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材分析: 课……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材分析:
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不连续进位加法中安排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将计算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算理。
突破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法:迁移法、动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你们认识这几种野生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吗?
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
2、课件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学生观察这份统计表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湿地部分野生动物的种类,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算一算
38+55=
1、几十加几十怎样笔算?(学生独立演算后,集体点评)
为什么十位不是8?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3+5+进位1=9。
2、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互动新授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出示教材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要想算出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71+122=
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集体点评。
教师再次运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2:我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试着在答题纸上计算,如果遇到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
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271+31=
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并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
4、比较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例题中的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比较、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四、知识运用。
啄木鸟治病夺红旗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批改同学的计算,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的收获。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练习中还有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1笨谒憬滩挠兴母霰嘈刺氐。
(1) 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的重要基础。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39页与第41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这和被激活的旧知识有关,也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个性特点有关。如44+25的计算。
思路一:
40+20=60
4+5=9
60+9=69
思路二:
44+20=64
64+5=69
思路三:
44+5=49
49+20=69
学生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算法,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所以,教材提倡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2) 组织对比,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估计打基础。
教材先教学加法口算,再教学减法口算。在加法口算中把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用题组的形式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住加法口算思路上的相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同样,在减法口算中也把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作出类似的教学安排。为此,教材在两道例题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对比,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比。由于学生的算法多样,所以这里的比较应是同一种计算思路和具体方法的比较,是每一名学生自主进行的比较。不能是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比较。仅以上面的思路一为例:
相同点——两道题都分别算几十加几十与几加几,再把两个结果合起来。 不同点——由于前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不满10,后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超过10,所以前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几,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十几,两道例题后面的"想想做做"第1题都预设了可进行比较的空间。如,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 57-32与57-39都是57减三十几,为什么差分别是二十几和十几呢 这些对比能引起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
(3) 带出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 二年级(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如6+8=14,60+80= 本单元教材又从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带出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如60+70=130,600+700= 。教材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迁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这样的题组5+9=14,50+90= ,500+900= ,会从中想到许多,得到许多。 第42页第4题用类似的方法带出了一千几百减几百的退位减法口算。教学以后如果把几百加几百和一千几百减几百进行综合练习,如500+700,1200-500,1200-700,学生的计算思路能有新的拓展,思维能更加灵活,而且又一次感受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34页例1、35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3.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
小棒100根、10根橡皮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出示第33页百羊图。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有多大。
提出问题:
(1)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2)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羊,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后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有这么多!和我们认识的20比较,你对于100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4)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一题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二题同桌互相数一数。
①们能很快地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吗,应该怎么办?
②要想很快地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
③请“十”来帮帮忙,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学具摆。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7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与同桌交流,各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七十里面有7个十
四十六里面有4个十和6个一。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4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增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收集、观察、摆弄、分类和比较过程,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在看、摸等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观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师述: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实物拿出来,观察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带的是哪些实物。
2、学生汇报:3、揭题:认识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合作分类
师述: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呢?同桌的同学先商量商量,然后动手分一分。
2、汇报分类方法:师小结:其实在数学王国里的每一类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
体认真的看一看、摸一摸,并和它们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新朋友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行吗?赶快行动吧!
⑵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⑶整理学具。4、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形成表象逐步抽象
1象出图形来。
圆柱长方体球
2、记忆想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样子。四、分组活动体验感悟
1、游戏:看谁拿得快拿得准。老师说物体的名称,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实物。小组内同学做游戏。
2、实践活动:巧巧手
⑴小组合作搭一件你喜欢的东西。⑵展示作品。3、数一数: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认识
圆柱长方体
正方体
球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教材例2首先呈现了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境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1.8、5.63,再另外出示一个小数12.378。由这三个具体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例3结合古钱币的有关数据教学小数的读法。例4由广播的形式呈现四个小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引出小数的写法。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教师还要注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在写小数时,要完全按照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个数字,不能有遗漏。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可以为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
课时目标:
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2、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及生活经验,掌握小数的正确读写法。
难点:理解数位顺序表,能熟练、正确地读写小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交流,利用整数数位顺序表进行迁移掌握。
教法:教师通过引导,利用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学习,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1023560235600
师问:整数的数位有哪些?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
2、你会做吗?
