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下册 教案 年级 数学

管理员

摘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比大小教材P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 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50分米=( )米 960克=( )千克 45厘 米=( )米

  1米8分米=( )米 4千克600克=( )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 0.85 0.001 0.10 0.15 0.01 3.45 1.457

  教师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教师板题: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1.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 成绩/米

  王红 0.69

  李娜 0.8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都是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是小于1的小数。

  教师:你能说出这两名同学的名次吗?为什么?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小组活动。)

  学生:李娜第一, 王红第二,因为0.69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学生:李娜第一,王红第二,因为0.69是69个0.01,0.8米是80个0.01,所以0.8﹥0.69。

  由图可知:0.8﹥0.69。

  3 .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远场地看看出示教材9 页例题。

  跳远成绩

  姓名 成绩/米

  郑强 2.9 7

  李明 3.13

  张华[来源:学科网] 3.08

  教师: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出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结果。)3.13﹥3.08﹥2.97。

  教 师小结:比较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教师:通过刚才比较小数的大小,你都掌握了什么比较方法?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生同归纳:

  1.先比较整数部分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看百分位……

  2.把几个数按顺序排列,首先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按要求依次排列起来。中间用“﹥”号或“﹤”号连接起来。

  四 、作业设计。

  1.出示课件习题。

  2.教材第10页练一练的3、4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8.2÷5 15.9÷15 7.42÷7 25.6÷8)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做一道,集体订正

  师小结:在计算小数除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引入:同学们对上一节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学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博

  物馆参观,看看在博物馆里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出示课题:参观博物馆)

  二、新课探究

  师:最近,博物馆里举办了一次恐龙化石展览,淘气和他的同学一起去看展览。看着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四人的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师板书)

  师:不用计算,先估一估每人大约花了多少元?说一说你估的理由。

  师:到底结果是多少呢?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算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展示学生计算过程,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典型错例。交流后,全班展示。

  教师板演,边板演边总结:26除以4,商4余2。如果要继续往下除,怎么办?在添“0”之前要注意

  先点商的小数点。这里的20表示什么?(20个十分之一)继续用4除,得到的商是5个十分之一,所以5要写在十分位上。得到26÷4=6.5(元)

  师:刚才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平均每个人6元多一些,计算出的准确结果是6.5元,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比较吻合。

  师:淘气在参观了恐龙化石之后非常喜欢,他便想买几个恐龙模型送给朋友们。

  课件出示第二题:买16个恐龙模型共花了12元,每个恐龙模型多少元?

  师:能列出算式吗?师板书12÷16

  师:先估一估,12除以16,大约商几?

  生:估计每个不到1元。

  师:先自己算一算,算好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演,小结:12除以16,个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在被除数后面点上小数点添0,表示120个十分之一,再点上商的.小数点,用16除,商7个十分之一,得到112个十分之一,余8个十分之一,继续除,在8的后面添0,表示80个百分之一,商5个百分之一。除尽。(师生配合说)

  师: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要先写可0占位,然后在整数后面加上小数点补0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继续走入了美丽的蓝鲸展厅,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大家赞叹不已之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只蓝鲸的体重相当于36头大象的重量。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师:你能算算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2、师:饲养员叔叔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蓝鲸,想送给同学们一些蓝鲸卡片,你们想要吗?快在你的书桌里找一找,你发现什么了?(书桌中的蓝鲸卡片)你们喜欢吗?要想得到它,要先回答对叔叔的题才行。(4÷25 610÷16)选择你喜欢的一到题来做。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参观了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学习到了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小数除法的其他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步骤

  活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数游戏。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把你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过做猜数游戏,引起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数是多少?

  3.你想的数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学生交流,解决。

  6.学生汇报。

  7.如果淘气想的 数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导学生解方程与等式性质结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9.通过刚才游戏,你们有什么收获?

