿梭在最靠里一排排古老的中国经典前。老书不是特别多,我一眼就看到了横放在书架上的《四世同堂》,心中竟阵阵惊喜之感。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是很早以前就有所耳闻的,在班级里老师也一再推荐我们去读《四世同堂》。早些时候听奶奶讲过的《四世同堂》已经记忆模糊,只依稀记得“四世同堂”这几个字和书中那个饱经风霜的大家族的老人。我毫不犹豫地借走了这本书。揣在怀里,书很厚,沉沉的。

  重新接触《四世同堂》,给了我年少时没有的感受,我想,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社会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战争中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那时的北平离我相隔万里,却又感到近在咫尺。

  《四世同堂》有百万余字,其中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在这个以乱世、战争为背景的大家族中,老舍先生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大赤包,棚匠刘师傅......

  整本书围绕当下血雨腥风的北平展开了叙述。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老舍先生是这样说的:“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读起来更觉得自然亲切、通俗易懂。

  北平沦陷了,百姓们缺吃少穿、受尽苦难,可是日子却还得过,如果大家都死了,那也好,可能战争就不会显得那么残酷无情了,奶奶告诉我,其实死也是为了活。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逃离危险的都是些好的、会拍马屁的,而留下来受苦受累的都是些体弱多病、懦弱无能。后来,随着对《四世同堂》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想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要保全自己是不可能的。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良心与性命只能选择一样,应该没有人傻到会拿性命去换良心。尽管能博得一个美名,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你的名字,只有那些选择了忍辱负重地活,被称为“汉奸”的人,才能风风光光地被人们所认识,哪怕背负了再多的罪名,被群众认识只需惊鸿一瞥的时间。

  第10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汉奸、平民、日寇上演着小羊圈的悲剧。

  “啪”的一声,李四爷倒下了,“扑通”,天佑跳河了,“下去”,小崔被活埋了,妞子饿死了,仲石和孟石已经是梦了。看着鲜活的人物一个一个地倒下去,我眼前一片茫然。血溅满了天空,但风在吹,河在淌,还是以前的样子,只不过在心中少了一点安慰,多了一点悲伤。

  这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8年抗日,我和祁老太爷一家在小羊圈中一同经历着血雨腥风,一起为家人的失踪而担心,一起因家人的死亡而痛苦,一起默默地怀念着相交多年的老邻居,一起品尝着“共和面”的苦涩,并用我们微不足道的方式保卫着自己的家园。看似平凡的小羊圈中,其实处处都唱着悲壮的歌。

  这些鲜活的人物反映了笑的艰辛,他们带着抗日的梦去了,书上的纸也多多少少地湿了。我带着沉重的心读完每一页,一颗不让人欺侮的心在我胸膛里跳动。

  我读完书,好像有一条民族的重担压在我肩头。一股爱国的火从我的心里迸发出来,我眼中满是因我的渺小而产生的悲愤。我放下笔,望着蓝蓝的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觉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的梦。天空中仿佛出现了小羊圈中所有街坊和齐老太爷一家的笑脸,他们在分享着抗日胜利的喜悦。

  突然,一缕阳光斜射进屋,我赶忙推开了窗户,让清风微抚我的脸庞。风慢慢的吹着,用它轻柔的手抚过《四世同堂》的书页。那古香古色的书页被风儿吹动,慢慢地向后翻着,直到翻完了这本书。

  是呀,八年的战斗,我们都扛过来了,就像风儿翻书,一页一页,竟把一本厚厚的《四世同堂》翻了过来。我看着红日冉冉升起,给大地带来温暖,那是天堂中的人们对地上生灵的祝福。风清云淡,鸟儿欢唱着,人们忙忙碌碌的,祖国繁荣兴盛。

  东方的红日升得越来越高,光芒无比刺眼,谁都不敢正视它了。

  读完《四世同堂》后,天佑的死让我珍惜生命,妞子的死让我珍惜粮食。 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要更好地学习,不忘国耻,一点点积累,为祖国做贡献,让世界为中国喝彩。

  第11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个曾经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

  《四世同堂》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

  《四世同堂》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老舍揭示了人性堕落其后的某些隐含的因子。祁老人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斗志,敢出说话,但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顺从了大潮,苟延残喘的生活。

  其实,老舍在讲述这部气势恢弘的民族史诗的时候也隐含着希望和期待。文中最后一句,起风了,恰似没有结尾的结尾,却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出老舍的那份心思。历史大潮在汹涌澎湃着,中国的命运也将翻开新的一页,除了叹息和悲哀,更多的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第12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合上书,老舍的《四世同堂》就这样读完了。这样就结束了么?书中那凄凉悲壮的感觉仍然挥之不去,我总觉得还应有什么。

  这本书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铁蹄下,那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们的惶惑与软弱,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羊圈这个地方是北平城的一个缩影,那各个阶级的人民是北平广大平民的代表。老舍是着重并且擅长写人的,他写的真,写的活。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里,他刻画了六十多个人物。

  不愿得罪人,一心只想庆得了八十大寿的祁老太爷;有文化又爱国却无法抛下家人的中学教员祁瑞宣;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满腔豪情的热血青年祁瑞全;胆小怕事却无聊的祁瑞丰;无怨无悔的韵梅;乐于助人的李四爷;无耻狠毒的冠晓荷、蓝东阳、大赤包、胖菊子、高亦陀等人。还有拉车的,唱戏的,抽烟的,妓女等等。

  在那样的世道下,祁老太爷悲痛,无奈,知道了反抗,他说:就是一口锅,也别生在这个年代呀!忠厚老实的人被逼得跳河,无辜善良的人被残忍迫害,单纯的少女一步步堕落;一个隐士诗人被逼成了革命斗士,奸诈狡猾的小人却横行当道……

