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可能性 年级

管理员

摘要: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P106—107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4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依据

  “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8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教学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教学设计时我试图体现“在活动中学数学、在自主中求发展”的思想,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学时采用转硬币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课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游戏、涂色活动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3、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充分的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如:4人小组说一说,在说的过程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这3个词,注重了交流的实效性,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实现了表现自我的欲望,课堂顿时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4、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表扬激励手段如:“语言表扬和实物激励”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5、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生活实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学会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并能简单的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经历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增强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出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六、教法选择:

  情境导入法、实践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七、学法指导:

  结合生活情境,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

  八、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盒子2个、红球10个、绿球10个、白球10个、蓝球10个、硬币1个、小黑板1个。

  学具:水彩笔。

  九、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么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呀?(学生谈喜欢的游戏)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做游戏,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好吗?下面就开始咱们的旅程吧!

  2、下来我们一块来玩一个转硬币的游戏。

  (1)认识硬币有正反两面,有字的那面是正面,国徽那面是反面。

  (2)转动后提问:同学们猜一下,硬币可能哪一面向上?

  (3)那么我们再转一次,同学们先猜一下,这一次硬币可能哪一面向上?猜测后再转。

  (4)谈话:像我们转硬币这样,结果不是单一的,可能有几种结果,既可能是这样,有可能是那样,结果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猜测可能会怎样,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可能性与生活的联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下面老师把乒乓球放进去,大家注意观察。(在一号盒子里面放入10个红球、二号盒子里面放入10个黄球、10个绿球、10个白球)

  (1)问题一:㈠我们在一号盒子里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①大胆猜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动手验证、分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汇报结论。

  小结:一号盒子里面全部都是红乒乓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红乒乓球。(板书:一定)

  (2)问题二:二号盒子肯定能摸出红乒乓球吗?

  ①大胆猜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动手验证、分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汇报结论。

  小结:二号盒子里面有红乒乓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红乒乓球,但里面还有别的颜色,所以每次摸出的可能是黄的、也可能是绿的、还可能是白色的。(板书:可能)

  (3)问题三:几号盒子不可能摸出绿球来?二号盒子可能摸出红球吗?肯定能摸出绿球吗?

  ①2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②动手验证、分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指名汇报。

  小结:一号盒子没有绿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绿球;(板书:不可能)二号盒子有绿球,有可能摸出绿球,但里面也有别的颜色,所以不一定每次摸出的都是绿球。

  2、师小结: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一般事物的发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有时可能性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思考、推理分析,让学生体验从质疑——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

  (三)巩固拓展、升华新知

  1、(1)翻开课本P105页例2,看图把你认为一定的画“√”、可能的画“○”、不可能的画“×”。

  (2)交流探讨,说明理由。

  2、小黑板出示:假如在你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哥哥,还有你六口人。有一天同学告诉你,你家中的一个长辈来找你,那么你能说出这位长辈是谁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这个找你的人最不可能是谁?如果找你的人是你的同辈,你能确定是谁吗?为什么?

  3、课件展示课本P108页第一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事物发生的结果,自主解决问题,丰富了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必要时对学生感觉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提示与指导,为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4、课件展示课本P108页第二题涂色练习,全班互动交流自己的涂色方案。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108页第2题设计涂色活动,使之更具有活动性,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学习内容。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示可能性的说法,请你结合周围熟悉的事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一定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班级互动)

  设计意图:设计小组互相说一说生活中可能性的现象,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对“可能性”的研究也始终贯穿整节课,将兴趣延续到下节课,为下一节课“可能性的大小”作好铺垫。

  (四)总结收获、畅谈感受

  师:愉快的旅程即将结束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的事情的发生,但事情的发生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和我们个人美好的愿望是没有关系的。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去认识这些事物的可能性。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⑵会用几分之一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使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⑵初步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长方体、正方体、小旗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设疑,引出新课。

  1、师生谈话,引出活动: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班同学让我带来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想必你们也喜欢。

  2、布置游戏规则:全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个组玩摸球游戏,每组各摸10次,摸到黄球多得那组赢。

  3、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摸球,其他学生统计组员摸到黄球的次数。

  4、师生讨论,揭示课题:可能性。

  教师揭秘,师生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二、提出猜想,活动验证。

  1、观察例1足球比赛开场情景图,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谈话,引出足球比赛,学生观察,并发现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师生讨论,提出猜想。

  师: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看公平吗?为什么?

