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诗歌赏析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
关于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诗歌赏析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
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
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古镇:指居庸关。青山:指居庸山。
堪迟:意为勉强迟迟行进。
策:安边之策。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2分)交代了时间、地点,(1分)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1分)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1分)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每点2分,共6分)
赏析
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xx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到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行动。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
翻译
居庸古镇雄踞青山口,日落时分寒风狂袭。
山石险峻鸟儿难飞,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
出塞征战缺乏良策,回家需要找个时机。
东山松桂长得很茂盛,还不如回去结茅隐居。
名家点评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不知边地别”二语,讽咏不厌。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高诗主气骨,此是其幽细者。
明·李攀龙《唐诗选》:“泉声苦”、“木叶干”,曲尽边塞之景。
明·袁宏道《唐诗训解》:情景俱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雄浑悲慨,是盛唐人口吻。
清·屈复《唐诗成法》:此奉使才入居庸,尚未至青夷军。边塞途民,匹马已难,何况日夕?加一倍写法,为下去“转难”作势。不知边地早寒,尚是内地单衣。五,六但写途中景色,而边地之所以“别”,客衣之所以“单”自见。在行者已觉是无尽头,而所使之地尚漫漫未至,将来雨雪更苦。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由行役而写到边塞,复由边塞而转入行役,意绪环生,如见当日匹马过关之状。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五、六景联生肃,不同浑便。评:轻省殊似嘉州。三、四非阅历过来者不解。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