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1
一、总体目标
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大力实施放心工程,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坚决杜绝重特大旅游食品卫生事故,努力减少一般食品卫生事故,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县食安委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强化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旅游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旅游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强化食品卫生监管力度,完善责任考核办法,使旅游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深入实施放心工程,努力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1、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提高食用农产品安全性。全面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推广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合理使用化肥、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激素。
2、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提高企业食品质量可靠性。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大力实施食品及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推动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全面治理,提升食品行业整体水平。
3、加强流通环节监管,提高市场食品安全稳定性。继续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加大市场巡查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流通秩序。加大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顿规范力度,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巩固生猪瘦肉精宰前检测制度,有效保障肉品安全。
4、强化餐饮消费环节监管,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满意度。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切实开展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90%的A级食品量化分级管理餐饮单位实施“五常法”管理;加强农家乐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领域卫生监管,深入推行“厨师培训”、“家宴申报”、“现场管理”等制度。
(三)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1、监管责任网落实到位。
明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食品安全责任内容,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单项考核签订责任书,列入年度安全工作重要内容,同时加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努力形成责任到位,管理有序,奖惩分明的责任制体系。
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完善区、村(居)等食品安全责任网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继续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真正形成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首责、消费者人人参与负责的责任机制。
2、农村现代流通网提质、扩面、增效。大力扶持连锁龙头企业的发展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食品统一配送能力,农村放心店统一配送面达到98%以上,连锁便利店行政村覆盖率达80%;对农村“放心示范店”保持全覆盖并继续实行动态管理,着力扩大放心店示范效应,不断提高农村放心店的建设水平。
3、群众监督网有机整合。加大群众监督网整合力度,确保群众监督员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区食品安全监督站,进一步健全群众监督员工作制度,强化教育、培训与考核,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群众监督网运行效能。完善食品安全统一举报和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
(四)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1、抓好联合整治。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制度和企业互查机制,增加检查的'密度和力度,整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努力遏制旅游企业中出现重大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严厉打击牲畜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猪肉等违法行为,继续以粮、肉、蔬菜、水产品、奶制品、豆制品为重点品种,以广大农村、城郊结合部和校园周边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农业投入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为重点环节,采取联合执法和部门专项执法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瘦肉精等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深入持久地开展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农药、兽药及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坚决防止农产品源头污染。
3、抓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进一步推动南北湖风景区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全面治理,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4、抓好食品流通环节整治。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市场秩序,加大对制假售假窝点和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证无照和超范围经营食品,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5、抓好餐饮消费环节整治。加强旅游点农家乐、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领域卫生监管,深化小餐饮业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农村小食店、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及旅游景区餐饮店等整治力度。
6、落实专项检查,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⑴做好假日旅游“黄金周”食品安全专项监管工作,组织进行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各黄金周前两周内,组织完成对旅游企业的食品安全检查。重点监督完善星级旅游饭店食品准入制度体系。
⑵强化对各项大型旅游活动或节庆活动的食品卫生专项监管。根据职责对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建立食品安全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实、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等内容的检查,落实责任,谨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事故在我行业的发生。
(五)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以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为龙头,全面推进南北湖风景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创建工作。
(六)加强信用信息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1、深化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总结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表彰一批诚实守信的企业。同时在具有本地特色的食品产业中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要督促和指导试点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台账制度,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在尽快实现各监管部门间基础监管数据库互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公众信息网、内部数据库、电子办公系统三位一体,企业信用信息内循环、外循环独立运行的格局,实现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的资源共享。
2、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科学布局、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快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环节的检测制度。
3、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各环节质量监测和预警机制,力求早发现、早整治,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制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加强重要节假日及旅游活动期间的旅游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区、村二级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各部门协作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工作,以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2
一、夯实信用基础工作,营造良好诚信环境
强化信用信息归集。按照《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我局对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人员、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等信息的归集、披露和使用;每年定期组织年检审查,对上述机构进行核验,确保相关信息真实有效;通过成都市律师综合信息系统,如实将相关信息进行录入,便于上级部门及时公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积极协助省司法厅以及市司法局,通知律师事务所及时更换证照及代码,目前全区129家律师事务所均完成证照及代码更换工作。
推进“双公示”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中的'执法公示制度。指导全区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通过门户网站等公开渠道全面准确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信息。
完善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做好法律顾问、法治审核等相关工作。目前,处理投诉律所、律师案件44件。
二、深化司法公信建设,支撑营商环境优化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指导全区执法部门在事前、事中、事后及时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信息。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应当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三、多维拓展信用场景,提升依法决策能力