  练一练。

  1.按照笑笑的规则和同伴做猜数游戏, 并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个数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这个数是20。

  生独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图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课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第49页,主要内容是 “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

  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品德,在自主探究中去获取,理解新知。

  教学准备:

  纸卡。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激发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引导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

  7.2×3=21.6(元)

  38.4+21.6=60(元)

  方法二:(12.8+7.2)×3

  =20×3

  =60(元)

  方法三:12.8×3+7.2×3

  =38.4+21.6

  =60(元)

  (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说运算顺序,明确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复习整数的运算定律

  让学生在不断轻松、有针对性的尝试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1.引导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2.引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完成第2题

  第4题:这道题数目较大可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尝试练习,能简算的进行简算。

  全班汇报交流

  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先独立完成

  后小组交流

  最后教师指名回答,进行全班交流。

  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可以用来净化环境,使学生在练习小数乘法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

  交流收获,提出问题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3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还有一个脑瘫生一个智障生随班就读。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一、教材分析

  《谁先走》主要研究的是概率问题,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机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公平这一主题下,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材主要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一是“抛硬币、掷骰子”游戏,创设了学生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下棋时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谁先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二是“转盘游戏”,让学生自己利用转盘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有了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不会从游戏的规则中发现游戏的不公平,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体验出来。由于本课都是在设计游戏,玩游戏,在玩游戏时发现问题,所以学生的兴趣会很高。他们在最后自己设计游戏规则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制订规则时可能说的话不够严谨等。但是他们在学习时会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探索。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规则的讨论,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验、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在不公平游戏中讨论对双方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抛硬币”“掷骰子”“转圆盘”、等游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2、学法: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切身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同时用语言描述游戏情境。

  星期天,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在决定谁先走时,他们俩争先恐后地说:“我先走!我先走!”,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小明和小华没法决定谁先走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

  2、说明抛硬币的公平性,体会试验的次数越少,结果越容易出现偏差

  让学生汇报自己抛硬币的情况,并呈现数学家做过的抛硬币实验的数据,通过观察数据,得出:当抛硬币的次数不断增加时,正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反面朝上的次数,说明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只是试验的次数越少,结果越容易出现偏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性体验,然后由问题的激发,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生成。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体验,在对参与事实的反思体验中,享受乐趣,体味成功。】

  (二)感受游戏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

  1、掷骰子活动

  笑笑想用掷骰子的方法来确定谁先走。她是这样说的:“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你们觉得笑笑这个办法怎么样?公平吗?通过试验来说明问题。

  试验要求:

  (1)6人为一小组开展活动。其中4人负责掷骰子,每人掷5次。1人负责记录,另一人监督。

  (2)如果掷到3,重来一次。

  (3)合作掷完后,认真观察并分析你们掷的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试验结束后,展示各小组掷骰子的结果。

  【设计意图:分组进行试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分析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修改规则使其公平

  笑笑的办法不公平,那你能修改笑笑的办法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吗?并说一说为什么你的办法是公平的?

  学生每说出一种,让他们列举出基本事件,说明为什么公平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可能性大小的分析修改规则,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如何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可能性如果相等,则游戏规则公平;可能性如果不相等,则游戏规则不公平。

  4、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小设计师,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彩色转盘,可以是两个人玩的,可以是三个人玩的,还可以是四个人玩的。并制定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比一比哪位同学完成既快又美观又公平。

  展示学生设计好的转盘,并让其说明规则,其他学生一起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设计意图:以开放性较强的设计转盘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学生真实地动手操作,真实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上的高兴吗?通过这节课,你们懂得了什么?我们不但玩游戏要公平,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公正、公平,尤其是在开展一些比赛活动的时候,我们制定的规则要公平,这样我们开展的活动才有意义,才能使人心服口服。如果有兴趣,可以把你们课下进行的游戏规则再重新制定,让它尽量公平,这样才玩得更快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一、谈话导入。

  1、上周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学得怎么样,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

  2、复习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和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卡片出示:

  0.12×50   2.6×0.5   1.2×60   2.13×4

  0.02×7   4.8×0.33   1.3×2.2   9.6×0.8

  3、快速说出下面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并列竖式计算2.13×4和 9.6×0.8

  4、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乘法计算。(板书课题:小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

  1、收集信息,生成问题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地球上动物爬行速度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收集情况。

  学们汇报,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老师课前收集的资料,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师:资料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答,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和三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两个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根据板书的问题,你会列式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2.2×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

  然后再全班交流

  ③探索计算方法

  独立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竖式的书写格式

  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答:

  2.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式:2 .2×60=

  (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

  (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做课本47页第四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班内回报交流,集体订正。

  2、做课本47页第五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班内回报交流,集体订正。

  3、做课本47页第三题

  请你给下列得数点上小数点,使计算正确。

  4.8×1.3=624   9.32×1.4=13048   1.87×2.3=4301

  4.8×0.9=432   9.32×0.7=6524   0.15×0.63=945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说一说做题方法,同时观察前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在Ο里填上“?”“?”“=”

  0.3×1.2〇0.3   0.5×1.8〇1.8

  0.3×0.2〇0.3   1.5×1.8〇1.8

  0.3×1〇0.3   1×1.8〇1.8

  (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四、内化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一、在猜数情境中列方程(进入情境,明确目标)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解方程,就好象一个小孩刚刚学会了走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解方程,就好象一个小孩要学习跑步了。你们想学吗?”

  2、我们先来做一个猜数游戏:老师今年的年龄乘上2,再加上20岁,等于100岁。猜猜老师今年多大年龄?(40)

  问: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1)老师今年的年龄×2+20=100

  2)老师今年的年龄×2=100—20

  3)(100—20)÷2=老师今年的年龄

  4、如果我们用方程来解这道题该怎么办呢?需要设哪个数为X?

  5、我们把老师的年龄假设成x岁,就可以写出方程:

  师板书:解:设老师的年龄为x岁。

  2x+20=100

  2x=100—20

  6、列的这个方程表示什么意思?

  7、怎样解这个方程呢,这就是我们本届可要学的(板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你有什么办法解这个方程呢?

  1、自己试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解答。(指名板作)

  2、组内交流解答的方法,注意:说明白解答的根据是否合理。

  三、讨论释疑,总结升华:

  1、板演同学汇报:

  生1:根据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特点,我先两边都减去20,把20消掉,变

  成2x=80,然后两边都除以2,就得到x=40

  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2x+20=100

  2x+20—20=100—20

  方法一:2x=80

  2x÷2=80÷2

  x =40

  师生小结:这个方法用的是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生2:我先把2x想像成一个数,这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就是2x=100—20=80,然后再求x,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的道理,x就等于80除以2,结果x等于40。

  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2x+20=100

  2x=100—20

  方法二:x=80÷2

  x =40

  师生小结:这是用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2、怎么检验结果是不是正确?

  生:把得数放进方程里计算,就是:2×40+20=100,对了

  两种方法都能够求出x。

  3、对于第一种方法,我们把思考的过程都写下来了,而通常情况下,书写可以更加简便些,(教师把省略的'部分用红色圈出,强调写“解:设”)现在你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了吗?

  方程:2x=100—20方法同上。

  4、小练:老师生日的号数乘5,再减去10,得40。猜猜看老师的生日是几号?

  你会写方程吗?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

  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解:设老师的生日是x号

  5x—10=40

  5x=50

  x=10

  你们的生日是几号?谁想出题让大家猜猜?(列式计算)

  5、小结:通过刚才游戏,你们有什么收获?

  1)解方程的两种方法:性质、各部分间关系

  2)列方程、解方程应该注意什么?

