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设备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目的 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不断完善各类设备管理……
[集合]设备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目的
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不断完善各类设备管理程序,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管理规范化、高效化,保持设备完好,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所有设备使用单位。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 职责:
4.1 各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单位生产类、计量类、后勤类、基建类等各类设备的管理。
1)生产类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公司生产性设备及器具的管理。 2)计量类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公司内所有检测、计量、性能测试设备及器具的管理。
3)后勤类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公司办公设备的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设施、公司内所有电脑(直接用于生产线用电脑除外)以及复印、打印、录音录像、照相摄像、宣传广播设备、非生产性空调、生活设施、用具的管理。
4)基建类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公司所有不动产的管理,包括房产及附属设施、土地、道路及其他所有构筑物、建筑物以及绿化、建筑维护设备、厂区周围大门等。
4.2 采购供应部门负责设备及备品备件的招标和采购工作。
4.3 公司各级领导按照《审批权限规定》、《总经理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申购、验收、借用、迁移、出售、报废等设备新增和变动的审核与审批。
4.4 本制度管理范围内设备的各单位,必须确定一名设备管理负责人,可由单位负责人兼职,并可同时下设一名设备管理员,其职责是:
1)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验收移交、借用、迁入、迁出、封存、启封、报废、出售、台帐的建立和管理等工作,掌握本单位设备的动态变化。
2)与各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配合,制定本单位内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计划,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员工设备操作的培训教育工作。
3)配合维修单位开展设备检修维护保养的实施,对本单位所有设备的使用、检修、维护保养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并组织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4)设备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组织本单位的维修人员处理或报相应的维修单位处理,组织做好故障原因总结和预防措施制定并落实;当设备发生事故后,应及时报告本单位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及相关设备分管部门,并控制现场,组织和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5)组织好设备使用运行情况的记录工作,做好“设备故障报告单”、“检修报告单”等的填写工作和故障停机率统计、备品备件的消耗统计表,次月1日前呈报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
4.5设备操作人职责:
1)认真学习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常规设备(特殊工种除外)由车间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器设备。设备启动前,应检查机器的各种制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启动后,应检查运行是否平稳,是否有异常声音,待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
3)在设备启动或运转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并通知本单位保全工或设备负责人。设备停车维修时,操作人员应做好配合工作。
4)爱护公司设备,学习掌握日常设备基本维护保养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4.6设备维修单位负责人职责:
1)组织本单位的维修人员做好所辖范围内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和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
2)当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接到设备单位的通知及时组织设备的维修和抢修。
3)组织做好设备单位委托维修中备品备件的消耗统计工作,及时反馈设备单位。
4)当设备的维修需要外协时,及时报告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建议。
5)配合设备单位做好备品备件的消耗统计反馈和协助申购工作,确保维护范围内备品、备件的储存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4.7设备维修人员职责:
1)努力学习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技术要求及维修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2)经常巡检设备运行情况,如发现操作工人有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应立即制止,按照设备检修、维护保养要求认真履行职责。
3)设备出现故障后,及时到现场分析原因,解决排除故障。
4)经常总结设备维修经验,不断改进维修方法,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5)随时就设备管理改进等方面向本单位设备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5设备申购管理
5.1 设备申购管理的目的是使公司的设备申报、采购处于受控状态。 5.2有下列情况,可进行设备的申购:
1)新项目实施时;
2)技术改造要求时;
3)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时;