强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按照《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积极示范应用信用信息,20xx年,我局在合法性审核以区政府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时,凡涉及失信等负面评价企业的,不予通过合法性审查,不予与其签订合同。
四、加大信用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守信用信意识
充分发挥“法治金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守信用信等相关文章、信息。结合“法律七进”“法治大讲堂”等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诚信法治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守信用信。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3
一、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一)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和货币政策传导作用。人民银行鹿泉支行要引导金融系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增强“窗口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召开金融系统负责人联席会、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货币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研究分析辖区货币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和帮助其它金融机构解决业务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办理票据再贴现,促进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对辖区内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业务的指导和管理,拓宽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渠道。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融资工具宣传,引导企业关注融资产品创新,逐步提升自主融资能力。
(二)稳步增加信贷投入总量。金融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保证金融系统资金流动性充裕,始终保持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稳步增加金融信贷投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努力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积极优化信贷投入结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1、金融机构要围绕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规划,重点支持重点支持新型建材业、电子信息业、休闲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四大主导产业,筛选部分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信誉好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要予以公开授信,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同时,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西部山前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生态居住区的信贷支持力度。
2、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在开户、结算、贷款发放等方面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信贷优惠。在同等条件下,金融机构对入驻园区的企业优先安排资金、放宽贷款额度、给予利率优惠,充分利用信贷杠杆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聚集、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
3、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信贷”机制建设,加大金融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鹿泉实际确定贷款投向,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要求的“五小”企业,严禁放款;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对优先支持、限制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分别确定信贷支持的最低比例或最高比例,银行监管部门要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避免贷款过于集中现象,以降低贷款风险,保持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4、积极支持“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农行、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规模农业。农发行、农行及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业、物流业的'贷款营销。支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支持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和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
5、积极推动下岗再就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机制,加强部门合作,沟通业务信息,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拓展下岗再就业贷款业务,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继续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及时协调解决发放贷款过程中的困难,努力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多渠道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6、积极拓展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各金融机构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培育和扩大信贷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运用利率杠杆等措施,努力拓展鼓励住房、汽车、旅游、耐用品等消费贷款业务。要积极探索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拓宽农村消费渠道,促进农村消费水平提高。
(四)努力推进金融信贷工作创新。各金融机构要抓住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切实转变经营观念,正确认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的辩证关系,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努力拓展各项业务。要完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和信贷考核奖惩制度,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减少信贷资金风险。
二、完善机制,明确责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完善授权授信机制。人行鹿泉市支行要在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上适当支持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利率原则上要低于同期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各商业银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针对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以及贷款小、急、频的特点,合理确定民营企业评级标准和授信额度,制定适合民营企业实际的贷款审批程序,在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情况下尽量增加对我市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信用村镇建设,适当提高小额农贷授信额度,在规避风险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和贷款利率水平。
(二)明确金融机构服务方向。农发行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积极支持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积极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发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金融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信贷政策为导向,积极支持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对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生态环境、公路、农业信息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增加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推广小额抵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保险机构要根据农民需求,逐步拓展新险种、新业务;对受灾农户及时给予保险赔付。
(三)改善融资、结算环境和融资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市或债市直接融资。改进结算服务手段和方式,大力推广运用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以鹿泉市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加大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投入力度,为辖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种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宣传力度,为农民工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结算服务。改进外汇管理与服务,为企业进行外汇贸易提供便利,支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各银行、信用社要积极投身河北省“全民创业”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农村金融服务。
三、打造金融新生态,增强吸引金融资源的实力
(一)规范制度环境,实现政银企农协调共赢的“秩序金融”。积极搭建政银对话平台。由人民银行鹿泉支行、发改局、财政局组织,不定期召开政银联席会议,研究掌握国家金融政策,分析判断金融运行态势,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有关问题,通报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和重大经济决策,为金融机构支持辖区经济发展,调整信贷结构,确定信贷投向,促进银企合作提供依据。搭建银企沟通平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及时筛选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和项目,不定期举办经济金融协作发展恳谈会、金融产品展示会、项目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等,多渠道促进银企对接合作,有效满足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构建银农对接平台。建立银农恳谈会制度,让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配套流动资金需求。
