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芬奇 名人

管理员

摘要: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通用7篇)  导语:课余时间,达芬奇的爱好就是绘画。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1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通用7篇)

  导语:课余时间,达·芬奇的爱好就是绘画。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1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绘画方面,《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在天文学上,他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态度,他的观点提出早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的原理;他还研究过解剖学和生理学,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达·芬奇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为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奇思妙想的小画家

  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父亲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但很早就去世了。失去母爱的达·芬奇从小就很聪明,长得也很英俊,非常惹人喜爱。

  上小学时,达·芬奇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异,算术课上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经常使老师都感到棘手。他的小脑袋瓜里似乎总是藏着无尽无休的奇思妙想,有时是一些非常刁钻古怪的,一时一刻也不会停下来。

  课余时间,达·芬奇的爱好就是绘画。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他喜欢大自然的景色,有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草丛中,用心地观看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

  他喜欢钻山洞,进去探索里边的秘密。他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都弄得脏乎乎的,总要捉几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仔细地观看,并且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画得有些“四不像”,但是时间久了,他画的'那些东西渐渐有了画意。邻居们见他画什么像什么,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有一天,邻近村上一位农民来到镇上,把一块木板交给了达·芬奇的父亲,说:“请你家的小画家在上面画些东西。”父亲当即答应了,但却没有告诉儿子,因为父亲不喜欢儿子画画,于是木板也被父亲藏了起来。过了一些天,达·芬奇发现了被父亲藏起的那块木板,就将它刨平,用锯锯成一个盾牌。盾牌做成之后,他看到上面什么也没有,不大好看,便想在上面画点画。画什么呢?达·芬奇想来想去,就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了上去。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上面画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小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合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父亲因此也就默认了儿子学习画画这件事情。

  时间久了,达·芬奇对绘画的迷恋程度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喜欢“小画家”这个绰号了。

  花费三年时光画鸡蛋

  达·芬奇的父亲本来不想让孩子学画,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律师。但自从发生了达·芬奇在木板上画画的事情,儿子非凡的画艺彻底地征服了固执的父亲。在他14岁那年,父亲终于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费罗基俄为师,达·芬奇内心十分高兴。

  费罗基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并且他的教法也有些特别。达·芬奇来到画室的第一天是学画鸡蛋,第二天是学画鸡蛋,第三天仍是这样。无休止地画呀画呀,枯燥乏味极了,就这样画了一年。达·芬奇画腻了,心里想:“这有什么必要呢?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费罗基俄老师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他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很简单,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听了老师这番教诲,达·芬奇懂得了老师的苦心,就决心不停地练习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对着鸡蛋画起来,直到夜深人静了,仍然对着鸡蛋画。经过三年的努力,达·芬奇的技艺大长,他画的鸡蛋各具形态、惟妙惟肖,对色彩的感觉敏锐了,对线条的把握准确了,手中的画笔也能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了。

  让老师自惭形秽的画作

  就在达·芬奇的画艺大幅度进步时,有一天,费罗基俄画了一幅《基督受洗图》,他自己很满意,得意之余,对达·芬奇说:“你在这幅画上再画两个天使吧!”达·芬奇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很快就把两个天使画好了,这两个天使体态活泼自然,面部表情生动柔和。那温柔无比的眼神,充满了纯洁仁慈的光芒,线条栩栩如生。

  老师一看大吃一惊,相比之下,自己画的是多么生硬呆板呀。他在心里承认学生超过了自己,感到既高兴又惭愧。

  达·芬奇不久以后便结束了学徒生活,开始了独立创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都是他一生的不朽名作。他的绘画成就越高,作画态度越是严谨。据说达·芬奇在画《最后的晚餐》时,为了把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画好,曾到各种场合去潜心观察赌徒、流氓、罪犯的各种形象和举止。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让犹大惊慌失措和手里紧握钱袋的表现手段。这两处细节描绘的巨大成功,是与少年时长达数年的刻苦画蛋分不开的。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2

  蒙娜丽莎的微笑,迷人而神秘,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破解其中之谜。只是破解这个谜谈何容易,要知道制造这个谜的人,曾经自己就破解了许多自然科学之谜,他就是达·芬奇。近日,达·芬奇发明的自行车来到北京,一个科学天才与他当年的设想再次让我们仰望了一下。

