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诗仙 李白

管理员

摘要:

诗仙--李白【优】诗仙--李白1  李白不但被历代的文论家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超一流的伟大诗人,就连“诗圣”杜甫对他都是推崇备至,曾称赞他“诗无敌”,“敏捷诗千首”,而李白本人也很心高气傲。不用说,同辈诗人的作品,是很难入得了李太白法眼的。但是,偏偏就有一位只比……

诗仙--李白【优】

诗仙--李白1

  李白不但被历代的文论家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超一流的伟大诗人,就连“诗圣”杜甫对他都是推崇备至,曾称赞他“诗无敌”,“敏捷诗千首”,而李白本人也很心高气傲。不用说,同辈诗人的作品,是很难入得了李太白法眼的。但是,偏偏就有一位只比他大两三岁的同辈诗人的一首七言律诗,不但入了李太白的法眼,据说甚至曾让他束手无策,郁闷不已。这个诗人就是崔颢,他让李白束手无策的作品就是著名的《黄鹤楼》,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有多种诗话记载:李白登黄鹤楼,看到崔颢题写在楼上的这一首诗,并没有像通常那样,也即兴赋诗一首,题写在楼上。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上说,李白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该闻录》、五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第一“崔颢”条下,都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同时还记载,李白虽然当时没有写诗就离开了黄鹤楼,但是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颢较着劲。有人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为了跟崔颢《黄鹤楼》一决高下而写的。还有人说,李白的另一首《鹦鹉洲》诗也是跟崔颢《黄鹤楼》较劲的作品。如此说来,李白对于自己没能在黄鹤楼上写出超过崔颢的诗,是耿耿于怀的。计有功虽然记载了李白不服气崔颢《黄鹤楼》的'故事,但是他对此事持怀疑态度,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也不认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有跟崔颢《黄鹤楼》叫板的意思(《唐宋诗醇》卷七)。我个人认为,史实固然难以考证,但是,姑且相信真有其事,把它作为一桩文艺佳话来谈论一下,也是可以的。至于《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一诗,我赞成明人杨慎的说法,它是一首伪作。

  先摘录李白的这两首作品如下: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那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和崔颢的《黄鹤楼》相比,究竟是哪一首作品更胜一筹呢?一般来说,历代文论家均不很看重李白的《鹦鹉洲》一诗,但有不少论者认为,《登金陵凤凰台》可以与崔颢《黄鹤楼》相媲美。例如,元人方回曾说,“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清代王夫之在严词批评宋人李白诗不如崔颢诗的说法之后,认为“太白诗是通首混收,颢诗是扣尾掉收;太白诗自《十九首》来,颢诗则纯为唐音”。在王夫之看来,唐诗是不如汉诗的。王夫之更具体指出,崔颢诗第一联就远远不如李白诗,崔诗“意多碍气”(《唐诗评选》卷四)。爱新觉罗·弘历也曾称赞二诗,“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唐宋诗醇》卷七)。也有一些人认为李白的诗超过了崔颢的《黄鹤楼》。例如,明代瞿佑就认为,《登金陵凤凰台》比起崔颢《黄鹤楼》,是“十倍曹丕”。瞿佑这样说的主要根据是,李白的“爱国忧君之意”“远过”崔颢的“乡关之念”(《归田诗话》卷上)。

  当然,也有不少人虽然没有直接把李白诗跟崔颢诗作比较,但实际上是认为李白诗不如崔颢诗的。宋人严羽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清金圣叹认为后人都无法跳出崔颢《黄鹤楼》的樊笼(《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三);纪昀称崔颢诗为“绝调”,赞其“意境宽然有余”(《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沈德潜称崔颢诗“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卷十三),等等,莫不如此。

  我个人认为,两首诗的确难分高下,也不必强分高下。但是,跟明代瞿佑的观点相反,我认为,作为诗歌内含,“爱国忧君之意”还不如“乡关之思”。此外,既然大家都认为是崔颢诗创作在前,李白诗仿作于后。那么,单从尊重原创这一点上说,我们的态度也无妨稍稍向崔颢倾斜一下。即使认为崔颢《黄鹤楼》稍胜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筹,也无损李白一丝一毫的声誉。