  八年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大地留下了斑斑伤痕。

  小说中有爱国情怀的人塑造的很好,汉奸形象尤其饱满。在太平日子中,他们没有权没有势,日本人打过来了,要改朝换代了,他们就忙着巴结。连名字都改成了日本味儿的,他们心甘情愿的当日本人的走狗,无论何时都毕恭毕敬的,见到日本人都赔上笑脸,鞠大于九十度的躬。当别地有了反抗战争时,他们惶惑不安;当中国城池沦陷后,他们反倒组织各种人庆祝。但他们的死不但没能让人感到痛快,反而让人觉得悲哀。大赤包在狱中都疯叫着她是“冠所长”,冠晓荷被活埋前都对日本人卑躬屈膝。

  这是中国人可悲的一面。在利诱威逼,高官权势之下,丧失气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感激,他甚至出卖了钱默吟先生。年轻貌美的招弟,堕落成一个出卖肉体的女人,却还以此为荣。这无疑是贪念作祟,以致自掘坟墓,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当抗战终于胜利。人们已经不怎么能高兴起来了。年幼的妞子饿死,祁老人抱着尸体像去找胡同里的日本老太婆,胡同中的一些人想要报复,当大家把持不住的时候。

  瑞宣站了出来:

  “她,是咱们的朋友。”

  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不得不赞叹老舍的目光长远。

  无论如何,那都已是历史,但我不禁想到,我们离他还有多远,现在社会上贪婪,软弱,利益熏心的人,在当时或许就是一个汉奸。而我们,假若处在当时的社会又会是哪一种人?怎样的人?

  第13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第14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先在序中生写道: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说,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四世同堂》,百万余字,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我跟随着这三部曲,随着老舍先生细腻笔触刻画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走进了战争时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那时的北平似乎离我很远,又似乎离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棚匠刘师傅......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辅相成,读来更觉自然亲切。

  第1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 ... 他那不着痕迹的幽默让我彻底折服,他笔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画肖像,看似夸张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却又发现如此神似。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可是却也会一代代遗传到今天的我们身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笔下,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让人掩卷深思......

  第16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第17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北京太大也太神秘。我用了我人生头十九年的岁月也只是比没到过北京的人知道的略多一点儿。利用假期,我看以北京为背景的小说。我读书不纯,因为我不是因为喜读书儿读书,我是有动机的。但我的动机却又很单纯:只想在有人取笑我不像北京人的时候,我可以道出一些不为众人所知的,帮我挽回些“北京人的面子”。

  读北京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最有资历的作者就是老舍了(因为我能想到的作者本就很少)。最终选定了的是反映抗日时期小羊圈胡同生活的《四世同堂》。

  虽然有些小动机,但这次读书也真让我知道了很多“新鲜事儿”。比如天安门前的广场久已有之,我在这之前都愚蠢的以为它是新中国的后话;又比如知道了一种叫“冰碗儿”的小吃。那是一种消夏冷饮,有类似冰激凌的功效:纯洁的瓷碗儿上先垫好一层剔透又玲珑的冰块儿,再铺上青青的滴着露的嫩荷叶。瓷碗、冰块、荷叶,这三样儿,好就好像化妆的“打底”,真正的主角儿才要出场呢。核桃仁儿,菱角仁儿,杏仁儿,藕片儿舒舒服服的躺在荷叶为辱,冰块为垫,瓷碗为板的冰床上。件件都是清新,口口尽是爽脆。这是白玉,水晶和翡翠联袂捧出的艺术珍品。我虽没亲眼见过,也未亲口尝过,但是书中的文字已在我的脑袋里绘出了形象,流出了滋味儿。

  可是再怎么说,毕竟我是喝北京的水长大的(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永定河水,反正必定是北京的水)。不是有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么?所以我的北京生活与书中的正常人家的相比较,应该相同多过相异吧。这也许也正是我看的入迷的原因。不仅是“知新”更有“温故”的作用。

  第18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中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四世同堂》,这本书讲述了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的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沦陷时期内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一段生活。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逼真传神,栩栩如生。里边描写了三个人,让人印象深刻。祁瑞宣是一家之主,为人宽厚温和,但还有中国人的血性,他在北平刚刚沦陷的时候,将自己的三弟送出去抗战,并且告诉学生和街坊们,中国没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虽然不是很亮,却能带给人希望。钱默吟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二儿子仲石摔死了一车的日本兵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打,回来后,变成了一位爱国诗人,他整日不断地奔走,游说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和一些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身边的人和事赚取些许蝇头小利。老舍笔下,人不离城,城不离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关的。

  《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四世同堂》与其说是写一个家族的兴盛衰灭,不如说是记录一段屈辱的历史里人性的挣扎。他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从小家看大家。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更要珍惜生活的不易,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生做好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19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老舍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虽然将近80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内容精彩、情节紧凑,是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小说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难,以及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部书里的人物众多,有英勇抗日的热血青年,有文雅的诗人、有普通老百姓、有与世无争的贵族、有无良汉奸、更有无耻的卖国贼。在老舍的文字中,他们充满个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是通过直接描述才体现,而是从小说中属于他们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精神、言语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祁老人、看似狡猾却有良心的白巡长,莽撞的小催,还有无耻的蓝东阳。老舍把他们写活了。我仿佛来到了当年的北平,走进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儿胡同,看到他们每个人,听到他们的说话,这真是奇妙,老舍的文笔太好了,他把人物写进我的心中,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满文人气质。他虽不像瑞全或是钱老人那样勇猛地和日本人对抗,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他是个老师,更知道亡国奴的耻辱。他虽有爱国精神,可是他还要养家,还要保护家人,所以他不可能像瑞宣那样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但是,就是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是宝贵的。