  事实上,达·芬奇在天马行空中,一直将奇思妙想写在手稿上,直到去世也没有发表。然而,“科学家达·芬奇”的称号对达·芬奇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有人甚至评价为世界十大科学家之首。

  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纺织物扩张器……达·芬奇将他无数的奇思妙想呈现在世人面前。故事的开头不得不说起达·芬奇初到佛罗伦萨学画的经历。事实上,这段经历开启了艺术家达·芬奇的大门,也开启了科学家达·芬奇的大门。

  1460年,达·芬奇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同时开始学画。学画的达·芬奇参与安装佛罗伦萨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穹顶灯塔上巨型铜球,由此接触并感受到了各式各样机械系统的神奇。

  佛罗伦萨圣母玛丽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达·芬奇在安装穹顶灯塔上巨型铜球时,亲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机等机械装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由此,布鲁内莱斯基的机械系统设计理念对达·芬奇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一批“锡耶纳工程师”对达·芬奇的科学世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锡耶纳的工程师们设计的一种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机,用来清除浅水狂口的沙砾和淤泥,还有一种能够提高装载量又加快行驶速度的桨叶船,这些锡耶纳工程师的发明,让达·芬奇对机械的魔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从此,达·芬奇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

  他是直升机之祖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

  “如果他当初发表了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猜测这种情况对人类的学术与社会的进步,当然是毫无用处的,但是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说,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人类的学术和社会的演变一定都会大不相同,”科学史家丹皮尔津津乐道的这位科学巨人正是达·芬奇。

  事实上,达·芬奇时代的人们也与前人一样,有着飞行的梦想。在佛罗伦萨呆了一段时间后,达·芬奇又来到米兰。1483至1486年期间,达·芬奇绘制了一幅飞行器草图。

  在达·芬奇的设想中,这是一种依靠飞行员自身提供动力来驱动的飞行器。这位天才称自己的设计为“扑翼飞机”,达·芬奇让自己的飞机同时具备了推动力和提升力。

  让我们姑且根据达·芬奇画的草图来还原出这架飞机。飞机的外形由木头、帆布等当时的材料制成,在飞行器两侧是一双膜状的翅膀,结构和形状酷似蝙蝠或翼龙,这双翅膀展翼可以达到11米。飞行员背负着这个巨大的飞行器,通过不停地踩动一个动力滑轮来驱动,而这个推动力又通过手摇曲轴得到放大,同时向提升装置提供动力。

  设计出这款飞机时,达·芬奇心中一直有个理念:只要力量足够就可以飞行。看来,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事实上,这个最早的飞行器的机械设计十分完美,但是,由于人自身所提供的动力和飞行器本身的自重相比不成比例,是无法实际应用的。事实上,达·芬奇称自己的发明也是提供一个直升动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飞机。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的设计视为直升机的先祖。

  他设计出初级机器人

  更为奇妙的是,达·芬奇还设计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脏修复手术。

  达·芬奇曾自称自己没有受过书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师。而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不遗余力地履行着。为了认识人类自身,达·芬奇亲自解剖了几十具尸体,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以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精确了解和绘制。

  在多次解剖后,达·芬奇发现了血液对人体所起到的新陈代谢作用,血液把营养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又把废物从各部分带走。在具体的解剖观察中,达·芬奇发现了心脏由4个腔组成并画出了心脏瓣膜图。

  更为奇妙的是,达·芬奇还设计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脏修复手术。事实上,当年达·芬奇连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还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做心脏修复手术。不过,解剖学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给达·芬奇带来声誉,而是遭到了无数的诽傍。

  不过,就是对人体的这种深入了解,达·芬奇在手稿中甚至绘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达·芬奇赋予了这个机器人以木头、皮革和金属的外壳。而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才是让达·芬奇大伤脑筋的。在达·芬奇的构想中,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齿轮作为驱动装置。由此通过两个机械杆的齿轮再与胸部的一个圆盘齿轮咬合,机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挥舞,坐或者站立。更绝的是,再通过一个传动杆与头部相连,头部就可以转动甚至可以开合下颌。而一旦配备了自动鼓装置后,这个机器人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