  6、质疑。

  四、在实践中应用新知:(应用提高,拓展延伸)

  1、试一试:

  第95页第一题

  到黑板上板演:

  2、第95页第二题:

  3、练一练:

  第一题:列方程求x。

  第二题:看图列方程。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4、拓展延伸:

  1)解方程:4x+14×20=986。4   27x —125×4=554

  2)高尚今年12岁,他的妈妈今年36岁,多少年前妈妈的年龄是高尚的5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附页中的图形,尺子,彩纸(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画笔,点子图、KT板、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想,你们一定玩过很多玩具吧?(展台出示主题图)这个玩过吗?(没有),这是什么?(图形),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吧!

  生:我想应该叫四角形,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它们有三个角,这些图形有四个角,就应该叫四角形。

  师:受三角形的启发,想到了四角形,很有想法!

  生:不对,应该叫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师:正像×××说的那样,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上就叫它们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

  师:这节课于老师就想加入你们当中,和大家一起来玩四边形,好吗?

  大家想怎么玩呀?(画、剪、拼、摆、撕)原来玩也有这么多的方法呀!

  师:为了方便我们玩,先来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吧![板书:分类]

  齐读课题

  (出示主题图制成的题卡)你想怎样分,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圈一圈,画一画,再把你这样分的理由说给同桌听听。(师巡视)

  二、操作实践

  1、分一分(画集合图)

  ①按角分

  生:我是按直角分的,带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不带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随学生说贴图

  用到我们所学的角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学以致用,很有新意!

  师:谁和他一样?

  师:(手指有直角的四边形)仔细观察,在这些有直角的四边形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还可以把图1分成一类,因为它有2个直角,还可以把图2、3分成一类,因为它们有4个直角,师:同样是有直角的.四边形,但因为直角的个数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

  师:还可以怎样分?

  ②按平行分

  生:我是按边平不平行来分的。图1、2、3、6、7有互相平行的边分为一类,图4、5、没有互相平行的边分为一类

  谁和他一样?

  生:我想给他补充,我把1、2、3分为一类,它们上下边平行、左右边平行

  师:也就是说他们有两组分别平行的对边[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我把4、5、6分为一类,它们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谁和他一样?

  师(手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像这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生齐:平行四边形[贴平行四边形字]

  生:老师我不同意,图1是长方形,图4是正方形,它们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老师,长方形、正方形上下左右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它们也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长方形、正方形符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回你明白了吗?(学生点头明白)

  师:(手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又叫什么?有谁知道?

  生:梯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看书可以让我们增长更多的数学知识。谢谢你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我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像这样(手指梯形图)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

  生齐:梯形[贴梯形字]

  师:(手指普通梯形)谁能来指一指这个梯形的互相平行的是哪两条边?

  生上前指

  师:知道吗?梯形的这组对边还有名字呢?有人知道吗?

  生:老师,我知道,比较短的边叫上底,比较长的边叫下底。

  师: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比较短的一条边叫上底,把比较长的一条边叫下底[板书:上底 下底]

  师:(指特殊的梯形)谁来找一找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生指)

  师:梯形的上下底是

  生齐:互相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能不能请你在点子图上画一个规范的梯形呢!同桌互相检查画的是不是梯形,如果不是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师:因为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这回我们再画梯形就容易多了,像刚才大家画的梯形,还有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和这些不规则的四边形,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统称他们为四边形。(空手画一个集合圈)

  2、练一练

  刚才我们在玩中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你们能准确区分吗?看展台!(出示题卡)

  学生书写

  学生汇报,随之分类,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为什么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看来你们已经能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正确的区分他们,还想不想再玩呀?(想)听说过一锤定音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一剪定形的游戏!