  我最同情的是那位学时渊博的钱老人,他的命运真悲惨。先是被冠晓荷出卖,进了牢,受劲折磨拷打,出来后只剩下半口气。大儿子为国捐躯,二儿子气病身亡,太太碰死在墓碑上。这么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老人,被日本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狠毒,同时更佩服这位钱老人的骨气,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反而去抗争、去拼命!他敢做地下党,写传单,发情报,还往日本人堆里扔手榴弹。虽然最后他还是被日本人抓进去了,可是做为一个老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

  我最痛恨讨厌的是冠家人,特别是那个大赤包,“大!赤!包!”瞧这几个字就够让人恶心的,像个大肿瘤。人呢,更丑,水桶身材,满脸红斑,胖的没脖子,不论她涂多么厚的粉,烫什么样的头,看上去还是像个“丑八怪”。她是最不要脸的人,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或是有点儿权势的军人,甚至连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机会,前去“拜访”。富善先生满脸惊愕地说:“这也是中国人?”看看,她哪里配做一个中国人,她不过就是一条狗,仗着日本人的走狗!

  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这是日本人给中国人的粮食。里面混杂着泥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这是日本人的罪恶!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共和面”是连猪都不吃的食物。这是中国人的耻辱!

  日本人的罪恶是数不清的,他们在街上随意杀人,胡乱扫射老百姓,到处修机场,刨坟盗古墓。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奋起反抗,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别看他们表面上拿个刺刀,威风凛凛,半夜也会偷东西,连祈家的门栓他们都偷。

  日本人没有人性,是野兽!就连最巴结他们的走狗冠家也被他们收拾了。冠晓荷最后被活埋,大赤包下狱发了疯。日本人用他们的时候,给他们钱和官职,利用他们去害有良心的中国人,一旦大势已去,就连这些走狗他们也不放过。这也是冠家的罪有应得。

  这部书让我深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历史。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第20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去年生日同学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过后,有点惭愧,才看了一部!开始看时,就想着到时候看完了能写篇读后感,就像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候常写的读后感。此刻摆在自我的床头,却总有些原因,让你静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写写感受,看后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丰、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样的性格,走着不一样的道路。

  记得当时看到瑞宣的一段独白时,自我就发了一个动态,与其说当时自我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说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写道:瑞宣认识他自我,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并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便的掷在一汪儿臭水里。

  当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这样的状态。可是就像瑞宣认识了他自我一样,我仿佛也看到了自我。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够细心谨慎,也没多大的智慧与才气,从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长是什么?最怕问你擅长什么?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却总有那么一股劲,坚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还能做点什么,我至少还能够改变点什么,我觉得,人就是要这样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连你都不觉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过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或许,就是因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个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个好的未来,此刻我的眼里,我们的眼里,大多都是完美。

  瑞宣,在那个时代,代表着大多数的人。应对国家一点一点的被日本侵占,期望能投身到反抗中,哪怕为战争献出自我的生命。但作为兄长,背后一个家庭需要他支撑,祖父病了,母亲常年多病体弱,二弟心中根本无家国之痛,反而为日本人做事,三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抗战中,做了他想做的事。读后感·而他,就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矛盾、痛苦、无奈,满腔的热情只能藏于心中,尽力压制。我想,即使时代在变化,瑞宣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缩影,一个代表,背负着很多,不能放手去做自我想做的事,一方面来自于外界多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自身。

  或许之后他主动踏出了那一步,带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或许那个时代逼迫着他不得不迈出了这一步,艰难困苦的行走着,或许……我相信,瑞宣的初心都不会变。

  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第21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伟大,十分朴实的语言,却有一种十分好的代入感。寥寥数笔之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里面的一个小村庄——小羊圈里,主要讲述了在小羊圈里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描述地理的句子虽然不多,感觉能够使人在脑子里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样,看着书,脑子里好像在播放一幕幕无声的电影似的,体会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惊讶的,不仅仅是老舍的写作功底与朴素的语句,还有老舍对待战争的客观。这本书里,从刚开始就提到了住一号门的日本老婆婆,她从刚开始就一点也不赞成日本侵略中国,异常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住三号门的日本家庭把门给封上之时,她却把门大大的打开,想用自我的一点点力量,来向中国道歉,向在战争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国人道歉。老舍并没有大幅度的赞扬日本人,更没有“盲目爱国”,大幅度的贬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客观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读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声。

  《四世同堂》这本书,围绕这一个小村庄里边的几户人家展开故事,时而令人叹气,时而令人愤慨,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自豪。当全部看完之时,感觉好像五味陈杂都集于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来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书,并且语言不难懂,小学生也能够看。此刻,就再让我看一遍吧,可能,写出来读后感跟这一篇也完全不一样呢。

  第22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不敢读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不是因为他写得不好,恰恰是因为写得真是,动心,动情,将历史的、现实的故事写出来,将真实的人性写出来,一草一木皆有情,我常常不敢看关于那段战争的文字,每每以泪结束,我常常不敢看剖析人性的故事,每每以血的代价结束,这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恰恰是真实的人生。所以,看老舍的文章,需要勇气,需要耐心,需要博爱的胸膛,需要冷静的沉思。今日,就以一点点笔触,说说《四世同堂》给我的感受。

  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一样人物的描述都深刻地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一个道理。小羊圈胡同的每个人都是一类人的代表,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祁老一家是一类,钱老,李四等等,不一样的职业,不一样的性格,就是我们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祁老太爷家四代人,三个儿子,一个隐忍,一个背叛,一个改变,敢于奋斗,就是典型的战争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天佑用生命书写清白,未尝不是一种气节,瑞宣有痛苦,却始终不忘记国家,瑞全去改变!在苟且的生活里,老舍先生给了期望!