  原来,5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机器人的雏形。

  他本可让文明提前一百年

  最酷的事实是达·芬奇长达7000多页的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就是一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而他的手稿页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真正百科全书。

  很早,达·芬奇就对当时的四轮马车不满。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车的影子。事实上,点燃现代汽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汽车”。

  既然是汽车就要考虑动力问题,达·芬奇在汽车中部安装了两根弹簧以解决这个问题。人力转动车的后轮使得各个齿轮相互咬合,弹簧绷紧就产生了力,再通过杠杆作用将力传递到轮子上。

  那么怎么控制车速呢?达·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车身上安装了一个圆盘装置,圆盘表面设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块,和每个轮子连接的铁杆另一端与圆盘相接,这就是用于控制车速的装置。圆盘扇放置的木块数量越多,与铁杆之间的摩擦就会越大,阻力也越大,轮子的运转速度越慢,行驶的距离越长。

  当然,达·芬奇也想到了刹车装置。位于齿轮之间有一个木块,拉动绳索将木块卡在齿轮之间,车就可以停止。不过,这辆汽车不能载人,因为仅靠弹簧的动力根本无法行驶很长的距离。

  同时,达·芬奇还将弹簧巧妙地运用在了钟表设计上。后来大型钟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达·芬奇的设想。只是在这个设想中,弹簧的弹力被物体的重力所代替,物体向下的重力通过众多齿轮咬合作用被均匀传递,钟表便得以保持匀速运动。

  此外,挖河机、潜水机、起重机、照相机、加热机、温度计……达·芬奇曾有过无数的发明设计。而这些发明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3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画家达·芬奇吧!也都欣赏过他的不少巨作吧!如:《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今天,我就来介绍这位伟大画家的成长故事。

  达·芬奇是位私生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私生子不能从事法官、公证人等等高尚的职业。他的父亲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后,14岁的.达·芬奇被爸爸拜著名的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学习绘画。

  弗罗基俄是位十分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上画鸡蛋。开始,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三、四节课以后,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让达·芬奇很想不通,一个小小的鸡蛋,为何要让我画这么长时间呢?于是他便问老师:“为什么您老是让我花鸡蛋呢?”

  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是天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所以只要你能够把画鸡蛋做到画笔能圆熟地听大脑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讲解后很受启发。于是,他每天都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达·芬奇画鸡蛋的纸,已经堆得高得像座山。他的绘画水平也逐渐超过了老师,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画家。

  正是老师的那句话,使他深受启发,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达·芬奇这种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得打动了我。在平日的学习中,我就不能很好地坚持做一件事。例如:日常的口算,每次总要错上一、二道题,更是侥幸老师不会细看,写得很潦草,没有静心做功课。在学习中遇到稍动脑子的题就会请妈妈帮助,让妈妈陪我来做题。每当妈妈指出我的错误时,自己还不虚心接受,对妈妈的帮助产生质疑。

  我只有彻底改变自己身上的学习陋习,学习达·芬奇的这种虚心好学、一丝不苟的精神,才会让自己更进一步。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4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daVinci,Leonard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达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时的达是在良好的知识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的。到了来该入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瞠目结舌,十分窘迫,在音乐方面,达芬奇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弹自唱,在为米兰公爵演奏竖琴时,还自制乐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乐师,一时轰动米兰。

  达芬奇体格健壮,爱好各种体育活动,善训马,曾力挽狂奔之马。在辩论中,能使最强的对手甘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书写作画,他的许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写出来的,后人只有借助镜子反射出来才能辨认。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5

  1452年4月15日22时30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的一个名为安奇亚诺的小村庄里,一个叫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小私生子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皮耶罗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当时,皮耶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美杜莎。这幅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耶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妖怪,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你把画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绊——对生活的不可知性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

  科学巨匠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着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像《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爱因斯坦、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6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daVinci,Leonard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达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时的达是在良好的知识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的。到了来该入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瞠目结舌,十分窘迫,在音乐方面,达芬奇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弹自唱,在为米兰公爵演奏竖琴时,还自制乐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乐师,一时轰动米兰。

