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水浒 哲理 人生

管理员

摘要: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中的人生哲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篇1  人的一生,总……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中的人生哲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篇1

  人的一生,总在不同程度的走着弯路,而且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样的情况自古就有,《水浒传》中的故事也不例外。梁山好汉中,有不少是被逼上梁山,开始他们并不愿意落草,他们对社会抱有幻想,愿意过正常人的生活,但后来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人,曲曲折折,一个不少都上了梁山,宋江如此,雷横等许多好汉也是这样。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后事发,被在郓城做小吏的宋江通风报信私放,安全在梁山落脚。晁盖感恩,派赤发鬼刘唐送来一百两黄金,不巧梁山的文书落在阎婆惜手里,宋江怕被阎婆惜告发,因而一怒杀了她。由于阎婆惜大闹郓城县,宋江被迫躲到柴进庄上,辗转孔太公庄上,到达清风寨,因刘高不义,在小鳌山看灯时被捉。后被花荣等救出,本想投奔梁山,可石勇捎来家信,说父亲宋太公病故,这样宋江没能如期上梁山;宋江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却被埋伏好的公人逮个正着,可怜宋太公爱子心切却害的宋江刺配江州。中途被梁山好汉接上山,他却不肯留下,为不连累父亲兄弟,执意去江州服刑,众人苦劝也没能让他留在梁山;途中揭阳岭上遇到李俊等好汉,他也不愿落草;在江州牢城结识了戴宗、李逵,也乐得逍遥自在,但因浔阳楼题反诗被黄文炳捉拿,装疯卖傻也不顶用,戴宗传假信也被奸诈的黄文炳识破,被陷狱中,最后梁山好汉劫法场,才救得宋、戴二人。这时的宋江见到晁盖后失声痛哭,晁盖便劝道:“恩兄不肯在山,致有今日之苦。”

  最后,所有的经历让宋江警醒,经过智取无为军,活捉黄文炳之后,回宋家村取了父亲和兄弟宋清,才在梁山踏踏实实住了下来,轰轰烈烈地开展一番事业。

  纵观宋江上梁山的整个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宋江跟梁山的关系,本来他上山落草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众人的苦劝也没能成行。只有在宋江自己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痛苦之后,才死心塌地地落户梁山。这中间他所经历的,像黄河九曲回肠一样,曲曲折折;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历尽艰辛。如果把这条弯线取直,恐怕是从宋家村到梁山距离的几千倍也不止。但是,这其中的曲折,如果宋江到现在也没有经历过,他至死也不会去梁山落草,那么我们今天可能就不会看到这样气势恢弘的水浒长篇了。这是中间的曲折,是宋江上梁山非走不可的弯路,也是像宋江一样的好汉譬如雷横到梁山的必经之路。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历经磨难,体验不到过程的艰辛,坚定不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当然更品尝不到胜利的欣喜和愉悦。人的一生,有些经历无法代劳,有些弯路注定要走。在走弯路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长大,慢慢成熟,慢慢触摸到胜利果实,走弯路也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不要怕走弯路,如果中途有障碍物,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或许就是曲线。多走点弯路,多吃点苦头,会增加我们的阅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我们愈挫愈勇的勇气。不然,也许我们的能力就会像豆芽一样,迅速地拔高,但纤细柔弱,经不起风吹雨打。不管是谁,人生的道路没有笔直的,坎坎坷坷、弯弯曲曲才能谱就动人的`乐章。

  其实,走点弯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走了弯路之后,仍然走着弯路,一直走着弯路。张爱玲写过一篇散文——《非走不可的弯路》:母亲不让我走她走过的弯路,可我不信,非要走。“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不过,就算你以过来人的身份,总结一百条忠告,一千条建议,一万条的苦口婆心,有的时候也是枉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年轻人,就应该走年轻时应该走的路。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篇2

  记得我第一次购买四大名著中的书籍就是《水浒传》(近代一百回版本),那个时候我的岁数不大,十一二岁年纪,买到之后也不怎么读,没有多久就遗失了。第二次购买《水浒传》(一百二十回版本)是刚刚进入中专不久,省吃俭用地从生活费里面扣出来的,所以当时情况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说说《水浒传》之中的道看似很好理解,以书中四字尽可概括替天行道。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即代上天主持公道。是这样的吗?对于我的理解来说,有所出入,这里的天是指什么?天道又是什么?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以天子自居,即上天之子,天之骄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身负教化万民之责,执掌道义、分配权力、即代天行法。那么,书中所提到的替天行道是不是就是指天子呢?恐怕未必,至少在晁盖眼中未必。