  四世同堂本来说一个家族的兴盛于荣耀,而在老舍的笔下,它成为国家命运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家族的覆灭,因为有战争的发生,战争则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国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仅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齐,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我的国家、出卖自我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应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

  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所以,年轻的一代觉醒,开始奋斗,这是他们的选择与付出,他们是爱国的一代人。这也是老舍在小说里给我们的期望,不仅仅是生活的苟且,还有期望,还有诗和远方。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再让我说一句俗话吧,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我们教育的是年轻的一代,让我们和我们教育的这些孩子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和平年代!

  第23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很多,除了骆驼祥子,就是《四世同堂》了,这部小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勇敢的站起来,遇到外地时应当奋起反抗,而不是顺从,否则就是自掘坟墓。在我们国家遭遇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和欺负是,很多老百姓为了得到一时的利益就放弃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让更多的同胞遭受困难,这些人必将受到人民的唾骂!

  故事讲述了北京沦陷区里祁家、钱家、冠家等各阶层普通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一样选择,祁家人和钱家人对日本人十分痛恨,钱家二少爷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而冠家人去出卖自我的同胞,从日本人手中获得好处,当胡同里所有的老百姓都艰难的生活着时,冠家却因为勾结日本人生活的有滋有味。之后的钱家人为了报仇去和日本人周旋,进行了反抗。

  在书中,我们看到冠家人一开始讨好日本人,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情,而之后对日本人没有利用价值了,变被日本人无情的抛弃和迫害,他们种下的恶因也所以收获了恶果。可见,对待敌人,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哪怕是做出些牺牲,也不能改变自我的意志,这是民族存亡的精神信仰。

  在日本侵华的时候,个人与国家命运的选择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而此时,国难当头,却仍然有很多意志力不坚定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出卖民主和国家,为敌人做事,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向我们展示了面临外辱的时候,哪些人能够坚定信念,不忘国耻,哪些人会出卖同胞,卖国求荣,这些汉奸必将遭受惩罚!

  第24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去年大概6月这时候结束的一本书,至今可能里面详细的情节慢慢地从脑海中褪去,可是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时常浮此刻脑海深处。在此,回顾之前的读后感,又增添了一年之后此时的所思所想,仅以此文作为记录!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仿佛有种自我与那个时代隔离的恍惚感。

  北平起风了,可是这风却依旧让人感到瘆得慌。没有缘由,胜利的喜悦在长久的压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脸上丝毫看不到,依旧过得战战兢兢,似乎从被侵略、被压榨的阴影中还没有走出来。看着日本使馆的摧毁,看着日本人一点点地撤离,他们仿佛才有了一丝丝的知觉:中国胜利了。

  在北平沦陷的日子中,并没有经过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将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透过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鲜明特色的人物,将一段历史呈此刻眼前,反衬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许多,你常常难以去想象,那个受屈辱的时代,那些老一辈的人究竟有些多么坚强的毅力,从那个艰苦的年代中是怎样熬过来的。

  你会感叹,我们身处此刻的时代,是有多么地幸福,和那时相比,此刻的生活充满太多可供让我们享受的东西,你能够周末携两三好友去看场电影,你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去学习阅读,你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观点,你能够去你喜欢的地方旅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于当今和平的年代,在那个战火弥漫人们愚昧的年代,一切都变得那么奢侈!

  第2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慢慢吁了一口气,轻轻合~的最终一页,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我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一样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我不一样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我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述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十分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述,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经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确定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向让别人称她冠所长,仍一向相信日本人必须会就她出去,一向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终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冠晓荷,我一向觉得他对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他们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洋,胖菊子,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我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明白仅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到达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爱惜自我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能够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我给自我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我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礼貌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资料。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当就是他之后一向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梦想,是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能够向他人夸耀的资本。他尽一切可能去坚持这个家庭的~,享受别人所没有的天伦之乐,所以,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瑞宣在中秋节日驱逐瑞丰不以为然,对儿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深表愤怒,对孙女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义愤填膺,他在忍无可忍之际最终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我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梦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读罢此书,荡气回肠,心潮澎湃,实为一本好书!

  第26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伴随着窗外沙沙的银杏叶摇曳的声音,我读完了这本《四世同堂》,合上书,我出了一口气,将读书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同时推荐这本书给没有读过他的人。

  内容简介:在抗日战争年代,北京一个小胡同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个小胡同里,有正义、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人,也有阴险狡诈、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汉奸、走狗,还有老实本分、挨饿受冻的游民,这些人物在一起,构成了许多可喜可悲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这本反映当时民生社会的疾苦和汉奸们献媚讨好、挥金如土的小说——《四世同堂》。

  读书体会:

  又来拜读老舍大师的杰作了,读老舍的书,觉得非常美好,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就像我在《平凡的美》里说的一样:这种美是平平淡淡的,值得每一个人去赞扬,它像水一样,冲淡你的情绪,让人把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它像一朵云,无处不在地陪着每一个人,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这份情感。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一个国家,必定有忠爱他的公民。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国家是一个团体,我们是这个团体中的人,更要爱护她,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是一个精神,他的全部精神来源是他的公民,国家是人建立起来的,就需要人来爱护他,可是在祖国困难的时候,那些汉奸小人们见风使舵,投降了敌人,扰乱民心,这些人就像墙头草一样,一看见自己的国家不行了,马上投奔敌人,而且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爱国这两个字,他们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自己。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可不单单是喊口号而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争气,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随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老舍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而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老舍大师用平淡的语言,不仅描述了整件事,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更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读着这本书,对老舍大师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读了这本书,我想告诉大家,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爱国的心,还要有爱国的具体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第27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观众生百态:或谄媚、或坚毅、或悲观消极、或乐观活力,各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品人间百味:或凄凉、或温暖、或反目、或和解,个中滋味自己体会;感昔日往事:或琐碎、或重要、或冗杂、或简单,追忆逝水流年。

  这便是读完老舍先生名著《四世同堂》后发出的第一声感慨。

  小说的背景是八年抗战时期的北平,这是我最不熟悉也最反感的屈辱史。北平在那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羊圈胡同便显露出了这一点。

  原本安静的小羊圈胡同因为鬼子进城而开始了变化。冠家人居然为了得到日本人的信任而出卖了邻居,导致钱先生受尽了酷刑。随着冠家和瑞丰夫妇的“四处活动”,终于谋得一官半职的他们每天都笑声如故,而瑞全这时逃出了北平。邻居们一个一个地被日本人无辜杀害,祁家四世同堂的局面差点儿失去。大家被逼着吃“共和面”,买布还必须买一双鞋天无绝人之路,日本投降!惨绝人寰的日本人终于失去了往日的气焰,但他们又给北平这几朝古都留下多少伤害呢?日本人恐怕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胡同是整个北平的缩影,是那时北平人的写照。一本书便是整个世界的缩影,人心的写照。人心的丑恶和善良的差别居然如此之大。

  看看这些想要巴结日本人的可伶人吧!他们一时贪图纸醉金迷,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他们为了权和钱,为了谋得一官半职,为了体面地生活出卖了尊严,他们简直是一只只走狗。最讽刺的是蓝东阳,病重时说的胡语居然是“万岁!”。再来看看大赤包、冠晓荷和瑞丰、菊子。大赤包敛财,要权,可她最后呢?在狱中疯了。冠晓荷和瑞丰一心巴结日本人,日本人给如此“忠心”的人可是“大好处”——“消毒”。他们的“亲善”的日本朋友送了他们残忍的礼物——活埋。他们如此一生,得到了什么呢?

  而大多数的北平人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他们懦弱,恪守千百年来传下的礼仪,他们的信条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命要紧”,即使他们怒了也不敢言。反思日本侵略的原因,不只因为广褒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还因为中国人的懦弱,欺软怕硬。

  所幸有钱先生这样令人尊敬的老人家和瑞全这样的热血青年。可敬的钱先生历尽沧桑,受尽酷刑,日本人鞭打着他的躯体,却未想到他的心灵也就此升华。他从与世无争到积极宣传抗日是个多大的跨越,是战争,是屈辱使他明白了这些道理。所以他的眼神不再和平,充满笑意,而是充满了仇恨、愤怒之光。

  也有这样朴实可爱的北平人。李四爷和李四妈的慷慨热心和白巡长的善解人意却使我相信世界上真的还有真善美,老天也给了他们回报。

  出卖灵魂和尊严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我坚信这个道理。因为没有了灵魂,这个人不再是人,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第28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终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向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终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经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我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以往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终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读后感·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我的初心、不能丧失自我的气节、不能背弃自我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最终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期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第29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的《四世同堂》我相信只要是个上过学的人都读过,哪怕只是片段也大都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我而言,我是从故事背景就喜欢上了这部小说。这部中国经典小说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看过最好的著作之一。故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故事进行的场景很小,但是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也不少,读者看过之后依然会记住每一个人。故事激发出了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一个大家庭,在这样一个悲惨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度过难关他们甚至做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选择。

  老舍所揭露的现实,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所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平民,他们的生活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没想到却如此有戏剧性。本来宁静的生活,被惶恐与不安打破,那些丑恶的灵魂在老舍笔下显得血淋淋。与此同时,老百姓依然英勇无畏,他们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也正是这种精神,最终的胜利才站在我们这一边,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民族气节。可想而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老舍的文字不光能够讲述现实,还能以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吸引住读者,让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深刻认识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这点事最难得的。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故事如此沉重,作为读者我们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因为本书已经不能单以小说的形式看待,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尤其本书字数还不少,上下两卷,让我们能够慢慢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画面感。他用柔和没好的文字写下这本小说,却时刻体现出一种力量感,每一字一句都直戳内心。对于每一个人物,老舍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独立的主角或是让角色都显得品德高尚,而是更加贴近现实。这些人物仿佛本身和故事背景一样存在过一样,这样看历史我认为才是最吸引人的。

  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看起来轻松的作品,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并不多,这类经典作品是值得每个人阅读的,因为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告诉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学会人生的真谛。

  第30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以“伦理文化型”作家著称的老舍,历来重视在民族历史大背景下,以现代意识检审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价值进行重新估定并苦心探求中国文化的走向。《四世同堂》被称为是用民族的血写成的一部“痛史”,透过沦陷区的一个小胡同来照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沉浮。

  《四世同堂》堪称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书中借取40年代北平西城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线索,细致地刻画了北平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如何挣扎在生与死的缝隙里以及他们缓慢而艰辛的觉醒过程,分析了在国破家亡的严峻时刻,国民们的精神素质和种种心态。可以说,《四世同堂》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

  第31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打开这本书,心情是沉重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北京老百姓抗战录,更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抗战录的缩影。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想客观、不带一点情感的阅读完这本书是做不到的,而写书评时,心里更是止不住的波涛汹涌,太多的情愫混在一起,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老舍先生的语言描写可真是惟妙惟肖,举个例子,几句话就把一个人的神态与表情刻画的十分清晰生动。而老舍先生并不满足于动人的描写,他用一个个故事深刻刻画出中国老百姓面对亡国的悲壮、屈辱、无奈、凄凉的心境,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感同身受!

