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改进 课堂教学改进探究一 一、学生的学习应有明确的目的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自觉性,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它的社会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所……
数学课堂教学改进
课堂教学改进探究一
一、学生的学习应有明确的目的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自觉性,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它的社会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一般的数学课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们讲……”,至于为什么要“讲”,教师不谈,学生也不清楚,反正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又哪儿有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每门课程、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的目的。“大目的”是建立在许多“小目的”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一个个小的目的教育,大目的教育只能是一些空洞的口号,所谓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也就要落空。
二、采用自学存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思维活动来源于认识需要和求知欲望,而认识需要和求知欲又来之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只有当学生碰到似乎熟悉但又说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才会产生思维的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听课而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听课时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也就不易引起积极的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建议,在教师讲课之前,安排一个自学存疑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学存疑,就能产生认识的需要,带着问题去听课,思维活动就会得到积极的开展。此时无论是注意力的集中方法,还是思维活动的展开方面,都较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为强。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经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精辟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参考价值。
三、采取教师重点讲课,引导学生“自得”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足于“讲细讲透”,学生致力于“听懂听会”。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这样批评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高级的心理活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他提倡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培养出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人,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教师指出门径,引导学生“自得”的方法,即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法,有条件时,对部分内容也可以采取独立发现法。
课堂教学改进探究二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课堂教学改进探究三
1.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
我们在制订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因素,如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热情、学会学习、相互尊重、诚实待人等。
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都有直接的影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创造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正是我们改进课堂教学、培养数学素质的根本着眼点。
3.重视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
4.精心设计练习和复习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学过的知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负担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练习和复习的设计优劣。
课堂教学改进探究四
一、课堂充满爱意,给学生学习的动力
“关爱学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就会变得轻松、和谐,就能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会尊重与理解,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知识、智慧的沟通与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笑容作为钥匙,以语言作为媒介,以爱作为动力,尊重学生人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建。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大胆发言,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猜想、假设、推理,同时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胆怯、怕回答错误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心理,时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他们,是在真心实意为他们的成人成才着想。有了这样的情感内因,学生自然就会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从而热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与老师沟通心灵,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
二、创造诱人的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特点,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时,我让学生任意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量出每个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其中直角三角形只量出一个锐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我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于是有的学生马上问:“是真的吗,老师?”学生既惊讶又怀疑,自己要一试真假,结果我的答案和他们自己用量角器量出的角度一样。“老师真神了!”“老师到底有什么绝招呢?快告诉我们吧!”我趁热打铁地进入正题,让学生在炽热的求知欲中进入学习过程。这时学生满怀兴趣地、轻松地进入了“角色”,我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