  3、剪一剪

  ①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谁能剪出2个平行四边形?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折线与平行四边形任一组对边平行)

  要想剪出平行四边形,只折痕与任意一组对边平行就行

  ②还剪吗?(剪)刚才我们一剪剪出2个同样的图形,这回我要来难为大家,快准备好一张三角形的纸,还是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能不能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

  观察折痕与三角形的这条边,有什么发现?(互相平行)c

  ③还想剪吗?(想)好,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一看谁能剪出2个梯形来!行动吧!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

  师:在长方形比较长的两条边内各取一点,折成一条线,剪开,形成两个梯形,在比较短的两条边内也折一条线,形成两个梯形,看老师(沿长方形对角折),行吗?(不行,不是梯形)所以剪时不能沿对角线剪

  (对折形成长方形)(不行,不是梯形)所以剪时不能沿对边剪

  必须是沿斜线剪

  师:你们剪的都是梯形吗?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为什么?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刚才剪得高兴吗?(高兴)一剪定形,让我们化整为零,共同感受到了图形的特征,现在就让我们化零为整和我们熟悉的图形来一次亲密接触,4、拼一拼

  ①快拿出学具袋,用你手中的图形拼一拼,看你能不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个学生)

  学生汇报,师:你拼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说明理由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些图形就可以拼成很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②图形在我们手中不停变幻,平行四边形很快就拼成了,还拼吗?那就借助小组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在小组内试着拼梯形,有多少种拼法,就请把它贴在小组的展板上。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师:看它们拼的是不是梯形?(是)

  这些梯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只要符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它们就是

  生齐:梯形

  三、总结评价

  玩得高兴吗?(高兴)可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在玩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自由总结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在玩四边形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其实在于老师看来,你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呢!那就是在玩中你们还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这些方法将成为我们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好助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统计表 小棒 小调查:父母或亲人的年龄及与你的年龄差

  一、谜语激趣导入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你们猜对了。

  今天,可爱的小青蛙要和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发现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视频)

  (1) 说儿歌.师生同说.

  (2)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不到,师引)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当中,-用字母来表示这句话

  2.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学生比较方法)导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板书)

  3.这个的字母N可以表示哪些数?(生说,师板书)你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体会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数)

  4.青蛙的只数是N,嘴的数量也是N,为什么用了同样的字母表示,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吗?

  (体会同一情境下,同一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量)

  (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同学们能用字母表示出青蛙、青蛙的嘴、青蛙跳水声音的.数量,老师还想考考你们,

  (出示小儿歌),你们能接着说下去吗?试试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能说得完吗?

  2.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说自己的想法,师选择研究)

  3.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老师讲要示:同桌一个人用小棒摆,另一个在统计表里用算式表示出

  青蛙的腿的数量与青蛙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4.交流汇报

  5.请字母帮忙,用字母表示算式.(生独立完成)

  6.(幻灯片)不管N表示几,有一只青蛙就有4条腿,也就是一个4,有N只青蛙就有N 个4, 列式就是N4,通常写作4.N ,简写成4N,读作:4N。含有字母的式子简写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

  7.那么青蛙的眼睛的只数你能用字母算式表示出来吗?

  8.判断字母算式简写是否正确(出示练习)

  (三)也就是说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一些关系式。导入研究年龄问题.

  1.猜年龄

  2.在统计表2里用算式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之间的关系。(生独立填,汇报)用一个字母

  算式表示出老师和这名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吗?(口头说)

  3.用一个字母算式表示出你和你的爸爸或者是你的妈妈之间的年龄关系吗?

  三、练习巩固

  1. 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用字母表示?(生说,师随机出示)运算律、计算公式(路程、图形)

  2. 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数,你能说一说吗?(认真倾听)

  3. 生活问题填空.

  四、总结提升

  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从地震发生以后,已经有A名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在F次的营救中,发现了N个生还者,人们都在默默地祈祷,在爱心的捐款箱中,盛装了100A+50B+10C+5D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经 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 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确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随堂练习。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 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引入:PPT展示几张照片,幸福的一家四口,韩老师想送给他们每人一个红手链。如果我要编这样的手链,需要什么材料?

  预设:红绳和珠子

  2、提问题:1条手链需要红绳0.2米,我家里有半米的红绳,你们觉得够吗?

  预设:

  ①0.2×3=0.6米,大于0.5米,所以不够

  追问:为什么你想到乘法了呢?

