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曲赋 七律 诗词

管理员

摘要:

关于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词曲赋七律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1  慕拜……

关于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词曲赋七律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1

  慕拜仙游简子祠,斑篱遗址使君师。求贤若渴谋良士,从谏如流昭礼仪。

  土改鼎新施国运,心恒革故固帮基。正卿主晋开先第,青史留名我辈思。

  注解:赵鞅(?前—458),即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据《寿阳县志》(光绪版)载:“赵简子墓,在县西北贺鲁古城,简子祠后,宋开宝三年,诏守冢两户禁樵采。”据此赵鞅为寿阳人。

  赵鞅祖父赵武即下宫之役中落难的赵氏孤儿,晋平公时任晋国正卿,主持国政。赵鞅父赵成曾任上军将。赵鞅三十岁左右袭爵为卿。

  晋顷公九(前517)年,周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赵鞅奉命率军平息王子朝之乱而定敬王于成周(今河南洛阳),合诸侯之兵戍周十年。因他勤王之功,周敬王准许他为王室命卿。十二年,赵鞅与其他五卿灭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晋公室由此益弱。十三年,赵鞅和荀寅把范宣子制订的刑书铸在一尊大铁鼎上,公布了晋国第一个成文法典。

  晋定公十五(前497)年,执掌晋国国政的正卿赵鞅,命邯郸大夫赵午将卫国贡献的五百家奴隶送到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赵午开始允诺,但其父兄不同意,他便拒绝执行命令。赵鞅于是将赵午抓捕,囚之晋阳,而后杀掉。赵午之子赵稷在邯郸反叛,并联合舅氏中行寅及寅之姻亲范吉射两卿发兵围攻赵氏官邸,赵鞅被迫北走晋阳。晋卿魏、韩、知三家说服晋侯联兵抗拒范、中行氏,复请赵鞅回新田(今侯马市)执政,范吉射、中行寅败走朝歌(今河南淇县)。

  范、中行氏出逃后,外结齐、鲁、卫、郑、周、鲜虞等国多次攻晋。晋定公十八(前494)年,赵鞅率兵攻打朝歌,范、中行氏退保邯郸,旋又弃邯郸败走临城。二十二年,赵鞅再向盘踞在邢(今河北邢台)、任(今河北邢台东北)、栾(今河北赵县)、鄗(今河北赵县南)、逆畤(今河北保定西南)、阴人(今灵石县南关)、盂(今阳曲县东北)、柏人(今河北隆尧西)等地的叛军大举进攻,范吉射、中行寅败逃齐国,赵、韩、魏、智四卿尽分范、中行氏地。而赵氏势力也随之日盛,名为晋卿,实专晋权。

  赵鞅在政治上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因而很受臣下拥护。如董安于、尹铎等都曾在赵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赵鞅有个谋臣叫周舍,好直谏。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众大夫问其故,他说:“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史记?赵世家》)还有个谋士叫鸾徼,善投主人所好,赵鞅喜欢的声色犬马、宫室佳御,他一一都给办到了,然而赵鞅思得良士,鸾徼却不曾荐举一人,赵鞅便投鸾徼于河。赵鞅有两匹心爱的白骡,他的家臣胥渠请用白骡之肝医病,赵鞅慷慨杀骡取肝,给予胥渠。

  赵鞅执晋国之政二十二年,期间他在自己的领地上实行了一些土地制度的改革,如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亩大税轻,有利于发展生产;他释放奴隶使之转化为小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这些都为三家分晋后赵国雄踞北方奠定了基础。他所推行的亩制,经秦国商鞅变法至秦统一,成为全国通用的亩制。

  由于其致力革新,政绩卓著,赵鞅在百姓中影响很深。为此,寿阳古城东北建有简子庙,又名简子祠,后迁至近邻西岢村。但均因年久、战乱、挖掘等缘故损毁,遗址依稀可见。

  诗词曲赋七律介绍 2

  原文: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赏析: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中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他们从不气馁,从不退让,从不妥协,心里坚信一个真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啊!过去了,旧社会的苦难的生活终于过去了,蒋介石的黑暗统治过去了,一切封建剥削制度都过去了,都成了历史的陈迹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呢?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