4)生产规模扩大时;
5)设备更新时;
6)其它必要时。
5.3 设备申购管理程序
5.3.1申购管理
5.3.1.1对于常规设备(包括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配件),由设备申购单位以设备申购表或以请示的形式提出申请,包括以下内容:
1)申购部门;
2)设备名称、型号和规格、数量;
3)设备估计金额、建议的制造厂商;
4)工艺技术要求、性能指标;
5)申购理由;
6)要求到位时间。
5.3.1.2对自制设备,由申请单位以请示的形式提出申请,包括以下内容:
1)自制理由;
2)设备名称、规格、数量、用途;
3)工艺技术要求;
4)要求完成时间。
5.3.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申购部门的设备申购提出选型意见。
5.4申购审批
5.4.1各单位设备申购审批按照各单位《审批权限规定》执行。
5.4.2对自制设备,按照审批规定报经批准后,交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备案。由相应的技术部门组织设计制作。
5.5采购管理
5.5.1对于常规设备,由申购部门将审批同意的设备申购表(或附审批同意的请示报告)交集团采购供应部(或批示中指定的单位),由集团采购供应部(或批示中指定的单位)根据设备规格、型号、技术要求和要求到位时间等相关资料实施采购;
5.5.2采购时由采购供应部(或批示中指定的单位)负责按采购程序组织进行招标、商务谈判并签订商务合同;
5.5.3对于技术及质量要求较高的设备,相应的技术部门须参与招标、技术谈判,且负责确定合同技术条款或技术附件;
5.5.4对于自制设备,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难以自行加工(或无法加工)的,按照《审批权限规定》报经批准后,交由集团采购供应部负责联系外协加工。
5.6 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申购表(设备购置请示)
2)自制设备请示
3)采购招标资料、采购合同
4)其它相关资料
6设备开箱验收管理
6 . 1 设备开箱验收的目的是检验设备在装箱或运输途中是否缺件、错装或出现损坏,并初步检验其是否满足质量要求;自制设备初步检验其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6.2 所有进厂的新设备以及自制设备均应进行开箱验收。
6.3 设备开箱验收管理程序
6.3.1新设备验收程序
1)新设备到公司后,采购供应部或收件单位应及时通知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
2)设备分管部门接通知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会同设备合同签订单位、使用单位的设备负责人共同进行开箱验收,必要时请有关技术部门一起参与开箱验收。
3)由设备分管部门根据合同及装箱单清点货箱件数以及核对规格型号,包括实物、技术资料、附件、备件、专用工具等。
4)由设备分管部门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记录验收情况。
5)当验收合格时,由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将技术资料和合格证、保修单、装箱单等收集归档,设备交安装人员进行安装。
6)当设备开箱验收不合格时,由设备分管部门书面提出,采购供应部负责与供方联系、解决,并做好记录。
6.3.2自制设备验收程序
1)相关制作单位按设计要求完成制作装配后,通知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对设备进行符合性验收。
2)设备分管部门接通知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会同设备设计总负责人、使用单位的设备负责人共同进行符合性验收。
3)由设备分管部门填写“自制设备验收情况记录”,记录验收情况。
4)当验收合格后,制作单位办理入库手续,使用单位办理领用手续。
5)当设备验收不合格时,由设备分管部门书面提出,设备制作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改进;或设备设计部门修改设计,制作单位按照修改后的设计要求进行重新改进,并做好更改记录。
6.4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开箱验收单
2)自制设备验收情况记录
3)设备技术资料
7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移交管理
7.1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移交的目的是使新购设备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7.2 所有已开箱验收合格或准备安装调试准备投入使用的设备均应进行安装调试、验收移交。
7.3 设备安装调试管理程序
1)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向设备分管部门提出申请验收;
2)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召集有关人员对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进行验收: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由设备供方或专业安装部门按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一般设备可以由设备使用单位自行安装或委托公司维修单位进行安装。
3)安装人员及时安装新设备。安装完成以后,经安装人员自检、试车,确认符合技术要求后,向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申请验收,必要时填写“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4)由供方进行安装调试时,严格遵照合同规定进行,在调试正常后,向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申请验收,并填写“设备安装、调试记录”或供方的安装调试记录表。
5)对自制设备,在设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安装工作,经调试运行正常后,向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申请验收,必要时填写“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6)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2个工作日内召集安装人员、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共同验收。对于金额较大、要求较高的设备,设备分管部门须组织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验收。
7)按照安装要求,根据设备的结构原理的不同验收以下相应内容:
a、 外观检查和安装位置检查;
b、 电气控制系统的状况检查;
c、 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的状况检查;
d、 安全防护装置和环保性能的检查;
e、 空载运转操作时传动系统状况的测试;
