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彦伟《残花时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残花时节》,完成18-20题。(共10分) 残花时节 石彦伟 ①国庆长假,看罢阅兵式,就逃出了北京。我扯着母亲去白洋淀看芦花飞絮,归途可带着她去走一趟从未回过的沧州故里。闯关东出去的人,汉民是山东来的多,回民……
石彦伟《残花时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残花时节》,完成18-20题。(共10分)
残花时节
石彦伟
①国庆长假,看罢阅兵式,就逃出了北京。我扯着母亲去白洋淀看芦花飞絮,归途可带着她去走一趟从未回过的沧州故里。闯关东出去的人,汉民是山东来的多,回民则多来自河北。我们石家的祖籍便在那运河边的泊镇。
②清晨房东唤来船夫,就上了一条快艇,独我和母亲一户。马达循序渐进地隆隆响起,惊飞梢头的几只水岛。它们盘桓在头顶,送我们离开这一湾浅浅的港。远处大水无边无际,笼在茫茫雾霭之中。渐渐地望见了芦苇丛,先是淡淡的几排,越往深处去越浓,待船转一个弯子过去,就是别样的一重景致——密密层层的芦苇荡,全然呈现在一派苍茫之间,却没有飘舞的芦花。“你们来得不巧。”船夫叹息说,“前天夜里,突降了一场霜冻,许多苇秆子都被打折了,花穗子也都们来得不巧。”船夫叹息说,“前天夜里,突降了一场霜冻,许多苇杆子都被打折了,花穗子也都蔫下去了,飞不起来了,你看——”他指向擦肩而过的芦苇丛。
③我未曾见过芦花。经他一指,才知那些苇尖上低垂的穗穗儿,就是芦花。它们果然刚刚经受了一场劫难,耷拉着黄惨惨的头,有的脖子已折断,漂浮在水面上,风吹得一颤一颤,哪还有几分花的样子呢!
④这是个残花时节。
⑤这时母亲开了口:“这若是花开的季节,该有多美!”她沉吟了一会儿,接续道,“花和人一样,过了季,就得歇着。咱们明年花期再来,看它们开得最好的样子。”我回过头去,见她出了神,神采里却没有黯然下去的迹象。一时间,恍然有成片雪白的芦花随风飞起来,漫天遍野都是,在水乡的晨光里,白亮亮地扑朔着。
⑥赏花的季节不复,故乡这枝花却逼真地植在原土,羞怯地开着。白洋淀归来,我们就盘算着回沧州故里。母亲像得了一封喜令,神采飞扬,仿佛那里有未败的鲜花,又仿佛多年前遗失在那里的名贵物事,到了追讨的时候了。
⑦到了沧州,一路西去,穿街走巷,直待潜入灯宵通明的繁华街区,才寻到一处涮串的铺面,涮些鸡串牛排蘑菇充饥。他们远离家乡,但对同胞的念想总是浓酽的,如同在冰天雪地想念一个国炉取暖的旅伴。那种密致的感受,是无法言说清楚的!念起祖父幼年记忆中处处有白帽子的老沧州,只觉得斑驳而茫远,匿在梦境深处罢了,我不免有些遗憾。不成想,母亲却惦念在心,仍希望走走沧州城。
⑧我童年所居的哈尔滨,族人是少的,几乎全是闯关东过来的穷苦人。他们像芦花一样被风吹散,迫降在寒峭的北国;有一些赶上霜冻,干脆飞不起来,连着苇秆子一起,折在那水上。母亲对故土一无所知,她只是预感这根系所依的土地,该有别样的一重景致,该有苍劲的古寺、清真巷陌,有未曾见过的小吃……我暗自感慨,给族兄发信问路,不多久便觅得那密密层层的青砖院落,宛同一排排浩瀚的芦苇荡,户户门额上的经字杜瓦,多年来不曾凋残。临近晌午,小巷已有炊烟荡了起来,隐隐地漫着牛羊肉的香味,使我想念起祖母来……
⑨巴士在蜿蜒中到了泊镇。时候还早,我们没有去亲戚家串门,见路旁有石家饺子馆,亲切异常,就进入坐下,攀谈几句,居然远远近近都有些沾亲带故。
⑩母亲提出想看一眼六百多年前石家先人修建的古寺。寺院里空荡荡,并无一人。我带母亲进来,背靠着花殿阁,看一块碑上刻着石家人斑驳的名字。后室殿的殿顶有一个六角事,顶子用方木叠落成一方藻井,母亲仰头望得出神,目光落在井外的天地里。看着母亲,我荡漾的心绪也踏实下来了,这一方天地现在仿佛不属于泊镇,却只属于两个寻根的归客……