①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②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③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整数数位顺序表的知识是学生掌握小数数位知识的基础,且这两部分之间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因此整数数位知识复习的越系统完整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探究。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师出示长颈鹿父子情境图,学生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
(3)提问:观察1.8小数点左边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一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交流后指出: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从小数点右边起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不同。
(4)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5)学以致用
①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②2.83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教学小数的读法
(1)出示例2
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提出问题:你能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学生独立试读。
师生交流后,指出怎样读小数?
(2)小组交流:怎样读小数?
师生交流后,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如果是“0”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位上的数字;小数部分中间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末尾的“0”不读。
(3)学以致用
读出下面各数。
6.5读作:0.04读作:
6.72读作:0.008读作:340.09读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读一读,进一步明确小数的读法,为学生概括和总结小数的读法创造条件。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出示例3
师口述,让学生记录,尝试写小数。
一点四写作:1.4零点零九写作:
五点八写作:零点八八写作:
(2)怎样写小数?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后小结: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如果是零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而不要写成顿号;小数部分按照读法顺序写作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遗漏。
(3)学以致用
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点七一写作:五点零六写作:
零点零八九写作:十二点三零五写作:
四十二点六九写作: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起点,自己概括小数的写法,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
三、智勇闯关
第一关:
1、说出下面各数中的“2”表示的意思。
20.045.420.250.672
2、在5.49中,5在()位上,表示();4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
第二关: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90.305读作:九十点三百零五。()
2、0.086读作:零点零八六。()
3、零点三一四写作:314。()
4、408.59读作:四零八点五九。()
第三关:
1、有一个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3,十位、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2、写出横线上的数。
①已世界上最短的地铁全长只有零点六千米。()
②西藏布达拉宫已有1300多年历史,宫殿高达一百一十七点一九米。()
③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第四关:
读出下面各数。
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2年。
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熊猫体长约1.2~1.8米。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0.58读作:零点五八一点四写作:1.4
3.5读作:三点五五点八写作:5.8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零点零九写作:0.09
零点八八写作:0.88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及小数的读写法。由于有了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学习基础及上节课对小数意义的认识,学生可以很快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在教学小数的读写法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小数的读写法,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四、所需媒体:
计算器,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从30数到40,从36数到46。
2、写出十位是7的所有数。(出示课件)
3、比79多1的数是(),比79少1的数是()。
4、7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二)新知
1、师出示例5(看课件)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老师引导如果没有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用计数器)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的提(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中23在25的前面,所有23<25
方法二:他们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有23<25
练习:出示课件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数么?(出示卡片5)老师会变魔术,我能这个数变大,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5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了10倍。
师:我还能让它变大,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的数和“5”相比,末尾添了几个“0”,它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末尾添了2个“0”,扩大了100倍。
师:那我们能让它变小么?
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师:现在去掉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去掉一个“0”呢?
生:略。
师:看来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也随之扩大或缩小。那再看看这个数“0.5”,我在这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会变么?
生:不会变。
师:那我再添上一个“0”呢?
生:还是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略。
师:所以你认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这只是你的猜测,所以老师先在后面打上一个问号。刚刚某某同学说的只是一个个例,不具有普遍性,那如果要证明它具有普遍性,该怎么办呢?
生:验证。
二、讲授新课
师:在这老师给你们几点建议。先写出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说明,小组合作,证明猜想,并记录在乐学单上。可以证明一组或者几组。小组内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汇报。这些清楚了么?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开始。
(生动手操作)
师:好了,同学们。我发现大家的智慧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研究的都很不错。那我们接下来开始汇报,在汇报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一个组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听完之后看看你们组研究的方法与他们一不一样,再做补充,在汇报的时候要说明两件事,你们是怎么验证的?你么验证的结果是什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描述的非常完整,而且通过他们的操作我们更一目了然了,还有哪个小组也是用了正方形纸来验证的,说说你们验证的结论。
生:略。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是借用皮尺来验证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把米尺,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了其中2份,是2分米用小数表示也就是0.2米,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取了其中20份,是20厘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0米,再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其中200份,是200毫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00米,它们都表示这段长度,所以0.2=0.20=0.200,结论是在0.2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有哪个小组是借用数位顺序表来验证的么?
