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散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用时 散文 方恨少

管理员

摘要:

书到用时方恨少散文  眼下谈读书,确实不大时髦。但是,我们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即使那些曾经极其厌恶读书的人,到头来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读书,读好书。  这现象似乎有些矛盾和怪异。但仔细想想,其实不然。或许那些曾经厌恶读书的人在后来的生活或生产中越来越发……

书到用时方恨少散文

  眼下谈读书,确实不大时髦。但是,我们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即使那些曾经极其厌恶读书的人,到头来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读书,读好书。

  这现象似乎有些矛盾和怪异。但仔细想想,其实不然。或许那些曾经厌恶读书的人在后来的生活或生产中越来越发现“不读书原来真的很无用”吧。就像韩愈所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而耻师焉”。

  当然,这也正好切合了一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现象的产生必有其根源。“不好读书”或“不读好书”既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其根源也就值得探究一番了。

  曾经听说,在以色列,“书是甜的”,以色列人的家庭里若能培养出博士,可以获得比培养出总统更多的尊崇、敬意与荣耀。果真的话,我们便不能不认同这是一个充满着睿智、理性而成熟的民族。

  那么,我至少可以相信,很久很久以前,在“科举取仕”未曾施行的时候,中国的读书人应该是最受人景仰的快乐一族了。否则,几千年来,他们何以会像星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至于其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则多少带着些灰暗的色彩与酸涩的味道,原本的读书之乐也就只好以“寒窗之苦”来取代了。不过幸运的是,即便这般功利性的读书,仍然造就了数之不尽的人才,也继续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今天,我们却面临着窘境,“厌读”现象出现,渐而流行成为社会通病。这不是一个充满着睿智的理性而成熟的民族所应该面对的一种社会现象。

  根源在哪里?

  我以为,解剖一种观点可能会对我们的思考有所帮助,那就是“读书无用”论。

  唐宗宋祖乾隆爷那会儿,读好了书可以获取功名,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这作为读书人的基本追求,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虽然这有悖于读书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它是符合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的,至少也体现了社会对读书的重视和对读书人的尊重以及对“读书有用”的认可。

  至于“读书无用”的提法,出现的时间似乎就不太远了,好像就在昨天。若把它同“知识经济时代”的说法放置在一块儿,无异于野兽美女式的搭配,让人大跌眼镜。但在当今之中国,居然已不足为怪了!

  按说,不好读书甚而不读书是没有多大出息和造就的。可是,我们确实见到了太多不好读书甚而不读书却又有“大出息”有“大造就”的人。这在比尔?盖茨之流眼里,必然是天方夜谭般的古老传说。然而,这种“东方式的幽默”绝不只是那个古老的传说而已,那个传说体现着智慧,而这“幽默”呢?也许只代表着讽刺吧!

  于是,不好读书甚而不读书的人便越来越多了。浮躁心态已经表露无遗,这是急功近利的幼稚思想膨胀催化的结果!

  当然,这绝不是唯一的因素。

  读书者作为社会的个体存在,必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喜好。他们有权利对自我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关乎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以及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改造。

  从特定意义上讲,“科举取仕”的施行,把读书推向了实用主义,从而抹掉了读书的快乐色彩,也把读书对于人的根本意义模糊了。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以及狭隘的小市民意识遗留下来的价值取向更加淡化了对于读书目的的认识。所以,许多人并不明白读书带来的快乐到底是什么。

  比如,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我总是不能感受快乐呢?”上帝说:“你回头看看吧。”于是那人回头看。他看到尘世间绝大多数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走得很艰难,充满痛苦,只有极少数人两条腿很匀称,走起来很协调,充满快乐。那人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上帝说:“许多人只注重一条腿,而忽视了另一条腿,难免缺少快乐。”

  这个隐喻再明显不过的。读书的目的只是让一个人更全面更快乐而已,如果指望着读书能给你直接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中国革命总是在探索中前进,改革同样如此,必然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不成熟阶段衍生出错误的幼稚的思想在所难免。一系列的现象足以使人们相信“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再加上“猫论”的支持,更加使人们相信“挣到钱才是真本事,才是最大的光荣,才是最大的成功”,由此便有了“拿手术刀不如拿杀猪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于是,读书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理论支撑,思想永远摆脱不了肤浅,“经验论”永远摆脱不了狭隘。我们需要读书,读书恰好提供给每一个人以对照、借鉴、反思,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丰富自己,改造自己,深化自己,完善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就把它当作一个忠实的劝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