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临窗随感散文 一年以来,我所看的书委实不多,其中看过的有这两本:《人生若只如初见》、《弹到江南花事了》。前者为安意如所作,后者则是为白衣萧郎所作。 至于为何提起上面两本书,自然是有原因的,不然也不会无故无缘地提起。两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
十一日临窗随感散文
一年以来,我所看的书委实不多,其中看过的有这两本:《人生若只如初见》、《弹到江南花事了》。前者为安意如所作,后者则是为白衣萧郎所作。
至于为何提起上面两本书,自然是有原因的,不然也不会无故无缘地提起。两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尝浅读,领会却不少。
一直在他们的笔下的风月故事里辗转往返,也算对情这一事物有了新的见知和领悟。安意如的书里说,“虽写尽了情事,但最终它却超然地与情无关”看后,略解其意。情不是只言片语便能尽述其意的。
他们笔下的诗词意境,有不同的神韵,安的文字清丽质朴,如饭后清茶,沁人心脾。萧郎的则明媚轻快,如二字小令,朗朗上口,虽然文风各有迥异,然而从中也能曲尽其意地表达出同一种情感—对才子佳人的同情与哀叹。或是因为时代造就的'离别,又或是不能心如以往,弃了旧人,恋上了别家春色。可叹,能真正做到两心如一的人当真不多,白首不相离的故事于书外更是少见。
我不知如何才能不沾染这种文字带给我的深深的伤感和凄凉之意。从一字一句之中散发出来,给予读者的,竟是如此真挚细腻的情感,仿佛将你藏在内心的一丝丝感触都挖掘出来,然后将它们用最美的文字加以修饰,使你不得不承认,你亦是同他们这样认为的,都有一样的感情。
他们所写的情,当是悲情居多,结局完美、尽人心意的甚少。到底是因为这样能给我们更深的感触,还是欢愉的故事当真少得可怜,我就不得尽知了。只能从书里的文字中,一点点地揣摩作者的心思,只为了更懂得他们的情感,以及叙此故事的因由,使我更能融入他们的优美的文字意境中,体会昔时那些才子佳人的风月往事,如花美眷的年华旧事。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千年前的人和事,都在他们的笔下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赏读之际,我甚至会觉得我还是那故事里的人,我们能面对面地长谈,能一同赏游烛光里,月下花中眠。亦可以仗剑江湖四海飘,青梅煮酒论英雄。我们没有隔着一张白纸,在我眼中,他们有血有肉,生动灵活,我们不陌生,我们是朋友,是知己,可以畅所欲言,互说心事。
情,是一种酒,饮得适量则甘醇芬芳,恰到好处,一旦饮之过量,它也就变成毒了,那种毒,比蚀骨穿心,万蚁噬身更来得可怕,一旦沾染丝毫,便会万劫不复,灰飞烟灭。
我所向往的,是那种清淡的情意,彼此自如,尽可意会,无需言传的情意。不需要浓妆来装点,我知道你是净玉,无暇,不需要以生死来相许,我知道我一直在你眉间,心上。相见安好,互相珍惜珍重,不须太过惊诧,正如离别时不必呼天喊地,对影泪落。因为,我知道,我走了,但还留在你心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就可过好每一天,无用牵挂,无用忧虑。
在心里盛开了一树鲜花,长久不凋零,在阳下更加艳丽、出尘。那花树下,有着少年缓缓扬袖,轻吹短笛。
—子云
八月十七日就17岁了,是否已不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