(生汇报)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来说说你们组研究的结果。
师:刚才我们借用了教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有没有哪位同学是借助已有知识来验证的?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
生:略。
师:我们再来看看开始是的卡片,整数5,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5被挤到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个“0”5又被挤到什么位表示什么?5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么?由于5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你们认为他的大小会怎么样?
生:略。
师:整数是这样,我们再看看小数,这是小数0.5,这时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0.5的末尾添上“0”,这时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个“0”这时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师:5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照这样看,无论在0.5的末尾添上多少个0,5的位置不变,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刚才我们举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在末尾添0的,从左往右看是单向思维,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以这个为例谁来说一说。
生:略。
师:你们真棒,如果我们把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合成一句话,会是什么?
生:略。
师: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后面的问号是不是可以去掉了?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这是大家共同探究出来的,大家一起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师:这是一张购物小票,老师圈出了几个数,你们认为这几个小数当中哪些0是可以去掉的?
生:略。
师:1.05中的0可以去掉么?
生:不能,因为0不在末尾。
师:那你们认为在小数性质这句话中,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生:末尾。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简么?
生:略。
师:把末尾的0去掉,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这样是不是更简单呢?那谁来回答这几题?
生:略。
师:其实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情况下,我们除了可以化简还可以改写。把小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了一幅思维导图,课后请同学们叶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幅美观,内容详实的思维导图。
师:好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9
学习内容:
教材35页例3、例4
学习目标:
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重难点:
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小数可分为几部分?
生答:三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小数的各个部分应该怎么读,怎么写?
板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课本35页例3,思考讨论:
1、关于这枚古钱币的数据,你会读吗?试着读一读吧!
2、整数部分应该怎么读?小数部分呢?
3、读小数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后同桌交流。
四、检测自学效果
1、指明读出古钱币上的数据。
2、小组讨论小数的读法,并派代表发言。
3、出示练习,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指明答。
4、 小结小数的读法(课件出示)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如果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零”,再读小数点,读作“点”,最后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5、完成读数接力赛,重点思考0的读法,想一想读小数应注意什么?
0、23 0、03 2、003
20、03 202、03 2、030
200、0030 200、200
注意:
读小数部分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五、自学指导(二):
自学课本35页例4,思考讨论:
1、关于文字中的数据,你会写吗?试着读一读吧!
2、整数部分应该怎么写?小数部分呢?
六、检测自学效果
1、指明板演例4中的数据。
2、小组讨论小数的写法,并派代表发言。
3、师生共同总结小数的写法。(课件出示)
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整数部分就写0,然后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成圆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5、出示练习题,指明演板后订正。
七、课堂小结
同桌互相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第36页练习九,第5题;
第37页练习九,第6题。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自作课件
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老师巡视并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
(1)多媒体出示58页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小数性质应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5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
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挑战自我。
(1)谁能只动三笔,让下面三个数之间划上等号?