  自从宋代著名诗歌理论严羽家提出唐人七律诗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之后,后人也提出了不同意见。意见主要有两种:明代何仲默、薛君采等认为当以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为第一(杨慎《升庵诗话》卷十),清潘德舆认为当以杜甫《登高》为压卷(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沈佺期、杜甫诗照录如下: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都是不错的诗,至于哪一首更好呢?读者朋友自己去判断好了。说了半天,正题,即崔颢《黄鹤楼》究竟好在哪里,几乎被遗忘了,这里补说几句。关于崔颢《黄鹤楼》的好处,前人主要有这样一些说法: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气(宋·刘辰翁);宽然有余,无所不写(明·谭元春);意境宽然有余(清·纪昀);意在象先,神行语外(沈德潜)。总而言之,就是说,崔颢的诗写得大气。我个人最欣赏的有三点:一是对于道家追求飞升不死神话的彻底否定,富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二是旖旎、高亮度的景物,竟然蕴含着浓浓的乡愁;三是“悠悠”“历历”“凄凄”等词语以及首联的歌行句式等,构成了铿锵回旋的音韵之美。

诗仙--李白2

  如果有人问我,你知道诗仙李白吗?

  我大概会很诧异的回答: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位从小到大,课本里出现过最多次的,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诗人,谁会不知道?

  如果有人继续问我,你了解李白吗?

  我不得不迟疑,扪心自问:我了解李白吗?他盛名背后的那段真实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的还答不上来。李白,这个见多最多次名字的唐朝诗人,不过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啊。从小到大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我对李白所谓的“知道”,到底是什么?

  李白,字太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是我脑子里能跳出来的,用来形容李白的句子。很好笑,毕业了那么多年了,关于李白,也就记得这么官方的说法。这些形容确实没错,却无比的苍白,就像流水线传送带上全自动滚动的货品,没有任何感情。是的,我曾经学过那么多李白的诗词,却对李白这个活生生的度过那么多岁月的人,一点感情也没有。我学习那些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吧,我应该从来没有在乎过,写出这些浪漫而豪气字词的人,到底有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那个诗词背后,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康震讲诗仙李白》里,能得到了一些答案。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从他的角度写了李白一生的故事。这个爱喝酒、信道教,桀骜不驯的李白,想要当宰相或成为皇帝的老师,是他在政治上的不凡志向。从他二十四岁出蜀各处游历开始,直到四十二岁,李白才终于获得了唐太宗的召见,从一个布衣之士直接跃上了龙庭。可惜身在翰林院,并未得到政治上的重用。皇帝看中的,还仅仅是他诗词上的才华。短短的一年多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李白再次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是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在庐山避难,却苦恼报国无门的五十六岁的李白,收到了永王李璘的邀请,可惜李璘战败后,李白入狱,好在保住了性命,可这一次,为他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梦想着要东山再起的李白,收到了被流放夜郎的惩罚,后来虽然大赦得以获得自由,可终究还是“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原来真实的李白,是这样度过这一生的。

  作为一本传记,康震在写法上,也充满了思辨。很多问题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展示同一个李白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几种不同的说法起头,通过一些证据来探讨哪一种是更正确的说法。

  通过这本书,那个原先只是著名诗人的李白,他真实一生的地图在眼前展现,另一个活生生的李白,在脑海中逐渐建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可从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的结构稍微有一些瑕疵,逻辑上会有些奇怪。

  先从目录来看一下全书的结构。本书一共十章。

  第一章 身世家世,通过讨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是不是唐玄宗的亲戚,李白为何做倒插门女婿以及李白有没有后代子孙,把李白从出身到去世的概况,串在了一起。

  第二章 出仕之路,第三章 翰林生涯,第四章 长安失意,第五章 从军永王,第六章,被捕入狱,第十章 流放与亡故,把他人生节点中的重大事件拉出来详述。

  第六章和第十章之间的三章,分别是第七章 思想信仰,第八章 交游往来,第九章 经济来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丰富李白的人生。