f、 进行负载运转并按照出厂的参数进行总调试,检查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g、 清点附件、备件、专用工具等是否齐全。
8)验收合格后:
a、 由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填写“设备验收移交单”;
b、 由设备分管部门和使用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办理设备和有关资料的移交手续;
c、 对符合要求的设备,设备分管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登记工作;
d、 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向设备使用单位发放设备编号,做好设备台帐的登记工作;
e、 设备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的标识工作。
9)验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情况:
a、 由设备本身的质量原因造成的,由采购供应部负责与供货方联系解决;
b、 由安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由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协调解决;自制设备由设计总负责人协调解决。
3.4 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2)设备验收移交单
3)相关设备技术资料
8设备台账管理
8.1 设备台账管理的目的是使设备管理标准化,并最终实现信息化管理。
8.2 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对所有分管设备建立设备台账进行管理。
8.3设备台账管理程序
8.3.1台帐的建立:
由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对公司内相应设备进行登记注册(相关规定和要求详见《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办法》),编制公司设备台帐。由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向各设备使用单位下发该单位设备分台帐的电子版,经使用单位确认后,编制正式台帐一份。
8.3.2新设备移交给使用单位后,由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对该设备进行登记入帐,发放编号,使用单位同时做好标识工作。
8.3.3台帐内容:
1)设备台帐内容包括:设备编号、固定资产卡片号、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安装地点、使用单位、安装地点、投用日期、检修周期
(检定周期)、检修月份(检定月份)、备注等。其中计量、检测设备台帐中还应有测量范围、分度值、精度等级等参数。
2)分类台帐包括:生产性设备台帐、计量设备台帐、检测和辅助设备台帐、办公设备和公用设备台帐。
3)各设备分管部门应将设备台帐与财务固定资产帐核对一致,不属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的低值资产由仓储中心进行管理。
4)各单位设备负责人配合设备分管部门做好台帐登记工作。
5)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负责每半年对分管的设备台帐进行一次全面核对,保证帐物相符。
8.4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台帐
2)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办法
9设备使用运行管理
9.1设备使用运行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可运行状态,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9.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和业务指导,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具体运行。
9.3设备使用运行管理程序
1)使用单位设备负责人必须为每台设备指定操作责任人,并保持人员的稳定性。
2)各主要设备应专人专用,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机器设备,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开启操作。
3)对无上岗证或操作证的职工,不允许上岗操作机器、设备,如因培训需要,必须有熟练工人在旁指导。叉车、高压配电、电焊等规定范围内的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4)设备操作运行时,严禁操作工人擅离岗位。确因有事须离岗位的,必须停机或委托他人代为操作。如时间超过15分钟的,则必须向班组长汇报,由班组长指派人员代为管理。对操作者有资质要求的,则受托人也应有资质方可操作。但因此发生责任事故的,需追究当事人责任。
5)公司外来人员使用设备,经设备所在单位负责人批准后,设备单位安排落实。设备单位其他人员或公司内其它单位人员需使用专人专用设备时,经设备所在单位负责人或设备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使用指定设备。
6)严禁在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敞开运动装置的设备上工作。
7)设备使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水、电、油、气等以减少能耗,并按维护保养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9.4 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操作规程
10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10.1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0.2 设备维护保养的范围包括各单位所有设备。
10.3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设备使用单位及维修单位负责贯彻实施各项维护保养要求。
10.4设备维护保养的程序:
1)设备根据实际需要悬挂统一的设备保养责任牌,对是否需要悬挂保养责任牌在设备台帐中进行明确和登记。设备保养责任牌的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设备编号、使用日期、保养项目及要求等。由设备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确定设备的保养责任人。
2)对新员工或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的保养人,由使用或维修单位负责落实对其进行维护保养知识培训,确保员工能独立完成维护保养工作。
