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练习题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诗词鉴赏 练习题

管理员

摘要:

诗词鉴赏练习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练习题了,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习题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词鉴赏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诗词鉴赏练……

诗词鉴赏练习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练习题了,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习题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词鉴赏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鉴赏练习题1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3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5分)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6分)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2分)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4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乱后

  (金)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①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墟落:村落一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3、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5分)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6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头近鬓毛。露湿秋香满地岸,向来不羡瓦松高。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①青帝:分管春天的天神。

  (1)郑谷的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的?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一、(1)答案: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2)【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1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1分)②融情于事。(1分)在下阙,作者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怀才不遇,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从而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豪迈乐观情怀。(1分)

  二、(8分)(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4分)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4分)

  三、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地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愤懑)。(手法2分,情感2分,结合原诗分析1分)

  四、(1)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

  ②比喻(1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1分)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2)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

  (2分)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的竞渡夺标热闹场面。(2分)

  五、(1)“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1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分)(意思接近即可)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六、(7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作者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1分)

  (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

  七、(1)傍晚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

  八、(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送别诗(1分)

  (2)①感情色彩(2分):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②表现手法:(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像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九、(1)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能答出萧条、荒凉、破败等景象即可得1分,对两句诗的内容稍加解释得2分)

  (2)采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客观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黑暗现实的无限愤慨之情。

  (答出“叙事抒情”得2分,能对作者感情解说且全面得3分。)

  十、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十一、(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十二.(1)生活环境、形态、香气(答对任一点给1分)托物言志(象征/寄托)/对比(反衬)(2分)

  (2)郑诗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华与利益,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1分);黄诗表达了作者对合理的“天道”的否定及渴望改变不合理现状的雄心。(1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②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2)本诗颈联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1、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5分)

  2、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6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从诗歌的描写来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这样的梦境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关。

  ②本诗下片写梦醒,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情与景的交融。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春秋时,介之推隐居绵山,不肯出仕,晋文公想以烧山之法使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母子二人被火焚死。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景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此诗是他被贬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5分)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一、(共7分)

  (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二、两首诗均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古今虚实对比的方法,表达了历史兴亡之感。如《西塞山怀古》写山形依旧、寒江流淌,《石头城》写山围故国、潮打空城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如答衬托手法,并加以分析也可)(感情1分,表现手法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三、(1)(4分)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1分)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3分)

  (2)(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1分)“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1分)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2分)

  四、(1)设问和比喻,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3分,设问、比喻各1分,结合诗句阐释1分)。表达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1分,答出“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各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2分)

  五、1、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一点2分)

  2、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

  六、(1)悲怨(无限秦人悲怨声);包含的情感有: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①比喻。颔联中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绕着花啁啁啼血,是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

  ②想象。颈联中,诗人通过想象,把筝声比作深夜灯前思念游子,月下楼头盼望丈夫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筝声所蕴含的愁情。

  七、(1)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

  “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得太早的心情,因为开得早凋谢得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于屋檐下的蜘蛛网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花、柳絮来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2)下片主要借用典故,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又征引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的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作者借助比喻手法和典故的运用,表达自己“蛾眉曾遭人妒”的情怀,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感慨和对前途暗淡的担忧。

  八、①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听秋声乱起,号角悲鸣;望铁马骑兵冒雪疾奔,想西北边塞关河失地未收。这样的梦境源于作者北定中原,收复故土的深厚的爱国感情。

  ②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在熊熊燃烧报国热望和“自许封候在万里”的坚定信念。借景抒情,以冷寂的环境反衬作者的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火热胸怀,以及对朝廷排斥爱国者行径的义愤和谴责。

  九、(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调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十、(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垅,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十一、(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的哀愁。(2分)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生。(2分)且花鸟更反衬出边愁。(1分)

  (2)这是全诗的中心,承上启下。(1分)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望江水北流而叹,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2分)

诗词鉴赏练习题2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 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期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远谪异地,形容憔悴,孤独苦闷。

  (2) 夜色笼罩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诗人内心的凄怆。

  (3) 思念故乡亲人,渴望家书;希望得到朝廷的音讯。

诗词鉴赏练习题3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李白《塞下曲》“宵眠抱玉鞍”中的“抱”能否换成“枕”。

  “抱”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将士们只能抱鞍打盹,一有警情,“抱鞍”者即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故“抱”更合军中习惯,较“枕”准确。

  (2)请从诗中举例说明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

  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分析:农历五月正是盛夏季节,但天山都是非同寻常的寒冷,这反映了气候的高下差异。

  (3)尾联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将士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和无怨无悔驻守边关的赤胆忠心。

  (4)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1)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紧承前意,生动传神描写出了当时军旅生活的紧张气氛;

  (2)“金鼓”声声,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和严明军纪;

  (3)“晓战”、“宵眠”用词精准,突出战争的紧张状态;

  (4)“抱”一词用得更为传神,烘托出军营枕戈待旦的高度戒备状态。

  (5)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6)诗歌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作具体分析。

  将士们常年驻守在边关,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春风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奏起《折杨柳》的曲子。

  “折柳”既指《折杨柳》这首曲子,又指内地那杨柳依依的春天景致。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将军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暗示了将军极富作战经验。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故留悬念,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这首诗写戍边士兵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戍边士兵怀乡情。

  (2)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请描绘出来。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3)“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具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

  羌笛吹的曲调恰好是哀怨的《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所以在边疆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中“上”在炼字上有和好处。

  “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自下而上描绘出一幅动人壮阔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蕴。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所描绘的的是早春(季节)的景色,从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处可以看出。

  (2)惠崇的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有哪些。

  桃花盛开、春江溶漾、竹外桃枝、鸭群戏水、蒌蒿遍地、芦芽很短。

  (3)“春江水暖鸭先知”富有哲理,试分析。

  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4)这首诗的写法“妙”在何处,请分析。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正是河豚欲上时”两句中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正是这想象和联想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整个画面点活,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诗经关雎》。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_追求、_思慕_ _、_迎娶__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采之、友之、芼之、乐之__。

  (5)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诗经·蒹葭》

  (1)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2)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3)诗的句式特点: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反复咏唱。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国破家亡,又在悲秋的季节,在想想以前是何等风光,现在尽然连忧愁都无处发泄。

  “锁”是写实和写虚的'完美结合,写实是被软禁,写虚就是惆怅无处发泄。被“锁”者,实非“秋”,而是“人”。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

  表现了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或诗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见到了和想到了哪些意象。)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的感伤,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赏析有误的一项:(C)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

  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

  表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表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4)如何理解“养怡之福”。

  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永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战斗的青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这句话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寓情于景,写出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极为动人。

诗词鉴赏练习题4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②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这句虽是点题,却是平平带过,带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绝妙佳句。

  ③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④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1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做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 把酒:举起酒杯。

  B.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地下。

  C.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 雨疏风骤:雨点疏落,风势猛烈。

  D.浓睡不消残酒__________ 残酒:昨夜残留的`醉意。

  ②《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水调歌头》这首词有感伤情调,使人感到难堪的压郁,虽然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水调歌头》一词中,词人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 )

  C.《如梦令》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生活, 关切着美好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__________ )

  D.《如梦令》中“绿肥红瘦”用比喻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出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

  18.①略。5分,写正确一句得1分,哪句有错哪句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19.①B。3分。

  ② 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2分。

  ③A√。B×。C√。D×。4分,一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