  作为一本传记,一般通常作者会采用时间的顺序来完成,可这十章的内容,如何从时间线来串,并不完全符合。如果把第一章的内容看成是总分结构里的“总”。“分”的内容里的第七、八、九三章的内容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顺的,无法承上启下。因为从内容上看,第六章被捕入狱和第十章流放与亡故,才是可以无缝连接。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在这里也许可以理解为,作者把流放与亡故的部分放在最后,是希望结尾部分是和李白的人生轨迹相符合的。而作者本人又很想说说关于李白的思想、交游和经济来源这三个问题。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在“百家讲坛”里发现了新的线索。原来这本书的内容是来源于康震早年在百家讲坛里关于李白十讲内容的文字稿。这十次讲座内容分别是:

  李白出道之谜、李白翰林之谜、李白遭谗之谜、李白参军之谜、李白入狱之谜、李白家世之谜、李白交游之谜、李白收入之谜、李白信仰之谜、李白死亡之谜。

  根据讲座的内容来看,基本上这本书是讲座的文字版本,作者在出版的时候,把标题和顺序做了一些调整。那这本书本的出版,不是从写一本传记的出发点来写的,而是要把讲座内容都组合进去,这样就能理解阅读时,在结构上的不适应了。不过,所谓瑕不掩瑜,这本关于诗仙李白的书,看完还是受教颇丰的。至少可以让我反思一下关于古诗词学习的问题。

  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是什么样的,我读书的时候,基本就是诗人相关最简单的文学常识知识点一讲,诗词说的内容是什么一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绪一定,一首诗就讲完了。坦白说,离开学校后,我不太记得我学过些什么,偶尔能用的几句诗词还是小时候就会的那种。

  20xx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始播的时候,才重新唤起我对诗词的记忆。坦白说,我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古诗词的类型。爸爸很喜欢古诗词,家里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翻翻那些很厚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的词典的。就是诗人传记看的不多,只有李清照的传记,我是认真看过的,小时候也很喜欢她的诗词。不同于学习里的古诗词学习,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还是设计的很好的,每年在春节期间播放,擂台赛的比赛形式挺新颖的,配上全场百人团集体答题,增加了可看性。点评的老师都是相当专业的,讲了很多诗词相关有趣的故事,每次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不仅展现了很多参与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也激发了很多人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

  那我们在学校里的古诗词学习,如何能更有趣一些呢?我也许不是能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但也总有些事情可以去尝试的吧。至少,我可以把这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看看书里写的这个李白,和在课本上的诗词里仅仅拥有姓名的李白,有着怎样的不同。

  我很喜欢一位热爱古代文学的老师向孩子们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时候,她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呢?我们不要以为我们要学的古诗词太多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古诗词,只是在中国五年多年历史里,被留存下来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都遗失了。你们不觉得诗词很神奇么,可以让我们知道那么千百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的?我们现在学习并传承这些古诗词才能让这个后来人也能继续知道这些,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

  是啊,我们作为现代人有必要让这些古诗词永远继续流传下去,大概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后来人,还能有机会在看着月亮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能觉得自己和李白,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

诗仙--李白3

  说起诗仙李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下面我来讲一下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一位唐朝的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以豪迈大气为主,是现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游历中度过的“一生好人名山游,”多年的游历既丰富着他的.生活,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天真浪漫的李白写出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寄情山水的李白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重友情的李白写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思念故乡的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有情有义,坦诚率真,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有农民,船夫,矿工,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李白还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非凡,关系国事,关心民众的人。有诗为证:“大鹏一日肖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就是让人们千古不忘的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4

