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公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公式 数学 计算

管理员

摘要:

数学计算公式  公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计算公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计算公式1  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

数学计算公式

  公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计算公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计算公式1

  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公式:V=a×a×a

  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

  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公式:c=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数学计算公式2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xa=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2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xaxa=a3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h÷3=π(C÷2÷π)h÷3

  数学计算公式3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数学计算公式4

  圆的有关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或C=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 180

  4.扇形面积S=nπ 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

  5.圆的直径 d=2r

  知识回顾:根据定义,通常用圆规来画圆。

  正方形定理公式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数学计算公式5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数学计算公式6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数学计算公式7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k一定)或kx=y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k(k一定)或k/x=y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数学计算公式8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公式: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公式:s=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

  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1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

  16、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17、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

  1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19、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乘高

  公式:V=1/3Sh

  数学计算公式9

  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数学计算公式10

  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即:C=4a

  面积=边长×边长 即: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即: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即: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即:C=2(a+b)

  面积=长×宽 即:S=ab

  4、长方体

  V:体积

  S:表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即: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即: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即: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即: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即:S=(a+b)×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即: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即:S=∏r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数学计算公式11

  正多边形

  中心与正多边形顶点连线的长度叫做半径。

  中心与边的距离叫做边心距。

  有关计算内角

  正n边形的内角度数为:(n-2)×180度;

  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是(n-2)×180°÷n.

  外角

  正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所以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所以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也可以用这个公式:180°-360÷n.

  知识延伸: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

  数学计算公式12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一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2.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高。

  3.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即:

  S侧面积=Ch=2πrh

  底面周长C=2πr=πd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2πr2+Ch=2πr(r+h)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即V=S底面积×h=(π×r×r)h

  5.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6.圆柱体可以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围成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

  6.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分成两个同样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半圆柱。这时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两个直径X高的长方形。

  7.圆柱的轴截面是直径x高的长方形,横截面是与底面相同的圆。

  数学计算公式13

  一、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二、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一个苹果约250克

  一头牛约500千克

  一辆卡车的载重约5吨

  三、周长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四、时分秒

  秒针走一小格等于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等于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1小时=60分 1分钟=60秒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五、倍数

  多倍数=倍数×一倍数

  倍数=多倍数÷一倍数

  一倍数=多倍数÷倍数

  六、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1.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一份数=总数÷份数

  数学计算公式14

  一、周长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重点)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 2×圆周率×半径

  二、面积公式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6.(重点)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

  7.(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8.(重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 底面积 侧面积

  三、体积公式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重点)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4.(重点)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四、年月日

  1、常用的是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2、1年=12个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星期=7天

  3、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有4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

  4、判断平闰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看2月: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第二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整百数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余数的是闰年。

  5、每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即四年一个闰年,只有闰年才有2月29日。

  6、平年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366天(31×7+30×4+29=366),有52个星期零2天。

  7、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8、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分针正好走24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9、时间:两个不同日期或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

  数学计算公式15

  一、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二、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三、减法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a-b=(a+c)-(b+c) ab=(a-c)-(b-c)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a –b - c = a - (b + c)

  四、乘法交换律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a×b = b×a

  五、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 = a×(b×c)

  六、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 + b) ×c= a×c + b×c (a - b)×c= a×c - b×c

  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a×b = (a×c) ×( b÷c)

  七、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a÷b=(a×c)÷(b×c) a÷b=(a÷c)÷(b÷c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a÷b÷c = a÷(b×c)

  数学计算公式16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1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4、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5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57、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58、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59、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60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61、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62、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63、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64、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65、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6、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67、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8、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9、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数学计算公式17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x2+2x3+3x4+4x5+5x6+6x7+…+n(n+1)=n(n+1)(n+2)/3

  正、余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