(二)改善信用环境,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县域诚信体系建设的力度,深入推动“诚信金融”创建工作。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两大系统建设的优势,由人民银行牵头积极推进鹿泉市辖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农村信用联社会同农业部门继续扎实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城区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对社区内信用企业和借款人实行贷款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城区信用环境。金融机构加大对有潜力企业的培育力度,督导企业依照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规范财务制度,按照真实、合规、透明要求主动接受银行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按时还本付息。积极推动建立守信企业正向激励机制,定期评选守信企业,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金融、财税、工商等相关部门对守信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信用助推、支农惠农”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以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为基础,以整合共享农村信用信息为平台,以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创建信用示范县为载体,以改善县域金融环境为目标,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这一矛盾,从而有效促进“金融资源与农业发展”、“信用环境与信贷投入”的对接,逐步建立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农村金融机构“和谐共赢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创建当年农户信用和农企信用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农户和农村工商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分别占到建档户数的30%和50%;3年内农户建档率、农企建档率分别实现80%、70%;信用等级评定分别占到建档户数的85%和90%以上。
(二)涉农贷款显著增长,年创建县涉农贷款增量占到全县金融机构新增信贷总量的60%以上,以后各年度要保持在不低于65%的占比。
(三)继续规范和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工作,其评选标准是:信用户占到全村农户总数的60%以上方可评为信用村;信用村占到行政村总数的50%以上方可评为信用乡(镇);创建当年信用乡(镇)要占到全县乡(镇)总数量的10%,三年内力争达到50%。
(四)围绕“一村一品”规划,积极扶持专业村“五个一”创建活动(即: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优良品牌、建成一个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创建一个示范带动模式),力争在3年内配合、推动全县完成“一村一品”农业村建设工作。
(五)农民人均收入每年以20%幅度增长。
(六)全县不良贷款率低于5%。
三、主要内容
(一)大力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
充分利用农商银行现有的信息资源,按照征信系统对农户信息的征集要求和标准,组织涉农银行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从信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借助“惠农卡村村通”工程,构建“惠农卡+信息采集”、“支付环境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互动、互促工作格局;依托市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管理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征信系统实现向农村地区覆盖做好前期准备。
(二)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
以农户电子信用档案为基础,以农商银行现有评价办法为主导,积极引导、推动涉农银行机构不断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一是充分发挥数据库“发现客户”的功能,将系统信用评定结果作为评定信用户、信用农企、农商的重要依据;二是推动信用评价结果与贷款授信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农村各类信用主体+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并与“阳光信贷”工程有机结合,形成创建与成果运用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农村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针对农村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引导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信用档案,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推动地方政府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指导银行机构延伸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四)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
在电子化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工商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其所提供的征信服务,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确识别借款人身份、判断借款人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放效率,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主体培育和示范体系,切实深化专项信用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由地方政府、团委、妇联、涉农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参与的诚信宣传及信用评定组织,推动和深化“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信贷工程”、“大学生创业信贷工程”、“妇女创业信贷工程”和“弱势群体民生金融信贷工程”等专项信用建设工作。全面拓展“四项工程”建设,即信用乡镇工程、信用市场工程、信用社区工程及信用企业工程的建设,并对诚信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金融上的'扶持,通过信用主体培育和示范效应,营造“信用是金字招牌”和“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农村诚信氛围。
(六)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
促进征信管理与金融稳定、支付清算、支农再贷款等货币信贷政策相结合,以信用为切入点,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联合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针对农村特殊环境开展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第三方担保等保证创新方式,积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四、实施步骤
我县农村信用示范县年度创建工作共分宣传推动、具体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信用示范县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宣传推动阶段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创建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县的信用优势和重要意义,并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信用体系示范县创建动员大会,大造声势,让社会各界、广大农户、各类信用主体认识到创建“信用示范县”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信用工程品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对于争取金融业支持,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具体实施阶段
一是以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二是以信用农户(商户)、社区、村、乡镇评选及“四项工程”建设为载体,形成创建主体示范效应。三是建立相关考核及政策激励机制,选取创业效果明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各类信用主体、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拓展信用示范县创建的广度与深度。
(三)总结表彰阶段
以农户、农企电子档案建档率、信用等级评定率、涉农贷款增长率、优惠政策兑现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等具体指标为重点考核标准,对参与农村信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各机构进行考核表彰,促进创建工作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建立农村信用保障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三是争取地方政策支持,加强信用信息产品使用;四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和协调,特成立寿阳县农村信用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信用示范县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乡镇及丹凤城区管委会书记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行,主任:潘林森(兼),具体负责制定方案、措施和相关制度,督促检查各涉农金融机构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向县政府、人行中心支行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搞好沟通协调,形成共同合力
以农村信用示范县建设领导组为核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信息,分析难疑问题,有效部署具体工作。同时,各成员也要定期向领导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信用示范县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组办公室将定期汇总情况,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建立催办查办制度,认真抓好对领导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的督促落实工作。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5
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xx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
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 “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4.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
20xx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2.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2.75%。截至20xx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xx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小维副市长加强系统应用和推广宣传的指示,中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系统应用,挖掘系统使用价值
1、制定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的系统应用。
2、开发完成系统简化版本,以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重点,并在简化版网站上,为市领导提供我市企业的开业、注吊销、提警示等统计分析信息。
3、加强了与深圳、重庆、湖南、宁波等兄弟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交流和互动。为增强省市和区域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拓宽信息覆盖面,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力,中心率先促成了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与深圳信用信息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与重庆、湖南、宁波等省市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