  因为耻辱,心情是沉重的,这耻辱,一半是因为日本鬼子的侵略,另一半是因为部分国人不仅不奋起反抗,反而充当敌人的走狗!鲁迅先生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想必老舍先生也是如此的心情,他用精炼的言语,将汉奸小人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他高兴得像饿狗得到一块骨头”一个小小的比喻,便把一个厚颜无耻的小人形象跃然于纸上。又比如,“他的小干脸上红起来,眼睛在不偷着瞟尤桐芳与招弟姑娘的时候,便那么闭一闭,像一股热酒走到腹部时候那样的微晕” 瑞丰贪婪好色享乐的形象顿时浮现在读者的脑海,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一个正直的国人感到羞耻,继而感到深深的悲哀!

  除了部分国人甘于做汉奸,还有很多老百姓选择了忍受敌人的蹂躏。他们只想好好的过一辈子,甚至天真的以为,自己老老实实的服从统治就不会受到日本人杀害和欺辱。祁家老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过了大半年月的老人只想好好的过余下的这些岁月,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后一类人,就是以瑞全和瑞宣为代表的中青年。他们有知识,有觉悟,有抱负,他们明白,国亡则家破,唯有奋起反抗,才有希望。这部小说讲述的正是在北京被敌人占领后这三类人身上发生的故事,祁家是主线,四世同堂,祁家老人和祁天佑夫妇甘于忍受压迫,瑞丰向敌人献媚,奴颜婢膝,瑞宣与瑞全敢于反抗,不做亡国奴。

  老舍先生这一部小说就是抗战时的世间百态,每个读者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或许不能完全等同,但至少能产生些许共鸣。家破人亡的钱先生,代表的是不畏强暴的中年知识分子;英勇斗争的瑞全,代表的是不甘亡国的青年才俊;献媚敌人的瑞丰,代表的是自甘堕落的汉奸小人;热心助人的李四爷,代表的是急公好义的英雄义士;轮为特工的招弟,代表的是屈服敌人的豺狼走狗;无奈无助的祁老人,代表的是天真愚昧的贫苦大众。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性格特点,从中可以窥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特点,发人深思。这些用文字剖析出来的文化糟粕深深的刺激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令人耻辱。

  耻辱不仅仅是敌人的蹂躏与残杀,更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儿女甘愿做敌人的走狗。铭记耻辱,铭记的不仅仅是敌人给我们的带来的伤害,更应该是我们中部分人的丧失民族气节与尊严的行为和思想。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他看明白了,医治国人的思想比身体更为重要。

  铭记耻辱,振兴国家,振兴军事经济力量,牢记落后要挨打血的教训。振兴国家,应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深入人心。纵然中华儿女的土地被占,肉身被夺去,中华儿女的民族魂永不可夺取!

  第32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四世同堂》是老舍作品中最为坎坷的一本。这本书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一百节,近百万字,从构思到成稿,前后八年创作而成,全本出版历经四十年,是老舍字数最多、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品。这是一部失而复得的奇书:在抗日战争中构思,乱世中动笔,在美国写完,建国后被搁置,最后十三章甚至被毁掉。

  为什么这本书会有这样坎坷的命运?《四世同堂》的故事并不复杂:老北京城护国寺旁边小羊圈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住着一家人。老太爷祁老人七十好几了,操劳一生,最大的希望不过是全家平平安安,能在一起给他过个八十岁生日。随着日本人的到来,这一切成了空。很有主意的祁老太爷本来为度过这场战争准备了三个月的粮食,谁知仗一打就打了八年。期间,做生意的儿子被逼跳河了,一个孙子离家抗日不知生死,另一个孙子当了汉奸,剩下的大孙子苦苦支撑这个家,当幼小的重孙女饿死的时候,传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

  百年屈辱中最屈辱的八年,普通中国人难以选择中的最终抉择。偷生还是赴死?尽孝还是尽忠?保家还是卫国?老舍用正义感和慈悲心,写出一个懦弱、忍辱、平和的民族,在国仇家恨中渐渐觉悟,在反抗中凤凰涅盘的真实历程。老舍以一个再小不过的角落——小羊圈胡同,两个再本分不过的中国家庭——祁家、钱家着眼,描述了老北平这座再亲切平和不过的古城和住在这里的人们,在这场战争劫难中遭受的摧残和荼毒,以及他们悲壮的反抗和牺牲。

  有人说,世间最难认识的人是自己,因为谁都很难做到正视自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老舍这本书最难得的是正视自己的态度,他忠实还原了抗战期间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和心态:一开始忍耐,觉得日本闹闹就跑了,还是关门过自己的日子要紧;逐渐在残暴的统治中觉悟,力所能及地消极对付;在身边人一个一个死去的血腥现实中渐渐觉醒;终于进行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反抗。可以说,读懂这本书,就懂了中国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如果说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是一种精神上的愤恨和爆发,那么这部《四世同堂》则还原了更真实的历史,日本人所作的种种荒谬血腥的恶行罄竹难书,例如强化治安、禁锢思想、强制学生学日语,掠夺资源,抢棉布、抢粮、抢煤、抢钢铁。例如所有的棉布都得运往日本,连给伪军的军衣都用破布和烂纸做;所有的煤也都运往日本,只给北平城剩下十分之一;全城的铁,包括大门上的铜门环都被摘走,被运往日本去造子弹;能运走的粮食全运往日本,老北平城凭票供应粮食,只供应糠麸混杂的“共和面”。六十岁以上和六岁以下的人不发粮证,变相断粮……冻死、饿死、病死的人成卡车地往城外运走喂狗,病人则要拉去活埋;日本人往往夜间逮捕人,不敲门,翻墙而入,被捕者多半永远失踪……就这样,老北平渐渐变成了一座死城。