  (一)晁盖的道

  晁盖,何许人也?郓城县东溪村保正,祖是本县本乡的富户。身份是地主兼任村长,也并不缺钱使用,性格上来看称得上是豪爽,江湖朋友众多。谈到这里,一个疑惑总是在脑海回荡,一个吃穿不愁的富家中年,为什么会去抢劫生辰纲?有疑问,先放下,继续主题。晁盖的道是什么?是对当时社会不满而呼之欲出的替天行道,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魄,在我看来,在晁盖入主梁山泊之后这一段时间,也许算不上是兴盛之时,但是整个山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最好的、最有活力的一段时间,当一个团体内部,抱着同一目地的人占据了绝大部分,并且这个团体的首领还有宽阔胸襟的时候,那么梁山泊的壮大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正所谓:山不择垒土,故能成其高;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是故,晁盖的道就是:代天行罚,伐不为,伐不善,活就要活得个酣畅淋漓。

  (二)宋江的道

  宋江的道在大多数时候很是让人费解,要理解他的道,首先要从家世和地位说起,宋江的家世是大地主出身,至少不比晁盖的家世差,职位是押司,相当于高级吏员,大抵和现在的科级干部相当。富几代的宋江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喜欢结交和帮助过往的江湖豪杰,这其实没有什么,是人都有一点自己的爱好,这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宋江身为体制内部的一员,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试想一个管理县城诉讼和赋税的吏员在江湖上取得了及时雨的外号,是怎么回事?显然是宋江不安于体制的表现。那么宋江这么多年帮助江湖好汉的动机是什么?如果说宋江只有二十多岁,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稍微另类一点的爱好,但是以宋江三十大几的人,以及多年从事的工作来看,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积累从政资本。值得庆幸的是,他多年来积累的.资本虽然没有帮助他高升,但是在他落难的时候,各种江湖好汉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给了他最大的帮助劫法场。然而,入了梁山泊的宋江并不认同晁盖等人的道,借对梁山多位头领的恩义之情,坐稳了第二把交椅,再以从事多年政治的经历,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团队。宋江的道就是:顺天行道,这里的天就是天子,这里的顺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的顺从,而是理顺。宋江是想要成就一番作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矛盾之人,自由其纠结之处,敢问: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之人何在?

  (三)在任官员的道

  相对于晁盖、宋江等人来说,蔡京、高俅等现任官员的道就要简单得多,也更为实在,即奉天行道,奉天子之命令行使权利,这里的奉有三层含义,一种是供奉,第二种的迎奉,第三种是尊奉。他们的职责是消除任何与体制不合的行为,既是职责所在,更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利益所在。任何跳脱、违反体制框架、规则以外的人都将被打压和消灭,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无论是晁盖也罢,宋江也罢,都是扰乱社会制度的破坏分子,是造成社会和制度不安定因素。晁盖也许明白自身的处境,宋江也许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在现任官员心中的定位。所以,晁盖走的是一条路,宋江走的是另外一条曲线的路。万千水流终入海,驰骋一方皆豪杰。

  有时候,我做为一个读者,很好奇、也很困惑,作者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心态来写《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和前代各位编辑和修改《水浒传》这本书的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想要表达出一些什么样的思想或者是看法?《水浒传》这本书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也许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层次,我们都需要一种侠的精神,不仅仅是鲁智深式的侠,晁盖的侠,还要有一种无畏和无惧的胆魄,这是对命运的期待、抗争和叛逆,这就是《水浒传》所要表达出来的道。

  最后,借用一句经典的言语来作为本文的结束:上梁山,不归路;既上梁山,不归也罢。

  《水浒》中的人生哲理 篇3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受陆虞侯的指使,要趁机结果了林冲的性命。就在薛霸举起水火棍,往林冲的脑袋劈下来的刹那,松树背后突然雷鸣似地喊了一声,一条禅杖飞了过来。随后,花和尚鲁智深便跳将出来,吓得董薛二人大气不敢出。鲁智深扯出戒刀,割断捆绑林冲的绳子之后,开口便是一句:“兄弟,洒家忧得你好苦。”