这次出行就这样渐渐烙印在我和母亲的岁月中。后来的许多时日里,母亲常说起这次出行中最吟味的`一幕,是在游罢白洋淀回到郭里口的农宅以后。我也觉得那一幕最美,便留在末了来写了。那时我们下了快艇,总觉得兴致还没有尽。母亲很羡慕地望着码头边尘封的小木船,仿佛那上面装着她的岁月。我便同房东租下了这只木船,请来一位老船工,重新下了淀。这木桨儿,向着一方隐秘的水道摇去了。
②哔哗——哗哗——小船荡开了,钻过一座石桥,一片新鲜的芦苇荡在水道两侧壮观地铺满。那时已是后晌,阳光却如黄昏般恬静柔和,衬着这些苇丛有一股油画般的生动和浓郁。母亲对老船工叹息说:“我们来得不巧,听说刚下了霜冻,连芦花都没有看到。”船工却笑着摇起头来:“你们去的是大淀,无遮无拦的,风霜一来,一定要受波折的。这边是避风的一处岔湾,花还在呢——”他示意我把船划得离苇丛近些。近些,再近些,船舷擦过了舒长的苇叶。我看到了,我们都看到了——芦花!
我摇桨的手住了。我们错愕地看着这些艰难的生命。它们也显然经了霜冻,并没有盎然蓬勃的气势,却因为隐在水道深处,护住了几分元气。于是就比大淀的那些要饱满得多,精神得多。芦苇尖上的芦花,在秋风中有一丝隐忍的倔强,更有一份淡定的从容。母亲赞叹说:“这些花开得多不容易,可是没有游客能来这儿看到,它们是开给自己看的!”
风从西面吹过来,从苇尖上吹过来,带着一股眼泪般的咸味。惝恍间,好像几片雪白的芦花随风飞起来,洋洋洒洒……
(选文有删改)
18.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与母亲出游的经历,文章依次写了母子俩(1)、(2)、返回农宅后又再次下淀于水道深处赏得芦花等内容,在芦花飞扬中完成了一次心灵之旅。(2分)
19.文章第⑤段和第⑩段画线句都写了母亲的出神,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出神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答:
20.文章第-段记叙了母子俩返回农宅后又再次下淀赏得芦花的情景,按时间顺序应安排在回沧州故里之前写。你认认为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4分)
答:
答案:
(二)(共10分)
18.答案示例:(1)去白洋淀看芦花飞絮未果(2)回沧州故里寻根
(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第⑤段中母亲的“出神”是因为她深谙花开花落皆有时的自然之理,她在憧憬着明年花开时的美丽景象。第(段中,母亲“出神”是因为她回到故土寻到了根,因乡愁得到纾解后内心的踏实欣慰。(4分。每句2分,结合上下文1分,心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要点:是母子俩出行最吟味和最美的一幕,放在最后以凸显其印象之深;写芦花经历霜冻依然饱满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绽放时的美丽、倔强和从容,彰显出生命的光彩;体现了族人在艰难中的顽强与坚守,放在最后更有助于凸显主题;结尾宕开一笔,使行文富有变化,余韵悠长,更添一份含蓄蕴藉之美。(4分。答对三点给4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一点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