  达芬奇体格健壮,爱好各种体育活动,善训马,曾力挽狂奔之马。在辩论中,能使最强的对手甘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书写作画,他的许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写出来的,后人只有借助镜子反射出来才能辨认。

  世界名人达·芬奇的小故事 7

  1482年,31岁的达·芬奇离开故乡佛罗伦萨,来到米兰。他给当时米兰的最高统治者、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这封求职信就是著名的《致米兰大公书》——

  尊敬的大公阁下:

  来自佛罗伦萨的作战机械发明者迭·芬奇,希望可以成为阁下的军事工程师,同时求见阁下,以便面陈机密:

  一、我能建造坚固、轻便又耐用的桥梁,可用来野外行军。这种桥梁的装卸非常方便。我也能破坏敌军的桥粱。

  二、我能制造出围攻城池的云梯和其他类似设备。

  三、我能制造一种易于搬运的大炮。可用来投射小石块。犹如下冰雹一般,可以给敌军造成重大损失和混乱。

  四、我能制造出装有大炮的铁甲车,可用来冲破敌军密集的队伍,为我军的进攻开辟道路。

  五、我能设计出各种地道,无论是直的还是弯的,必要时还可以设计出在河流下面挖地道的方法。

  六、倘若您要在海上作战,我能设计出多种适宜进攻的兵船,这些兵船的防护力很好,能够抵御敌军的炮火攻击。

  此外,我还擅长建造其他民用设施,同时擅长绘画和雕塑。

  如果有人认为上述任何一项我办不到的话,我愿在您的花园,或您指定的其他任何地点进行试验。

  向阁下问安!

  达·芬奇

  米兰大公收到此信后不久,就召见了达·芬奇。在短暂的面试后,正式聘用达·芬奇为军事工程师,待遇十分优厚。

  拖延症改变历史

  达·芬奇本人亦为自己的拖延感到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被作为拖延症患者提及最多的伟人。达·芬奇是西方第一个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者,第一个绘制子宫中胎儿和阑尾构造的人,绘画创作方案更是不计其数。这个事实侧面反映了达·芬奇的一生中注意力是相当分散的。

  于是,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并且都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 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实践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

  达·芬奇本人亦为自己的拖延感到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将领名叫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他曾是西点军校优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于充分准备,在南北战争时期,由于系统改造了北方军队的后勤使他名声大噪,最后被提拔为北方军总司令,还被誉为“小拿破仑”。

  可是,新任将军在其后屡次被“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理念所拖累。

  1862年,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一次决定性战役“安提坦战役”中,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夺取里士满,但他犹豫再三,认定自己被南方军堵截而失去了机会。之后他再度犹豫不决,最终在兵力两倍于敌军的情况下错失全歼南方军队的机遇,战争因此又被拖延了3年才宣告结束。

  他永远都在请求林肯给他新的武器,永远觉得没有足够的士兵,士兵们永远都不够训练有素,装备永远不够精良。林肯曾抱怨说:“如果麦克莱伦将军不想好好用自己的军队,我宁愿把他们都借给别人。”联邦军总将军亨利·哈列克则认为他“有一种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的杠杆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静止”。这一切摧毁了军政界对麦克莱伦的信任,最终使他被众口交贬,解除军职。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斗士坂本龙马被日本人当做民族英雄,也是日本精神医学研究者最喜欢提及的注意力障碍(ADHD)疑似患者。

  坂本龙马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是不拘小节,喜欢新鲜事物,敢开风气之先。在日本,他第一个提出“日本国”概念,第一个带新娘蜜月旅行,第一个使用万国公法与外国公司打官司并且胜诉。

  紧随潮流的个性固然不会有“思维狭窄”的毛病,但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就是注意力有些涣散。当有人提醒龙马将有暗杀风险时,龙马并没有听取建议去避难,这种得过且过、全凭见机行事的态度最终使龙马死于十分简单的刺杀。

  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林肯在遇刺前曾多次收到关于暗杀的消息,还梦到自己被刺杀。然而林肯没有放在心上,当晚警备也没有加强,他所在的包厢原本有锁,但已经毁坏多日。正因此,刺客才得以从容地进入总统包厢,平静地对他开了8枪。据说,林肯是忧郁症患者,拖延则是忧郁症的症状之一。