  从世俗的层面讲,鲁智深根本犯不上冒死去救林冲。因为,他们不过是几面之缘。第一次见面,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为一伙泼皮无赖们耍禅杖,被墙外的林冲看见,他不由得赞了一句:“端的使得好!”再后来,就是鲁智深陪着林冲喝过几回闷酒。也就是说,他们之间除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根本谈不上交情。

  倒是陆虞侯这厮,怎么也让人想不到他会害了林冲。他俩是什么交情呢?富安第一次向高衙内介绍时说:“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最好。”那么,林冲怎么评价他们的关系呢?火烧草料场后,林冲一脚踏住陆虞侯的胸脯,一手拔出刀来,搁在他的脸上,骂道:“奸贼,我自幼与你相交,今日倒来害我!”你瞧瞧,原来,这陆虞侯打小就跟林冲好得一塌糊涂。

  ——最好的哥儿们,下了最狠的毒手。

  再说说卢俊义。他被吴用诓骗到梁山,小住了一阵子。回来后,就被梁中书抓进了大牢。

  管牢的节级(牢头)是一个叫蔡福的'人,在打过卢俊义三十杀威棒之后,准备回家一趟。他刚出门,墙下转过一个人来,手里提着个饭罐,面带忧容,蔡福认得是浪子燕青。蔡福问:“燕小乙哥,你做什么?”燕青跪下,眼里噙着泪花,说:“节级哥哥,我家主人卢员外吃屈官司,这是小人在城外讨得半罐子饭,烦请节级哥哥做个方便,送饭与他吃。”

  其时,卢俊义已众叛亲离。管家李固在官府那里告了他,说他投奔了梁山,不但趁机吞了他的万贯家产,而且还跟他的娘子贾氏做成了一路——也就是说,媳妇也背叛了他。唯有燕青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结果被赶了出来,流落街头,成了乞丐。

  然而,在卢俊义人生最恓惶的时候,只有这个乞丐还想着他。

  若论李固和燕青,卢俊义都有恩于他们。李固原本是东京人氏,来大名府投奔人不着,差点冻死,正是卢员外救了他。燕青呢,自幼父母双亡,是卢员外把他养大。当然了,卢俊义对李固最厚,让他当了整个大家族的总管。

  所以,卢俊义从梁山回来的路上,当燕青把李固和他媳妇促成苟且一事讲出来后,卢俊义是一百个不相信。他“一脚踢倒燕青”,说“李固有几颗头,也不敢做恁般勾当”。

  然而,人生常常开人生观的玩笑。你相信谁,有时候,最后就要害在谁手里。这还不算完,李固生怕卢俊义不死,先是买通了蔡福,希望在牢里就把卢俊义给结果了。事情没有成功,见卢俊义要刺配到沙门岛,李固又买通董超薛霸,希望在押解的路上杀了卢俊义。

  如出一辙的是,还是在一处树林里,薛霸举起水火棍,往卢员外的脑门上就劈下来。就在这时,一支快箭射来,正中薛霸心窝,接着,又一支箭,射中了董超的脖项,要了两个贼差人的性命。你道救了卢俊义的是谁?又是燕青。卢俊义睁开眼,看到燕青之后说:“小乙(燕青),莫不是魂魄与你相见么?”一声“小乙”,泪如雨下。曾经前呼后拥声名显赫于河北大名府的大财主卢员外,到最后,身边冷清得,只剩下燕青燕小乙一个人了。

  这个世界,最照得见冷暖的是人心。你得势的时候,哗啦啦身边聚着一帮人,你失势了之后,那些平素阿谀奉承嘘寒问暖的人,一下子便作鸟兽散。甚至,有的还要在你的身上踹上一脚。那个最亲近的人,你本以为最可靠,结果就是这个人靠不住。相反,那个离你远远的,平时有一搭无一搭的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你。

  砖儿何厚,瓦儿何薄?问世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扑朔迷离的人心,不到落魄处,真是看不清。问题是,等你看透了看清了,当好人坏人水落石出,当人性美丑尘埃落定,你的人生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