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
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给定封面格式,要求每人不少于2500字。可根据物理沙盘结合电子沙盘来展开分析(可以采用杜邦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杜绝网上抄袭,一旦发现,以不及格处理。
内容应包括:
1、实验过程描述(较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2、实验问题分析(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
3、自己心得体会(完成实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其中1与2内容可以交叉,边叙述过程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视其内容而定。
(一)优秀(90分以上):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深刻。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能结合案例论述企业战略方面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二)良好(80-90分):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能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
(三)中等(70-8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详细的分析,但不全面。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四)及格(60-7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五)不及格(60分以下,或具备下面一项者为不及格):
1.没有交报告。
2.基本上是抄袭。
3.内容太空泛,太简单。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材料:
新鲜西瓜半个,新鲜的酵母,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纱布
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①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溶液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三、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将西瓜表面洗净,在消过毒的环境下将西瓜切成块;
3、将切好的西瓜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用纱布将西瓜汁过滤除去渣滓,装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矿泉水瓶,再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瓶口。装入的西瓜汁不宜超过瓶子体积的2/3;
5、将瓶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发酵;
6、 定期观察果酒的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7、 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
四、实验记录与结果
1、将西瓜汁静置一天后,发现矿泉水瓶膨胀,瓶内产生气泡。
2、放气时,大量气体逸出,带有果香味与酵母菌发酵的味道。
3、7天以后瓶内气体产量逐渐减少,放气频率下降。有酒味。
4、10天后,果酒基本酿好,有浓郁果味与酒味。
五、实验注意事项总结
1、榨汁机、发酵瓶、纱布等实验用具应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或出气口,不要完全揭开瓶盖或出气口。
2、应当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因为温度对酵母菌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酒精的消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酵液被对果酒有害的微生物污染,以至果酒变质。如充气和排气时不要完全拧松和拧紧排气口。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参考
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
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1) 概念再现:短时记忆广度即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的容量。其操作定义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2) 要求:试验过程中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与感觉阈限的概念相似,所谓“刚刚能够立即再现”即是指50%次能够立即再现。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者测定的一般方法:数字记忆广度的方法
① 8位的数字能够通过,9位的数字不能通过,则记忆广度为8.5;
② 如将每一系列连续呈现3次,则以3次都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再将其他能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1/3或2/3加在基数上,两者之和算作记忆广度。本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测量和计算数字记忆广度的。如:3次均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为7位数,则基数为7,如果8位数系列3次中通过2次,9位数通过1次,10位数一次也未通过,则记忆广度为:7+2/3+1/3=8;
③、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记忆广度,也可以采取直线内插法来计算。 本次实验方案:采用了方法②的测试方案,结果数据中列出了此次测定的数字记忆广度,以及每一水平(数字个数)列出做对的遍数,如果全对,则为3,如果全不对,则为0(此时实验结束)。
2)具体实现: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和输入答案的方法。
在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Back Space)删除,重新输入,输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2位数字。
三、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广度值:9.33
测验耗时:391秒 [参数表]
数字呈现时间(毫秒)=250 数字间隔时间(毫秒)=750 两组数字间隔时间(毫秒)=1000
四、结论
1) 从实验的设计方面:每组设计三个长数对实验者进行测试,降低了实验的随机性,可靠性有保证;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得每次数据的出现频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
2) 从图片及结果分数分析得出:随着每次数字的增加,尤其是到8位以后,短时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到第11个时就完全记不住了,说明了短时记忆的瞬间性、可扩展性低的特点。
3) 所遇问题:在记忆数据的同时难以判断每次会出现的数字有几个,导致难以抓住计数的规律而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
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
一、实验原理
1)概念再现:反应时即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其分为: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它的过程由五部分组成:
(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
(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
(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
(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
(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实验方案
本实验测量视觉和听觉选择反应时。视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Q键反应,看到绿圆,按P键反应。听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低音和高音。要求被试听到高音按P键,听到低音按Q键。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三、实验结果
视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414ms
错误次数: 3次
===== 备 注 =====
测验耗时:176秒 组号对应的名称=1 视觉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1000 准备时间(毫秒)=2000
听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3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