  只是在最严酷的迫害下,中国人的才丢掉了幻想。进行了反抗。可以说,这本书表现出的平和的中国人,很真实,却也难免可气,难免少了一点血性。或许,这就是老舍在解放后不愿意发表小说的重要原因吧?或许他觉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了,再发表结局就不合时宜了,于是他匆匆定格在87节上。并且,故事中出现了同情中国的一位日本老太太和一位英国老领事,犹如神来之笔,表现出老舍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使得这部小说具有超越历史的眼光和人性力量。尽管日本老太太说:“日本人必败!没有另一个日本人敢说这句话。我从一个意义来说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为我的国籍,而忘了人类与世界。自然,我凭良心说,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别人杀尽。”而英国老领事偷偷给中国人送粮食——这在当时毕竟是不太主流的写法。

  因为新时代开启,老舍就没有再出版结局。而记录结尾的笔记本,很可能在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四世同堂》和曹雪芹《红楼梦》、卡夫卡《城堡》、太宰治《GOODBYE》一样,成为文学史上永远的遗憾,但比其他几本书幸运的是,为了不至于让这部作品成为烂尾楼,人们千方百计从英文译本中回译了最后13章。虽然这本书的中文版结局至今下落不明,不同选本的区别只是所本英文版本的不同。但在当下,拥有完整的结局便是对这本书的一个力所能及的交代了。

  尽管这本书充满坎坷,但我们今天毕竟可以看到完整的四世同堂,能够欣赏到这中国版的血与火之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今天对抗战剧的吐槽,其实是对真实历史的呼唤和在艰难中取得胜利的那代孱弱中国人的敬意,更是一种对自己的正视。

  第33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1966年五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将红色革命提上了案头,红色革命的浪潮随着席卷中国,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最先遭殃,无数知识分子被戴高帽子,浸猪笼,认罪的话语写在厚重的木板上挂在知识分子的脖子上,无知群众带着他们游街,“文斗”,“武斗”不计其数,少数人通过教唆、诬告、鼓舞无知的群众喊出高昂的斗语,当人们一旦被狂热情绪占据了大脑后,分辨是非的能力便会急剧的下降,于是被冤枉的知识分子就遭了秧,老师作为北京文联的主席,被批斗了无数次,他宁愿自杀,也不愿备受屈辱,1966年8月24日跳入了太平湖中,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2016年,老舍去世五十周年,也是他的著作权解除限制的年份,各大出版社争相上市老舍的作品,若是从外观来看的话,《四世同堂》北京联合出版社的版本是我最为喜爱的,封面尤其出彩,四世同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惶惑》,第二部分《偷生》,第三部分《饥荒》,北京联合出版的封面,衣着干净的黑衣人,杵着拐杖,站在三扇门中间,黑衣人正对着那扇门,踌躇不前,暗示着第一个故事《惶惑》,右边的门内树枝伸到了房屋外,脱离了自身的生长环境,根还在屋内,枝却离开了养育它的那片土地,这暗示着第二个故事《偷生》,黑衣人左边的那扇门,紧闭,其余两扇门都是木门,唯有它是水泥制门,这暗示着男主无家可归,这与第三个故事《饥荒》相关。

  老舍是最擅长写小人物的,在老舍的笔下,靡靡之音往往能爆发出轰天震地的力量,国家是一个大的整体,但它是由无数个褶皱堆叠起来而成的整体,国家缺商贾富甲,缺达官贵人,唯独不缺就是平民百姓,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最能明确反映出国家的面貌,你有可能从小人物身上看到表面风光无限的国家,其实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历史犹如一头老牛,拉着碌碡,风风火火的碾压过后,有的人在碌碡的缝隙里存好了下来,然而大多数人,都被碾平到地表上和泥土融为了一体。《四世同堂》讲述的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讲述了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抗战的小说,故事背景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是故事的主线,钱家、冠家等居民是故事的支线。

  老舍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影射出国家这个大局面的战争冲突,老舍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他借笔下的人物,刻画出了知识分子在战争时期的艰辛生活,以及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担忧,他们想帮助国家赢得战争却又无能为力。

  《四世同堂》这本书的切入点就是知识分子这个大群体,一个身处江湖之远,心系庙堂之高的群体,他们无法拿起武器去报国,但是别人怀宝剑,他们笔如刀,即使如此,知识分子的内心依旧焦虑,他们觉得拖了国家的后腿,老舍深入剖析了知识分子内部的精神危机,他们想和平安稳的过日子,在战争的摧残下,他们的理想沦为虚无。北京大学中文系知名教授孔庆东曾说过,“在老舍看来,‘过日子’是中华文明的力量所在,堂堂正正地追求和平生活,才能避免民族精神和个人心理的殖民化,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老舍去世快五十一周年了,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他为中国人民发声,可是人民却又反过来害死了他,他的肉身虽然没能度过危机,但是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却一直的传承了下去。