3)保养人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进行保养,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直接领导并进行处理。
4)对备用设备也应进行日常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可运行状态。
5)对于变电所、开闭所、低配室、空压机房、泵房等动力单位,以及其他公用站点等公司重要部位,应做到:
a、 值班人员经常巡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b、 认真做好各种原始数据记录;
c、 经常检查设备的防腐、防锈、冷却、保温、绝缘、接地等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d、 检查备品备件数量是否充足。
6)各单位设备负责人经常检查督促设备保养工作,如发现问题,书面反馈设备分管部门,由设备分管部门配合使用或维护部门制订解决改进方案。
10.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公用值班表
2)点检维护保养制度
11设备检修管理
11.1设备检修管理目的是使检修工作制度化、专业化,预防因突发故障而造成停机损失的各种隐患因素。
11.2设备检查的范围包括各单位所有设备。
11.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制订主要设备的检修计划,委托维修单位或者自行对计划贯彻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对设备使用单位的检修情况进行核实、督促,并报单位第一负责人。
11.4设备检查管理程序:
1)对电梯等特种设备检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具体检修安排由所在的设备分管部门实施。
2)设备检修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a、 设备名称及编号;
b、 检修时间。
3)具体的检修内容、要求及检修周期参见检修计划、检修报告要求。
4)各使用单位每年年初将检修计划上报设备分管部门审核、备案;每月初由设备使用单位将本月需检修设备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委托维修单位进行检修或自行检修;
5)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做好督促工作,确保检修计划的按时实施。
a、 由维修单位做好检修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工具和需更换的备品备件等;
b、 对某些影响到公司其它单位运作的设备的检修,由设备分管部门做好协调统一工作;
c、 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实施检修时,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检修人员熟悉设备的技术要求,由设备分管部门现场技术指导或监督,确保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6)对设备检修结果应进行认真总结,寻找改进方法,降低突发性故障的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7)使用单位设备负责人除督促设备检修外,应对设备进行日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组织做好记录。设备检修完成后,做好“设备检修报告单”的填报。
8)设备检修报告单内容如下:
a、 检修设备名称、型号、设备编号,出厂编号、生产单位;b、 检修日期;
c、 检修人员名单;
d、 检修项目和检修结果记录;
e、 验收人及验收人意见。
11.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检修报告
2)设备检修计划
12设备故障管理
12.1设备故障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和恢复设备技术要求所规定的功能,以“零故障”为目标。
12 . 2 设备故障管理的范围包括由于疲劳、磨损、老化、腐蚀等原因,导致零部件超过耐用期限以及保险装置在其强度范围内的本身损坏,造成运行的中断或效能的降低。
12.3设备使用单位、设备分管部门配合解决本单位内的设备故障;采购供应部进行外协联系事务;设备维修单位负责设备故障的排除与解决。
12.4设备故障管理程序:
1)当操作工人、保养人员或设备管理人员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隐患时,及时通知单位设备负责人进行处理,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当设备发生故障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单位设备负责人,单位设备负责人及时通知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发现情况严重难以内部解决时,维修单位书面通知设备分管部门,要求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协助处理。
3)维修人员会同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分析故障原因,尽快修复;如需联系外单位维修的,设备维修单位、设备分管部门编写外协处理方案报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后,由采购供应部联系外协实施。
4)设备负责人落实做好设备故障记录,详细说明故障原因及处理情况,如实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交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5)发生故障因隐瞒不报,造成设备事故发生或其它影响生产情况发生的,依据损失情况,按公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6)设备故障由外部单位进行维修的,维修完成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使用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填报验收表单。
12.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故障报告单
13设备事故管理
13.1设备事故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
13.2设备事故范围包括因非正常原因损坏或违规操作,使设备效能、精度降低,造成产品不良或部分以至全部停产,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按照《事故事件管理办法》的规定,分类如下:
1)轻微事故: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或员工人身伤害后复工时间在3天以下的各类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元~50000元之间(含50000元),或员工人身伤害后复工时间在3天以上,但无人员死亡的各类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以上(不含50000元),或造成员工死亡人数在1个及以上的各类事故。
