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试析 旅游

管理员

摘要:

试析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论文  高等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确保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试析旅游教……

试析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论文

  高等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确保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试析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中国旅游业的日益壮大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各类旅游院校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旅游职业教育也日益成为旅游业中经济建设,就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产业。

  关键词:旅游教育,旅游行业,发展

  0 引言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突出对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知识、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旅游业输送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总体而言,旅游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相继培养了很多旅游方面的人才,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旅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总体发展趋势上,虽然近年来遭受到世界经济不振和国际恐怖事件等种种打击,但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基础依然坚实,总体发展速度仍高于全球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在从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中,全球国际旅游过夜人数创造了年均增长7.5%的高速度,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2.8%。这四十年的辉煌,造就出了旅游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先是海湾战争,然后是几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接着又是亚洲金融危机、“9?11”恐怖事件,这些,都使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着很大关联度的旅游业受到影响,导致这十二年中,全球国际旅游过夜人数的年均增长率(3.8%)比前4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了3.7个百分点,同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4.9%)比前4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了7.9个百分点。但尽管如此,这两个增长率仍高于同期全球经济的增长率。2002年是“911”事件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依然不振,人们原来普遍认为,世界旅游业将出现下滑。但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结果表明,2012年全球国际旅游过夜人数达7.15亿人次,仍比上年增长2000万人次,增长率达3.1%。由此可见,深深植根于各国人民心底的旅游需求,是不会被轻易撼动的,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基础是坚实的,总体发展前景永远是光明的。

  2 旅游业发展进入人力资源短缺时代

  旅游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和更为强劲的增长潜力对人力资源提出了迫切要求。事实上,旅游业发展目前已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这一问题被社会舆论中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强音所掩盖,尚未引起政府和社会相关各方的高度重视。旅游职业类院校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学生更紧俏了,有的学校毕业生供求比例超过1:10。旅游企业越来越难以招到足够的一线员工,现有员工业内跳槽或业外流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了。一批专门针对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也应运而生。不管相关方面是否意识到、是否有了相应准备,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人力资源短缺时代。

  3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遭遇发展瓶颈

  3.1政策瓶颈

  在实践中,全国和各地却存在政策措施的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经费政策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政策,包括学生资助政策、对职业学校的经费补贴政策、免费政策等,未惠及或未充分惠及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也未完全享受到国家鼓励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到了空里。

  3.2生源瓶颈

  从去年开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旅游高职院校也开始出现生源危机,面临招不到较好生源和足够数量生源的困境。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高考生源总体供不应求。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人口出生率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的1050万人,之后开始全面下降,2011年降为933万人,3年降幅超过11%,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3.3行业瓶颈

  旅游行业就业和发展吸引力的弱势问题,是制约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一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旅游行业为服务行业,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标准要求高。二是旅游行业普遍薪酬较低,与最高工资行业的差距逐年拉大。三是人们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未来职业发展存有担忧,认为旅游行业职务提升机会少、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考生就读旅游高职院校,影响学生到旅游行业就业发展,从而制约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4自身瓶颈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加之社会偏见影响,旅游高职院校自身面临的问题突出,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与旅游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旅游高职教育特色不鲜明;双师型师资,特别是有丰富行业经验、较高专业水平的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且对此类师资的吸引力差,进入渠道不畅;实训条件差距大,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4 大力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的旅游教育,经过近2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包括职业中学、中专及高等院校教育以及旅游行业成人教育在内的金字塔式的较为完备的旅游教育体系。旅游教育对在全民中推广和普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旅游教育通过它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等的辐射、带动,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整个社会(尤其在旅游景点景区的居民)都更加关心、重视和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从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而言,当前发展旅游教育最要紧地是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确保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能适应旅游业各类工作,并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4.2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个转变的实质,是要把旅游教育从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因素为中心,转到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敬业爱业教育列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

  4.3树立市场导向的办学理念

  就是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根据人才需求变化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层次上可分为本科、专科,招生对象可包括普通高中生和高职生,以满足不同人才市场的需求。

  4.4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

  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现代教育综合化的特色,应超越我国传统的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模式,不断推出课堂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以科研探索为发展导向的课程设置体系。

  4.5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

  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旅游职业综合能力。旅游教育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目标,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要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不同级别的国内乃至国际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以适应学生择业谋职的需要。

  4.6实行特色办学

  培养途径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总和。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加强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旅游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

  4.7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的教师素质问题相当突出,许多教师是由地理、管理、经济、外语,甚至地质等专业改行而来,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无论从专业理论和知识上,还是对旅游的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相当的差距。教师素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想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第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想造就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就必须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要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企业化与院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直通车”铺路架桥,密切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保证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悉的旅游人才的来源与出路通畅;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际、国内横向合作。

  参考文献

  [1] 刘锡荣,杜茂华. 地方高校构建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问题[J]. 才智. 2011(26) :77-78

  [2] 杨卫武. 论大旅游格局下的旅游高等教育[J]. 旅游科学. 2010(05) :51-52

  [3] 毛峰. 简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