  晨风微微有风,突然一个人从风中走了过来。在雾中,他看到自己的眼睛闪闪发光,气质优雅而非凡。他看起来像一个被贬谪到人间的堕落仙女。他就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离不开神仙。堕落的神仙、诗仙和酒仙都加入了这个神秘的行列。神仙“在我身上。天降大任,人先苦其心骨。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一个五岁时背诵刘佳,十岁时观看一百所学校的比赛。﹍。一个神童,却有多么艰难的坎坷人生。二十岁时,他周游世界,希望结交朋友,实现政治抱负,但他漫游了十年。一直到他42岁才成事,最后被玄宗赏识。十年后,他被流放到西野。六十二岁那年,他随风而去,只留下一片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名青莲居士。李真的很像那朵蓝莲花,但他还是像莲花一样清澈,尽管他周围有黑暗和污秽。青莲花语的意义是兴奋与辉煌分离后的冷漠与自由。李白自称青莲,就是一直在警界,不受名利和权贵的束缚。他只拿了一勺冷漠的自饮。虽然他有幸被贵妃捧着砚台,脱下靴子,

  李白爱酒,所以有酒仙之称。他爱喝酒,喝酒到了一天不喝酒不喝酒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他的诗也常常是酒后写的`。“哦,让一个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险吧,不要把他的金杯空空如也地对着月亮。“这时,李白情绪高涨;“直到我举起我的杯子,我请求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在一起。孤独的意义油然而生;“但是既然水还在流,尽管我们用剑把它切开,举起一杯来消除更多的悲伤和忧虑。无尽的惆怅围绕着李白。除了酒,月亮也是李白的最爱。“人们不能爬上明亮的月亮,但他们可以和月球上的人一起去。“秋风吹过河,河水在上个月流了下来。

  李白的诗洒脱,飘逸,前无古人,所以杜甫赞美他“文笔惊世风雨,诗成鬼“

  “既然上天给了人才,那就让它被录用吧!“李白哈哈大笑,随风而去。

诗仙--李白5

  点一盏明亮的心灯,铺开历史的画卷。千年的时光悠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大江奔流。

  有多少英雄人物竞风流,而你只是行路,只是醉酒,只是作诗。

  你说行路难,可你一直在走。

  大道如青天,而你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杯浊酒,“月光长照金樽里。”

  一叶扁舟,“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把酒问月,一醉方休。

  翰林遭贬,你喝酒,“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于是,“将进酒,杯莫停。”

  醉疯了,“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醉晕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醉累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困了,“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醉倒了,“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醉醒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好不痛快!好不自在!

  好一个“天上谪仙人。”

  就连上天也嫉妒你,嫉妒你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你的诗,出水芙蓉;嫉妒你的洒,一醉方休。

  你举杯邀的是明月,而低头思的是故乡。

  你醉杀江南千万山,却可惜举杯销愁愁更愁。

  奈何!奈何!行路难,归去来

  何妨?何妨?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你洒脱、放荡、浪漫,但也有几分失落。你清高、孤傲、风流,但厌弃污浊的官场。你高呼“安能使我摧眉折腰势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转身离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你醉酒,醉得淋漓,“斗酒十千恣欢谑”

  你行路,走得潇洒,“银鞍白马度春风”

  你就是如此。

  诗仙李白。

  好一个“天上谪仙人。”

