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①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②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③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①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②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③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诗歌意蕴美。
②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
观看教学辅助片《诸葛亮》之“鞠躬尽瘁”“星殒五丈原”等片段,感受诸葛亮这样一位贤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导入: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写诗的圣人,那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读出他的“圣”呢?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漂泊西南十余年,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但他想到的却是“天下寒士”。这是何等的伟大!忘记“小我”,时刻心怀“大我”,心系百姓疾苦,心忧国家命运,这就是杜甫的高尚之处。 杜甫在《访诸葛》一诗中这样说:“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他屡次拜访此地,到底要寻找什么?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名篇《蜀相》,体会他的情感。 三、走进诗歌 1、诵读《蜀相》,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多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②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够开口大声读。 2、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1)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与情感。
1.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诸葛亮,都写了什么事情?
明确:颈联和尾联。刘备三顾茅庐,诸葛辅助两主,星殒五丈原。 2.诗人写诸葛亮的意图是什么?要抒发什么情感?
仰慕其才华功业,自叹不如; 惋惜其事业未竟,聊以自慰。 3.“英雄” 指什么样的人?包括作者吗?
明确:泛指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理想抱负没能实现的人。
因为天下英雄,有着共同的抱负,面临共同的命运,才如此惺惺相惜, 可以说后世的英雄为诸葛亮而悲叹、流泪,其实更为自己的命运而痛哭、流泪。 南宋名将宗泽,为国事愤忧成疾,临死前就是诵读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死。
4.杜甫和孔明有什么异同?
5.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壮志未酬。
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诗歌,体会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如: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结:当时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山河破碎,百姓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诗人杜甫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位如诸葛亮一样的贤相再现,救民于水火之中。杜甫赞叹和凭吊他的历史功绩,这个角度既切合他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同时暗示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郁闷和隐痛。杜甫在这里以被称为“千古第一贤相”的政治家诸葛亮自况,抒发个人虽为黎民但心忧天下的仁人之心。
(2)合作探究二:品味写景的语言。 1.哪些诗句写景?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首联和颔联。点明怀古地点,“柏森森”可见环境之庄严、肃穆。 2.颔联哪个字用的好?有什么效果?明确:“自”和“空”。反衬写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动听的“黄鹂好音”,只因一个“自”一个“空”,就显得美景虚设,无人问津之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小结:总体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首联:寻找祠堂 (起) 颔联:祠中之景 (承) 颈联:诸葛功绩 (转) 尾联:壮志未酬 (合)
四、拓展延伸
归纳高考题“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怎么找“诗眼”——怎么提问?——怎么回答?
五、课后作业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诗歌的最后两句哪个字用的好?2、 诗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六、课堂结束语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绝”——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我们来看看他的发明创造——八阵图,孔明锁,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 我也要点燃一盏心灯,让它在夜空徐徐升起,那里有我对大家的深深的祝愿,祝大家学习进步,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