13.3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对事故后的恢复工作;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对事故的调查和纠正过程进行监督。
13.4设备事故管理程序:
设备事故管理工作流程具体按照《事故事件管理办法》执行,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依据影响程度,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13.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事故报告单(设备事故报告)
14设备闲置、封存管理
14.1设备闲置、封存管理的目的是对于暂停使用的设备,延长其经济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14.2闲置、封存管理的范围:
1)因停产、技改或设备富余等情况,估计要(或已经)闲置达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应进行设备封存。
2)由于生产、生活、办公需要,对已封存设备的启封。
14.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办理对本单位内的封存设备进行管理和委托保养或自行保养;设备分管部门负责检查、督促。
14.4设备闲置、封存管理程序:
1)封存申请:由使用单位向设备分管部门提出封存申请,填写“设备封存申请表”,报设备分管部门审核备案。
2)封存审批:按照内部审批权限规定报经批准,报财务会计部备案后,可封存设备。
3)封存:
a、设备封存前,由使用单位委托维修单位对设备进行彻底维护和保养,如:添加润滑油、进行防锈处理等等,然后进行整体封装,贴上“封存设备”标识,标识牌内容还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封存时间、使用单位(加盖公章),这些标识可用小字体注释。
b、对该设备进行封存时,必须同时将该设备附件、备件、专用工具等一起封存,并在“设备封存申请表”上注明名称和数量。
c、 使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对封存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保养,由保养单位做好保养记录。
4)启封申请:
a、 当封存设备需恢复使用时,由使用部门向设备分管部门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启封申请表”,按照内部审批权限规定报经批准,报财务会计部备案后,可对设备进行启封。
b、 设备分管部门、封存期保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对设备启封。
c、 启封时对设备及附件进行清点,对各部件和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设备情况对设备进行保养,并进行试车运行,发现有问题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由维修单位组织人员维修恢复设备工作能力,确保设备可投入正常运行。
14.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封存申请表
2)设备启封申请表
15设备保管、借用、迁移、报废与出售管理
15.1设备保管、借用、迁移、报废与出售管理的目的是随时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使各单位设备管理责任人责任明确。
15.2设备保管、借用、迁移、报废与出售管理的范围包括各单位所有设备。
15.3设备分管部门对分管设备负责;设备使用单位对本单位内设备负责。
15. 4 设备保管、借用、迁移、报废与出售管理程序:
1)设备的保管
a、设备分管部门对公司内相应的设备负责;单位设备负责人对本单位内的所有设备负责;操作工对自己操作的设备负责。
b、对保管中发生的遗失、损坏现象,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c、对于顾客的设备直接归入使用单位,设备台帐挂入使用单位名下,注明顾客设备。日常的管理按照《设备管理制度》执行。
2) 设备的借用管理
a、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需要借用设备时,征得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同意后,可办理设备借用。
b、设备借用由设备借入部门填写“设备借用表”,设备借用在法人主体内部进行时,向设备分管部门备案即可,在各子公司间进行时,应由双方第一负责人审批同意后方可借用。
c、设备发生借用并且需要出厂区时,由设备借入单位提出申请,相应设备分管部门出具设备出门证明。
d、设备借用后应按设备借用表上的时间内进行归还,设备借用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如估计(或已经)设备借用时间超过三个月须办理设备迁移或出售。
e、设备借用后,设备借入单位应对借入设备做好相应的标识,并悬挂临时设备保养责任牌,指定专人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3)设备的迁移管理
a、设备的迁移活动如在本部门(本车间)内进行,征得本单位(车间内部或部门内部)负责人的同意即可办理。
b、设备的迁移在内部单位之间进行时,由欲迁入设备单位填写“设备迁移申请表”,经设备迁出单位确认,设备分管部门登记后,报第一负责人审批,并做好所属附件、备件、专用工具的移交。同时由设备分管部门重新发放设备编号。
c、设备需要拿出厂区时,凭设备分管部门开具的出门证放行。
d、相应的设备分管部门同时做好台帐的变动工作,同时相应单位做好台帐的更新,设备迁入单位做好设备的标识及检修计划的制定。
4)设备的报废管理
a、欲报废的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报废:
经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不能继续使用的;
其它应当淘汰的。
b、当设备需要作报废处理时,由设备使用单位向设备分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
c、由设备管理部门确认后,按照《审批权限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
d、报废设备中,属顾客设备的归还顾客或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处理;其它报废设备可用件作为备件,无用件按公司关于废品回收的相关规定处理。
5)设备的出售管理
a、当设备出售时,设备使用单位填写设备出售审批表(或请示),按照内部审批权限规定报批。销售给集团内部单位须经双方设备管理部门确认。
b、审批通过后,财务部根据审批意见办理相关财务手续,并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调整,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台帐的调整工作。
c、设备运走出厂时,设备使用部门及时通知设备分管部门,并由设备使用部门(或设备分管部门)做好设备的签收证明,和设备出售审批单一并保管,设备分管部门开具出门证明。