6020 = 602 =60200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评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从右往左从左往右
0、1米= 0、10米= 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3= 0、30 =0、300
例2化简小数。
0、70= 0、7 105、0900=105、09
例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1
一、角的度量:
平角、周角、画角
二、整理与复习:
锐角 钝角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三、拓展提高,促进发展(依次出示下面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学生审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分针刚好走一个平角,那分针后来指着哪个数字?那小玲是什么时候完成作业的?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2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3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7~38页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与主题图中做小旗的情境紧密相连,教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第一组学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学生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后,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主要采用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运用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
师:同学们,我们将要迎来一个节日,一个属于同学们的节日,你们知道那叫什么节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二(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准备布置教室要用的东西。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第37页情景图)【品析:直接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任务实践法:老师拿着叠小旗,挥动手中穿小旗的绳子说:“马上要过六一儿童节啦!我们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老师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们要把它们平均穿在7条绳子上,每条绳子上要穿几面小旗?如果每条绳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几根绳子?谁最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谁就担任这项任务的小组长。”【品析:以任务实践法导入,非常有挑战性,学生会跃跃欲试,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入学习亢奋状态之中。】 口算竞赛法:老师用卡片制作竞赛题,按要求说答案和应用的口诀:
(1)①7×7=( ) 口诀:
②8×7=( ) 口诀:
③8×8=( ) 口诀:
(2)①3×( )=21 口诀:
②( )×6=48 口诀:
(3)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用( )法计算,列式( ),口诀:
在学生兴奋的竞赛抢答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品析:竞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时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景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
明确:8行小旗,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景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景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小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景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品析: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进行独立探究。】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相同点:
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都是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②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不同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诀;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诀。
质疑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归纳总结。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找出所求的问题;
③分析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
④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通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形成系统知识链。】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同时要求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引导进入例1的教学,也就是第一个数学信息。为了让学生掌
握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条件、问题,由问题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包含除法的题型。怎样计算56÷8呢?学生先回忆前面学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学习,我教给学生一些通俗的语言,如:看着被除数背除数的乘法口诀。其次,通过改变条件的办法,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其余的两道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同时提出要求:边算边想用了哪句口诀。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诀:七(八)五十六
↑ ↑
除数是几就说几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 教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呈现方式与例1相同,继续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将乘法算式去掉了,让学生继续利用迁移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教学中采用谈话、指导相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进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本课时在学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研讨法,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主题图片。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题图片上还布置了很多心形的气球,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特写问题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我们带来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问题:根据信息,你能利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出示例题2图片。【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合,可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 故事描述法:嗨,小朋友们,过六一啦,我们心形气球来给小朋友们庆祝六一,要装扮咱们的教室,我们一共来了27个伙伴,怎么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几行?站3行,每行要站几个?怎么计算,我头都大了。哈哈,其实我的头本来就大!我们只会飞,我们可以不会数学,现在都讲究合作共赢。哪位小朋友能帮我们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我们就跟他一起玩,庆祝我们的六一儿童节。【品析:把心形气球卡通拟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问题,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进入数学情境中,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铺垫。】 趣味儿歌法:同学们喜欢儿歌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儿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数九歌》,配乐朗读,并一一出示相对应的景色)学生说说听儿歌的感受。这首《数九歌》告诉了我们数九寒天的一些天气变化,你们知道吗?这首儿歌里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品析:用学生喜爱的儿歌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为后面练习的设计做好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看图填一填。
( )×( )=( )
( )÷( )=( )
( )÷( )=( )
(2)汇报交流。
①彩球的总个数。
提问: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用乘法求。从行数考虑,每行摆9个,摆了3行,共27个;从颜色考虑,红、紫、绿三种颜色,每种颜色9个,共27个。
②看图提问题。
预设:有27个心形气球,每行9个,可以求什么?(能摆多少行?)
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
学生提问并列式,集体交流,27÷9怎么计算,用哪句口诀呢?(三九二十七)
追问:根据“三九二十七”,你还能想到和它有关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吗?
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呢?
2.学生举例。
像例题一样用9的乘法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况。(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诀)
3.感悟算理。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三道算式的道理。【品析:通过在情景图下面直接给出三组算式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得出结论。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用9的乘法口诀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相同点: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都是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②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不同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诀;用9的乘法口诀求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经历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挖掘数学内涵,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小数性质中不变与变化的数学辩证思想,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数学王国中数字“0”去做客的情景,发现数字“0”引起整数的变化。
二、自主探究。
1.以数字“0”前往小数家中做客的情景,引出问题:0.4是不是等于0.40.
2.在独立验证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0.4=0.40?