  师生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出抛硬币的实验。

  3、活动:抛硬币:

  ⑴活动一: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观看教师抛硬币的方式,记录硬币落地时正反两面朝上的情况并展开讨论。

  ⑵活动二:学生抛硬币。

  要求:每4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每小组抛10次,并做好记录,完成4人大组的汇总表,注意抛硬币时要保持大约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匀,一人抛硬币,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时3分钟)。

  4、收集并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⑴分析整理大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

  ⑵分析观察数据,并针对数据特点展开讨论。

  5、展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情况。

  ⑴学生观看统计图表,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比较接近,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正、反两面出现的可能性。

  ⑵讨论:如果数学家罗曼诺夫斯基再抛一次,会是什么结果,怎么表示。

  6、小结: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看是比较公平的。

  7、列举生活中用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例子:乒乓球、网球等比赛的开球。

  三、游戏激趣,拓展运用。

  1、动手设计,探究公平。

  ⑴巧改转盘,玩转盘。

  出示转盘,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和教材第100第2题。

  ⑵巧改骰子,体验公平。

  出示长方体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页第1、3两题。

  ⑶回顾运用。

  2、重温摸球活动,设计公平的摸球活动。

  四、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猜球、摸球、装球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能力目标:

  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活动准备:

  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1号、2号袋(分里外2层)、一个小篮。

  老师准备:

  一个黑袋子、3个透明袋、得星榜、图片、转盘等。

  活动过程:

  一、猜球游戏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6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人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球在哪只手里。

  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猜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刚才我们玩了猜球游戏,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一个黑袋子,内有4个红球)猜一猜,这个袋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呢?

  指导学习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为什么在这个口袋中,XXX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业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出示图)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板书:一定是红球)

  2、用“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这个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1号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扣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提问:那你们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

  提问:请组长拿出里袋,看看是什么球?(黄球和绿球,随即出示图)

  提问:能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是红球)

  (请组长把黄球和绿球倒入小篮中,以供装球游戏中使用)

  3、用“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理想,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谈话:大家说得真棒!想不想继续摸球?请拿了2号口袋,试试你会摸出什么球呢?记住要按刚才的规则摸啊!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摸球情况:你们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红球)

  提问:猜一猜,老师在袋子里装了什么颜色的球请拎出里袋验证一下。

  小结:袋子里装有黄球和红球,(出示图)你能摸到红球吗?那一定是红球吗?那会怎样呢?(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如果袋子里有红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分析:通过三次不同内容的摸球游戏,学生主动亲历了摸球、猜想、验证、归纳等整个游戏过程,从中真切地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

  (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

  (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

  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

  2、转盘游戏。

  提问:在转盘转动之前,先猜一猜它会停在哪里呢?请你用力转动转盘,让它自然地停下,看看最后的结果。

  提问:通过这个转盘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发现指针可能指在蓝色区域,也可能指在黄色区域或红色区域。

  3、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四、总结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动词。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在“可能性”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同。课堂上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四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是为下一学段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基于以上理解,我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五、教学设计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猜想——验证——推理——运用”。首先,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亲自参与“猜想——验证——推理”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运用这一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一开课,通过“师猜生摸”的摸球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组织活动,验证猜测

  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这种共同研讨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态度。

  3、实验分析,大胆推理

  善于观察、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最有发言权,所以我首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到实物展示台前向全班同学说说,在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而我则从旁协助他们引导他们,帮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综合运用,服务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自己做主,学生有了更宽广的思维空间,个性化思维将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