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逻辑》1500字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读后感 逻辑 失败

管理员

摘要:

《失败的逻辑》1500字读后感  人的一生,失败可谓无处不在;即使是一件挤尽完美的事,也必然有其失败的一面。用马克思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来看,“成功”与“失败”天生就是一对矛盾,却必然统一地存在与事件之中。  《失败的逻辑》作者德尔纳致力于研究失败的产生过程,并……

《失败的逻辑》1500字读后感

  人的一生,失败可谓无处不在;即使是一件挤尽完美的事,也必然有其失败的一面。用马克思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来看,“成功”与“失败”天生就是一对矛盾,却必然统一地存在与事件之中。

  《失败的逻辑》作者德尔纳致力于研究失败的产生过程,并极力寻找一种打破失败逻辑的方法,但作者也从未否认失败的必然存在性,他通过研究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如何将失败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失败的逻辑》不同于其他学术著作,没有艰涩的理论文字堆砌,作者通过新颖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向读者清楚直观地展示了一系列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且全书贯穿了古往今来诸多实例,图、文、例并茂,深意自现而简明易懂。

  本书开篇就为我们阐明了失败的逻辑——我们的失败并非缺乏好的意向,而往往是思维过程的某些不恰当的倾向的产物。假设我们具备所有的智慧、条件或经验,失败仍然不可避免。拿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来说,领导人为了降低本国的人口压力,以及由于人口过多引起的经济发展吃力,住房、耕地不足,粮食供应困难等等问题,做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施行计划生育的决策。无疑领导人的意向是好的,也不可否认这项决策之后,人口增长过快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这项决策让今天的我们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现在,我国又开始有计划地放开计划生育的政策,事件最终将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已经走进了德尔纳失败逻辑的其中一种情形——问题回环往复。

  因此,一件正确的事情的失败往往不是源于粗心或者忽视。德尔纳指出,在未了解一个复杂系统中所有的连锁因素之前就采取行动,即使我们怀着善良的意愿,也难免铸成大错,小问题积累起来就可能酿成大失误。“蝴蝶效应”也算是失败逻辑的一个典型。蝴蝶震动翅膀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并且没有任何好或坏的意向,却无辜成为了一场龙卷风的始作俑者。

  仔细想来,似乎条条大路都通失败,因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失败相对于成功的比率降到最低,即打破失败的逻辑。其关键在于:首先,我们要善于应用系统性的思维,避免线性思维。我们拥有一些错误的却不自觉的思维倾向,诸如一次只做一件事,只关注因果关系一条线,让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引起发散性的连锁问题。线性思维对于现今这个各种因素复杂交错,相互影响的世界是不适用的。其次,我们做事要顾全整体,而不要只着眼于局部——局部并不等于“小”或“少”的部分,它取决于我们目标的大小,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以是局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可以是局部。

  如何建立全局思维,作者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了解事件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一个特定的系统存在着诸多变量,他们相互间的依赖性越大,复杂性越高。同时,我们都知道,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必须关注系统及其部分的动态;

  二,尽可能消除系统的不透明性;系统之有很多特征都只有模糊的轮廓,给决策填进了不确定因素。

  三,避免无知和错误的假定,并规划行动的步骤;要善于预测系统将来的状态,有计划的走好每一步。  这些看起来都是小儿科的事情,真正落到实处却是很难的。单在确定目标这个环节,作者就有如下许多要求:消极目标转化为积极目标,将“不要”做什么转化为“做什么”会更好;一般目标转为特殊目标;多重目标的安排;隐性目标的处理等,如果你觉得作者的要求很简单,那只能说你的认识还在一个肤浅的层面。

  打破失败的逻辑意义或大或小,但一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在社会生活中,个体或组织每天都面临着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将事情处理得更完善,利己利人,减少失败的几率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