  既然拖延与注意力障碍能制造如此大的麻烦,天才们想出了别开生面的办法去克服。据说,维克多·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让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在该写作的时候他就无法外出了;毛泽东青年时代到嘈杂环境看书锻炼注意力;生活全无条理的贝多芬则通过记事本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创作。

  最著名的“战拖者”,当属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家境贫寒,全靠自己刻苦上进,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而被印在百元美钞上。

  本杰明在25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列下13条包括“节制、缄默”等在内的必备美德,以星期为单位逐项训练,而它们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套抗拖延行为的训练口诀。

  我们都爱副标签

  今年夏初的欧洲杯上,意大利中场大将皮尔洛透露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如果我不踢球了,我会回到布雷西亚ALG钢铁公司,不再从事与足球有关的工作。”

  皮大少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父亲是意大利的钢铁大亨,他则拥有父亲钢铁公司2.3%的股份,还开了一家叫AP的投资公司(他控股达96%)。2010年,AP净利润是22.3万欧元,ALG钢铁公司的销售收入是6370万欧元。现在,我们都是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看到他。有一天,我们会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看到他吧?但是我们谈论他一锤定音的“勺子点球”,谈论他长了眼睛的“皮氏长传”——谁会去谈论他的生意?

  我们都爱副标签。所以,王石在大切的广告里,炫耀他爬过的那些山。韩寒赛车,还说如果变成穷光蛋,就去给别人当司机,挣钱养家。憨豆先生阿特金森是牛津大学电机工程博士,业余爱好是戏剧表演。最神奇的是去年的奥斯卡影帝科林·费斯,演结巴的国王斩获小金人,不久,生物学界最权威的一份杂志竟然发表了影帝署名的论文,论文主题是政治倾向与大脑结构的相关性,那才是他的主业。那些不务正业还玩得风生水起的人,我们是多么热爱。

  在伦敦奥运会上,那些参赛的外国选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自己的正式职业:美国的射击冠军,说自己是家庭主妇;巴拉圭的标枪选手,是时装模特;德国的女剑客,从事咨询工作;而意大利的赛艇队里,有教师、牙医、会计、警察、管道工……他们来参赛,拿不拿金牌一样开心,奥运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派对,一场游戏,打枪也好划船也好,原因只有一个:热爱——它是一种人生享受,而不是一种谋生手段,也许,这才更接近体育的真谛。

  我去过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区一个被橄榄树包围着的村子,这个村子面积不大,景色也没有任何突出之处。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在这里出生,它将湮没在“文艺复兴故乡”托斯卡纳地区灿若星辰的众多小村镇里,永远不为外人知晓。这个人,叫莱昂纳多·达·芬奇。

  如今小村唯一的景点就是达·芬奇纪念馆,出人意料的是,馆内陈列最多的居然不是画作,而是达·芬奇那些异想天开的发明设计草图和模型。比如,飞行器、潜水服,一种让人在水面上行走的工具,各种让文艺复兴中的大规模宏伟建筑成为可能的起重设备,各种防御工事和枪炮,光学设备,算术桥,无数叫不上名字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很多设计,限于当时的生产能力没有被制造出来,数百年后,世界各地的“芬奇迷”发现,达·芬奇的大量设计在今天都是可行的——记得走出纪念馆的我有种强烈的感觉:画画,只是达·芬奇当年的业余爱好。他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其实都用来搞发明创造了,如果条件允许,他更应该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仅仅“不务正业”了一把,他就画成了西方绘画史上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我想,这个沐浴在天才光芒里的村子,会令到访的每个人有深沉的绝望和流泪的冲动。

  蒙娜.丽莎的微笑

  1500年的4月,在米兰的王富贵族中声名显赫的达·芬奇回到故乡佛罗伦萨。

  当时的贵妇人都以让达·芬奇绘制肖像画为荣耀,因为他是画家中能使人的肖像看上去既栩栩如生,又美丽漂亮的高手。也因为他那挑剔的画笔,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如此的殊荣。为了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佛罗伦萨著名银行家佐贡多邀请达·芬奇给他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画像。

