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野有蔓草》 赏析 《野有蔓草》,《诗经郑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这是一首恋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野有蔓草》 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
诗经《野有蔓草》 赏析
《野有蔓草》,《诗经·郑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这是一首恋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野有蔓草》 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旨】
君子生不逢时,舍之则藏。时势造英雄。古往今来,才美而不为当世所用的君子,多如牛毛,孔子就是其中的一个。孔子自伤不遇时,借本诗抒怀。外带把颜回等孔门十哲及孔门七十二贤人也捎上,皆不遇时。我们再来看子夏的解读,就会发现子夏的春秋笔法了。
《毛序》曰:“《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做国君的无惠民之德政,百姓和庶民(读书人)穷于奔命,应付无道义战争。君臣没有时间沟通,如何考虑治家治国的大事,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男女失时,训诂为‘揽、御失时’)。
《周易·姤卦四十四·彖》曰:姤①,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①之时义大矣哉!
《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记载,理解孔子的弟子仅仅只有颜回,颜回安慰孔子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在《论语·述而·11》中,孔子对颜回更是嘉许。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赏析】1
有个声音,在远处轻轻地呼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易云:“ 时未济之‘亨’,坚守‘柔得中’之道。九阳高高在上,初六怎能引得九阳归于玄黄。”此时的君子,只能活在理想的睡梦中。所谓‘有美一人,载岁易方’,‘岁月’就是在水一方的伊人。君子及时,君子及识,君子及事。邦有道,才是期望邂逅的时机。一个崇尚愚昧的王朝,谈什么时机?邦无道,君子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只是落得个‘胡为乎泥中’的无言结局。子曰:“由之识末也(意思是‘子路见识浅薄’),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儒家提倡孝弟为本,出则弟,入则孝。效法自然规律,派生出齐家治国的道理。‘民之无良’就是邦无道的意思,上梁不正下梁歪,唯愿天下大乱的人,总想以一家之言,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因此造成官逼民,官逼则民反,民反则印证官无良。
《野有蔓草》这首诗,‘蔓草’思‘时’,主人公就是蔓草,美人就是时间。蔓草有形无行,时间有行无形;蔓草有心无幸,时间有幸无心。时间一去不回头,蔓草却搔首踟蹰。蔓草的多情,自古多情伤别离;时间的无情,长使英雄泪满襟。蔓草为赢得时间美人的亲睐,而搔首弄姿,时间美人却妩媚地对她说‘惋惜’。哀而不伤的蔓草,坚信时间会亲睐于她,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以拟人手法,借一蔓草和一美人的邂逅,把朦胧的美,异性相惜的美,演绎得让读者‘欲罢不能’。其实,春秋笔法的‘道鲜’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音乐、书法、绘画、戏剧、武术、战争的各个方面。
我的译诗,仅仅是寻着自由之爱的思路演绎的,只不过按易理进行了字器选择。其实,这是一首母诗,演绎的子诗很多。一般人不是哲学家,过日子要紧,只喜欢情爱,故寻着自由之爱的思路演绎了这首诗歌。一般人不喜欢长篇大论,所以干脆把训诂省略。
【赏析】2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