3.借助:0.4=0.40=0.400,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4.深入研究小数的性质:
(1)从小数末尾添上“0”的情况去推断与思考去掉“0”的情况。
(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小数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先讨论,在交流举例。
(3)质疑:为什么在整数的末尾每添上一个“0”,整数就要扩大10倍,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若干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添上两笔,让4、40、400三个数相等。
6.探讨:从0.4到0.04,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数的末尾”这一关键词眼。
三、练习应用。
1.出示超市里某些食品的价格表,上面哪些小数里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
总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质疑:为什么有些小数能化简,但是价格表中仍然写成两位小数?
2.把下面物品的价格写成用“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总结: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或者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初步感知小数改写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多得多。首先,带领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法,通过与20只羊对比,出示百羊图,通过数小棒,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并明确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谁能按照顺序从0数到20呢?
数的真是太棒啦!那谁能说一说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呢?
20里面有( )个十?1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 )?
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一些数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请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31,67,90)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数的组成,板书课题:数数 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交流方法
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有一群小羊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估一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那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请同学们数一数吧!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羊?(一共有20只羊)老师给大家准备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圆形,一个圆形代表一只羊,你能把你的数法展示给大家吗?(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竟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种数法更好呢?(我认为10个10个数更好,因为10个10个数数得又快又准)这些是20只羊,接下来又有一群羊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生自由言论,70只,98只……)同学们说的数都比20只多得多,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老师拿出了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小棒,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你数出了多少根小棒了吗?(100根)数的真好!
2、在数数中明确10个十是一百
(1)数小棒
那同学们现在就用满十根捆成一捆的方法再数一数小棒吧!你捆了多少捆(10捆)一捆就是1个十,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那十个十又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那我们一捆一捆的数吧!(10。20。30。40。50。60。70。80。90。100)
(2)数小羊
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数小羊吗?羊我们不能把它捆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十只十只圈起来)说的真是太好啦!那你们把小羊请出来吧,请同学们在图上数一数,圈一圈吧!谁能告诉大家你数出了多少只羊?(我是10只羊圈在一个圈,我总共圈了10个圈,10个十就是一百)同学们,他说的好不好啊?(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20。30。40。50。60。70。80。90。100)原来草地上有100只羊啊!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们有信心挑战一下吗?
3、数的组成
我手里有6捆小棒,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60根)你是怎么知道的?(1捆小棒是10根,6捆就是60,)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那在想一想60是由( )个十组成的呢?那老师想摆出46根小棒,我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吧!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我先拿出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6根小棒就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46),同学们思考一下,46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7)47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8)48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9)49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50)你是怎么知道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是10根,10根小棒就是一捆,原来有4捆,再加上现在的1捆,一共就是5捆,5捆小棒就是50)说得真是太好啦!那谁能再说一说79添1是多少?(80)99添1 是多少?(100)那同学们,我们不用小棒了,我们把小棒收回盒子里,接下来老师有个小要求,接下来我们从53数到80,不要忘记遇到整十我们就要做一个捆的动作。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班每名同学都是数数小能手啊!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有一个好朋友小猪在逛超市时由于贪玩屋里吹满了泡泡,怎么数都数不清,请同学们先估一估有多少个泡泡,你能帮它数一数到底一共有多少个泡泡吗?
2、小猪又跑到了玩具区,把货架上的口哨弄乱了,我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个哨子,好吗?
3、嘴馋的小猪又来到了糖果区,买了一堆的糖果,让我们先圈出10颗糖,再估一估有多少颗吧!小猪非常感谢大家帮忙。
四、总结
谁能用1——100之间的数说句话呢?(我们班有38人、彩虹有7种颜色,有12个生肖,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有56个民族)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有10根手指,那老师想要100根手指,我应该找几个人到前面来呢?(10个人)为什么呢?(10个十是一百)真是太棒了,那老师就来找10名同学,我们开始数,数到你之后把手举起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100根手指,同学们做得太棒啦!同学们我们掌声鼓励,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开心)老师也很开心,下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