(二)不断推出和完善信用产品及服务
1、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评选、公示20xx年度企业“公共信用aaa级”企业95家,对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广企业基础信用报告的应用。20xx年5月4日向四川科特空调净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第一份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该企业使用信用报告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20xx年1-10月中心已查询83批次共1067家企业,共出具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88份。
3、开通自主申报系统,并积极向企业和公众推行。20xx年3月30日,成都锦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开通自主申报的企业。目前开通自主申报20余户,待开通35户。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6
加快各金融机构要发挥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充分认识做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以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为目标,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载体,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根本,进一步发挥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支农基础较好的优势,着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
二、完善机制,大力构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
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寻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宽业务范围,增加对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加工企业和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支持农资服务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其它商业银行也要根据各自的优势,拓展信贷资金支农领域;
各平安机构要积极开拓农业平安业务,为“三农”发展提供经济保证。与此同时,要创造条件,争取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的资源,探索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合作,拓宽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的融资渠道。
三、统筹布置,切实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
各金融机构要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银行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做好辖内机构资金余缺调剂,用足用好现有资金,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确保小额农贷投放每年增长20%以上。农业发展银行在巩固发展激进政策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业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快政府信用协议贷款的发放力度,力争完成协议所规定的每年平均发放额度。从年起,通过各方努力,实现当年全市农业贷款增幅高于上年、农业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农户贷款增量高于上年的金融支农目标。
四、突出重点,着力增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性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支农服务。要优先保证发展种养殖业生产的资金需求,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都市型农业、效益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支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开发利用,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流通、加工、家庭工业和“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对其中担保能落实、还贷有能力的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利、植树造林、节水灌溉、江河防洪等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流通环境;积极支持农村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
五、务实创新,努力探索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式
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求,加快金融支农信贷管理机制和产品创新。要认真总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经验,寻找增加支农贷款的突破口。
一是适应农业产业化特点,与政府扶持产业化政策互动,全面开展大额农贷试点,大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
二是对农村社区建设中兴起的商贸区的个体工商户,通过联保、互保等方式,按业主自有资金的一定比例提供配套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商户的贷款难问题,对地处市郊有商业价值的楼宇或商铺建设,可以其使用权或收费权作担保发放贷款,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
三是要积极主动地为我市农村社会保证体系建设提供金融服务,配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支持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自主守业。
四是努力开拓农村消费信贷领域,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五是要运用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协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解决就学难问题。
六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守业类信贷,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增强农民自主守业能力。
六、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加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活动,进一步总结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经验,依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原则,对“文明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信贷扶持,并形成一种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既为农村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也为农村金融发展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基础上,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评选活动,对守信户实行优惠信贷支持,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培育老实守信的文明乡风。
七、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活力
农村合作银行要抓住今年专项票据进入兑付考核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提高资本充沛率,依法尽职地处置不良贷款和清收保全已置换不良贷款,不时降低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经营状况,确保如期兑付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以增强金融支农实力。同时,要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健全考核制度,完善服务功能,增强信贷营销意识,及时提供信贷、信息、咨询、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八、加强服务,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
人民银行要指导和支持有关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对支农力度大、效果明显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要协助和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参与资金市场交易,通过回购业务和同业拆借融通资金,增加支农资金实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社区信用体系建设总结7
尽管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坚持不懈地打,但受利益驱动,制假售假案件仍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面宽、量大、战线长,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农业初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经营条件差、进货渠道混乱。中小餐饮单位和街头食品摊点分布广、流动大,卫生条件差,各类集体食堂经营成分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隐患仍不同程度存在。在自身工作方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不够顺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重复执法、重复检验以及监管空白的问题,有的执法装备差、检测手段落后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下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继续强化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名优企业带动战略,推动食品质量的提高。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市场准入。加强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管。继续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向纵深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和城乡集贸市场、机关和学校食堂、医院、学校和旅游景点的周边食品摊点等重点部位,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不法行为。
三是多措并举,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加强培训、巩固机制、发挥作用上来,进一步理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和完善食品监管网络和信息网络,从根本上解决监管空白问题。继续实施超市进乡村,检验检测进市场、进连锁店,监督举报电话进农村的`“四进工程”,切实保障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四是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制,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救援机制,健全全市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因故应急演练,做到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能够拉得出、动得快、打得赢,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