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杨万里的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万里 诗人

管理员

摘要: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  杨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是南宋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耳熟能详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小池》,就是杨万里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课本中,属于必备科目,所以杨万里对于大家而言绝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接下……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

  杨万里,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是南宋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耳熟能详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小池》,就是杨万里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在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课本中,属于必备科目,所以杨万里对于大家而言绝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杨万里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1

  南宋建炎元年,杨万里出生在南宋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他出生的前一年。靖康之难发生,汴京城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军掳劫北上,北宋宣告灭亡。随后宋高宗在南方称帝,宋朝的政治中心难移,是为南宋。

  杨万里出生的时期不好,但是好在他还有一个很好的父亲,使他能够读书明理,并且在文学上获得一定的成就。

  杨万里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随后被父亲带大。父亲杨沛是一位好读书的文人,就算忍受饥寒也要坚持买书,家中可说是藏书万卷。早在杨万里还是稚童之时,杨沛就像他传达读书的重要性。

  在父亲杨沛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勤奋读书。父亲收藏的书籍,成了他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等到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杨万里便开始拜师,从另一方面获取知识。杨万里拜了许多的师傅,可以说是广师博学。

  14岁拜高守道为师,17岁拜王庭程为师,21岁拜刘安世、刘廷直为师,27岁拜刘才邵为师,后来又被父亲带着前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从这些名士身上,杨万里不仅学到很多学问,同时也培养了他的爱国精神,这对杨万里日后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绍兴二十年,杨万里参加礼部试,不幸落第。绍兴二十四年,再次参加考试,最终高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从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塞。在这期间,杨万里先后拜见张浚、胡铨两位爱国人士,收获良多,可曰“一日而并得二师”。这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日后效仿的榜样。

  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逊位。宋孝宗继承皇位。孝宗上台之后,起用张泼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主战派因为宋孝宗想要恢复山河的希望而开始抬头。杨万里后来受到张浚举荐,

  除临安府教授。不过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因为父亲的去世,回家守孝。

  乾道三年,先后渴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毯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杨万里在这篇政论中,直指朝廷的腐败无能,并且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案,让陈俊卿和虞允文大为感叹。

  乾道六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除国子博士。乾道七年转太常博士,八年升太常寺兼权吏都右待郎官,九年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除知漳州,因病而未能成行,在家养病三年。淳熙四年,病渐好后出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八年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同年冬天因为镇压沈师一伙盗贼有功,被孝宗赐直秘阁。淳熙九年,因为继母去世,回家守丧。丧期蛮厚,回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

  淳熙十二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后因为才学出众,而被宋孝宗点为太子侍读。淳熙十三年,转枢密院检详宫,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宫,十四年任秘书少监。

  淳熙十五年因为力争将主站名将张浚配享高宗庙祀,惹恼了宋孝宗,因此被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直到十六年孝宗禅位宋光宗,宋光宗继承皇位之后,杨万里才得以回京,复位直秘阁。光宗一朝,杨万里无时无刻不在警醒光宗,可以说是为南宋操碎了心。

  绍熙二年,杨万里得罪宰臣,因而改知赣州。后来因病未曾前往,回到故乡吉水。宋宁宗庆元元年,有召赴京,杨万里辞不往,同年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后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五年升宝文阁待制,六年进封吉水县开国伯。嘉泰三年诏进宝漠阁直学士,四年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元年朝廷再诏,仍然请辞。

  杨万里晚年之时虽誓不出仕,但仍然十分关心国家时局。后来听闻韩倪胃出兵北伐失败,而耿耿于怀,反复焦忧一天一夜,呼纸手书云:‘韩倪胃奸臣专权元主,动兵残民,谋危社寝。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别书十四言告别妻儿,笔落而逝。杨万里一共活了八十岁的高龄,因为对南宋朝廷贡献颇大,因此被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同时也被尊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这样一位文学出众的人,为何会拜一位牧童为师呢?光是听听,都觉得十分奇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有一年春天,杨万里赴京参加考试。考试之前,他认为自己学识渊博,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小小的一个科举考试是难不倒他的。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他考生专心备考,废寝忘食相比,杨万里过的十分潇洒轻松。在考试到来之前,便天天游山玩水,沉浸在山水风光之中。