  佐贡多中年秃顶,他的夫人却是国色天香。达·芬奇第一眼见到蒙娜·丽莎的时候,心便怦怦直跳。这是他见过的最美的女子,也正是他想要描绘的那种女子——没有丝毫庸俗的脂粉气,全身充满着纯真和天然的情趣,脸颊绯红,略带羞涩,一绺绺鬈发散披在袒露的颈上,发育娇好的身体显得丰满而美妙。

  达·芬奇简直为蒙娜·丽莎的美貌惊呆了,以至于佐贡多提出请求的时候,他半天才缓过神来,有些局促地说:“我同意工作,不过,因为画这幅画得要点背景和气氛,最好在我的画室进行。”

  蒙娜·丽莎就这样来到了达·芬奇的画室。刚开始,她感到很不自在,坐在那儿不能动弹不说,还有一双陌生人的眼睛盯着自己,这是多么难受的事啊!看着蒙娜·丽莎紧蹙的双眉,达·芬奇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他要想办法让她放松,让她开心,让她展现出最自然的美来。

  达·芬奇请来了魔术师为她表演魔术,请来了钢琴家为她弹奏美妙的音乐,请来了丑角为她说笑逗乐……但这一切好像都无济于事,根本提不起她的兴致,她不时地打着哈欠。对蒙娜·丽莎的反应,大师不着急也不气馁,他一边情绪饱满地工作,一边细心地观察她的内心世界。渐渐地,达·芬奇发现她对画室里的动物标本和实验仪器很感兴趣,那是她从没见过的东西。那些也是达·芬奇最醉心的,他不仅有着惊人的绘画天赋,对科学和实验也痴迷得难以自拔。

  这一发现让达·芬奇很兴奋,他决定把他研究的事物讲给她听,把她带入全新的世界,唤醒她昏昏欲睡的灵魂。中间休息时,蒙娜·丽莎看见一幅水鸟爪子的速写,她好奇地问:“先生,这是什么呀?”他便向她讲述游泳和飞行的原理,给她讲游泳器官和飞行器官的相似之处,他还给她讲了,这种相似怎样使他想到一种飞行机械。她饶有兴趣地听着,眼里闪现出新奇的火花。见到这眼中的火花,达·芬奇的心震颤着,既高兴又激动。于是,只要休息时,他就把他对大自然的那些考察和他搞出来的东西讲给她听,指给她看。蒙娜·丽莎入迷了,她爱上了这个博学多才、英俊潇洒的奇男子,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他迅速地画起来。可惜那幸福的微笑,很快就消失了。

  达·芬奇爱上了银行家的妻子,这是他活到40多岁的第一次恋爱。当蒙娜·丽莎不能来画室的时候,他的心总是空落落的,感觉生活里缺少了什么。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他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得很长很长,整整用了4年。他按自己独特的方式爱她,他要把她因爱而动人的一刹那的微笑画作永久的纪念。

  这幅画改变了蒙娜·丽莎的命运。她由一个庸俗的贵族妇女,重返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她默默地爱上了达·芬奇,但她不敢表达,更不敢有丝毫的表示。巨大的痛苦压抑着她,使她不到30岁的时候,竟为爱情忧郁而逝。达·芬奇也永远地爱着她,终身未娶。

  往事如烟,那些美好的日子早已随风而逝,却是留在达·芬奇脑海中的唯有回忆。回忆给她作画的日子,回忆使她开心微笑的日子!多少年来,这美丽的微笑始终伴随着他,一刻也不能离开,他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它夺走。

  达·芬奇让学生把他画架上的绸布揭去。灰尘飘洒,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永久的微笑!他举着灯,蹒跚地在画前走着,看着,泪流满面。第二年,也就是1519年5月2日,他在心爱的人的微笑中溘然长逝。

  500多年来,上至国王总统,下至平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钟情于蒙娜·丽莎,都只为她那神秘的微笑。许多学者教授对她的微笑研究来研究去,现代人甚至用计算机情绪识别软件来破解她微笑背后的奥秘。其实,在所有的猜测中,或许爱才是最好的答案,因为世间唯有爱情才能浇灌出如此美丽的花朵。

  如何检漏达·芬奇名画

  故事要从纽约开始讲起。1998年1月30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中,一件物品有些不同寻常:一幅年轻女人的画像,用粉彩画在羊皮纸上,面积比A4纸大一些,裱在一块橡木板上。拍卖品画册上写着:“德国学派,19世纪画作,价值12000至16000美元。”

  翻着这本拍卖册,收藏家彼得·休福曼怎么也无法把眼光从这幅画上移开。“佳士得肯定搞错了,这是幅非常棒的画,它要么是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要么就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仿制品。”几经周折,休福曼花了22万把这幅画买了下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大胆的想法蹦进了休福曼的脑袋:“如果,这幅画不仅出自那个时代,而且出自当时最好的画家之手呢?比如说,达·芬奇!”

