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 跟我学语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水调歌头 跟我学 实录

管理员

摘要: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 跟我学语文  第一部分导入学习“月”的飞花令  师:我们玩个带“月”的诗词飞花令,好吧?  生:好。  师:待月荷锄归。  生:月下飞天镜。  生:月是故乡明。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 – 跟我学语文

  第一部分导入学习“月”的飞花令

  师:我们玩个带“月”的诗词飞花令,好吧?

  生:好。

  师:待月荷锄归。

  生:月下飞天镜。

  生:月是故乡明。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这个是古文啦!

  生:明月别枝惊鹊。

  师:这么多带月的诗句,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借以抒怀的对象。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部分青天有月一问之

  师:大家课下已经背诵这首词了,下面我们体悟这首词的内容。我们先译读词的内容。

  【投影展示】

  这首词作于丙辰年(1076)中秋节。这时,苏轼近40岁,因为在变法上与当朝宰相王安石发生分歧,政治上不得意,便自己申请下调地方,开始在杭州做官。后来为了能够和在济南做官的苏辙离得近一点,便主动向朝廷申请到贫穷的山东密州做官。虽然地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与胞弟苏辙(子由)已有七年未见。这年中秋,词人对月畅饮,乘兴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师:上片写什么内容?

  生:问天上是什么年代,想回去,又担心冷,于是在月下起舞。

  师:问青天,这是一个奇特的想法!

  生:问天,抒发奇想。

  师:下片呢?

  生:睡不着觉,想念亲人。

  生:怀人,感慨人生。

  师:上片问月,抒发奇想;下片怀人,感念人生。

  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几次问月,分别问了什么问题?

  生:问了三个问题,今夜月宫该是那一年?

  生:我想驾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恐怕经不起月宫的高寒,怎么办?

  生:月儿,你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师:苏轼想问的是月宫应该是哪一年吗,你如何理解?

  生:我觉得他想问,朝廷现在是什么样?我还能回去吗?

  生:他现在遭遇贬谪,想回到朝廷,但是又不知道朝廷是什么状况。

  师:他真的想回去吗?

  生:想驾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恐怕经不起月宫的高寒。

  生:他有些担心,“欲”“恐”可以看出他心里很矛盾,怕自己不能面对多变的政治环境。

  师:那怎么办呢?

  生:还不如在人间赏月,跳舞。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在人间”是指不在朝廷做官,他的想法可能没人理解,可能只有弟弟子由能理解。

  师:月儿,你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生:一般人在愁苦的时候容易想念家乡,想念亲人。

  生:他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小序中说“兼怀子由”。

  师: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苏轼?

  生:孤独的苏轼。他无人问,问青天;他与天对饮,无人陪。

  生:清高的苏轼。宁肯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也不回到朝廷。

  生:特别的苏轼。与天对饮,问天。

  师:可见其孤独!

  生:思念亲人的苏轼。

  【投影展示】

  人—怀子由—离愁别恨

  第三部分举头望月一舞之

  师:我想驾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恐怕经不起月宫的高寒,怎么办?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生:愁苦忧愁的苏轼。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可以看出他的愁苦,无奈。

  生:作者既想回到朝廷又担心那里遇到困难,有点《岳阳楼记》中“忧谗畏讥”的感觉。

  生:作者还是觉得人间好。

  生:心情比较矛盾。

  生:想回到朝廷,惧怕,那还不如在人间。

  师:这一“舞”,舞走了……舞出了……

  生:舞走了失意。

  生:舞走了矛盾。

  生:舞出了人生的旷达。

  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师:“转”“低”“照”,描述了什么:

  生:月光在不断地移动。转过楼阁,照在雕花的窗户上,又照在睡不着觉的苏轼的身上。

  生:月光好像人一样,懂得我的忧愁。

  生:也说明了作者一直没睡觉,望月时间长,思考的事比较多。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师:由月亮的升起和西沉,自然地想起月亮的阴晴圆缺,想起了离别的亲人,故有此一问。

  【投影展示】

  月—叹人生—失意矛盾

  第四部分低头赏明一愿之

  师: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忧愤和伤感中?

  生:每次他都能自问自答。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从这个“古难全”中可以看出作者特别豁达。

  师: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人和月亮都会有无常的情况,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憾事,既然这样……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怎样理解?

  生:既然任何事不能两全其美,我就只能祝愿对方。

  生:希望大家,天下人都美好。

  师:愿我们……

  生:愿我们生活美好。

  生:愿我们亲人团聚。

  生:愿我们工作顺利。

  生:愿我们理想实现。

  生:愿天下人都美好。

  ……

  师:我们只有各自珍惜,各自珍重,各自祝福,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这句话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惟有东坡写得出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有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又有他对天下人的祝福,希望天下人都能长久。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苏轼……

  生:旷达的苏轼。

  生:乐观的苏轼。

  师:苏轼由对“月”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再回到对人间的留恋,对月怀人,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情怀。苏轼的旷达、乐观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体现吗?

  生:《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看出苏轼的旷达乐观。

  【投影展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师:苏轼的愿望是?

  生:愿为国家效力。

  生:愿人国家安宁。

  师:苏轼的“愿”是天下,更是家国,是宏志大愿,是普世的慈悲。

  【投影展示】

  事—-悟真谛—-超然高格

  师:苏轼对月三问,自问自答,月亮虽美,却过于清寒,还不如人间(何似在人间):人月无常,自古皆然,这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人们唯有适应,唯有兄弟友爱来补偿。

  【投影展示】

  中秋怀人———深情的思念

  醉中遣怀———旷达的胸襟

  月下哲思———普世的悲怀

  师: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词。

  【投影展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