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星星 孩子

管理员

摘要: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6篇)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1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6篇)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1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

  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听了冯老师的这节课,觉得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以趣促学,以学激趣

  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一首动听熟悉的《小星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期待,一节新课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新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富有童趣的引导语和过渡语,如,检测生字词时,冯老师说:“生字宝宝排着队来跟我们交朋友啦!”检测学生对动词的掌握时,冯老师说:“呀!生字宝宝课调皮了,它们跟我们捉迷藏啦!”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时,冯老师不止一次地说:“小张衡,你为什么……?”“小张衡,你真是个……!”从而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这节课中,冯老师在很多地方放手让孩子们“做一做”。比如:教学生字时做动作理解“撒”,理解张衡数星星的样子时,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等,不仅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做”中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体验,也让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更深、更广,并为他们阅读其他文章时能恰当地想象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一节好课的首要特征是书声琅琅。“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冯老师的这节课,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品味,抓住重点句子,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除了“读”,冯老师这节课还非常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而且因问题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一问一答,同桌互说,各人自说等,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

  三、规范表达,井然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地意思。”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如果一味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只注重了让孩子放胆去说,随意去写,只注重思维质量,而不给予规范表达的指导,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再来看孩子们的表达,就会发现说起话来颠三倒四,有些句子残缺不全,甚至逻辑混乱。孩子想在习作或说话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已被糊涂的文字掩盖了。可见,没有了流畅的文字承载,思维就无从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应该是帮助学生规范表达的例子。冯老师的这节课,从一开始的整体感知到最后的梳理小结,时时处处都渗透着一种“顺序”意识:

  检测字词时,冯老师设计的第三组词语的检测,巧妙地训练了学生连词组句的能力,通过词语叠加的方式增加说句的难度,并且在说句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变换词语顺序,引导学生:顺序变一变,谁还会说?这样,同样的意思,学生说出的句子精彩纷呈:

  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张衡是汉朝著名的天文学家。

  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叫张衡,他是汉朝人。

  汉朝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名叫张衡。

  最后通过老师的小结:原来变换词语的顺序可以说出那么多不同的句子,多有意思啊!我想,也许此时,学生的心中就有一颗与众不同的表达的种子开始萌芽了吧!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顺序”出现在冯老师对张衡数星星时动词的理解和记忆上:

  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体现了浓浓的“顺序”意识:先圈一圈动词,交流读后发现动词的先后顺序,再读读记记(填田),最后演一演。

  其中老师在让大家交流找到的动词时,抛出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说改变词语的顺序,可以说出不同的句子,让我们也来给这些动词换换位置,读一读,好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说:

  不好,不能换。

  换了就不通顺了。

  换了就读不通了。

  这些动词是有先后顺序的,换了就乱掉了。

  老师再做恍然大悟状:原来,这些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这些动词的顺序不能改变,瞧,顺序多重要啊!

  冯老师的“顺序”意识体还体现在一些看似平常的环节中:如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学完时,老师都用朗读来作为该段的小结,但老师的引读却别有深意:

  夜空中的星星真多呀!——

  小张衡正在院子里数星星呢!看,一个孩子——

  你瞧,他数得多认真啊!——

  这样,不仅达到了总结的作用,更通过老师的引语,向学生渗透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节奏和谐,张弛有度

  一首乐曲,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节拍有机相联,就会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我们的课堂也是一样,动静相宜,节奏和谐,才能有起有伏、情趣盎然,才能使课堂不致枯燥,从而吸引学生。

  冯老师的这节课,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节奏明快,容量较大,但冯老师却在一些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学生细细体会的地方放慢节奏,把学习的过程充分展开:

  这节课,冯老师的教学内容确定为1、2、3小节,教学目标是“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张衡的形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张衡的精神”,在这个前提下,冯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详略做了如下处理:

  1、3小节详教,第2小节略教;第1小节重点通过“动作”来体会张衡的“认真”,第2小节通过一个“傻”字,从奶奶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张衡的“刻苦”,第3小节重点通过对“总是”的突破,来理解张衡发现的星星动的规律,来感受张衡钻研的精神。

  得当的取舍,实实在在的过程,决定了这节课的节奏是和谐的,训练是扎实的,正所谓“一张一弛皆有度”。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2

  今天有幸聆听了石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我个人认为她的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1、字词教学较扎实,形式多样。

  教学“数”有两个读音,对这个生字的教学比较到位。仿说 “一组一组的”,这个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把纯粹的词语教学融入了对课文的理解。想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随文识字做得很不错。

  2、抓课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她主要教学的其中一句是“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上。”这是一个比喻句,满天的星星像什么?还有一句是“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一句是为了体会天上的星星很多。石老师让孩子们举着手数星星,一直到手都举酸了,同时也体会到了张衡的耐心。

  3、动静结合,深情感悟。

  在除了学习张衡数星星的动作外,石老师先让孩子们做撒的动作,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读第一段,孩子们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说课堂上所营造的氛围还是比较重要。

  4、词卡的辅助效果也非常到位。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3

  二年级学段的《数星星的孩子》,由张文花老师执教,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她的努力与精益求精,更看到了永不止步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

  在仔细聆听了张老师的课后,经过自己的梳理,我个人的感受如下:

  1、字词教学较扎实,形式多样。

  低年级学习的的重点主要是字词的学习,张老师抓住了低段孩子的特性,采用了多媒体那丰富动人的画面和音乐,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夜晚。这一节课的识字。张老师用的比较多的随文识字。教学“数”有两个读音,对这个生字的教学比较到位。用“张衡、天文学家、汉朝”说话,这个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把纯粹的词语教学融入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有“距离”的讲授,让距离近的同学读一读,再让距离远的同学读一读。这样的有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2、抓课文重点语句,促有效表达。

  她主要教学的其中一句是“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上。”投影出示:那一闪闪的星空,把孩子们带入到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张老师一步步的引导,把课文的教学目标达成了。满天的星星像什么?是谁撒的珍珠?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撒的动作,并且提示可以撒的更远一些,撒的更多一些,充实画面,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景象。

  3、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在介绍星座时,用一组一组的。在进行几次训练之后,学生自己说句子,花园里的花一朵一朵的……记住生字的方法,如“组”换偏旁记住绞丝旁、米字旁、女字旁、示字旁的字换一换学习更多的字,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识字方法。

  这节课张老师的随文识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的日常教学找到了一些有趣的有效的方法,再好的课也会有不足之处,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有很多:我们低段老师该怎么样去随文识字?怎么样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我们每一次的研讨课后,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观摩与学习,更多的是课后深入的思考。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4

  听了石老师和史老师上的同构异教的两节课,我觉得这两位老师上得是各有千秋。石老师是条理清楚,笑态可鞠,不慌不忙,胸有成竹,颇有大将风度;史老师是活泼可爱,张驰有度,语言优美,书写美观。虽是教学风格各异,但她们都有以下共同的3个亮点:

  一、过程简单而实用

  两位老师没有请高手做高难度的,让人看得眼花瞭乱的课件,而是自己动手制作简单而实用的课件,设计朴实无华的教学过程。让听课者觉得学得会,学得懂。

  是的,如果一节课能让听的人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我们所要教给的知识、技能,那它就是一节好课,这两节课都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二、目标明确而合理

  第一课时,从我们的常规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脉络,应是它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两位老师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数、睡、距离”等词,理解“天文学家,距离”等词的意思。2、读通长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我认为这样的目标确定非常科学合理。

  三、训练扎实而有效

  这篇课文有九个生字,老师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是学习课文最后一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他长大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相机出示了“张衡、汉朝”引导学习生字,当学生学会后,再进行集中识字。学生会读后,要求记住字形,然后让学生说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经过同学们自己动脑,老师点拨,想出了很有效的方法,既生动形象,又让人记忆深刻。如“撒”用手把东西散开,再做做这些动作;“傻”大脑袋里有个叉,脑袋不好使就是傻;“衡”大鱼游到银行里……经过这样的训练,不怕学生学得不扎实。这两堂课中,除了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训练得扎实有效,写字的训练一样做到扎实有效。在课堂中,老师还重视了学生写字的训练及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文中的生字较多,两位老师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让学生自己说说你觉得哪些字较难写,从而确定要重点指导的“睡、离、数”几个字,然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怎么记住并写好这个字,如“睡”先说“目”是眼睛,眼睛垂下来就是爱睡了,然后把垂字拆成“千草头、倒二”,最后再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这样的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总之,这两堂课显得平实、朴实、扎实,效果良好,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较好的发挥。当然,再好的课也会有不足之处,这两节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低年段老师该怎样随文识字,怎样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更有效的训练,这是我们今后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5

  听沈老师好多次了,她那不紧不慢的语调,亲切自然的教态依然如常,然而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却让给我惊喜的发现沈老师在教学技能上的跨越,从目标的定位上,老师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把握得准确、科学,具体的教学上能抓住重点句进行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可以说沈老师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我们来看几个教学片段: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

  沈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她先让学生读读,谈谈感受了什么?学生说:“星星很多。”接着老师引导孩子从“满天”、“无数”等词中感受星星的多,并指导孩子们读出星星的多。再引导孩子体会星空的“美”,教师仅仅抓住“珍珠”“碧玉盘”等词,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引导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既感受用词的准确,也为体会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再如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沈老师也从朗读着手,让孩子们读一读,圈一圈描写张衡数星星动作的词,做做动作读一读,并通过换位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在这里,我有个初浅的想法,不妨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奶奶和张衡的对话部分,沈老师没有做过多的'语言累述,先让孩子们独立读准确,读流利,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同桌分角色读,并用“那时你长时间观察到的结果,那就自信地告诉奶奶。”……这样的评价语言,不露痕迹地指导孩子们感情朗读。

  总之,沈老师设计的朗读指向较为明确,能有效地利用朗读的方式方法、策略,在琅琅书声中一次次和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稿6

  《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革命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数星星的孩子》提到有关自然科学常识这方面的知识,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黄老师一开始就出示课件张衡的图象以及地动仪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朗读,抓重点句,反复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值得一提的是,黄老师抓住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课件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张衡极大的兴趣,这当然不错。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过“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凭着对教材的理解,黄老师再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学会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黄老师在设计思路时,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有起伏。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依据《大纲》制定的识字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黄老师从识字着手,随识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然后在检查预习时,根据这篇课文生字在读音上的特点,分成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几组,这样,为突破字音的难点,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起到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指名认读、男女分读、开火车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新词,利用插图帮助理解,通过口头造句学会运用,从模仿表演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做一做体会字义:再是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傻”字的教学。第三步是在总结课文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二下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黄老师就利用学生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谜、做游戏、分辨书写的正误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义、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黄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指出“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黄老师在句子的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如出示课件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

  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见课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