  如果休福曼猜对了,这幅画的价值可能翻个成百上千倍。

  但是,这幅画没有签名,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它的记载。要找出它的作者,休福曼揣摩,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科学、艺术、历史。

  碳—14法确定年代

  要证实画的作者,首先得验它的年龄。“这幅画是画在羊皮纸上的,这就好办了,碳14测定法!”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一种带放射性的碳14同位素,它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后,会进入并沉积在植物的体内,而动物吃下植物后,这些碳14又驻扎在了动物体内。当这些生物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开始以5730年的半衰期慢慢衰变,逐渐消失,这个速度是恒定的。因此对于任何含碳物质,比如这张羊皮做的画纸,只要测定其剩下的碳一14含量,便可推断其年代了。

  羊皮纸的检测结果出来了:它的主人死于1440年至1650年间的可能性高达95,4%。而达·芬奇的在世时间是1452年至1519年,正好跟它重合!

  初步的论据有了,休福曼很兴奋。不过他知道,证明画纸的年代跟达·芬奇一样,并不能证明画就是出自他手。

  左手大师的神作

  无奈,休福曼只好求助于一位世界级专家——帕斯卡·柯特,卢浮宫曾请他去研究《蒙娜丽莎》。柯特的独门武器是他自己发明的一种超高清摄影机,能将名画扫描成4亿像素的高清图片,在电脑上放大几百倍。经过扫描在素描线上我们可以发现,女孩的下巴、前额和颈部轮廓都被修改过,比原来的纤瘦了。这种绘画习惯在另一幅达·芬奇画的肖像里也发现过。

  但是,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即一位同时代的,深受达·芬奇影响的画家,用了相似的笔法来创作这幅画?

  这个问题得咨询克里斯蒂娜。她是位意大利的艺术史专家,专门研究达·芬奇的作品。仔细观察这幅画的扫描件后,克里斯蒂娜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肖像轮廓处阴影的笔法很奇特,是从右下往左上方向扫的,明显是出自左撇子之手。文艺复兴时期,左撇子画家屈指可数,其中能出这种大师之作的,只有达·芬奇。

  英国罗斯金艺术学院的莎拉·辛普勒还发现:“很明显,这幅画的作者拥有精湛的绘画技巧,而且精通人体解剖学。比如说鼻子和耳朵的比例,眼球下方的轮廓,以及未成年女子特有的身体特征。”

  达·芬奇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探索和了解,是众人皆知的。他曾解剖过30多具人体,绘成了近200幅解剖图。这种对于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加上左撇子的因素,似乎只有达·芬奇才是答案。

  画中女子到底是谁

  当然,这更多是一种主观和感性的判断。“为什么不调查一下,这位画中女子到底是谁呢?她又为什么会被画成肖像呢?”

  通过研究画中女子的发型,他们发现,这种发型在15世纪末期的米兰,流行于贵族女子中。在1482年至1499年间,达·芬奇正是米兰大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画师。将卢多维科家族的肖像一一对照,结果,有一位女子的面容与画中女子特别相像,年龄也最相符,她是卢多维科的私生女比安卡。

  这时,又有了新发现。通过观察高清图,画最靠左的边缘,从上至下有用刀猛烈划过的痕迹,似乎想把它从什么上面割下来。而且顺着割痕,可以隐约辨认出三个圆孔,均匀地排列在画的最左边。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它是从一本装订好的书册中撕下来的。

  真相大白

  幸运的是,在波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本与波兰和米兰联姻有关的羊皮书,它是四册斯福尔扎家族藏书中的一册,比安卡的这本,正是为了庆祝她的婚礼而送给她的。

  就在书的开头几页,有一张纸无法找到对应的另一页。休福曼压抑着加速的心跳,将原画的百分百复制品摆到这个位置,大小正合适,薄厚也一致!