  预设:1个0.2米,3个就是0.2+0.2+0.2=0.6米,表示3个0.2相加

  ②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米,1个手链需要2份,3个手链需要6份,半米也就是0.5米,就是5份,所以不够

  ③半米是5分米,0.2米是2分米,2×3=6分米,6分米>5分米,所以不够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得出了红绳是不够的,韩老师还需要再买一些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模型支撑,突破算理

  寻求模型表达,剖析小数乘法算理

  1、出示淘宝页面,让学生提取信息:1个珠子0.4元

  2、问题:要买3个珠子,要付多少钱?

  列式:0.4×3=1.2

  3、独立尝试:你们从算式到结果一定有不一样的想法,那现在把你独特的思考过程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展示给大家

  学生预设(选样,上台版书):

  ①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

  0.4元=4角,4×3=12角

  12角=1.2元

  ②化为小数加法 ③计数器

  ④面积模型 ⑤竖式0.4×3=1.2

  4、交流算理:

  交流的几个层次及核心追问:

  从小数乘法的意义上加深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都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通过元角分单位换算化成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

  直观图形:“1”怎么来的?(满十进一),从其他作品中能不能也找到1?

  (从图形中直观的体会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满足“满十进一”的规则)

  小数乘法竖式中跟小数加减竖式一样需要数位对齐吗?

  (学生的解释有道理即可,让学生了解3表示3个0.4,也就是12个0.1,计数单位的个数可对齐可不对齐,通过后续的学习,会对它有新的理解)

  联系的看每个作品,或者全班40中作品,你都能找到什么?(3×4=12),它又表示什么意思?1条、1角、1颗……这种不同形式的1表示什么意思?

  (本质归到都有12个0.1,只是每个作品中的0.1长的不一样)

  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 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课本“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3.课本“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的交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左边主题图 )

  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_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_______。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 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图。)

  对比上面一组 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 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 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 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 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检测。

  1.通过研 究我们明白了:等式两边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个数,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编一道题,列出方程并解出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2题、第5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三)教材P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数位,计量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小数各部分各数位的名称及其意义能够正确读小数。

  难点:能够正确写出小数并能够进行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两位及三位小数,老师想看同学们掌握的怎样,咱们可以看课件上的说一说。

  1.(出示课件。)

  学生:1.8。

  教师:为什么呢?

  教师:小数1.8中左边的1在图中表示哪部分?右边的8又表示哪部分呢?

  学生:1表示左边的1整块,8表示右边的8个小长条。这样就组成了1.8。

  教师:真聪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2.(出示课件。)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是多少?并解释一下,学生:2.23,因为左边的两整个正方形表示整数2,右边的'是也就是0.23,合起来就是2.23。

  教师:小数点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各表示什么呢?

  学生:左边的2表示2个整块,右边的23表示2个长条和3个小方格。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6页情境图。

  (1)小组讨论。

  教师: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下每一个2分别表示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教师:小数计数器和整数计数器有什么区别?

  学生:小数计数器上有小数点。

  教师:小数点左边有什么数位吗?右边呢?

  学生读出来。

  教师:那么每一个2又表示了什么呢?(出示课件。)

  (2)认一认。

  教师:这是小数数位表,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小数部分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每一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2.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教师:我要面一条毛巾,一个商店标价是5元,另一个商店标价是5.00元,我该买哪一条?(学生讨论并发言。)

  学生:价格一样,因为5元是五个整1元的,而5.00元是五个整1元+0角+0分,所以是一样的。

  教师:真棒!看起来5元=5.00元,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生同归纳:小数的末尾去掉或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只是数位的表示变了。

  教师:说得真好,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去掉或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是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教师:根据小数数位表说出小数由几部分构成。

  学生:三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教师归纳: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读法与前面整数部分读法不一样,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各数。

  四、课堂作业设计:(出示课件。)

  教材上8页的3、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