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阅读及译文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日(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
《社日》阅读及译文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日(原文)》阅读及译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①首句稻粱肥是指:
答:田里的庄稼长得好,丰收在望。
② 次句豚棚鸡栖是指: 六畜兴旺 。
③前两句是表现了江南农村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的景象。
④诗中的半掩扉告诉了读者:
答:村民们都去参加春社活动去了。
⑤家家句运用的是 夸张 的手法,说明了 大家都非常地尽兴,正因为兴高采烈才贪杯才醉倒的。
醉人这个细节可使人联想到 他们的生活富足、安定与美满。
阅读练习一: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答: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译文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的回家。
赏析: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社日:此指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以祈丰收。
2.垂垂:低垂貌。
3.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细细,一作“澹澹”。
4.清欢唯煮茗:意思是兴味只在清茶,见出作者安贫乐道的心境。清欢,淡雅的乐趣。茗,原指某种茶叶,今泛指喝的茶。
5.羹芹:煮芹为羹。
6.饮不遭田父: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此句取用杜诗而反用其意,指独自饮酒。深层却暗用陶渊明《饮酒》(其九):“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之诗意。表示决不听人劝而改变隐居初衷。
7.归无遗细君:据《汉书·东方朔传》载,伏日,诏赐从官肉,朔独拔剑割肉而去,归遗细君。细君,朔妻之名,一说即小君。泛指妻子。此句亦反用其事,言贫苦无余食(或无荤腥),亦暗示不出仕。
8.东皋:此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之意。皋,田泽旁边的高地。农事:指耕耘。作:一作“动”。
9.“举趾”句:言正待举趾下田耕耘也。举趾,举脚,下田,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
白话译文
雨中柳树叶子低垂,微风吹拂,水面泛起细细波纹。
清净欢欣只是煮茶品茗,最美的味道只是煮芹为羹。
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
水畔高地正是农事繁忙时刻,农夫们抬脚下田正准备开始农耕。
创作背景
谢逸曾屡举进士不第,且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后归隐不仕。此诗即是诗人归隐后所作,为写春社日的归隐生活。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谢逸的这首五言律诗,虽承袭了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引经据典之习,却未形象枯竭,显得空乏。而是着笔于田园农桑,写得清新幽折,恬淡自然,于平淡琐事之中见生活之真淳,见性灵之逍遥。诗歌以“社日”为题,既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与时间又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首联以写景开篇,诗人用清新自然的笔墨轻描淡写,点染出一痕春色。诗人巧用叠词,“垂垂”状柳叶之态,亦指雨滴下落;“细细”写水波之纹,用语清新,形容细致。两处叠词连用,使得诗句节奏分外明快。雨染柳叶,风戏波痕,一静一动,情景交融,道出春之舒展,道出万物之生气,道出览物之悠然。
颔联写春社上的活动,煮茶品饮,烹芹为羹。虽无玉盘珍馐,管弦丝竹,但茗香沁人心脾,芹羹天然鲜美。此处用字极炼,其中“羹”为名词动用。
颈联用典。显得诗人悠然通脱,亦生活情趣盎然。谢逸在《睡起》诗云:“假贷烦邻里,经营愧老妻。”虽然能对于拮据能够坦然处之,但是面对妻子就没那么自然了。诗人由热闹的春社酒酣而归,摇摇晃晃,两手空空。此情此景,诗人如何向妻子解释皆不得而知,但应有其趣。
尾联写田园之景,亦显悠然自得,乐在其中。诗人以农事收笔,既给读者留下关于田园风光的无限遐思,又表明躬耕田园,读书悦己,淡泊处世的志向,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写景细致,形象鲜明。诗人生活清贫,一茗一羹,度过春社,既不遭田父之泥饮,更无归遗细君之事;而东作方兴,正待耕耘。写来一片生机,趣味盎然,读其诗而知其人,盖不俗之士也。而杜甫、东方朔两典,亦用得贴切,皆节日故事也。
名家点评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春社五言律,前后甚少。老杜九农百祀之作,乃《秋社》诗。谢无逸此篇盖用老杜“成都父老说尹事”古诗也。“归无遗细君”本东方朔伏日事。老杜用诙谐割肉之说,岂古人社日伏日皆有所分之肉归遗细君,故一例用之耶……如师川诗,不律不精,可厌也。至如无逸、幼粱兄弟诗,自佳。但恐此一社日可谓贫甚,无酒无肉,只有芹茗而已。
作者简介
谢逸(1068—1113年),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著有《溪堂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