  于是,这幅画的身世终于有了完整的补充:作为斯福尔扎家族的画师,达·芬奇为比安卡画了这幅肖像画,在比安卡结婚时,画被装订到一本羊皮书中送给比安卡。

  在18世纪重新装订羊皮书时,达·芬奇的这幅作品被取了下来,重新装裱后,它成了德国某家族的收藏品。后来,一位住在佛罗伦萨的瑞士艺术品修复者拥有了它,他的遗孀又把它放在佳土得拍卖了出去……

  如今,这幅画被重命名为《美丽的公主》,锁在了瑞士的某个秘密保险箱里,据说已经有藏家出价超过了1亿美元,而它的主人休福曼毫不动心。他仍然在全世界周游,发掘有价值的艺术品。

  给蒙娜丽莎留点隐私好吗

  真不知道成为世界名画的主人公,对于蒙娜丽莎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在过去的500多年里,她一直活在人们的密切关注中,风头盖过了任何一位明星;可另一方面,这位公众人物的差不多所有隐私都暴露于世人面前,从嘴角的笑容到衣服上的花边,从每根头发到每条皱纹。

  第一眼看见这张达·芬奇油画作品的人们,大多会被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笑容所吸引。不过,在神经生物学家看来,这种微妙的魅力完全是光影造成的。旧金山史密斯·凯特威尔眼科研究所的两位工作人员发现,用计算机软件在画面上增加些许阴影,就能显著改变蒙娜丽莎的表情。当这位优雅贵妇的上唇被慢慢打亮时,她的笑容也会变得灿烂起来,而嘴角的阴影则会让她看起来心情忧郁。他们认为,蒙娜丽莎的表情之所以让人感到神秘莫测,就是因为画像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中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干扰欺骗了人的眼睛。

  还有人把问题的关键归咎于人们的聚焦点。在《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一位哈佛医学院的教授提出,如果把视线集中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她的笑容就会消失;只有把视线转移到肖像画的其他部分时,才会注意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位研究视觉成像的专家解释道,人们的目光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前者注重细节,后者着重捕捉运动和阴影。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视觉的外围区会注意到她颧骨的阴影,从而传递出“微笑”的信息。可当人们把目光放在脸颊和嘴角时,视觉中心区传递了大量的细节,弱化了阴影,这就让人们“永远无法从她的嘴角看见微笑”。

  相比之下,工程师致力于挖掘构成画像的笔触。法国人帕斯卡·科特把自己发明的第一台多光谱摄像机就用在了这里。在法国政府和卢浮宫博物馆的监督下,这台相机通过紫外线及红外线为这幅油画拍摄了13幅2.4亿像素的精确照片,从而发现了25个肉眼无法看到的秘密。

  秘密大多与画作的原貌有关。岁月的消逝以及后人的反复修补,磨灭了画布上的许多细节。比如,蒙娜丽莎原本握在手中的一条毯子颜色已经完全褪去,衣服上的花边也不见了踪影。甚至,她身后原本由淡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背景,也变成了如今深绿、深棕这样的灰暗色调。

  最让科特感到自豪的是,他证明了蒙娜丽莎眉毛的存在。在这位妇人的左眼上方,科特发现了一个深色的笔触。他认为这是一根眉毛墨迹,并且充满喜悦地宣布,“虽然只有一根,但这也算是证据”。

  500多年来,这样细致严谨却多少有些煞风景的研究从未停止。作为看客,我们应该感谢达·芬奇。画家弗兰克通过仔细研究放大的红外线照片发现,蒙娜丽莎面部一些区域覆盖的油彩可能超过30层,整幅“传奇名作”很可能耗费多年才得以完成。这位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创作的画作,让科学家和艺术家困惑了数百年,也给普通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只是不知道蒙娜丽莎会有怎样的心情。如今,关于她的研究仍在继续,方法手段越来越精准细密,研究对象越来越具体细微。这位美丽的贵妇一如既往地维系着自己暧昧的微笑,优雅端坐在众人窥探的目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