  一天他来到西湖游玩,看到西湖风光十分美丽,脱口说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

  一位牧童正好经过他身边,听到杨万里所言后,便说:“惠州的西湖也是苏东波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后十分惭愧。第二天,他又到云栖竹径游玩。在这里他又遇见了昨日的那个牧童,见着他在指挥小伙伴挖冬笋。经他指点,小伙伴挖到许多冬笋。杨万里于是决定拜这个牧童为师。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确存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实际上是为了启示后人,学问不可草率对待,学无止境,应该努力勤奋,活到老学到老。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2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弄权之人排斥,忧闷而死。他才学渊博,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留有《诚斋集》。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而传世者仅一部分。而杨万里嗜茶如命,下面就诗人杨万里与茶之缘做一详细介绍。

  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南宋与陆游同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8岁丧母。父亲杨芾精通易经,他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盍懋之!”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小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七岁。杨万里在朝中做了几十年的官,官至尚书、右司郎中、左司郎中。做了高官,仍保持俭朴的家风。他生性耿直,遇事敢言,因而虽然学问出众,文采超人,做的官却都是有职无权,无法施展抱负。年未70,便告老还乡。回家后,他布衣赤脚耕耘田野,住的房屋也是破烂不堪,三世不加增饰。杨万里自始至终以清廉持身,前来看望他的人,见他破屋漏房,不能防御风雨,无不深为感动。史良叔当时任庐陵郡守,特来拜访杨万里,走进门见厅堂如此陈设,“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其天性然也。”

  杨万里留下的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他一生嗜茶,有时竟然达到不顾自己身体的程度。他有一首《武陵源》的词,其中有:“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因为茶性寒,饮茶过量对身体并不好,但杨万里为了饮茶,不顾使身体受寒以至获病,这一点他在这首词的序中已然承认:“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此外,他嗜茶如命的性格在其《不睡》诗中再一次获得体现:“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另一首诗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决不责怪饮茶。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枹。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但其嗜茶如命绝非是口腹之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

  杨万里还取饮茶作为他的读书之法,他在《诚斋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国风》诗曰:‘方便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古时“荼”即为茶。杨万里认为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读书后的获益却如同茶一样甘甜,这与饮茶是一样的道理。

  杨万里嗜茶如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在广东任官时,病入膏肓,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

  杨万里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他归隐回乡后,两袖清风,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未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这也说明他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而作为人之道。此外,他还以茶之清明,赞誉朋友的气质丰骨:“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丰骨茶样明。”这是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赐茶》中的诗句,他将茶的清雅、明澈,来称道知心朋友的气质、丰骨,把茶在精神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即以其诗还颂其人,足见杨万里品茶更是从精神层面体味茶的味外之味。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3

  中兴四大家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问渊博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他的作品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纯朴自然的感受。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休。”(《竹枝歌》)完全似脱口而出的一首山歌,反映了他向民歌学习的成就。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有一部分直接抒写自己的爱国感情及对时政的关怀,特别是他充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第一次横渡江、淮,去北方迎接金使,亲眼看到宋朝的大好河山沦于金人手中,淮河成了南宋的北部边界,两岸的骨肉乡亲,不能自由往来,心中有无限感慨,写下了不少爱国的诗篇,如:“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初入淮河》)他路经镇江金山时,看到风景如画的金山的亭台变成了专门招待金使烹茶的场所,愤慨地写下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的诗句,深深地鞭挞了屈辱的南宋小朝廷。此外,如《虞丞相挽词》、《豫章江臬二首》、《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诗章,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国,或歌颂抗敌捐躯的将领,或讽刺卖国投敌的权奸,都是万里的名篇。

  关心民生

  他也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但上两类作品数量并不很多。

  现存诗篇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现代。

  诗人杨万里的故事4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下面是杨万里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物生平

  广师博学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千虑策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逊位于太子赵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后,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

  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丧。

  乾道三年(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谒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密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

  《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历职内外

  乾道七年(1171年),张栻之前因反对宠臣近习执掌要职而得罪虞允文,于此年被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拭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七月,转太常博士。

  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兼权任吏部右侍郎。

  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漳州知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常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同年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

  淳熙九年(1182年)七月,继母去世,离任服丧。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宰相王淮问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条上《荐士录》(《淳熙荐士录》),举荐朱熹等六十人。孝宗亲自将其升为东宫(太子)侍读,太子赵惇亲题“诚斋”二字赠给杨万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转任枢密院检详,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书少监。

  个人作品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