诗仙--李白6

  仗剑远游,你舒了舒衣袖,轻轻挥笔

  落成剑阁天险

  蜀道峥嵘,阻住了云中的飞鹄

  自此,长安也暗生绝壁钩连

  一代俊逸,竟与陷于攀援之愁的猿猱结伴

  /

  流落于市井酒肆,无意于开元的繁华

  斗酒十千恣欢谑,优游壶中流淌出的日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换酒,富贵如云烟过眼

  见惯了王侯将相,偏偏独羡饮者,数落着寂寞无趣的`圣贤

  贺知章说,你洒脱的是个谪仙人

  /

  天宝元年,玄宗见你

  君臣不谈治国,徒然荒废了经纬之才

  此刻你沦落为御用,每日守着皇家的后花园

  清平调里,藏下了多少强颜欢笑和心有不甘

  面对谗谤,终于,还是置之一笑,凭谁问殿上演出的是一幕脱靴还是挂印

  /

  云游四海,放浪形骸

  怎知,你身上也流着王者的血液

  心怀天下的豪情

  把盛唐舞成剑气,把刀兵吟进了月色

  塞下的笛声中信手折柳,摧金鼓,抱玉鞍,挥剑斩楼兰

  /

  安史之乱中,一首永王东巡歌

  勾画着心中的永嘉南渡

  可惜终是做不成谢安,反陷落浔阳狱里

  虽得救赎,天命之年,奔波颠沛,流身夜郎

  长恨,此生不得淬吴钩,秉烛且作侠客行

  /

  桃花潭,念着汪伦的情,黄鹤楼,遗下了搁笔亭

  采莲曲,长干行,子夜吴歌声中,似见故人依依相送的身影

  辞别长安,远涉吴越,一夜间梦游天姥

  远离,离开污浊之地,安可摧眉折腰,安可屈尊权贵

  月下身临一万八千丈天台,白鹿青崖,虎瑟鸾车,相逢云之君

  /

  拔剑四顾,一曲花间舞

  云生寂寞,月影凌乱

  剑花轻挽,叹胸中纵横之策已荒芜成了远离尘世的丹炉青烟

  悠悠问,杜甫哪里去了

  长风秋色沉吟着不知如何作答

  /

  你迷失于宦海,却因诗文成名

  大唐少了一个政客,华夏有了一个诗仙

  这一夜,酒醉后终得自在,由着本性,于碧波间捕捉明月

  人们记住了

  采石矶上,浪漫悠美的纵身一跃

  悠悠千年,谁知,魂归于陇西,碎叶还是江油

诗仙--李白7

  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被人称为“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历来被认为是传神之笔。大概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死。

  关于李白醉酒的故事,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相当充分的反映。如昆剧中有《太白醉写》,京剧、川剧、秦腔等十几个剧种都有类似的剧目。又如李白佯醉痛骂杨贵妃的义儿安禄山的故事,在京剧中叫《金马门》,也叫《骂安》;川、湘、汉、滇、桂剧及同州梆子、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在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中,也有“李白脱靴图”、“李白捉月图”、“太白醉酒图”等等。陶塑、瓷塑、泥塑、木雕、牙雕中这样的题材也相当多。至于后人在诗文中歌颂李白醉酒傲世、藐视权贵的作品,就更多得举不胜举了。旧时在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写着“太白世家”、“太白遗风”等,无疑也含有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当然,人们尊祟李白,热爱李白,决不是因为他好喝酒,而是取他傲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和爱慕他的诗才。历史上因醉酒而死的人,并没有人去尊祟。

诗仙--李白8

  同学们都熟悉大诗人李白吧,他写过一首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赠汪伦》。说起此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汪伦是有名的`歌手,而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折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

  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学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被信中所说打动了,欣然赴约。等李白到达后,汪伦才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要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方知“上当受骗”,但并未生气,他被主人的诚意打动了。两人畅谈吟诗,成了好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仙--李白9

  “神说少年惊鸿,倒是月下蹁跹”。——题记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我遇见他,就有了漫漫求学路上的一颗启明星……

  他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童真稚子;他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意气少年;他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羁旅游子……他的'诗词触动了我的心灵,他的精神,激励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长安城外,朱雀台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他,他早已明白,只有取悦皇上,才能享一世荣华富贵。他敢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敢让贵妃为他捧墨,敢让龙巾为他拭吐,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呢?大雪压枝,他如松柏,不改四季常青的本色;狂风席卷,他如鲲鹏依旧翱翔九天的征程!诗意流淌,剑气纵横是他;傲岸不羁,放浪形骸是他。他在酒杯里,看摇摇晃晃的红尘;或者,他在酒杯外,看寻寻觅觅的众生。是他,教会了我不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当盛唐的华章被踩碎,他把愁苦留给了杯中酒,把希望留给了手中笔。他失望却从不绝望,悲伤却从未消沉。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他有入世之心,也有出尘之念;他如飘萍,但始终坚定,命途多舛,世事维艰,但从未舍弃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这也正是我们应学习的地方。