d、对于海关监管设备和国税监管设备须经财务部同意,方可办理出售。是否为监管设备,由财务会计部每年年底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供清单。
15.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借用单
2)设备迁移申请表
3)设备报废申请表
4)设备出售审批表
16备品、备件管理
16.1备品、备件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正常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库存管理成本和库存资金的占用。
16.2备品、备件管理的范围:
1)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流动环节,一旦损坏将引起重大损失的设备零件或部件;
2)维修时的常用配件;
3)容易损坏的设备零件或部件;
4)经常发生故障或因正常因素损坏的零件或部件。
16.3备品、备件管理程序:
1)当公司仓库管理员发现备件不足时,应及时通知使用车间(或自行)进行备件申购,按照《审批权限规定》报批后交采购供应部采购,自制的备件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按照《审批权限规定》报批后进行自制,对于无法加工的备件由采购供应部联系外协加工。
2)备件的验收入库
a、备品备件入库时,由仓库向申购单位传达到货通知。
b、申购单位负责对常用的备品配件进行质量符合性验收。
c、仓库负责进行数量符合性验收,并做好入库保管和发放工作。
3)备件的使用
a、使用单位需要使用备件时,须办理好仓库领料手续。
b、仓库管理员应经常检查备件的库存数量及保养情况,掌握备件的动态变化,确保备件的储存合理。
4)备件的管理要求
a、备件由公司仓库进行保管。
b、备件应根据其技术级别的不同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分类,对应不同的库存数量要求。
c、维护单位、设备单位有备件仓库的,应制定本单位紧急及常用备件的库存数量,并做到:严格执行、申购及时。
d、使用及维护单位要抓好用、管、修、供四个环节,对维修更换下的零部件应本着“修旧利废”的原则进行清洁维修处理,并做好进口备件的国产化工作。
e、使用及维护单位保管的紧急备件需在备件库存卡上登记,记录内容包括备件的库存量及使用情况,做到帐、卡、物一致。
f、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要及时掌握单位备件消耗情况,并做分析,对消耗量大的备件要及时查找原因。
g、各车间备件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及时进行申购并做好和公司仓库的联系,月底前将备件月消耗统计表,上报相应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对备品、备件的使用进行监督,同时协助车间做好备件成本控制,分析原因,寻求改进措施。
16.4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备件消耗统计表
17文件资料档案管理
17.1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使设备档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17.2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的范围:
1)设备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质保书、保修单等随机文字资料;
2)技术资料和图纸;
3)设备相关的质量记录表。
17.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保存本部门内的设备管理资料;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对相应的设备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或存档工作。
17.4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程序:
1)设备使用单位或设备维修单位根据实际的需要,依照有关审批规定程序将所需资料进行复印,并保存复印版本,原版资料由设备分管部门或档案室归档保管(必要时,如设备操作规程编制时编入技术文件)。
2)设备使用单位根据设备使用情况,需按时完成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报告单、备品备件消耗情况统计表、设备故障报告单、设备故障停机率统计表。
3)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本部门内设备管理资料进行整理。
4)顾客财产设备资料,其安装调试数据资料及试用情况报告在试用结束后,由设备分管部门整理存档。
17.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相关的记录表
2)设备技术文件
18设备质保金管理
18.1设备质保金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在保证期内正常运转,保证设备的质量。
18.2设备质保金管理的范围包括所有未支付质保金的设备。
18.3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负责;采购供应部对设备的保证期负责;设备管理部门对保证金内设备运行情况的核实负责。
18.4设备质保金管理程序:
1)当设备合同的保证期到期时,采购供应部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并填写设备使用情况报告单(质保金验收单)相关内容;
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所提供的设备使用情况报告单并补充相关信息后,提供给设备使用单位;
3)设备使用单位在如实填写保证期内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填写完毕交设备分管部门,设备分管部门对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4)设备管理部门核实使用情况后,由相应公司的分管领导和第一负责人签署意见;
5)相关公司第一负责人审批通过后,采购供应部按照资金使用和限额管理规定填写用款审批单申请支付质保金;
6)财务会计部负责质保金的支付,并在支付时进行审核把关。
18.5质量记录和相关文件
1)设备使用情况报告单
19专项设备管理
19.1特种设备管理
19.1.1特种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特种设备使用时人身和设备安全。
19.1.2特种设备的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分气[汽]缸、储罐)、电梯、起重机械(电动葫芦)、叉车。
19.1.3使用单位负责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设备分管部门负责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
19.1.4特种设备管理程序:
1)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按时进行校验以保证安全运行。