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刺绣动物图案素材欣赏 导语:刺绣亦是一种表达,无论是简洁的装饰纹样还是繁复的画绣,都是妇女表达心声、传达爱意、述说衷情的工具和手段。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艺术自有自己的境界,也可称为“意境”。刺绣作为艺术也有自己的境界……
手工刺绣动物图案素材欣赏
导语:刺绣亦是一种表达,无论是简洁的装饰纹样还是繁复的画绣,都是妇女表达心声、传达爱意、述说衷情的工具和手段。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艺术自有自己的境界,也可称为“意境”。刺绣作为艺术也有自己的境界,其境界不同于一般书画艺术之境界,它是在工艺基础上生成的境界,也是受工艺规范的境界。我国古代遗留的刺绣专著很少,清末丁佩所著《绣谱》是极为全面、深刻的一本。《绣谱》分为“择地”、“选样”、“取材”、“辨色”、“程工”、“论品”六篇,对刺绣的工艺过程、作品的品评做了阐述,提出了刺绣工艺和作品品评的要求,也涉及到刺绣境界的问题。刺绣的境界主要表现在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刺绣从本质上看是一门运针用线的技术。除针以外,其他工具如绣绷、乃至绣床等亦十分简单。工具似乎越简单,依靠手的技艺性则越大,刺绣即如此。
刺绣针法依赖于作为底子的纤维组织结构,这种纤维组织结构是一种网格,它为刺绣提供了施针的基点和方向。早期刺绣针法严格按照织物网格孔眼进行排针,因此可以称之为经纬绣,日常所见的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挑花、绒线绣等皆属于此类。这些刺绣针法可以说是由作为底子的纤维组织结构引发的,如十字挑花刺绣,这是最原始又最现代的一种针法和刺绣表现形式,至今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等仍使用这种针法。十字挑花又称为十字绣,常选用一对一的平纹编织物或平纹面料,在经纬相交的十字底纹上,纵横两针绣上十字线纹,不过比之底纹往往偏转了45度。
刺绣针法存有一个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辫子股针法,发展到今日的直绣、盘针、套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绕绣、辅助针、变体绣等十多个品类,共计百余种针法。
从针法看,最为传统的针法当属单套针。这种针法若表现花卉叶脉的退晕效果则需采用分块面和所谓“留水路”的方法,并按照色块整齐地排以直针,这亦可以看作是刺绣技法规则的一种“有序”;而针法发展到散套针,同样是表现退晕效果,则无需留水路,退晕的两色块线条可交叉搭接而无需相交排列,因此颜色的过渡不再有分块面时的生硬;而到了近代的乱针,则可以利用几乎是任意交错排列线条的方法,表达变幻的光影退晕效果。从套针到乱针,针法变化的运用使画面的整体效果变得更为灵动;同时从套针到乱针,针法从严格的有序,走向了相对的无序,即使是看似无序的乱针⑾,实际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组织,一定针法,进行的无定法的运针。
刺绣针法既是工艺技术,其本身又是刺绣艺术形式产生的基础,有时这种技艺即是艺术本身,两者互为关系。
丁佩在《绣谱》中认为刺绣技艺涉及刺绣的过程和技艺的施展的所有方面,从选择刺绣工作之地开始到刺绣作品的欣赏和品评,其过程都是技术的过程,技艺在每一过程中都有展现。如择地,作者认为,“艺之巧拙因乎心,心之巧拙因乎境”,其境既有场地一类的硬环境,也包括心境一类的软环境。选择这些环境的要求是“闲、静、明、洁”四个字,刺绣对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要。“选样”,不是挑选绣样,而实际是绣者对于作品的构图或设计。古人刺绣时的选样,一部分是剪裁、一部分是综合、一部分是创作。诚如丁佩所言:“绣工之有样,犹画家之有稿,此处最宜斟酌”,她提出选样不能失之巧、失之庸、过于繁、过于简,因此,首先是通过审理、度势、剪裁、点缀等等方法加以处置,形成好的图样。“取材”方面,“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这里,作者将刺绣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多放在一起论。“辨色”论及对刺绣材料即绣线的色彩选择和处理,尤其强调刺绣者对色彩的感觉。
“程工”篇是检阅刺绣技艺的专篇,是“刺绣之道”的菁华。丁佩提出“齐、光、直、匀、薄、顺、密”七条标准。所谓“齐”,即刺绣用线之迹要齐整,不使一毫出入;“光”要求轮廓自然光粹;“直”,要求绣线直如朱弦;“匀”指用绒匀称,所谓粗细适均、疏密相称;“薄”,意味因绣线极细、造型准确而绣面极薄;“顺”意味丝顺气顺,“丝也者,刺绣之字也。一丝不顺,则气脉全乖,精神俱隔。”“密”,与实相成,“惟细而密”。这七个字,实是检阅刺绣用针用线乃至用心的准则。
刺绣用针用线是具体的技术,它有自己的一些规范和设定,所谓针法即技术方法,锁绣、直针所表现出的工艺的规范性,到乱针绣的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排布,这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是一个从遵循规律开始至超越规律的过程,即是一个技进乎道的过程。近代刺绣名家沈寿曾在《雪宧绣谱》 “妙用”一节中谓: “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有定故常,无定故不可有常。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有定故常,无定故不可有常。微有常弗精,微无常弗妙。以有常求无常在勤,以无常运有常在悟。”⑿在这里,刺绣的技术境界实际上是技术进入艺术之境的桥梁,刺绣技术与艺术实质上统一或同一了。
刺绣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它是由针线书写的美术作品,它有一个显见的由点线面和色彩组成的画面形式,无论是刺绣纹样的所谓“文秀”还是“画绣”,其作品都是用于欣赏的。但刺绣作品不同于一般绘画作品之处,在于它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针用线绣出来的,这就具有了自己的特殊性,即用丝线表现的绘画,其作品的机理不是笔墨而是丝线。“刺绣对绘画的借用,从本质上说是取其形而注己之质,即把绘画图形纳入工艺的构造之中,它不是书画作品单纯的仿摹再现,而是用工艺的方式再现了一个新的属于工艺的形式世界。”⒀刺绣作品的效果,既取决于绘制的图样,又取决于针法和丝线的机理,其独特的美感亦源于此。
丁佩在《绣谱》 “论品”篇中认为:“绣近于文,可以文品之高下衡之;绣通于画,可以画理之浅深评之”,她借画品中的“神、妙、逸、能”四品,提出了由低至高的“能、巧、妙、神、逸”的五条标准:“周规折矩,斐然成章,谓之能可也;惨淡经营,匠心独运,谓之巧可也;丰韵天成,机神流动,斯谓之妙;变幻不穷,殆非人力,乃谓之神。披沙拣金,鞭心入芥,无浮采矣。五云丽日,百卉当春,无陋姿矣。特表新颖,化尽町畦,所谓姑射先人不食人间烟火者,当于逸品中求之乎!”⒁“能”属于刺绣技艺的层次,指的是通过长期研习磨练,自能通达;“巧”是要求有独立的巧创,开始攀登技艺的高峰;“妙”即能巧具备、举重若轻;而“神”与“逸”则是一种无可挑剔、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也是炉火纯青,大匠不雕的理想境界。从具体的针法到绣品的效果,从技艺层面的“能”到非技艺层面的“神、逸”,开始于技艺而终止于、上升于一种境界,一种艺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