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管理员

摘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说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斐然,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生动精辟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及其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任务既要表现在积累文言知识又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借此读懂其他文言文故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诵读课文。

  (2)疏通疑难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3)把握课文关键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4)理解逆境成才,并以此砥砺人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在读中积累文言知识、感知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文章内涵

  (2)在讨论、质疑中,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学习我国古典文学精髓,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2)阅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启迪学生明了“逆境中造就人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论文结构、论证方法及文章思想内涵的把握

  二、说教法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基础,通过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其本上能理清文章的大意,提出疑难点因此根据该课程标准及学生的特征,以读为核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形成生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引导、点拨、对话、指导等教学方法,并且教学和多媒体运用相结合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韵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及文章大意,并提出疑难点,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问题

  3、小组之间先互相解答疑难点,教师加以指导,并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并积累文言知识:(每个举一例)

  (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

  (2)词类活用: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等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写出文章论证思路,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提问启发: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的?(画出文中重点句子)运用了那学论证方法?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明确

  (四)赏读课文拓展延伸

  孟子以其酣畅淋漓的论述,阐明了“逆境中造就人才”这个道理,请同学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教师用PPT出示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开辩论会。

  (六)课堂总结

  《孟子》二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善于说理,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教益。

  (七)布置作业

  看材料,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总结:这节课以朗读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文言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为了让学生直观易懂地看笔记,本文板书简洁、扼要地括了文章的重要内容,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逆境成才 多难兴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单元编写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课堂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板块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文采斐然、论述严密、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所以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先贤的智慧,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九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所以学习要向考试靠拢,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与解题技巧的总结归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1、采用反复诵读,质疑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难点: 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

  二、教法学法

  教法——在“情景导入———诵读感知———文意疏通————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语言特色。

  三、课堂流程

  (一)情景导入:

  我用“青蛙在开水中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个引人深思故事导入新课,再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孟子。

  故事导入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环节可结合学生对孟子的`介绍,适当补充孟子的政治主张。如: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二)诵读感知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的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诵读的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我力求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节奏;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在字音方面,应注意强调:“傅说”“法家拂士”中的“yuè”和“bì”;朗读节奏方面,应引导大家注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感情朗读上,一开始就让学生读出文章气势和感情并非易事,还要依赖后面对文意的疏通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为了使诵读充满情趣,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先让学生自读,然后同桌、小组间互读互评,再让大家推举小组代表美读,评读,最后全班齐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哲人对话,感知文章的思想内涵,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这一环节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三)文意疏通

  翻译环节至关重要,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本环节本着四步走的原则:①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用圈点勾画法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②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疑难词句。③课堂释疑,学生提出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④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包括重点词句的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此环节四个步骤,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

  (四)探究学习

  本环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二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语言特色等)

  首先,展示探究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事例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确定作者的思想观点吗?

  2、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写作思路。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作者的思想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让大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语言特色,老师在学生发言后,通过板书展示文章思路,让学生明确:文章先用六位圣贤的史实说明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品味语言特色仍要以读为依据,因此我先布置学生尝试按文章思路背诵课文,使学生在熟读、背诵中体会排比句的运用,品味本文雄辩有力、富有气势的语言风格。

  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并解决了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五)拓展延伸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也有专家疾呼:再富也要苦苦孩子。就此,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理由至少两点)

  此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从语文的小课堂走向了生活的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了学生民族主义和爱国激情,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顺应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六)小结作业: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谈“学完本节课的收获”后,老师以寄语的方式激发学生斗志,表达祝福之情。我的寄语是: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现代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注定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在安乐中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固然令人羡慕,但如果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以忧患为起点走向成功,那将是一种阅历,一份财富,更令人佩服。希望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能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逆境面前不低头,风雨来袭不屈服,成长为美丽“白天鹅”。让我们身处逆境时都能对自己大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安排“情景导入———诵读感知———文意疏通————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六个教学环节,突出了教学重点、分散了教学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四、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六位圣贤→苦难造就人才

  ——————— 生于忧患

  个人(正面论述)

  国家(反面论述)————————————————————死于安乐

  板书设计从文章的论证结构进行构思,辐射文章的中心论点,文字与图示简洁精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