  他在人间流浪,带着微薄的行李和丰盛的自己。他是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世界苍白而喧嚷,总有芳草,于野径荒野,倔强地长出。”

  ——后记

诗仙--李白10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诗仙--李白11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入清溪行山中》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

  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

  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走笔赠独孤驸马》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

  左顾右盼生光辉。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青云之交不可攀。倘其公子重回顾,何必侯嬴长抱关。

  《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中山孺子妾歌》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

  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赠易秀才》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赠宣城赵太守悦》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

  伊昔簪白笔,幽都逐游魂。持斧冠三军,霜清天北门。

  差池宰两邑,鹗立重飞翻。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

  夔龙一顾重,矫翼凌翔鹓。赤县扬雷声,强项闻。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风云何足论。

  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

  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赠徐安宜》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瑕丘王少府》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僧崖公》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赠僧行融》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麒。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赠僧朝美》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任城卢主簿》

  海鸟知天风,窜身鲁门东。临觞不能饮,矫翼思凌空。

  钟鼓不为乐,烟霜谁与同。归飞未忍去,流泪谢鸳鸿。

  《赠饶阳张司户燧》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诗仙--李白12

  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是一代诗仙——李白。

  大山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着你的浪漫诗文,陶冶着你的情操。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可以看出你对月亮非常的喜欢,写出了月亮的美,对这夜景特别的喜欢。但后两句,又知道了你非常怀念你的家乡,你的亲人。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又看出了你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感很深,想必当你送走了孟浩然,一定很难过吧。您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非常出名。这是一句夸张句,您把庐山瀑布写得有三千尺那么高。写这首诗时,您站在庐山瀑布前面,看着庐山瀑布从上面流下来,那种样子,那种感觉,应该很好吧。这首诗,突出了您对庐山瀑布的喜爱和欣赏这种美景。读了您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行”这首诗,我也想看看那汪伦送你走的场景。

  您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许多景色都被你写得极具生动,您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可能是您的诗笔很精彩吧。总之,在我的心中:您是一个很伟大的诗人。

  老师评语:小作者对李白及其作品的喜爱之情在每一个字符间都有所体现。

诗仙--李白13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诗仙--李白14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成,烟雾缭绕中但见他双眼神采奕奕,气场洒脱不凡,竟似贬官人世间的嫡仙,他就是诗仙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紧密联系的,谪仙人,诗仙,酒仙所有充注在了这名全身散发出神密气场的“神仙”的身上。天将降大任因此人也,当以劳其筋骨,劳其筋骨。他生在豪富世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易’’的天才儿童,却又一生艰辛多么难。二十岁时他环游四海,期待结交朋友,去完成政冶理想,但是,十年数据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总算被玄宗尊重,十年之后却又被放逐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交给后代一团忘记了的谜雾。

  诗仙李白,字超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李白的'人便真像那朵青绿色荷花,任由全身的黑喑与污浊,却依然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就是繁华与兴盛脱离后的恬淡与潇洒,诗仙李白以清莲自号,就是時刻自警,不以名与利,权势所缚,只取一瓢恬淡自饮,虽然有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荣誉,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势,使我不可开心颜,因此他大笑一声外出去,留有清莲飘香缭绕绵绵不绝。

  诗仙李白喝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酗酒已来到不能一日无酒,不能一日不饮的人生境界,而他的诗便经常是喝醉酒洒脱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时的诗仙李白斗志昂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寂寞之意溢于言表;“抽刀断水水更流,把酒言欢消愁愁更愁”无穷寂寥环在诗仙李白身旁。除开酒以外,月也是诗仙李白的最喜欢,“人攀皓月不能得,月行却和人相伴”“秋雨渡江来,江下山上个月”。

  李白诗之潇洒,洒脱,空前绝后能及,故杜甫赞他“下笔惊风吹雨打,诗成位神鬼”

  “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仙李白哈哈大笑着无法挽留。

诗仙--李白15

  1、《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