  第34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崇敬老舍先生,不仅是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把那个时代国家最苦难的一面保留了下来,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铭记战争带给我们的有什么,亡国奴又是怎样被人欺侮折磨。勿忘国耻,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的耻辱,如今,我们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里寻找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战争会给我们的命运带来怎样的变化。一家人的命运都由着侵略者掌握,空气中当然也不会有自由的甜味,每个人都生活在白色的恐惧之中。 老舍先生一生之中共写过的八百多万字的作品,在这其中《四世同堂》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就连老舍先生自己也说这可能是他这一生中写过的最长也最好的作品。整个故事以小羊圈胡同里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命运变革作为主要内容,告诉我们当战争来临之时,和是战争失败之后,这些政府眼中的普通人,都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同流合污还是奋起反抗,亦或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苟且偷生?或者是选择更有血性的共赴国难?在小羊圈这条普通的北平胡同里,有着三家人家就完整的代表了那些不同的选择。 

  钱家,作为诗书传家的代表,却选择了一条最难走悲惨的路。他们选择了共赴国难,从钱家老二出城抗日开始,他们一家的悲惨命运也就从此开始,二儿子抗日与一车日本兵同归于尽,大儿子在父亲被抓以后自责自己百无一用抑郁而终,母亲也追随大儿子一起去了,好好的一家人就此四分五裂,甚至在他们去世之后的体面都没有办法达到。由此,逃出生天的钱先生在此大悲的刺激下觉悟了,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斗争。并且明悟到旧的国家应该随着他的诗、画、君子小人都通通焚尽,新的国家才能在血中诞生。 

  冠家,则是另一翻景象。有过一官半职的家庭,在骨子里就中下了对权利的欲望,所以当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候就忍不住跳出来摇旗呐喊,想让自己的新主子提前看到自己一眼,没想到他上窜下跳到最后不仅没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反而命丧于他们之手。他的老婆大赤包在谋得一个所长的官职以后,果然把这不大的权利通通的压迫到普通人身上,让看故事的我都忍不住咬牙切齿想要除掉这些祸害。她得意时的不可一世,恐怕没有想到自己一家落难时,不仅全家除了大儿女以外都被自己的日本主人杀的一干二净,而这个时候却没人为他们一家说上一句话。 

  祁家,应该全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了。本来四世同堂,应该算是积善之家了,但是在国家灾难面前,同样无法幸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三兄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三条道路,老三虽然最小,却也最先觉醒,自己的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舍弃个人利益,为这个国家的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老二则好吃懒做,不仅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反而跟自己的媳妇儿一起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给日本人助纣为虐,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老大明事理有学问,却无法抛下自己的家人独自离去,所以只能留下来尽孝,尽自己的力量维持一家的生计。但是最终也没守得家里团圆,自己的父亲和年幼的女儿,还是没有撑过去。 

  作为主角的三家人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同,但是结局都是家破人亡,选择抗日的,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赢得尊严;选择降日的,不仅被自己的同胞们鄙视,最后更是被自己的主人抛弃;选择独善其身的,也没有办法在国难当头,能够独自逃脱。除此三家以外,小羊圈的其他人家,也没有谁能够幸免于难,每家每户都有在侵略者脚下的亡魂。既然在亡国的时候,不论我们选择那条路都没办法逃避,为什么不去面对他,去反抗他,也许我们可能会一时的失败,但是如果苟且偷生,那么我们的后代都只能做别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提起中日战争,肯定很多人都有话说,不仅是因为中日文化相近,更是因为日本以弹丸之地居然能够侵略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我们,这让我们倍加觉得屈辱。尤其是近些年,只要你打开电视机就总有几个台在播放着抗日剧,抗日剧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其实这也是从侧面告诉我们,这份屈辱有多深,我们要想不再让这份历史重演,就必须把这份屈辱深刻铭记于心。

  在电视剧里,都会出现的一个角色,除了两方战士,还有汉奸也必定不会少了身影,老百姓恨汉奸,尤胜于恨侵略者,因为他们忘记了把自己养育长大的土地,忘记了给予他们关心爱护的亲人,并且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选择了一条最令人心痛气愤的道路。 网红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给名校学生做演讲的时候曾经说过说过:“ 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将来日本人侵犯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谁将是未来中国的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日本人为什么不道歉,日本为什么不谢罪?因为他们知道,日本人的尊严和历史最重要,相反其它亚洲的不满太没有分量,所以他们可以置之不理。”当然有人认为他是在哗众取宠,但是抛开他个人是否有什么其他目的,至少这些话在我看来没错,如果真的再次发生战争,我们真的应该明白,坚守的人格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理想和志气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第3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住在“小羊圈”里祁瑞宣一家人在北京沦陷时期内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一段生活。

  祁瑞宣是一家之主,为人宽厚温和,但还有中国人的血性,他在北平刚刚沦陷的时候,将自己的三弟送出去抗战,并且告诉学生和街坊们,中国没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虽然不是很亮,却能带给人希望。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二儿子仲石摔死了一车的日本兵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打,回来后,变成了一位爱国诗人,他整日不断地奔走,游说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

  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和一些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身边的人和事赚取些许蝇头小利。

  这三个人,性格迥然不同,其实这就是老舍先生总结的中国人的三大性格种类。如果中国都是像祁瑞宣这样的人,那么日本人入侵北平就是偶然事件;如果中国人都是像钱默吟一样的人,那么中国决不可能被日本侵略;如果全都是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呢,中国是必然要灭亡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应有的血性,变得像绵羊一样软弱,任人宰割,那它注定是不会长远的。但在整本书中,这段描写给我的感触最深:“他看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双白软的手,他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手是打不了人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中国人软弱的性格,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接下来的他们祁瑞宣和钱默吟做做的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隐忍的同时,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的做着潜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围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反抗的种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这才是中国人的血性所在,中华民族长存的血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